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的态度之一:对待读者的态度
----第三季度评报感想
读者是报纸的受众,是报纸这种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统一体的消费者,是报纸作为一种商品的购买者。有读者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报纸,有报纸才有编辑,所以说,读者是报纸生存的基础,生命的来源,读者是编辑的衣食父母。编辑的薪酬不是报社决定的,是读者决定的。读者的多少,读者消费能力的大小,决定报社的收入,从而决定编辑的收入。
编辑对待读者的态度,是他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最基本的体现。因为,编辑对待读者的态度,事实上是编辑对待市场的态度。编辑对待读者的态度,事实上是农民对待田地的态度。农民不深爱自己的土地,不把自己的汗水一日日地播进自己的土地,土地也不会回报给农民丰收的稻谷。有的编辑认为报纸是他的土地,他只要在报纸上认真耕作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报纸只不过是编辑的工具,就像农民的犁耧耱耙一样。编辑了解读者的好恶与需求,通过报纸为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就像农民了解自己土地的特性,了解它适合生长什么样的庄稼,针对性地耕种,才可能有好的收获。
有些编辑是没有读者观念的,比如说,不经常和读者接触,看到读者的来信不能在第一时间打开或者处理,报纸的设计栏目的更新版面的美化不去征求读者的意见,长时间地不进行读者意见调查,或者采用应付的手段去征集问卷完成任务,常会说我认为如何如何而不会说读者认为如何如何……这样的编辑肯定不是好编辑,连称职的编辑都谈不上。如果一个报社有若干这样的编辑,那将是非常可怕的。
优秀的编辑会经常深入读者,了解读者,和读者交朋友,并认真整理采纳读者的意见。优秀的编辑不仅了解读者的需求,用恰当的方式满足大部分读者的需求,而且会引导读者的需求,开发读者的需求,让读者感到他们需要编辑的点拨与导引,感到自己不曾意识到的一方美好的天地编辑替他们打开了,感到编辑极易亲近又水平很高,觉得读编辑的作品会得到愉悦得到触动得到提升。这样的编辑是一个报社的财富,因为他们不仅是研发人员又是生产人员还是销售人员,他们决定了产品有很好的市场。有些读者常年跟随一张报纸,就是因为他们喜欢其中的一个或一些编辑。没有过硬的质量,再好的促销方式都难免有欺诈之嫌。而有了读者喜欢的内容,常常会节省大笔的广告费用,这相当于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读者是需要细分的。读者有层次,更有群落。编辑要清楚自己主要为哪一类读者服务。给读者分类有多种方式,按地域分有东西南北,按生存环境分有城市农村山区,按消费能力分有高端中端低端,按数量多少有核心与边缘,按支付能力我们还可以分支付者和实际支付者。就像办报,我们既要让读者满意,还要让报社的实际控制者——主管主办部门满意。我们的报纸,既要让学生喜欢,还要让老师和家长满意。重要栏目、连载稿件和大的活动,必须经过对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调研才可以操作,不然会失之偏颇。迎合和引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度的恰如其分的把握常常可以看出编辑的水平和报纸的品位。
心中有读者,不必要时常挂在嘴上,用实际行动去做就可以了。做了就必然有效果。就像信佛的人不必要言必称佛,到处磕头烧香,只要心中有佛,日行一善,年久积累,自有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