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长不是管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4 08:3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长不是管家
中小学校长解决教育管理问题必备指南
作者:贾书建
编辑:张丽艳
ISBN:978-7-5334-6266-6
定价:29.8
出版时间:2014-0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所属分类:教师用书
关于本书
中小学校长解决教育管理问题必备指南
·内容简介
何为校长?校长何为?贾书建校长胸怀赤心,凭借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二十多年的实际经历,边做边思边写,用亲历亲为印证了一个真理:学校与校长是相互成全的关系。本书重点探讨了校长角色认知、在职研修、学校行政(后勤)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科研管理及教育热点等八个方面的问题,既有经验总结,又不乏理性思考,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读者对象主要为中小学领导、中层干部和教师。
·作者简介
贾书建,1964年生于哈尔滨。中学高级教师,黑龙江省首批教学能手,省级骨干教师导师,曾任哈尔滨市明珠中学校长,现任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香坊教育》执行主编,《校长》杂志学术顾问等。在《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教书育人》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三百余篇,著有《说课论要》《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
目录

第一辑  角色定位:“校长”是什么
“校长”是什么003
校长的“气场” 005
校长的“四层”境界008
为将“五材”与当代校长修为010
校长要具备三言两语把问题讲清楚的能力013
校长距教育家还有多远016
怎样当好副校长019
班子不和缘为何022
冷眼旁观校长头上的光环024
说“人走茶凉” 027
第二辑  在职研修:让读、写、思成为习惯
让读、写、思成为习惯033
写作是跟自己心灵的约会036
阅读与中国教育“解码” 039
“左右逢源”最好042
听课、评课要关注细节045
教之“四兴”与“六废” 048
呼唤中国的教育哲学051
“知识”怎么了054
第三辑  热点透视:我们应该学会敬畏规则
我们应该学会敬畏规则059
“炮烙”择校062
“应试教育”借尸还魂当提防065
课改的瓶颈在哪里067
教改无须太多的花样070
课改,要关注教师的常态课072
教育局长的故事与无奈074
教育评价:何去何从076
教育无“新闻” 078
第四辑  行政管理:从实践中领悟管理智慧
从实践中领悟管理智慧083
一个好理念可以改变一个学校086
不缺“理念”,缺什么088
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四原则090
班子例会怎么开093
“一把手负责制”能否确保校园平安096
厕所的事真不是小事099
看不见的后勤方是好后勤101
学校食堂必须坚持自管自办原则104
第五辑  教师管理:办公室里故事多
办公室里故事多109
教师“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探微111
巧用“以独攻独”术113
用智慧之光观照自己的心灵114
有偿家教:岂是一个“禁”字了得118
教师“失范”须设防119
校长:请不要给教师的健康乱下诊断121
教师:在挫折面前你调整好心态了吗124
教师体罚学生为何“上瘾” 128
教师如何自护131
第六辑  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响鼓重槌敲“十点”
课堂教学——响鼓重槌敲“十点” 137
两种文本与两种价值140
硬性规定教师“讲”的时间不妥143
思维训练不能仅仅为了应试145
关注与控制147
谈谈课堂管理问题149
被“盗用”的分层次教学152
分类推进:如何分类154
分类推进:怎样推进156
第七辑  德育管理:校园里的法理情
校园里的法理情161
王健力这小子命真大164
不要随便拿贫困生“示众” 167
学生“不合群”不是孤立的教育现象169
助单亲家庭孩子走好漫漫人生路172
如何助学生挣脱“网游”之网175
学生与教师“横眉冷对”的应对策略177
让淘气包、捣蛋鬼回归课堂的策略180
也谈“班级民主管理” 183
第八辑  科研管理:教育科研的“为”与“位”
教育科研的“为”与“位” 189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92
课题研究“常见病”举隅195
当前中小学教育实验刍议197
实验停滞200
精彩节选
我曾经做过校长。
我曾经“一不留神”做过校长。
我曾经在一所普通初中做了十一年的(正职)校长。我曾经把凝聚理想、梦想与希冀的“金色种子”小心翼翼地播在那里,我曾经把富含汗水、泪水与心血的“合成肥料”毕恭毕敬地洒在那里,我曾经把一生中最宝贵、最珍贵与最美好的时光、后来方知那是一种叫做“青春韶华”的东西漫不经心地丢在那里。现在,这一切已经幻化成一个传说,虽不见得美丽,但也不失庄重。
何为校长?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苦苦地求证。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位智者,用手里的藤杖敲着我的脑壳说:小子,别傻想了,校长就是坐在校长室里的那个人,那个被称为学校“一把手”的人,是男人也可能是女人,是老者也可能是后生,他或她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对学校负总责的,如是而已。现在,中小学校级领导班子的配置,一般为一正二副,即正校长一职、副校长二职,而实际上副校长设三职、四职甚至五职的都有,这与学校规模大小没有多大关系。虽然“副校长”一词中含有“校长”二字,但是,我向来以为副校长不能称其为校长,或者说学校压根就不应该设副校长职务。人们在称呼副校长时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副”字给私吞了,某些副校长挖空心思、就连晚上做梦也惦记着有朝一日能把这个“副”字去掉,这似乎为我的“歪论”提供了旁证。一位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笑话抑或是真事,说有那么一所学校,正职校长偏偏姓“傅”,而副职校长恰恰姓“郑”,因此弄得笑话频出、尴尬迭生。于是我与朋友开玩笑说,我这个曾经的“贾校长”,若恰好跟一位姓“甄”的副校长搭班子,那岂不是更热闹了吗。都是这个“副”字惹得祸,如果没有“正”“副”之分别,傅就是傅,郑就是郑,贾就是贾,甄就是甄,恐怕就不会生出这许多的笑话与这许多的尴尬来了。不设副职校长,难道学校里的活都由校长一个人来干不成?当然不是。校长完全可以立几个得力的主任级干部,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作为学校的四梁八柱,并赋予其相应的职权。学校管理的实践证明:主任级干部要比副校长好用得多,而且这有可能歪打正着,破除了长期以来困扰学校发展的领导体制之魔咒。若实在不行,则不妨变通一下,校长之下配几名校长助理足矣。校长助理者,协助校长管理学校也。
有人说你现在不也是校长吗?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确切地说我不是校长,我现在的职务是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而且今后既无再当校长的可能,亦无再当校长的奢望。有许多朋友非常关心我,见面就问我现在工作的感受,我略谈两点:首先,教师进修学校跟中小学校不是一个概念,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其性质相当于教育局下属的一个具体主管区域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等诸项工作的业务科室,国内许多地方没有教师进修学校这个机构,其职能是由教育局下属的教研室等业务科室来行使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其次,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跟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性质也不是一回事,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身心可以很放松、活得可以很潇洒,不必像中小学校长那样整日里提心吊胆,如坐针毡,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曾经是一个不合格的校长。
我曾经是一个被淘汰出局的校长。
我曾经是一个从校长队伍中出逃的校长。我之所以要逃离校长队伍,是因为像我这种人、像我这路人是不适合做校长的,我还算有那么一丁丁点自知之明吧。做了这么多年校长,虽然没有值得向人炫耀的业绩,没有值得自我骄傲的谈资,但教训还是有一些的,思考还是有一些的,它们都零星散落在每篇小文的字里行间。我愿朋友们,若有缘读到它们时,透过字缝能够看得见满天无言的星斗,能够感受到一颗律动的赤心。是为序。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2:58:02 | 只看该作者
新课改水深几何
贾书建
(本文发表于《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新年特刊201401013570期第3版)
新课改已历十年有余,人们的评价或褒或贬、或扬或抑,但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新课改业已驶入深水区。那么,水究竟有多深呢?
对照课程改革纲要所设定的目标,我们发现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三种与之相背离的倾向。
一是模式化倾向。2011年《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新年特刊”以“呼唤‘后教育模式时代’的到来”为题,发起了一场大讨论,我也荣幸地参与其中。起因是“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粉墨登场,数不胜数,如旋风般把原本应该和风细雨的基础教育课堂吹得沸沸扬扬”。时至今日,“模式旋风”非但没有止息,反而越刮越盛。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指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我们所虑的不是教学模式,而是模式化:某些学者、媒体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结盟,到处推销、贩卖某种教学模式,甚至不惜动用行政手段,致使教学模式泛滥成灾。
课是常备常新、常教常新的,这是因为没有而且从来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情境与课堂,因而也就没有而且从来没有能够适合所有学生、情境与课堂的教学模式。优秀的教学往往是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一招鲜,吃遍天”对于教师来说不亚于痴人说梦。模式化倾向危害巨大,它僵化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桎梏了教师的教学创新与思想灵动,将把新课改推向危险的漩涡。
二是绝对化倾向。新课改出现偏差与错误在所难免,但要力避思想方法出错。某些人惯于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想方法。例如,他们把传统与现实绝对地对立起来,在他们的词典里,传统成了守旧、落后的代名词。他们主张只有“颠覆”传统,才有教育的重生;只有给教师“洗脑”,才有教师的解放;只有推行旧城改造“强拆”式的课改,才有课改的成功。“强拆”拆掉的是什么?是历史,是文化,是民心!对待传统的正确思想方法是什么?是唯物史观,是扬弃——扬其精华,弃其糟粕,换言之,就是继承与发展。
再如,他们把教与学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教是学的从属,教是学的最大障碍,因而教是可有可无的。“以学定教”本没错,但硬说“先学后教”是“铁律”!弄得教师谈教色变、畏教如虎。教与学是死对头吗?在教学系统中,教与学是对立的统一,只讲对立、不讲统一,或者只讲统一、不讲对立,在思想方法上都是讲不通的,必然导致行动混乱。教师不但要敢于教,而且一定要教好、教出风格来。
三是随意化倾向。教学的复杂与精细程度要远在其他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上,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倾向都是要不得的。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背离了教学规律,绝不是简单的一句“遭到规律惩罚”就能交差的,所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其高昂的。
现在的人们胆子特别大,“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没有什么不敢想的、不敢说的、不敢干的。诸如教案该不该写,作业该不该留,考试该不该考,等等,这些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现如今不但成了问题,而且成了悬案。
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是课程管理的分权,目的是为了改变原来国家课程一统到底的状况,但绝不是国家课程权威的削弱——国家课程的权威也不容削弱。我们看到某些学校和教师随意改变国家课程的课时计划,随意增删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还美其名曰“国家课程校本化”。
最近耳闻某些学校欲实行所谓“弹性课时制”。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每课时一般为40或45分钟。这种课时设置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其科学性、合理性被长期的教育实践所证实,并得到普遍认可。背离了教学常识,就背离了教学规律,也就与新课改方向大相径庭。
夜行人拿手电筒时常照一照来时的路,照一照走过的脚印,目的不是要走回头路,而是为了把前面的路走得更好。试水新课改,目的也在于此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链接http://jysb.shuren100.com/2014-01/01/content_4390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3:45 , Processed in 0.0877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