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怜的语文,可悲的汉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0 12:5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的真相(5):可怜的语文,可悲的汉语给立人同仁的“每周一信”之28
● 李英强
各位亲爱的同仁:

上周的信里我已经谈到“学科结构背后的世界观”,从这周开始,我就要进入到目前现存的具体学科里面,一一来看看,在这些学科的教育内容里面,有些怎样的不为人知的“真相”。这周我们先来看语文。

对于语文学科的批评,近年来已然多见。最近的一大波澜,是我们立人的老朋友郭初阳、蔡朝阳等人激起的。他们2010年出版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在公共舆论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本书值得大家都去仔细看看,几位作者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具体篇章的分析,总结了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需要指出的是,这本书对于语文教材选文的分析还只是局限在“母亲和母爱”这个范围里面,还没有用一个更大的框架对语文教材进行一个总体性的批判。大概是因为出版环境的限制,这本书看起来更多地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进行批评,对语文教育本身沦为意识形态洗脑的核心工具这一点并没有特别明显地指出来。但是,如果你只是从技术层面来看郭初阳们的文章,那实在是买椟还珠了。如果你细读他们对每一篇语文教材中课文的解读,你就知道,他们实在是在用专家检验报告的方式在指出:语文教材的编撰者们,在那些地方掺入了三聚氰胺和其他有毒材料,掺了多少,有什么样的危害……更值得尊敬的是,他们在这本书的末尾附上了《母爱经典佳作推荐阅读》,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不仅批判,而且建设”的态度——他们的建设性努力从未停止,郭初阳等人编写的《初中语文读本》《新童年启蒙丛书》是非常值得钦佩的建设性的努力;郭初阳在杭州办的越读馆在“基于语文的生命教育,爱的教育,死亡教育”等方面的探索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叶开先生(作家,本名廖增湖,著有《对抗语文》)是另一位很有公众影响的语文批判者,他的博客很值得读,他几年来一直坚持对语文教材中的具体篇目进行分析、批评,同时也对语文教育乃至教育进行了整体的批判。他的博客上关于语文教育批评的最新一篇文章是2013年10月30日写的,这些年来他在这方面的个人写作和公共表达从未停止过。他曾在文章中写道:“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多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这段批评可谓深得我心。在他博客里,有一篇题为《教材作假的痛根是教育制度》,其中有一段话值得大段摘录在下面:

2007年5月24日的《南方周末》里,有一篇记者张英对华东师范大学著名语言学家潘文国教授的采访,题为《一百年来,我们用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我非常欣赏潘文国教授的这个杰出的见解:学母语跟学外语是两回事。潘文国教授指出,“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主要做两件事:识字、做文章。学习西方的语言学后,强调语言分析、语法分析,现在回头来看,这些对母语学习来讲基本没用。我们要反思中国一百年的汉语观、汉语教育观和汉语教学方法,包括语言政策,可能是有问题的。中国人学英语主要是学大量的语法,但英国人学英语很少学语法,他们上课主要是读文章。……同样你跟中国人讲大量语法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时间花在欣赏文字和语言本身的技巧上。……中国两千年的母语教育重视的是修辞教育,而不是语法教育,而我们一百年来误认为语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其实提高不了。……我看过英国人编的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量大得不得了,大量的文选、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各种文体都有。我们中国人学汉语也应该这样,一定要强调大量阅读。”

之所以大段抄录这些文字,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这里指出了语文教育在方法上的一个重要而核心的缺点,就是把汉语当外语教;第二,正如引文中最后一句所说,学汉语的最可靠的方法,其实就是大量阅读。在某个意义上,我们要有信心,即使仅就语文而言,对于那些热爱阅读的青少年来说,图书馆里的好书能够教给他的比他在语文课堂里能学到的要多得多。

我给大家写这封信,想要谈谈语文教育的“危险与悖谬”“扭曲与异化”,上面的这些可以算作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谈的是语文教育本身的内容和方法,由于教育制度的禁锢,而变成了把人贬低、诱人装老成、骗人装高尚、教人说谎的一套东西。关于这个,郭初阳、蔡朝阳、叶开等人已经说得非常好,我推荐大家去看看他们的书。

除了这以外,我还有第二部分的想法希望跟大家分享:

之所以新闻联播还有观众,大小五毛们还有粉丝,环球时报还有读者(许多还是所谓的文化政治经济精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十几年的语文教育中早就被培养成“写作文的人”——在不断的“阅读理解”和“作文练习”中,我们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早就被磨折得衣衫褴褛,我们对假话、空话、废话的耐受力超乎寻常,我们制造谎言的能力都已经非同一般。我有一个稍有些夸张的观点:语文教育实际上是“暴力与谎言”统治的重要而基础的环节。如果你读过《1984》,你大概会想得起“新话”在英社统治中的重要性。如果你还没有读过《1984》,建议你马上去找一本来读,至少你应该读一下附录部分对“新话”的介绍。从今天人们在公共领域所使用的语言来看,反对者和被反对者,作威作福者和受苦受难者,往往在精神上是同构的。这真是一个很深的悲哀。如果我们不能在语文(语言和文学)上突破禁锢,得到自由,我们会陷在一种“革-革-革命”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当然,我们也不用灰心绝望,在汉语思想界还是有一些人已经突围成功。

大约在2004年的时候,我读到高尔泰先生的《寻找家园》,我的心被击中,为之伤痛,为之欢欣,为之感慨,为之热泪纵横,我在屋里大声朗诵,给我的妻子读,也给我的友人读。我跟许多朋友介绍这本书,我这样说:你一定要读高尔泰,读了他的书你才知道汉语的魅力,汉语本来可以是真的,可以是善的,可以是美的。在读高尔泰之前,在白话文的作家中,只有鲁迅先生和余世存先生曾经给我那样的大感动。因为余世存先生的介绍,我后来有幸读到毛喻原先生和野夫先生的文字。大概是2005年,我那个时候还在北大读书,一边在编一本民间杂志《大风》,我陆续在《大风》上刊发了不少毛喻原和野夫的文章。我当时还在北大的继续教育学院兼课,我教会计学、财务管理这些课程的时候,常常会留下二三十分钟来给学生读一篇野夫的文章,《江山的母亲》《别梦依稀咒逝川——悼亡友李如波》……在那些曾经大大感动过我的汉语作者中,还应该加上王怡,他的《每一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是催促我去乡村做图书馆的重要力量。是他们的存在,使得我在那些被侮辱、被践踏、被扭曲、被矮化、被贬低、被毁坏的汉语之外,读到一种元气淋漓、生机勃勃的汉语,读到了一种与人的生命、与世界的本源直接相连的汉语。

我从毛喻原的《2003年当代汉语贡献奖答谢辞》中摘录两段和大家分享:

我痛心汉语所遭遇的当下处境;痛心它语词和所指的分离、言说与存在的背反;痛心由于某种精神“非典”的浸染而使其丧失构建任何理性语言的能力(由于这种丧失,我们仅能产生一些言语性的日常用语片段,而根本无法组织一个语言性的 精神全息句子);痛心由于普遍的语言反用而必然要形成一个反义社会的这样一个悲惨的事实。更痛心,即使在这么一种语言的危境和诡厄中,我们的所谓知识精英:学者、专家、教授们仍无丝毫审度收敛之心,反而在为之摇旗呐喊、火上加油;痛心,时至今日,这个民族还有相当一部分所谓优秀的人仍在干着糟蹋汉语的邪恶勾当。

鉴于此,我作为一个说汉语、写汉语的人只想去从事一件工作:维护汉语最起码的名誉与声望,恢复它本来应然的那种功能,永远学习着在话题厘清的前提下,怎样去言说,怎样去书写汉语。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言说汉语的主体,而不仅仅被别人诓定的汉语所言说,变成它终身固定的宾格。我从内心厌恶那些汉语家,因为他们始终没有弄清楚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所有的努力仅仅是在用汉语来说,而从来就没有说过汉语。他们不知道,他们所用的汉语事实上在一个异化的层面上已经走向了一条邪恶之完美,或完美之邪恶的道路。

你如果读过毛喻原的《永恒的孤岛》《梦幻的大陆》《时代思想词典》《时代思想笔记》等著作,你就会知道他在“维护汉语最起码的名誉与声望”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

我想再摘一段余世存的话和大家分享:

假若说当代汉语有什么中心任务,有什么时代精神的话,那么,没有比争取自由即现代文明世界里成人的权利更能表达其中的关键了。对比孩子和类人孩来说,成人不仅有思想权(信仰自由),有走动权(迁徙自由而非收容遣送和暂住的恩典),有生存权(生命自由而非被牧羊的恩典),也有交友权(结社集会的自由),有说话权以及表达和流布的权利(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但遗憾的是,当代汉语缺乏足够规模的写作者参与这种进入成人状态的建设,当代汉语仍处在马克思所谓的“人类史前史状态”。

各位亲爱的同仁,你应该知道,语文不只是语文而已,“语言是存在的家”,当我们在语言上被屏蔽、被禁锢、被割裂的时候,我们的存在本身也是支离破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阅读,尤其是重视经典性阅读的原因。因为凭借语言控制所编织的牢笼,其实也不难破解;只要你不受限制地阅读、思考,并把这些阅读和思考得来的东西真实地在生命中践行,你很快就会发现:我们在阅读中接近真理,而真理必教我们得以自由。

各位亲爱的同仁,在语文里,我们都作了利维坦的囚徒,而阅读则是凿开精神囚室的利斧。在我们对“什么是教育”还知得不深的时候,至少让我们从自己开始,重视阅读,推广阅读;让我们每天看到的孩子们,有一天可以在自己的旅途中,在经过暗黑的幽谷时,可以打起阅读的火把,凭着从阅读所得的光亮,走出他们人生的黑暗,走向他们向往的光明。

祝大家都能做好时间管理,每天都能有时间读书!

英强问安于成都

2013年11月4日凌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9:26 , Processed in 0.07234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