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断裂处穿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9 20:2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断裂处穿行
——《现代学校管理学》(第二版)前言
学习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学科,这是人们的共识。然而,不管“实践性”有多么强,但学校管理学毕竟是以“学”的面目出现,因而“理论性”也绝不能弱。由此,“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这个多年“煮不烂”的老问题,又不得不重新摆到桌面上来了。
在我看来,理论与实践是否能够结合,关键在于“个人实践”。
库恩(T.S.Kuhn)认为:科学活动具有主体性,科学知识不可能完全价值中立,科学活动往往受到科学家的旨趣、价值观、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科学领域都是围绕着一个支配性的“范式”理论而组成的。①就个人实践而言,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个人内在理论所涉对象直接相关的实践;另一种是个人的学习实践,可分为对现成知识的学习、对他人经验的学习和通过对自己实践的反思和重建实现的学习。在叶澜教授看来,任何个人所具有的理论都包含着个人对自身实践的相关认识,即个人所具有的相关经验性认识和理论认识。所以,从个体实践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说,不存在脱离个人内在理论的实践。反之,也不存在与个人实践无关的内在理论。②
学校管理学的结构体系也是一样,它决不仅仅是一种“价值无涉”的“事实判断”。它与研究者个人内在理论和个人实践密切相关。由于每一个研究者的“成长路径”和“年龄阶段”不同,或者因为他们的“研究旨趣”和“知识结构”有别,这就影响着他们能够“看到什么”或“看不到什么”,因而他们发现问题的途径和研究问题的视角也就不一样了。
我的个人实践历程好像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崎岖山路,内因与外因的博弈,偶然与必然的相遇,就演化成今天这个样子。
难忘的青葱岁月。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了两年“赤脚医生”,背着药箱走家串户,纯真快乐。之后又到部队当兵四年,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汗流浃背,练就了一身“硬骨头”,领悟了血性、坚韧和纪律。退伍后回到家乡当了半年生产大队团支部书记,当驻村干部,与乡亲们在田间地头,倒也快乐无限。
初为人师的苦乐。参加高考,上了师范学校,两年时间的素质教育,琴棋书画,体育运动,收获颇丰。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完全中学担任高三英语老师和班主任,六年期间,从团支部书记到副校长,为了胜任工作和提升学历,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累并快乐着。
与学生一起上大学。好不容易获得了脱产进修的机会,到湖北省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学习两年。我常常是第一个到教室,常常是坐在第一排,真是学习得“如饥似渴”,“如醉如痴”,课前课中课后总是找老师交流探讨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授们的指导下,在自己的努力下,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与学生成为了同学。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系统的理论学习,论文的写作修改答辩,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思维方式。
走上了大学的讲台。毕业后分配到广东教育学院(现已改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主要从事学校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担任教育系、教科所、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办公室负责人近十年之久。期间,有三件大事不得不交代一下:一是应中山大学邀请,担任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兼附属小学校长一年;二是与人合作,创办了北京永博明教育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创办《学校品牌管理》内刊杂志并担任主编,举办学校品牌论坛,为中小学进行品牌策划;三是追随华南师范大学扈中平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系统研究了学校品牌理论。
我这样的一个人,必然有着浓浓的“实践取向”情节。我在中小学工作了七年的时间,从科任教师到班主任,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从团委书记、副校长到校长,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中师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生旦净末丑”,扮演了不少角色,体验了个中滋味。这些年我一直从事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经常和校长们在一起“摸爬滚打”,无话不说,倾听了不少中小学校长的心中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走进了学校管理的真实世界。当他们春风得意、精彩连连的时候,他们会打电话给我;当他们遭遇难题、苦恼缠身的时候,他们会发邮件给我。我常常应校长的要求,进行一些“实战策划”,讲授“管用”的课程。这样的一种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得我的教学和研究必须直面中小学的实际,想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所想,急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所急。这种独特的“教育情结”影响着我“角色扮演”的风格与取向,影响着我对学校管理“基本问题”的选择。
我这样的一个人,也必然有着浓浓的“理论取向”情节。我不仅要为中小学提供“操作性”的方案,还要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理论性”的课程。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要求课程要有很强的“学理性”和“批判性”,没有点引经据典,没有点独到见解,没有激情澎湃,就难以“降服”这帮心高气傲的家伙。论文(包括学生的和自己的)的选题、写作、修改、答辩和发表,不可能没有理性思考。与此同时,要想对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而不是“误导”,十分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透视生动实践、形成理论结构框架的能力,需要有突破本学科范围的横向拓展性学习,也需要向更高一级综合的学科和更为具体的应用学科上下移动的纵向拓展性学习。③
在波普尔(K.R.Popper)看来,“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④“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而发现问题主要是通过实践归纳、文献综述和理论演绎等基本途径”。⑤本书中的很多问题,如“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办学理念”、“学校规范体系”、“学校视觉环境”、“学校特色”,等等,是我与校长们一起学习、思考和行动的结果。在我的个人实践征途中,理论与实践,不是要不要结合,而是不得不结合。
客观地说,今天的学校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之间,存在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裂口”。它暗示着对问题答案的寻求,就是为了在“断裂处”架设起一座沟通两岸的“桥梁”。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挤压”下,经常往返穿行于这座桥梁上,正是我现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状态。
本书定位为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可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选用,也是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教育科研人员从事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习者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确定全书体系和各章节具体内容,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在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尤其是有助于学习者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体例和结构上,本书有如下一些特色:
1.分级学习目标。每章开篇提出分级的学习目标,用“了解”、“理解”和“掌握”勾勒学习内容的不同要求,使学习者明确学习任务,清晰学习意向。
2.活化表达方式。结合各章的内容特点,合理运用图表、照片、案例等形式和信息来呈现,增加和活化相关知识与事实,以丰富教学内容。
3.加强篇后练习。在每一章后,设计有“思考题”,为学习者及时进入和完成巩固练习环节提供必要的机会、资源和指导。
在编写和表述上,本书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理论的引领性。各章节编写过程中,在阐释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时,不是简单的罗列和介绍,而是注意结合学校管理实际进行分析,体现理论对实践的引领作用。
2.挖掘实践的学理性。在分析典型案例的时,不是就事论事,注意挖掘学校管理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分析学校管理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不仅知道做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做。
3.强调内容时代性。本书突出“现代”二字,尽量反映国内外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着力介绍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成果。
本书第一版1999年8月出版后,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修订。由于相隔太久了,参加第一版编写的人员,或因工作职位的变动,或因研究兴趣的转移,或因新编内容的调整,没有参加第二版的编写。然而,没有第一版的基础,就没有第二版的升华。
本书的写作,要感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博士专项经费项目”的资助,感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校管理学精品课程团队和学校管理研究中心团队的熊焰教授、龚孝华教授、郭凯博士、贾汇亮博士的支持与合作,感谢刘良华教授为第十一章“学校教学管理”、郭凯博士为第十三章“学校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无私帮助。
闫德明
2012年11月于广州


(美)库恩.李宝恒等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②③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中国教育学刊.200141-6

(英)波普尔.傅季重等译科学知识进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7184
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19124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0:25:03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应邀在广州、深圳几个地方,以“顶层设计”为视角,分析了学校品牌创建、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等问题。不少人需要更多的资料,现将课件文字放在这里,以供下载。
学校品牌的顶层设计
闫德明教授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yandem@126.com
http://blog.sina.com.cn/yandem
教育品牌是民族之基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抛开政治形态不说,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第一个是企业品牌,经济实力;第二个是教育品牌,文化实力。一个“硬实力”,一个“软实力”,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种影响力。
内容提要
——简述学校品牌的涵义、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结合若干典型案例,详论学校品牌的顶层设计(重点),提出两点具体建议。
学校品牌的多维视角(冰山之喻)
显性因素(冰山之尖)——名称与标识
隐性因素(冰山之基)——质量与文化
互动因素(生存环境)——口碑与影响
学校品牌的显性因素
——学校品牌的显性因素是指人们可以通过耳闻目睹感受到东西,如:学校名称、学校标识、学校色彩及其校园整体视觉环境等识别符号。
——任何一个品牌都具有其特定的识别符号,即品牌的“牌子”,这是品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个富有个性的识别符号,能够整合和强化人们对一个品牌的认同,成为人们记忆品牌的工具。
学校品牌的隐性因素
——学校品牌的隐性因素是指学校的内在品质与文化底蕴。
——知名的品牌学校,应当是一所办学质量高、校风校纪好的学校,应当能够在多方面起引领作用的学校。
——Nike 广告语“Just Do It”,Adidas广告语“Impossible Is Nothing”,不是关于运动鞋的,而是有关价值的;不是关于产品的,而是有关品牌个性的。
——学校品牌的核心识别不是高楼大厦和设施设备,而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准,是文化的传承与知识的创新。
学校品牌的互动因素
——品牌即“口碑”。学校品牌是学校在与公众互动过程中得到公众认可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口碑与影响力 。
——品牌不是通过物理形式表达的,实际上是一种“关系状态”,是一种基于被消费者认可而形成的资产。品牌是一种“消费信心”,一种“购买偏好”。
——可口可乐公司一位经理曾经骄傲地说:我们卖的是水,但顾客买的品牌。
——一流企业做品牌,定规则;二流企业做产品,忙推销。
学校品牌的基本涵义
——学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并为公众广泛认可的一种独特的无形资产。
学校品牌的教育特性
学校品牌是人的品牌。因为,学校
——是一个“培养人”的组织!
——是一个“人——人”系统!
所以,学校品牌
——是一种“以人为目的”的品牌!
——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品牌!
——是一种“以文化为核心”的品牌!
——是一种“以未来为指向”的品牌!
学校品牌一种“以人为目的”的品牌
——学校是一个“人-人”系统,从事着“通过人培养人”的活动!
——创建学校品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育人”是衡量学校品牌的首要尺度。只有以育人为目的的品牌,才是符合“教育本性”的品牌,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品牌。
学校品牌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品牌
——学生既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又是教育服务质量的“承载者”!
——教师既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学校品牌形象的“展现者”!
——校长是教育服务的“组织者”,又是创建学校品牌的“设计者、服务者和指导者”!
学校品牌是一种“以文化为核心”的品牌
——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内核与灵魂,是学校品牌的底色与根基,是学校品牌的土壤与养分。
——文化与品牌是灵与肉的结合。文化丰富了品牌的内涵,品牌展现了文化的魅力。学校的“牌子”要想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必须有“文化品味”。
——文化像轻风细雨,像潺潺流水,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鹅卵石臻至完美。
——人是文化的人,文化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影响着人的成长。一个人在一所学校“浸润”了若干年后,就不可避免地被“烙下”深深的“文化印记”。
学校品牌一种“以未来为指向”的品牌
——商业品牌成效的检验是“及时性”的,学校品牌价值的效应是“滞后性”的。办教育最忌讳急功近利!
——教育需要“沉淀”,学校品牌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得到证明。世界上任何一所名校的炼成,都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豪华的校舍可以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优秀的师资可以在短期高薪聘请,考试的成绩也有可能迅速提高。唯有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校纪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才能够形成,就像陈年佳酿,要够年头才能芬芳四溢。
学校品牌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顶层设计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
学校品牌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顶层设计的特征。一是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二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实际可操作性,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表述简洁明确,设计成果具备实践可行性,因此顶层设计成果应该是可实施、可操作的。
——对于学校品牌创建而言,顶层设计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怎么做”,而是要考虑“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做”,要首先找到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找到品牌的“核心价值”。以下是若干典型案例的分析:
——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某中学品牌战略构想);
——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某中学的“现代君子修为教育”);
——文化立校,特色育人(某中学设立“广府文化”特色课程);
——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成都某小学“诗意教育”)
——践行若水教育,追求教育若水(广州某小学“若水文化”构思)
——以武育德,以武促智,以武健体(佛山某小学“狮艺武术特色”)
——很多知名的企业品牌,始终围绕核心理念,从方方面面入手,塑造一种独特品牌形象。
——万宝路:“释放男人风味”;茅台酒:“国酒”;稻花香:“人生丰收时刻”;劲酒:把健康带回家。
两点具体建议,现场讨论交流(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23 , Processed in 0.0808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