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翻译的“准确性指数”与“随意性指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3 21:4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翻译的“准确性指数”与“随意性指数”


谷羽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22日   18 版)

加斯帕罗夫
    怎样把外国诗译成汉语,历来有不同的主张。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有人追求“形神兼备”,有人信守“以顿代步”,有人提出“形美、音美、意美”的三美论,有人倡导“兼顾诗行、顿数和字数”的三兼顾说。各种主张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诗歌翻译是一条坎坷曲折、荆棘丛生的道路,一代又一代的诗歌翻译家不畏艰难困苦,在探索中跋涉前行,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把优秀的外国诗歌介绍给国人,使中国的诗坛趋向丰富多彩。

    著名诗人翻译家查良铮先生,针对“字对字、句对句、结构对结构”的提法,写过《谈译诗问题》,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译诗不仅是精确地传达原诗的形象问题。它比译散文作品(如小说)多一道麻烦,就是还有形式的问题,这包括诗的韵脚、每行的字数或拍数、旋律、节奏和音乐性等等。老实说,对于译诗者,结合内容与诗的形式一并译出,这其中的困难,远远比传达朴素的形象或孤立的词句的困难大得多。……考察一首译诗,首先要看它把原作的形象或实质是否鲜明地传达了出来;其次要看它被安排在什么形式中。这两部分,说起来是分立的,实则在实践中就是一件事,即怎样结合诗的形式而译出它的内容。”(《穆旦诗全集》)

    透过查良铮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译诗存在两个层面,或者说两个阶段,即从逐词逐句的传达内容,到考虑节拍、韵律等形式因素的诗化过程,前者侧重词语的翻译传达,后者重在节奏与乐感的把握,译者始终处在一种反复斟酌、选择取舍的两难境地。在查先生看来,这两个层面既是分立的,又是统一的,是由诗歌翻译家一个人完成的。

    那么,这两个层面、两个步骤,是否存在两者分离的状况呢?在我国可能比较少见,但是在俄罗斯,确实存在两个人分阶段合作译诗的情况,即由懂汉语的学者逐词逐句先译成初稿,再由不懂汉语的诗人加工润色,进行诗化处理。像汉学家费德林与诗人阿赫玛托娃合作翻译屈原的《离骚》,汉学家蒙泽勒与诗人吉托维奇合作翻译《李白诗选》、《杜甫诗选》,都是这方面有名的例证。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著名文学理论家、诗歌翻译家米哈伊尔·加斯帕罗夫(Михаил Гаспаров,1935—2005)2001年在莫斯科出版了他的著作《分析、阐释、鉴赏——俄罗斯诗歌论》(《О русской поэзии. Анализы.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и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其中有篇文章《逐行翻译与准确性指数》(《Подстрочник и мера точности》),该文借鉴统计学原理,对诗歌翻译两个层面词汇使用量的不同变化进行统计,作对比分析,创造性地提出“准确性指数”(мера точности)与“随意性指数”(мера вольности)两个术语。所谓“准确性指数”,就是诗化译本中原作词汇量保留的数量与逐行翻译文本词汇总量的比率;而“随意性指数”指的是诗化译本中译者增添和丢失的词汇量与逐行翻译文本词汇总量的比率。由于从词汇层面审视,逐行翻译文本非常接近于原作,在加斯帕罗夫看来,衡量诗歌翻译的得失优劣,关键是对照原作,这样就把检测诗歌翻译质量的标准客观化了,因而减少了主观臆断,增加了评价尺度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可操作性。

    加斯帕罗夫在《逐行翻译与准确性指数》一文当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对比了许多诗歌翻译文本。比如,勃留索夫和勃洛克都翻译过亚美尼亚诗人伊萨克强的诗《我在梦中所见》,他的数量分析结论是:勃留索夫的译诗“准确性指数”为55%,“随意性指数”为15%;勃洛克的译诗“准确性指数”为55%,“随意性指数”为20%。恰雷克的诗《三十岁的她……》有两个俄语译本,译者分别是勃留索夫和鲍博罗夫,经过词汇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勃留索夫的译诗“准确性指数”为40%,“随意性指数”为20%;鲍博罗夫的译诗“准确性指数”为55%,“随意性指数”为5%。这种具体作品的量化分析,具有直观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我们可以借鉴加斯帕罗夫院士的理论,分析观察俄罗斯汉学家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情况。资深诗歌翻译家谢尔盖·托罗普采夫2004年出版了《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俄译本,印数只有四百册,但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翻译家非常直观地展示了诗歌翻译的两个层面:一部分以汉俄对照的形式逐词逐句进行翻译,并且附有典故与难点的注释;另一部分是诗化译本。下面引用《古风之九》的两个文本:

    庄周梦蝴蝶,

    Чжуан Чжоу увидел во сне мотылька,

    蝴蝶为庄周。

    А мотылек превратился в Чжуан Чжоу.

    一体更变易,

    Раз одно тело смогло так преобразиться,

    万事良悠悠。

    То десять тысяч предметов — тем более.

    乃知蓬莱水,

    Как знать, воды вокруг острова Пэнлай

    复作清浅流。

    Не превратятся ли в мелкий ручей?

    青门种瓜人,

    Человек, сажающий тыквы у Зеленных ворот,

    旧日东陵侯。

    В прошлом был Дунлинским князем.

    富贵故如此,

    Если таковы богатство и знатность,

    营营何所求。

    К чем у тогда вся эта суета?

    以上是逐行翻译的文本,注重词语的准确传达,完全不考虑节奏和音韵,因此句子与句子可以长短不等,每行大致五六个词,十一到十三个音节,最长的第七行十五个音节,第十行最短,只有十个音节。

    而诗化译本就充分考虑到了节奏、音韵、音乐性等形式因素:

    Приснился раз Чжуану мотылек,               

    Который сам Чжуаном стал при этом.            

    Коль он один так измениться смог,              

    Что говорить о тысячах предметов?              

    Вздымается Пэнлай над зыбью вод,            

    Окажется потом на мелководье,                 

    А бывший князь у Зеленных ворот               

    Выращивает тыквы в огороде.                  

    В деньгах, почете — постоянства нет.            

    К чему тогда вся суета сует?!                    

    翻译家采用五音步抑扬格,实际上是用双音节音步对应单音节的一个汉字,前面八行,奇数行十音节,偶数行十一音节,押交叉韵,最后两行都是五音步十音节,押相邻韵,韵式为ababcdcdee。整首诗翻译得既严谨又工整,做到了以格律诗译格律诗,继承了阿列克谢耶夫院士所提倡的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译诗传统。托罗普采夫的诗化文本回译成汉语大致是:

    有一次庄子梦见了蝴蝶,

    而蝴蝶觉得自己是庄子。

    既然一个人能如此变化,

    岂能说清楚万物的变异?

    在浩淼海水中蓬莱耸立,

    竟然会变成清浅的溪流,

    青门旁菜畦里的种瓜人,

    相当年也曾经身为王侯。

    金钱与名望不可能永存。

    何必蝇营狗苟煞费苦心?!

    借用加斯帕罗夫的词汇量化分析理论,可以对比原作、俄语逐行翻译初稿和诗化译本:李白《古风之九》五言十行,共用五十个汉字,其中双音节名词有庄周、蝴蝶、蓬莱、青门、东陵,单音节名词有体、事、水、流、瓜、人、日、侯、富、贵,共计十七个(包括重复出现的);动词有梦、为、变、易、知、作、种、营、求,共计十个;两个数词:一、万;形容词悠、清、浅、旧,副词更、良、乃、复,共计九个;其余为连词和疑问代词等。

    托罗普采夫的逐行翻译,共使用了五十九个单词,原作的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副词都得到了忠实准确的移译,其中有的词作了扩展性的处理,比如,动词“梦”,译为“在梦中看见”,“蓬莱水”译为“蓬莱岛四周的水”,增加了“岛”和“四周”。汉语的“万事”只有两个字,但是俄语里没有“万”这个单位,只能翻译成“十千”,由于俄语使用前置词、连接词的时候较多,逐行翻译文本里前置词就出现了七次,所以实词数量和汉语原作大致是相当的。

    诗化译本由于有节奏和韵律的要求,因而用词更须慎重,要斟酌和筛选,整首诗用词五十一个,比初译稿减少八个,更趋精练。第一行初译稿当中的词组“在梦中看见”简化为动词“梦见”,“庄周”只用了姓氏“庄”,舍弃了名字“周”,但为了节奏,增加了“有一次”。与初稿相比,诗化译本第二行变化最大,逐行译稿是六个单词,十三个音节,按节奏和韵律要求,必须译为五音步十一音节,除了把“庄周”简化为“庄”,“蝴蝶”换成了代词,还增译了“此刻”。第五行,初译稿的“岛”字不见了,只用“蓬莱”,增加了动词“耸立”。第七行增加了词组“菜畦里”,似乎想让“种瓜”地点有个着落。第八行的“旧日东陵侯”,压缩了“东陵”。如果我们把逐行翻译的初译稿五十九个单词减去前置词、连接词,实词的数量按五十计算,诗化译本保留使用的名词、动词、数词等实词是二十八个,“准确性指数”为56%;译者为了音韵和节奏需要,自己增加的词有十个,有意压缩或丢失的词有名字“周”、“东陵”,两者相加是十二,十二比五十,“随意性指数”为24%。

    下面借鉴加斯帕罗夫的理论,分析不同的俄罗斯译者翻译的同一首中国古诗。唐朝诗人王维的杂诗三首之二《君自故乡来》世代流传,只有四行二十个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我看过的俄文译本有五个,现在挑选出施坦因贝格、孟列夫和别列列申的三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先看施坦因贝格的译文:

    ИЗ "СТИХОВ О РАЗНОМ"

    Вы побывали

    В моем селенье родном,

    Знаете, верно,

    Все события в нем.

    Очень прошу,

    Поведайте мне об одном:

    Слива тогда

    Цвела под узорным окном?

    译自“杂诗”

    您曾到过

    我心爱的家乡,

    想必知道

    那里的各种情况,

    很想请求

    告诉我一件事情,

    雕花窗前

    梅花是否已开放?

    施坦因贝格采用重音诗法,把四行译成八行,奇数行两个重音,偶数行三个重音,偶行押韵。与原作保持一致的词共十一个,十一比二十,“准确性指数”为55%;译者增加了九个词,漏译一个形容词“寒”,十比二十,“随意性指数”为50%。

    再看孟列夫的译本:      

    Смешанные стихотворения (2)

    Вы приехали,друг,

    Из далекой родной стороны,

    И,должно быть,про все

    Вы бы узнали в родной стороне.

    Расскажите же мне,

    Скоро время придет или нет

    Зимней сливы цветам

    Распускаться в узорном окне?

    杂诗(2)

    朋友,您来自

    路途遥远的故乡,

    想必您都知道

    故乡的各种情况。

    请您快告诉我,

    是不是季节临近,

    冬天的梅花

    正在雕花窗前开放?

    孟列夫采用五音步抑抑扬格翻译这首诗,同样把四行译成八行,奇数行两音步六音节,偶数行三音步九音节,偶行押韵。选用实词二十六个,与原作保持一致的词十三个,十三比二十六,“准确性指数”为50%;译者增加的词是九个,九比二十六,“随意性指数”为34%。

    别列列申把王维这首诗的题目译成《遇同乡》,请看他的译文:

    Встреча с земляком

    Вы возвратились из родной страны.

    Что происходит там, вы знать должны.

    В тот день, как вы мой миновали дом,

    Не расцвела ли слива под окном?

    遇同乡

    你从亲爱的家乡归来

    想必知道那里的情况。

    当你经过我们的家园,

    窗前梅花是否已开放?

    别列列申采用五音步抑扬格翻译这首诗,原作四行,译作保持四行,每行五音步十音节,押相邻韵,韵式为aabb。选用实词二十个,与原作保持一致的词十一个,十一比二十,“准确性指数”为55%;译者增加的词是五个,遗漏一个形容词“绮”,六比二十,“随意性指数”为30%。三个翻译文本,别列列申翻译的“准确性指数”为55%,与施坦因贝格的“准确性指数”持平,由于他的“随意性指数”更低,所以他的译文更接近原作。

    加斯帕罗夫提出的“准确性指数”和“随意性指数”是分析诗歌翻译质量值得借鉴的两个衡量尺度,对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具体作品具体分析,能够减少主观臆断。相比之下,“神形兼备”、“富有诗味”、“忠实可信”、“出神入化”等诗评断语就显得抽象、笼统、难以把握了。当然,“准确性指数”和“随意性指数”只是诗歌评论的一种方法,不可能替代其他的评论方法和尺度。它的优点是从词汇使用层面对翻译诗歌进行量化分析,但是对于音韵、节奏等形式因素的分析则无能为力,可见这两个术语也有它的局限性。不过,在这个众声喧哗的多元化时代,多一种尺度,多一种声音,毕竟多了一种值得包容与借鉴的学术见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33 , Processed in 0.3716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