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084&extra=page%3D1&_dsign=90770bb5
寄 语 语文生活,诗意人生。
——主编王琦 语文像一口古井,看似平而浅,实则精而深。当我们渴了,从中掬水,才发现,她藏着千年文化的香、神州精神的淳、先哲智慧的深……掬得越多,发现越多。愿《语文报》成为这第一瓢水,助读者发现这口井,亲近这口井,爱上这口井。
——康雪蓉 享受语文,享受学习,享受生活,愿《语文报》成为点缀你美丽生活的一束花。
——武永亮 《语文报》——语文教育的园圃,愿您芳华常驻!
——吕培铭 芬芳过后,赞美也不过是芜杂的喧嚣。而立的她,更需要冷静的审视与思索。幸得与她同岁,愿执子之手,与子共勉。
——王海燕 报纸简介 基本信息
▲读者对象:面向所有即将走向中考的学生。
▲周报,每周四出版。四开八版,套色印刷。
▲定价:每份1.00元;半年价26.00元;全年价:52.00元。
▲邮发代号:21-14
▲通讯地址:(030024)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收投《语文报》信箱中考版编辑部
▲编辑部电话:0351-6378134 6378180 E-mail:zkb@ywtd.com.cn
▲编辑部成员:王琦(主编)吕培铭 王海燕 康雪蓉 武永亮 范志峰
▲订报咨询:0351-6378118 E-mail:dbrx@ywtd.com.cn)
办报宗旨
我们不是为了给考试的题海多添一瓢水,而是提供穿越题海、划到成功彼岸的轻舟和双桨。落脚在中考,着眼在人生,尽展语文的文化之美和对人生的启迪作用。
内容特色
切实为中考服务。中考版研究、解析中考语文试题,分析中考命题规律与趋势,给考生切实的备考方法与解题策略。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积累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长期发展。
重要活动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诚聘研究员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是本报的专业指导机构,热忱欢迎各位专家、老师加盟,凡具有以下资格者均可应聘:
(1)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命题专家;
(2)全国各省、市、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3)全国各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4)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十篇以上论文的中学教师。
应聘方式:将个人材料一份、一寸照片一张寄至本报“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
联系地址:山西太原市迎泽西收投《语文报》信箱中考版编辑部 邮编:030024
联系人:晓燕 电话:0351-6378134 6378180 Email:why@ywtd.com.cn
读者评价
评价一:四大专号为我所需。一为寒假专号,突出练,考点各个击破;二为暑假专号,突出读与写能力的提升,抓住分值最大的两块;三为作文专号,辑录各地中考作文,解析满分要诀,分析误区所在;四为文言专号,讲解题型,梳理考点,赏析和演练融为一体。这四个专号实用而到位,为我们的备考提供了系统的指导。
评价二:想读者之所想,报纸编排打提前量。四个专号与正常期的报纸均提前出版。对专题考点的梳理,对十多套试题的考前热身,我们完全来得及去读,去做。
评价三:系统性的考点梳理,全面而精到。根据试题的几大板块,中考版对各个考点分专题,逐一梳理,力求详尽,精讲精练。这张报纸的确是我们备考所需,备考必需。
感人故事 采几束暖暖的阳光 《语文报·中考版》于2003年1月创刊,迄今已五年半。五年的时光将这张报纸打磨得初具规模与品位,市场的反应与读者的认可便是对她的评价与喝彩。
回顾五年来的成长之路,我们的内心充满感激:领导的信任,作者的支持,读者的关注;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份份真挚的情谊,一帧帧难以忘怀的画面。那些动人的细节与情感,便如照耀在中考版这片青青河畔的阳光,历久而弥新,芬芳而温暖。
儒雅的领路人:放手型管理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在中考版,这个核心就是主编王琦。在他的眼里,没有下属,只有同事;没有要求,只有期待。在这里,每个编辑的成长,离不开他的指导与点拨,常常是要言不烦,但精当到位,一下子让你眼前光明心里敞亮,问题迎刃而解,认识得到提升。
对每个编辑的选题策划、编辑思路等,王老师从不设限: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尽管提出来,大家一起碰撞,也许一个好的创意就碰出来了。在他的鼓励下,我们就这样不断推陈出新,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和展现。中考版这张报纸在大语文的旗帜下呈现出多元的格局和特色,便得益于此吧。
他爱读书,识见广博而深刻。在他的影响下,我们每个人都给自己开列了必读书目,随时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说,他的这种濡染比说教更有力量。
是良师益友,更是可亲可敬的兄长,感谢我们的领路人,是他的放手给了我们自由发展的空间,给了我们成长的动力。
和谐的团队:每一个都重要 不以自己的喜好取人,彼此尊重和信任,平等交流,友好相待。在主编的带领下,中考版一直向着和谐、高效的目标努力。
2003年1月创刊时,三人建起一份报纸:主编王琦,编辑张勇耀、王海燕。在紧张的筹备阶段,完成了报纸定位、读者调研、选题策划、思路论证等一系列繁重的前期工作。由于定位准确,报纸一问世就受到了专家的认可与读者的好评,首期发行量即突破30万。其间,勇耀承担和付出的很多,她在以前做刊物时即积累了丰厚的资源与经验。创刊伊始,她在很大程度上分担着主编的压力,中考版重大选题策划,寒暑假专号的体例拟定、约稿审稿等重要工作都是她来完成的。曾是中考版的开创者、建设者,曾是中考版的大梁——勇耀,虽然后来被别的报纸“挖”走了,但她为报纸所做的一切将永远定格在中考版的史册。海燕的特点是细致,善于学习。她打理的两个写作版有声有色,和作者的交流、读者的互动进行得都不错。中考版另外还有两名编校:小韩和小许。她们在校对过程中,对文字把关很严。中考版的编校质量之所以在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跟她们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半年之后,也就是2003年7月,一位新的朋友加盟到中考版这个团队:吕培铭。小吕读的书很多,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出手很快,他的到来给中考版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接手阅读版后,信息量与文化含量明显增加,常常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年8月,一位兼职编辑以爽脆利落的文笔风格成功应征,加入中考版,承担起第8版的编辑工作。他就是闫文水。因为一些原因,他最终没有成为我们中的一员,但他所做的,中考版不会忘记。与他一样无缘进入报社的另一位编辑是李书萍,苏州大学文学硕士,她在中考版只待了六个月,但她的谦逊、敬业、温文尔雅,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2006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的春天,中考版的中坚力量——勇耀决定去另一家报社。勇耀的走,对编辑部来说,是一大损失,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整张报纸的策划、统筹,重大选题及专号的体例拟定,这些重头戏总要有人来担当。小吕和海燕,顿时感到肩上的责任加重了。没有足够长的学习时间,新一年的编辑选题论证即将开始,小吕和海燕就这样进入新的角色,共同承担起勇耀原来担负的所有。也是在这一年,编辑部迎来两位“新人”:武永亮、康雪蓉。永亮内敛含蓄,小康温婉细腻,两个人以新的思维方式和个人色彩,为中考版注入新的活力。
还有一个人应该提到:范志峰,中考版的美编——报纸的美化者。2005年他加入中考版,以精致的图形处理和线条符号来表达独特的设计理念,中考版的版面设计因为这一份表达而别致、醒目,不仅真正实现了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且明显区别于同类报纸,具有标识、防盗印功用。值得一提的是,志峰之前的零点设计公司曾精心打造出我们的创刊号,并以市场上没有的低价格坚持为报纸做设计将近一年,为中考版的形象定下基调,功不可没,在此深深致谢。
在一个平等交流的集体,每个人都是轻松愉悦的。有任务,大家一起完成,群策群力。老编辑自觉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新编辑虚心学习、积极探索。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在更换,但凡是来到这一站的同仁,都在这里洒下汗水,播种真诚,奉献出满腔的智慧与热情。中考版,一年52期,至今已逾300期,这场接力赛中,缺了哪一个都不行。中考版的成长光谱中,每一位同仁都是一束不可或缺的光芒。
专业的作者:风格多元 各具特色 教辅类报刊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一张报纸来讲,质量是生命线,而保障这条生命线的便是广大的作者。中考版拥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作者队伍:由语文专家、教授、博士、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他们或学识渊博谈吐不凡,或见识高超妙语如珠,或风趣幽默涉笔成趣,或钟情语文满含热诚。他们对中考版倾注了极大的关注,他们与中考版的编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说中考版是语文浩瀚天空的一隅,那么照彻这一隅的,就是这些可爱的作者,每一位即是一颗闪耀的星星。
余映潮:感谢你,浪费我的时间 余老师,是语文教育专家,同时也是语文类报刊的顶级作者,他的繁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每次向他约稿,他都会亲切地说:“海燕,谢谢你浪费我的时间。”而每一次回稿,他总会比我给他的时间提前,我知道,这多半是因为他的“立即”准则:
“立即”,就是让自己快点做起来。
“立即”,就是简洁,就是快速,就是极有自制力。
“立即”应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立人方式;“立即”带来的是效率;……(节选自余老师短文《立即》)
余老师的这种“立即”精神,正是我们年轻编辑应当认真学习的啊。与余老师的交往是愉快的,让人长见识的。
杨舜山:如此虚心,如此谦逊 杨舜山老师是有名的特级教师,全国中语学会会员,湖北省中语学会理事,恩施州中语学会理事长。如此多的头衔,如此高的声望,应该很难约稿吧,至少会有一两次闭门羹吧?带着一丝惴惴不安的心情,拨通杨老师的电话,杨老师却答应得很爽快,还说《语文报》是大报,要我们给恩施的命题提提意见。所有的担心一下子释然,后来更与杨老师成为忘年交。
黄厚江:你这么热情,叫我怎么推托? 江苏知名的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日程安排得很满,接到约稿的邮件,他回复:真的很忙。但你的热情,不容拒绝。嗯,看来热情是具有感染力的,以后应当继续保持。
宋晓民:深夜从复旦网吧发回稿件 2007年的暑假专号写稿任务重,要得急。恰巧老宋又是最忙的时节,听课、出差、开会、研讨,接下我们的写作任务,其忙碌可想而知。到最后交稿时,他果然还在上海开会。编者自愧“编辑有时很讨厌,一道催稿似一道索命符”;他回复“不是啊,是我不好,拖了你们的进度”。那晚催稿后,11点多钟,晓民发来短信:稿件已在复旦网吧发出。一时心潮涌动,难以言表,唯有回复:回来请你吃饭。
王延学:惊人的写稿速度 有次寒假专号的文言稿,约了一位作者,临到交稿,他说人还在医院。我们一边祝愿他早日康复,一边发愁稿件怎么整。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我们打通了王老师的电话。跟他讲明情况,说按照他的稿件质量,可以晚一点回来,给他一周的时间。三天后,王老师的稿件回来了。十几万字,要选文,要分析,要命题啊。小吕惊呼:您的速度令我辈惊讶,对您的崇敬更是如长江水滔滔不绝啊。
罗小军:难忘的“雨花大道18号” 初做写作版编辑时,看惯了老师们千篇一律的点评。忽一日,收到一位署名“罗小军”的作者寄来的考场作文荐评稿。作文的题目是《雨花大道18号》,文章写得动人,形式也很别致,而最难得的是点评的文风很特别:没有概念化的总结,只有诗意化的描述;没有干巴巴的条分缕析,只有围绕文本的亲切而形象的对接。以文笔之美走进中考版作者队伍,小军恐怕不知道他的“雨花大道”曾在一个小编的心中激起涟漪一丛吧。
黄琼:既是作者,又是编辑 在所有的作者当中,黄琼的身份很特别,因为他还是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编辑,曾为中考版的创刊、发展作出过许多贡献。尤其在写作方面,他一直在关注着报纸的选题、策划,常常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编辑一起探讨版面构想、栏目拟定、组稿方向等,这些具体而微的帮助恰似春雨,“润物无声”,令人感怀。那些“幕后”的付出,不正是我们应该铭记的吗?
……
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人与事,这里仅是随意拣选几朵记忆的浪花。文笔拙劣,挂一漏万。就让我们几位编辑真诚地向这些可亲可敬的作者深鞠一躬,说声:谢谢您了。
今天写下这些文字,心中遍植感恩的花。它们摇曳着,彼此呼应着,摇落阵阵芬芳,唤醒沉睡的记忆。在中考版这块土壤上,感人的花朵谢了又开,我想就如那首歌中所唱: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每个帮助过我们的人,每个给过我们批评和鼓励的人,都值得我们感激。
花朵虽凋,芳香仍驻;往事已逝,此情绵绵。
作者之声 因为优秀的作者加盟,中考版尽显前瞻实用特色,得以更好地服务读者;因为他们的支持,中考版的视野更开阔,脚步更坚实。站在巨人的肩上,自然就看得更远。感谢他们,将智慧与才情在这里绽放;感谢他们,将热情与真诚在这里洒播;感谢他们,一直是我们强有力的后盾。
我和语文报 陕西宝鸡市教研室 曹公奇 最早认识《语文报》是二十年前在学校任教时。后来,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了一些文章,才与报社的编辑开始有了一些交往。
真正与语文报社交往频繁、关系密切是在《语文报·中考版》创刊以后,中考版编辑们的热情和敬业精神,一直感染着我。在我心目中,编辑是神圣的,我始终对编辑怀有一种崇敬心理。但在交往中,中考版编辑的热情、谦逊和严谨,既使我感到亲切,又使我更加敬佩。所以,无论我再忙,只要是语文报的稿约,我一般不会推辞。现在,我是中考版的特约编委,有幸和余映潮等大师并列一起,这是荣幸,也是责任。
除此之外,我和语通A刊、语通B刊、初中版、高考版、中华语文网等也有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语通B刊,在2003年第10期上,把我列为“封面人物”加以报道,更是对我莫大的鼓舞。
多年和语文报社的交往中,我与报社许多领导、编辑都有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见过他们中的一位,但他们将永远是我的良师益友:任彦均、徐永平、刘远、王琦、王海燕、张勇耀、康雪蓉、吕培铭、王建锋、王华林、邢小雷、张水鱼、李晋钰、李梅、李建宇、李少华、梁耀辉、刘应伦、陈树廷、李德捷、郭良……
我是语文报社的读者,也是她的作者,现在是,将来也会是的!
附作者简介: 曹公奇,陕西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现任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兼中学语文教研员,宝鸡市中语会秘书长。曾被《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年第10期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11期专题报道,《作文导报》《语文报》也曾做过介绍。
近年来,参与、主持过多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发表教育教学文章近200篇,主编、参编教学用书70多种。
诚挚的祝福 江西九江市教研室 陈德淼 《语文报》而立庆典,我心中特别高兴,为她的美名日盛,也为她的辉煌前程,敬上一杯诚挚的祝福!
她是我职业生涯的旅伴,我是她三十年的忠实读者。不仅自己读,还推荐给学生读。后来担任语文教研员,更是向辖区师生极力推荐。不是为了别的,就因为报纸的可读性强,内容新颖,格调高雅。中考版创刊以来,应编辑之约我曾为报纸写过一些关于阅读指导、训练与考查的稿件,我同报纸的距离更加亲近了。我意识到,只有读懂她人文日新的思维,熟悉她与时俱进的身影,才能为她提供合格的稿件。我从报纸的美文佳作中寻觅,从编辑们的短信、电话和电子邮件中寻觅,从编辑方案和相关资料中寻觅:寻觅我心飞翔的方向与力量,探求那信任、鼓励与肯定中的责任和智慧,汲取报人敬业的精神营养,感受编辑们的渊博与严谨。我已届退休之年,又多了几位值得信赖、堪为楷模的编辑朋友,是一大幸事。能为中考版的大花园添一丝绿意,是一种幸福。每当我看着考生捧着《语文报·中考版》爱不释手,报人的关怀助长了考生攀登高峰的信心和勇气,心中乐滋滋的。
我编写并享受着快乐!
祝愿《语文报》的事业如日中天,祝愿编辑朋友幸福无疆!
附作者简介:
陈德淼,退休前为九江市语文教研员,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四十余年,发表、出版作品百余万字。曾为江西省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语文报·中考版》特邀撰稿人。退休后任九江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我与“中考版”的情缘 甘肃省兰州市三十七中 王延学 从1992年12月在《语文报》发表《关联词语理解易误点举例》,到参与编写“中考版”2008年暑假专号,屈指算来,我与《语文报》相交已有17个年头。其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的感动,太多太多的收获,说不完,道不尽。
2003年,《语文报·中考版》应运而生,当时,因我参与甘肃省中考语文命题,于是就对这份理念前卫的报纸投去了更多关注的目光。主编王琦的才学、识见,编辑小吕、海燕等的热情、好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有几件小事需要特别提一提。
《语文报·中考版》诞生不久,我曾将一篇题为《听女儿仿写》的小随笔寄给主编王琦,他对那篇小文大加称赞,称赞文中的例子,称赞行文的风格。不久,该文发在中考版4月份一期报的第1版,并冠以“家教手记”。能对一篇文章作出有理有据、要言不烦的点评,这无疑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眼光。作为一家报刊的主编,这种学识、眼光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一份报纸的品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编的审美眼光。
去年暑假前,我女儿有感于当年的黄埔精神,写了篇《让梦想热烈燃烧》,自我感觉很好。于是我将其给了一家报社的编辑,过了一段时间,我问结果,那位编辑很抱歉地说:“稿子让主编给卡了,说文章的观点不太恰当。”这种结果实在大出我的意料!女儿说这是她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争取要在高中毕业之前发表出来,她能从中汲取到一种力量。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跟编辑康康聊天,于是提及那篇文章,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并请她转给王琦老师。几位编辑都不约而同地称赞该文写得有激情,感动人。不久,即收到王琦老师的邮件:“柏琪的札记写得真是不错,文笔自不必说──那是一贯的准确生动,史料上的剪裁得宜,已是让人刮目相看,最可贵是极具史识,──能在纷纭的历史沉积里探讨黄埔精神,这本身就别具只眼,而将黄埔精神和戊戌变法、黄花岗起义以及鲁迅的弃医从文联系起来,进行史学考量,则体现了披斩历史苍茫的才情,小小一文,才学识兼备,不易也。也幸在当今之中国,这样的锦绣文章才不会被曲解,此亦时代之进步也。转眼,柏琪已是由一个初中的小丫头变成了高三的大姑娘,依然不变的是才情,我跟编辑部的同事说,以后可以注意这个名字,她会不同凡响。”因笔误,写错了女儿的名字,因此,随后我又收到了他的“又及”:“两次将‘柑琪’的名字打错,我只能解释为,我不仅希望她有柑橘一样的甜美,还有经岁寒而后凋的高洁了。”顺理成章,在王琦老师的推荐下,该文很快发在了2007年末的《语文报·高考版》。
尽管我跟几位编辑未曾谋面,但感觉很是投缘。跟他们在网上聊天,感受到的是人间的温情,是年轻人锐意进取的朝气。他们总是很及时很慷慨地给予我的文章以比较高的评价,还隐约记得海燕编辑写给我的两句话:“一路上有人喝彩,开心吧!”“开心着你的开心!”
2008年第一场瑞雪降临之时,我曾收到过一条很动人的手机短信:“天地间有一种东西叫雪,从天而降,落地而化;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叫爱,自吸引中诞生,升华中融合;朋友中有一个是你,始于偶然,止于永久!”将它送给我生命中重要的精神支柱──《语文报·中考版》,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附作者简介: 王延学,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兰州市三十七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甘肃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审查组核心成员,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你是在太原吗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 黄 琼 2003年暮春时节,因为公干,我去往长江日报社。来到报社门口,刚一下车,就听到手机铃声响了,一看,“025”打头,是江苏南京的电话。一接通,电话那头,自称是《考试》中考版的金辉。我知道,金先生是该杂志语文栏目的负责人,一位很敬业的编辑。
话题由“祝贺你,黄老师”开始,然后邀请我在当年中考结束之后第一时间里为他们的杂志写一篇试题评析的稿子,接着赞扬我投给他们的稿子写得好。
我心里纳闷着,金老师祝贺我什么呀?是祝贺我被他们选中成为特约稿的作者,还是祝贺我的稿子写得好呀?这些似乎都不大适合用“祝贺”一词啊。
这是,金先生又开口了:“黄老师,你是在太原吗?”我心里更是糊涂了:虽然我向往山西、向往太原已久,可是我从来没有到过山西,更别说身在太原了。
我连忙问道:“金老师,您怎么会问我在太原呢?您不知道我在武汉工作吗?”电话那头,金先生似乎一惊:“您不是出任了《语文报·中考版》的编辑吗?这可是一份前途无量的报纸啊。”然后,他从编辑的角度,谈了创办四个月来的《语文报·中考版》的特色和优势,谈了这份报纸的光明前途。
哦,原来是这样——2002年10月,应王琦老师之邀,我为即将创办的《语文报·中考版》做了一个版面设计和栏目设计的方案,向他们推荐了第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作者。可是,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情深义重的语文报人给了我莫大的荣誉和意外的惊喜:从创刊号起,他们就把我的名字署在了《语文报·中考版》编辑栏里。金先生祝贺的原来是这件喜事啊。难怪,近几个月来,原来交往的一些文友有时改称我为“黄编辑”呀。蓦地,我突然感觉到了《语文报》的影响可真大,刚刚创办的中考版不仅快速占领了市场,也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
我笑着告诉金先生,我并没有为《语文报·中考版》承担具体的编辑工作,只是帮助写作版的编辑搞搞策划,负责给报纸提提建议什么的。我也告诉金先生,我不在太原,但是,有一大帮学识高、责任心强的专职编辑在太原。他们,才是《语文报》的中坚。
附作者简介: 黄琼,供职于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致力于写作和中考问题研究,先后在百余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教研文章约800篇(件),多篇著作被中国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人民网、新浪网等转载;编制的中考模拟试题经发表后,部分被引用为中考语文试题。策划和主编了《中(高)考作文90秒突破》等约30本作文和阅读备考精品图书。为湖南少儿出版社策划和主编的“高中生最佳范文”丛书(全套共5本),得到广泛好评。
现为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常务副理事长,被聘为山西《语文报·中考版》特约编委、吉林《作文与考试》杂志顾问等。
互动精益求精 追求精品第一报 四川丹棱县教研室 黄志伟 在与《语文报·中考版》编辑的交往中,感受最深的便是他们精益求精的办报精神和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态度。
2007年中考后,笔者在细致研究了全国各地的中考题后,撰写了10多个专题并及时发给了《语文报》编辑。编辑收到邮件后,很快就给了电话答复,明确表示哪几篇可用,哪些暂时不能用。紧接着对所要刊用的稿件分期分批进行了互动式的修改,其中《修辞,语文考卷上的“轻骑兵”》一文是可以说是编辑花费了不小的心血才得以发表的。笔者的初稿是3000余字,经编辑修改后只有2000多字,简洁而利于阅读和应用。
初稿题目为“修辞,‘修’而不能‘辞’”,虽然巧妙,可不大适合初中生,编辑改为“修辞,语文考卷上的‘轻骑兵’”,浅显通俗而易懂。初稿的开头一句初稿为“从语言表达来说,修辞决不是可有可无”,编辑老师把此句修改为“从语言表达的实际功用来说,如果说标点在句中不可或缺,那么修辞则是有胜于无,有时甚至是妙不可言”,既具体又有文采。更可贵的是编辑从读者阅读的角度出发,对全稿进行了较大修改。原稿是把所举的不同题型的题目的答案列成一览表,因此未说明解题思考,不利初中生阅读和理解。编辑在定稿中的6个典型题目后面分别增加了“小编助解”,让读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而有所得。如5题的“小编助解”为: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主要涉及对偶修辞的理解与运用。下联中要填入的部分应与上联中的“商贸繁荣”句式一致,词性相对:“商贸”系名词,“繁荣”系形容词,二者构成主谓结构;一一代入,唯有“人文鼎盛”在词性与结构上相符。这样的点拨自然能让读者轻松地阅读而提高。
这样的修改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虽然每一处都是细节的调整,但编辑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细心思考才可能达到如此的境地啊!
卜算子·咏中考版 山东济南历下区教研室 张宗达 诗前序:宋代的李之仪有词《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我把这首绝佳好词“恶搞”一下,代表我对语文报,对《语文报·中考版》的感情。
君住黄河头,我住黄河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黄河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笔者现居济南,语文报在太原,正好一个黄河头,一个黄河尾,“君心”“我心”心是相同的、相通的,那就是一颗振兴中华语文的赤胆忠心,对语文教学的一副火热心肠。
在语文教研的路上,有语文报,有高水准的编辑,既不感孤独,也不感迷茫,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实践大语文的理想,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附作者简介:
张宗达,现为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中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济南市中语会理事,全国中考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喜好读书写作,曾在《齐鲁晚报》《济南日报》《语文报》《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科研》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读者反馈 读者反馈一:
中考选择中考版,绝非偶然 王琦老师:您好!
贵报全体编辑老师的辛勤耕耘又迎来了丰硕的收获,我区非实验卷(作者注:贵州铜仁地区非课改中考卷)约有100分的试题与《语文报·中考版》吻合,在共同分享丰收喜悦的同时,我代表德江考区的师生向贵报真诚地道一声感谢!
——罗鹏(教研员) 贵州德江县教育局教研室 读者反馈二:
取法乎上,以少胜多 作为贵报的读者快二十年了,连续五年都带毕业班的我和中考版更是有了感情。现借贵报一角,谈谈我和学生的深刻体验。
取法乎上,以少胜多。初三学生为了应对中考而买一些“秘方”“兵法”之类的大部头,或者是一套套试题集,无奈地陷入茫茫苦海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我和学生们除了使用语文课本,就只选用了权威教辅读物《语文报·中考版》。大家的负担几乎消逝了,而中考方向和目标却更明确了。轻装上阵备战中考,这是每个考生制胜的法宝。
披沙拣金,各个突破。《语文报·中考版》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专题性很强,它有效弥补了新教材板块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得到夯实。我们常用“三步法”进行专题突破:第一步是认真领会报纸的知识讲解把握其实质;第二步是找出所使用的教材中的联系点使课本与报纸融为一体;第三步是及时全面地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专题体系。
实战演练,踌躇满志。在中考复习中进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绝不能陷入到题海战术中去。《语文报·中考版》为我们提供了针对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很强的经典试题。在打破“为做题而做题”偏颇观念的基础上,我们认真对各类试题进行演练,关键是对题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学生还在报纸上设计了“我来评试题”栏目,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轻松的学习、理想的成绩让我们深深感到《语文报·中考版》是毕业班学生的良师益友。
——彭辉(一线教师) 四川省开江县永兴中学 读者反馈三:
一报在手 应考无忧 语文考试结束,学生走出考场,满脸舒心的微笑。不少学生抢着说,试卷中的很多题目平时都训练过。的确,打开2006年黄冈中考试卷,我发现有些题目或材料,平时真是训练了。说到这儿,真的很感谢《语文报·中考版》,备考过程中,学生复习的材料,有不少是从中考版上选下来的,无意中搭上了中考“信息快车”,获益匪浅。
复习备考中,《语文报·中考版》的指导,针对性强,全面而系统,重视能力训练与培养,而且都是全国名师主讲。老师用得放心,学生学得扎实。
——张敦礼(特级教师) 湖北黄冈英山石镇中学 读者反馈四:
结识中考版,何其幸运 光阴荏苒,屈指算来,与《语文报·中考版》已有四年的缘分,自从带毕业班结识它以来,就一直对它情有独钟。
遇见中考版是老师们的幸运。它系统而全面的“专题辅导”,减少了老师备课的压力;新颖而规范的“模拟试题”,节省了老师出题的时间;紧扣时代脉搏的“时事直播间”,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触摸外面的世界;轻松而亲切的“中考聊天室”,使我们在闲暇之余聆听同行们的心声……在朴素包裹下的它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犹如一个纯朴而又富有的人。我喜欢。
认识中考版是学生们的幸运。温馨的“祝福心语”、睿智的“哲思妙语”、丰富的“素材金库”、真诚的“考场话吧”……无一不触动学生敏感的心弦。那短小犀利的杂文,用平实而通俗的语言解读着深刻的哲理,感召着学生向往和平与美好,带给学生的是醍醐灌顶般的顿悟。当学生遭遇挫折失败时,那全面系统的“考场经验指导”,又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使学生思考、感悟,以此不断丰富、提升自我。
紧张而忙碌的时间里,有《语文报·中考版》同行,真好!
——刘云(一线教师) 湖北省远安县实验中学 读者反馈五:
来年还用中考版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我曾多年从事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因而也就与《语文报·中考版》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编者注:2006年)中考过后,我惊喜地发现在我市(山东聊城)中考语文试卷第三大题现代文阅读中,第二部分议论文阅读《宽容是一种爱》(作者肖复兴),和《语文报·中考版》第179期6版文本研修室所选阅读材料竟然完全相同。尽管考试题目不完全一样,但由于读过原文,学生普遍反映做得不错。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语文报·中考版》,是她给了我们一个好成绩。我想说:来年我还想用好语文报!她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好帮手!
——宋玉柱(一线教师) 山东省高唐县清平中学 读者反馈六:
大语文观,帮我们应对开卷考试 近几年来,湖北恩施州语文学科的中考都是开卷考试。中考是指挥棒,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不局限于课本,要视野开阔。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必须树立大语文观,而《语文报·中考版》就是教师备课桌上的好导师。 信息时代,各种报刊杂志和辅导用书瞄准中考,让人眼花缭乱。《语文报》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报一直走在语文教学的前列,以大语文观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相信它一定会给明年的中考有更多更好的帮助。 ——张文辉(一线教师,恩施工作站负责人) 湖北利川市文斗民族中学 读者反馈七:
中考版,感谢你为我摆渡 我真的很感谢《语文报·中考版》,它帮了我一个很大的忙。我的语文成绩原本很一般的,处于中上水平,初三刚开始时我很害怕,担心语文成绩将会影响到中考,我可能因此与重点高中无缘。烦忧之际,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语文报·中考版》,我的人生得以改写。
语文老师说2005年的中考阅读题有一整道题是跟中考版6月份刊出的完全一样。于是我便像发现了沙漠的水源般精心阅读《语文报·中考版》,成绩很快进步了。当老师说我在质检中考班里第一时,我惊喜得想大叫。之后,我竟然每次都考第一。老师看到我的进步很满意,我也很兴奋地说都是《语文报·中考版》的功劳,老师还幽默地说:不是好东西能介绍给你们?
不知道《语文报》有没有高中版的,我还会继续订的。
不多说了,希望你们的报纸越办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