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草圣林散之谈草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7 01:3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代草圣林散之谈草书



评分
00

排行榜 意见反馈 收藏

分享 MSN或QQ好友 贴到博客或论坛 转发邮件一键转帖




channelId 1 1 1




<IFRAME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VERTICAL-ALIGN: bottom; BORDER-LEFT-WIDTH: 0px" id=google_ads_iframe_/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_0 height=260 marginHeight=0 src="javascript:&quot;&quot;" frameBorder=0 width=313 allowTransparency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更多艺术信息
       

更多展览在线


更多>> 微博推荐
更多 >> 博客劲爆点
<IFRAME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VERTICAL-ALIGN: bottom; BORDER-LEFT-WIDTH: 0px" id=google_ads_iframe_/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_0 height=260 marginHeight=0 src="javascript:&quot;&quot;" frameBorder=0 width=313 allowTransparency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更多 画廊·热点人物
启功 黄胄 李可染 吴冠中 张铁甲 张仃
艺术大展透视韩美林:“他对中华文化的爱之切一般人很难理解”


<IFRAME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VERTICAL-ALIGN: bottom; BORDER-LEFT-WIDTH: 0px" id=google_ads_iframe_/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_0 height=260 marginHeight=0 src="javascript:&quot;&quot;" frameBorder=0 width=313 allowTransparency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更多>> 微博推荐


  点击进入>>书法家林散之个人主页
  散之先生之所以成为现代草书之大家,与其“以楷写草”的思路分不开,他在谈到学草时说:
       (一) 楷书笔法捉草为正
       “我到六十岁后才学草书,有许多甘苦体会。没有写碑的底子,不会有成就。先写楷书,次写行书,最后才能写草书”。明确指出了学习草书的途径,又道:先学六朝碑版,继学二王,再进而进入汉魏,其气自古不俗。草书宜学大王《十七帖》精印本,行书宜学僧怀仁《集圣教序》,有步可循,自然入古不俗。
       散之先生告诉致力于草书学习的朋友:以草写草是写不出来的,留不住,用楷书笔法写草书才行。对于怎样学习草书,散之先生谈了许多个人体会,总结起来,就是学习草书要先从楷书入手,由楷入行,由行入草,循序渐进,如果一步就介入草书,极易形成狂怪失理之状。
       谈到草书的法度,一是草书自身的结字规律,一是楷书的法则。从其自身的结体规律说,无论偏旁部首,钩纡盘旋,都会有一定的结构规矩。如笔画的长一点、短一点、多一点、少一点,甚至极其微小的变化,都会使其成为另一个字或不成字,所谓“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因此,写草书是不能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草书除了其自身规律外,还要遵循楷法。姜夔《续书谱》说:“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转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而未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最好野逸,而亦不失法度。”
       米芾说:“草书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散之先生的草法即出于二王,兼具楷书之严谨,所以他下笔必为楷则,其草法也必然是纯正的。他的草书看似龙飞凤舞,随心所欲,出神入化,满纸烟云,其实,他是用楷法写成的,所以他笔笔行得开,笔笔留得住,绝无漂浮之感。再看散之先生的学书道路:十六岁学唐碑,三十岁以后学行书,学米芾,六十岁以后才学草书。可以说,散之先生是以楷书和行书在结字、用笔、用墨、章法等各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才学习草书的,所以他的草书沉着宁静,似快而实慢,有条不紊,一笔不苟。
       散之先生说:“现在好多人下笔便草,写得一塌糊涂,真是谬种流传,我看了很痛心。我赠他们几首诗,不是讽刺,希望能改:其一,满纸纷披独夸能,春蛇秋蚓乱纵横。强从此中看书法,闭着眼睛慢慢睁。其二,更羡创成新魏体,排行平扁独成名。自夸除旧今时代,千古真传一脚蹬。其三,摇摇摆摆飞上天,钉头鼠尾钩相连。问君何以如此写?各有看法迈前贤。其四,叹我学书六十年,竟被先生走在前。书法之道真无边,大胆创新惊张颠。”以此告诫年轻的学书者,不能急于求成。写字是为了给人看懂,要有规范,乱画无法度不行。作僻体,高人冷齿,普通人不识,何苦?
       对于草书,散之先生的观点是:“要捉草为正。下笔宜慢,求沉着,要天马行空,看着慢其实快,看着快其实慢。快要留得住,又无滞塞才好。未有善行草而不工楷书的。
       (二)刚柔相济,笔笔为圆

       笔法是书法艺术之生命,墨韵是书法艺术之灵魂。散之先生深刻地领会并实践了古人关于“锥画沙”、“屋漏痕”、“折钗骨”等骨法用笔的论述,他运笔慢行,提按顿挫,笔画粗而不肉,细而不弱,硬朗扎实,外柔内刚,圆浑遒劲,涩、力相间,体现了他深厚的用笔功力。
       米芾《群玉堂米帖》中论:“得笔则细如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瘦劲圆健”是散之先生用笔的主要特征。在相当长的岁月里,散之先生师前贤,求真谛,深入探讨书法用笔的奥妙,千垂百炼,成功地运用了长锋羊毫的柔软性和丰富性。对于笔之圆润,散之先生说:“枯、润、肥、瘦都要圆。用笔要有停留,宜重、宜留,要刚劲有力。屋漏痕不光是弯弯曲曲,而且要圆。墙是不光的,所以雨漏下来有停留。笔要写出刚劲来。要能流得住。快,要杀得住。米字也是骏快,也是要处处能停。写快了会滑,要滞涩些好。滞涩不能像清道人(李瑞清)那样抖,可谓之俗。字宜古秀,要有刚劲才能秀。秀,恐近于滑,故以缓救滑,字宜刚而能柔,乃称名手……不要故意抖。偶尔用力量大而墨涨出来,是可以的。中间一竖要有力,圆满,不让劲。可以内圆外方,不方不圆,亦圆亦方;过圆也不好,柔媚无棱角。正是: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钟王。”
       散之先生以浓淡干湿、干而不枯、润而有神的用笔特色,充分实践了古人关于“墨分五彩”之说。他的作品水墨交融,渗化洇散,墨色变化丰富,层次分明;浑然而有天趣,有节奏、有韵律,给人一种“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美感。亦可体会到散之先生的用墨技法中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
       散之先生认为:“古人千言万语,不外“笔墨”二字,能从笔墨上有心得,则书画思过半矣。有笔方有墨,见墨方见笔,笔是骨,墨是肉,水是血。非笔不能运墨,非墨无以见笔,笔为筋骨,墨为血肉,笔与墨会,斯臻上乘。会用墨就圆,笔画很细也是圆的,是中锋。
       (三)飞鸟出林鸟绕树杈
       散之先生草书的成就,来源于渊源的文学功底,来源于深邃的笔墨精神,更来源于散之先生在章法布局上虚实相生,计白当黑,随心应手,匠心独运。
       清人邓石如在论章法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当年黄宾虹亦告诫林老“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计百当黑,知白守黑。”
       散之先生作品的章法可谓疏朗有致,平和中寓跌宕,清淡中显秀丽,幻化莫测,妙不尽言。散之先生说:“草字要让得开,如鸟从树中飞过而不碰一片叶子,如蛇在草中穿行而不碰草。草书取势,势不仅靠结体,也靠行行字字间关系。邓石如强调‘知白守黑’。实则紧处紧,空处空,在于得势。此理书画通用……要不整齐,在不齐中见齐。肥瘦大小配合才有意思……字要布得紧,有奇形,收缩这一笔是为了那一笔。要收得紧,放得开,要纸墨相称合一耳。”
       散之先生作书时,下笔斩钉截铁,笔锋挺劲矫健,笔身跃动转合,笔根正侧铺擦;在毛笔的运行中,瞬间的调锋转换,或长拉或短驻,或雄伟飘逸,或细腻粗犷,或前呼后应,上下贯通;在其起伏跌宕中使人领略到音乐的节奏美,文学的抒情美,绘画的虚实美和体育的抗争美,表达了林老胸藏万卷书,远游万里,造物万态的艺术内涵,展现了他非同常人的胆识以及笔下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的和谐统一。
       谈到草书的章法、布白,就不由令人想起散之先生诗一般的比喻,他说作草书应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又似“飞鸟入林,鸟绕树杈”,形象地指明了草书通篇的节奏和韵律。
       (作者:林散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8:40 , Processed in 0.0893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