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闫文盛:尝试跨文体写作 追求各文体贯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3 15:5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闫文盛:尝试跨文体写作 追求各文体贯通
2014年01月02日
来源:太原日报
  闫文盛的创作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长久以来,学业有专攻似乎成为我们事业追求的一个定律。学海无涯,人生有限,“咬定青山不放松”尚且可能只是触及皮毛,如若心有旁骛,“这山望着那山高”,岂非落入事倍功半的误区?
  先前零散看过闫文盛的诗歌和散文随笔,这次又集中看了他的小说和评论,闫文盛真可谓是拳打脚踢、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什么也抡两下操练一番。多种文体的相互借鉴,避免了“近亲繁殖”,现代史上在边缘学科的突破已是屡见不鲜。
  现在科学界兴起“边缘学科”,往往在两门学科的边缘交叉部位,最容易寻求到突破口。古诗有云:“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各种文体的尝试,不仅激发了想象力,也丰富了表现力。
  说到这里,我可以理解闫文盛为什么对祝勇如此推崇了。
  祝勇的文本,被莫言、刘心武、邱华栋、敬文东等人称之为“跨文体写作”,有综合质素。祝勇靠“细节”的引渡,打通了历史、地理、哲学和文学诸种人文学科的界限,融会贯通,相互作用,文字的信息量就大了。
  我注意到,闫文盛在评论祝勇《辛亥年》的《集体的,梦幻的,现实的》一文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多方借力,使作者的表达幅面尽可能地敞开。”这句话颇有“一语道破天机”的意味。这大概也是诸位专家学者认为在文盛的作品中,散文中有着诗性的语言,而小说中也随处可见散文的手法。文盛正是在对跨文体的尝试中,追求各种文体的穿透及贯通。
  闫文盛在《自我否定》一文中,说了这样的话:“我有很多方面的雄心,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可能离我远去,最终我所剩余的部分寥寥无几。我站在这里,看着窗外,内心里充满着对自我的否定。”闫文盛还说:“二十年过去了,人事熹微,我依然在无尽的眺望中消磨光阴。”茫然中的眺望,原本就是文学创作中的普遍现象,所以王国维才有“无言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的三境界之说。
  也许闫文盛多种文体的尝试,随着时过境迁,会感觉今是而昨非。那又有什么呢?大自然是最伟大的造物主,她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还粗制滥造了那么多不是翅膀的翅膀(蝙蝠),不是爪子的爪子(四不像),不是嘴的嘴(扁嘴兽)。或者换言之,这是完美结局前的必由之路。
  闫文盛的早期作品或者说目前的一些创作,也许还有着某种“进化过程”中的痕迹。但这又有什么呢?谁不是穿着开裆裤走向西装革履。他那种孜孜以求对众多文学形式的兴趣和尝试,将使他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陈为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8:43 , Processed in 0.0791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