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格非:文学回不到黄金时代 也并没衰败(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1 21:1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格非:文学回不到黄金时代 也并没衰败(图)
2014年03月21日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高宇飞

近日,作家格非最新自选集《相遇》《博尔赫斯的面孔》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谈及这些作家对自己写作的影响,格非坦言:“写作不在于你模仿的作家如何,而在于你本人。格非强调,文学结束了黄金时代并非代表文学的衰败,而是告别了单纯社会功能的层面,回到它本身。



格非在发布会上畅谈新作。京华时报记者吴平摄
近日,作家格非最新自选集《相遇》《博尔赫斯的面孔》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谈及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格非在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坦言文学已经回不到“黄金时代”,但他强调,文学结束了黄金时代并非代表文学的衰败,而是告别了单纯社会功能的层面,回到它本身。
□谈新书
模仿托尔斯泰特别难
新书中,格非谈到一些名家像博尔赫斯、列夫·托尔斯泰、卡夫卡,这些文论被称作是“文学公开课”。
谈及这些作家对自己写作的影响,格非坦言:“写作不在于你模仿的作家如何,而在于你本人。他的经验和你的经验构成关系,你才会模仿他。我在那个年代对霍桑短篇、博尔赫斯、卡夫卡很着迷,可能跟年龄、经验有关。”格非认为博尔赫斯的不可知论主张世界一切东西充满神秘性,这点很吸引自己,“但是我是虚无主义者”,格非强调。
格非称自己最敬仰的作家是托尔斯泰,“我写过‘安娜·卡列尼娜’的文章,托尔斯泰的整个作品充满了分寸感,你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研究,我到今天也没有弄明白他是怎么做到的。其他的作家写作都有技巧,比如怎么开头,托尔斯泰是没有技巧和痕迹的,我这么多年没有看到一个作家说受托尔斯泰的影响,模仿他真的特别难。”
文学告别单纯社会功能
《博尔赫斯的面孔》中,格非回忆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文学环境。谈及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格非坦言文学已经回不到“黄金时代”,“黄金时代指的是18世纪欧洲小说作为一个新的东西出现的时代,19世纪欧洲黄金时代的辉煌已经过去。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学创作是‘黄金时代’尾声,中国受到西方影响‘黄金时代’消失的要晚一些。”
格非回忆,在80年代大家还感觉文学处于黄金时代,作家的一篇文章有很多人看,而到了90年代这种趋势已经发生变化,“文学变成相对化的东西,它作为推动社会的那一面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格非强调,文学结束了黄金时代并非代表文学的衰败,而是告别了单纯社会功能的层面,回到它本身。“文学曾经被强行拉到服务于政治、社会的层面,它的功能被放大。黄金时代文学的唯一功能被认为是推动社会,但是现在社会通过法律、传媒等科学化方式就可以推进,不需要靠文学推动。”格非提道:“文学的大量丰富性是被黄金时代掩盖了。今天黄金时代结束,需要把文学掩盖掉的部分打开吗?”他认为,今天文学面对着更加广阔的资源。
□谈过往
曾因精神状况暂停写作
上世纪90年代,格非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暂停了自己的写作。2004年,当格非推出《人面桃花》的时候,许多媒体用“十年磨一剑”来评价他。
格非称自己从来不避讳谈及这件事,“90年代末期时,因为我精神状况有一个非常大的危机,我在某种场合说过想暂停写作。因为一个作家当你拿起笔来写的时候,你必须要有非常充沛的感情,这时工作才能开始了,而不能硬写。那时对我来说,我找不到任何写作的想法。以至于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说‘你就这么完了吗?’”格非坦言,那时自己内心很平静,想着当时还能教书,养老婆孩子总没有问题。
格非早期的“先锋文学”写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在“重新出发”后他多写了一些长篇小说。谈及写作风格变化的原因,格非说道:“2003年前后我调到了清华教书,生活进入一个比较安定的时期。这个时候我面临一个新的选择,是按照80年代的方式写下去还是要有一个完全新的方式。当年‘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一开始我想用地方志的结构,后来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以前的构思全部扔掉。我写作的变化跟社会变革有关,我在调整自己跟社会的关系,在被打了‘一棍子’以后重新思考。”
真正的压力来自同行
格非称自己写作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重读自己的作品,“但是这次可能是由于年纪的关系,我儿子说我的新书还不错,于是我在台灯下重新看《迷舟》,看的时候对我是一个非常大的刺激”。
格非提到,作家冯唐曾经说《相遇》是格非最好的作品,而下一句话是“他再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这点让自己曾经震动很大,“我当时想,冯唐凭什么这么说。同行作家夸我的时候,我心里会感到真正的喜悦。但是经过这么多年,我重新回忆冯唐的话,他说的是非常准确的。我重新读《迷舟》、《相遇》的时候,我发现再让我去写《迷舟》是写不出来的。”格非坦言,读者、文学奖都不是写作的压力,真正的压力都来自于同行。
□谈教学
作家教书像烹饪的厨子

毕业后留在华东师大任教,2003年后开始在清华大学教授课程,格非除了作家身份外也是大学教授。他笑言作家教书的好处在于,他会像烹饪的厨子一样告诉学生一道文学“好菜”的好是因为加了什么东西、火候如何掌握,“我会把一些很优秀的作品和不好作品摘录起来给学生,比如写花园为什么写自行车的打气筒,这样跟学生探讨会变得有趣”。
新书写到现代主义文学时,格非谈到詹姆斯·乔伊斯的名作《尤利西斯》,他表示当年作家被逼到没有办法,于是《尤利西斯》把自己变成神秘东西,先印成限量版导致大家疯狂购买,但这样的案例却无法复制。谈到原因格非说道:“它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大学制度,大学是深奥文学最重要的赞助商。但是大学人文学科本身在不断衰落,全世界都在衰落,中国反而是最好的,不会削减人文方面的投入。只有在中国,人文学科投资在增加,其他国家都在下降。”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1:13:19 | 只看该作者
□对话格非
不要还没思考就去骂郭敬明
京华时报:当今娱乐业繁荣发展,许多影视作品由文学作品改编,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影视作品?
格非:这两个东西完全不同,真正的文学对我们的经验是一种冒犯,文学一定是陌生化的,它包含很多刺激你经验的东西。然而我们娱乐工业是迎合大众的、迎合经验的,它需要一些不动脑子的人,他们在看《来自星星的你》,娱乐业需要这些不动脑子的人。真正的文学跟进入消费的文学,有本质的不同。
京华时报:您怎么看不同时代中国作家的使命感?
格非:我很希望从年轻作家身上学到东西,我在南京时也讲到冯唐、阿乙,我最近特别喜欢70后作家张楚的作品。对于一个人产生真正交流,你要了解他、设想自己是会犯错的。我从来不认为80后、90后没有对社会的思考,我太了解他们了!很多我的90后学生会讨论中国怎么样,他们的关心甚至超过我们。而年轻作家,他们表达方式本身就了不得,像大家批评很多的韩寒、郭敬明,大家应该去思考为什么郭敬明拍《小时代》,还没思考清楚就去骂别人,这是不对的。
京华时报:你最近在研究些什么?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格非:我在写关于《金瓶梅》研究的书,大概7月份出,5月会在《收获》连载,他们破例连载论著,从我的书稿中选了10多万字。我今年刚好50岁,面对一个新的任务,我接下来写东西的愿望是全新的,我可能会为它激动,会小心处理它,也会享受这个写作带给我的美好感觉。
京华时报记者高宇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16 , Processed in 0.1422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