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2 14:5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作者:张皓
陈大伟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用一种独特的叙述模式为我们展现了他心中的一整套有关教育科研的概念与模式。例如教育科研要从基本的问题开始,从身边的小问题开始思考才能更好地科研。
我读的一些论著,对自己思想体系的论述总是在一定的框架下向我们直白地进行。而陈大伟的这本书却是用了一种独特的论述方式。这种论述方式让我想到了海明威的《死在午后》,这篇小说的创作是以作者与一位老太太对话的形式展开。而陈的这本论著也在尝试这种小说的形式,这本书的内容是在三位老师的对话中展开的,在他们的一问一答中,作者将自己的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自己所建立的体系阐述了出来。而且这本书也有自己的框架结构。
我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一个思想是作为一线教师教育科研十分简单。我觉得对于普通教师的科研正如书中所阐述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沿着这本书所告诉我们的方法和模式去研究身边的学问,那每位教师都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学者。
陈大伟在书中说研究要从小问题开始,从现在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始。
小问题就是我们身边的问题,如“课堂上怎么让更多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等都是教学中很常见的问题,肯定教师们都曾思考过,也想出了一些方法。一些习以为常的名词,追问下去也会产生一系列思考,形成自己的论文,如“全面发展的目的是什么”等。而热点问题在阅读教育杂志时都会碰到,读完后对上面所探讨的问题肯定会有所体会,将自己的所想到的记录成文字,就会成为一篇很好的论文。
像我这样的新教师,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课堂教学的案例积累,面对大的课题如“素质教育”等问题也没有作大量的教学调查,没有对大批的学生进行访谈等来收集论文的第一手资料。但作为一线教师却有我独特的优势,提出一个身边常碰到的小问题就可以随时进行试验,研究。
例如,老师们常常会产生“课堂上怎么让更多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这一疑惑。记得我在上《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两行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哪些色彩?”当一个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发现学生们有的还在小声交流,有的仍在阅读课文。等这个学生发言结束后,我让其他学生来补充,补充的学生重复了一些相同的答案,说明他并没有认真听前面的发言,这不仅浪费了他的时间,而且其他同学的时间也被浪费了。虽然这位同学思考了我提的问题,但他并没有听同学的发言,也就没有了听了同学发言后对自己的答案的再思考和再整理。这样就失去了一次再阅读再思考的过程。我当时也产生过“课堂上怎么让更多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这一问题。
我的脑海里产生过这样极为寻常的问题,但当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下去,我对那位和别人答案相似的学生作出了点评“这个答案别人刚说过,你怎么不认真听呢?”。这个教学环节就这样轻易地过去了。但读完陈大伟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这本书后,我突然对这个极普通的问题重新产生了的思考。听同学的回答也是一种学习,可以给自己的思考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可以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完善。但是不去听其他同学发言,这样的一些很好的对自己的发展机会就错过了。
由此我开始思考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可以在课堂上明确要求: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都必须安静认真听这位同学发言,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回答结束后,举手补充。明确这样的要求后,安静的环境可以保证学生都可以听到回答。其次,在学生回答完后,我让其他学生来评论这个答案怎么样,如果认为这个答案是好的,那么好在哪里,如果这个答案不好,不好在哪里。学生像老师一样评论同学的回答,这样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兴趣,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他们自然会认真听同学的回答,并去作出评论。即使不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去作出评论,他们也会在内心不自觉地去思考同学的答案。这样长期的要求后,学生会产生一种习惯,学生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思考别人的回答。最后对认真评论的学生给与极大的表扬,鼓励学生,使他们有更大的积极性。思考这些后,我可以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实践这些方法,观察效果后,再重新思索更多的解决办法。这样一篇关于“课堂上怎么让更多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的科研论文就可以完成了。
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就可以探索自己的研究。陈大伟在“下水”到课堂上的探索值得我思考。他在《“扫一室”与“扫天下”》中不引导学生体会“小事做不好,大事做不了”的德育目标,而是指出“从逻辑推理角度看,薛勤的话没有道理。让学生明白在有限的生命中学会如何兼顾,如何选择。”这正符合了陈的一个科研理论:教给学生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教师需要科研,在科研中会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并将它们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真正受益。这正是教师科研给了教师在自己课堂上更多的突破。
我在教《学会查“无字词典”》时,有一个教学环节 ,出示一些自然风光,让学生讲讲想到哪些词语,再出示一些词语,如“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等,学生用自己的话结合生活去讲讲这些词语的意思,既是课堂的延伸,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2:52 , Processed in 0.0660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