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程红兵:更高层次的课堂重建,要有思维的含量,智慧的含量,文化的含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8 10:0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程红兵:
更高层次的课堂重建,要有思维的含量,智慧的含量,文化的含量
更高层次的课堂重建是着重于课堂里的教学流,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动态的内容,要有思维的含量,要有智慧的含量,要有文化的含量。
基础课程实施校本化重构是当下课改学校的首要命题,重构的意义就在适应本校学生的需求,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体现所谓的学校特色、学校个性。
但重构课程一定要跳出形式化的藩篱,不能就形式变形式,尤其是课堂变革一定要实现内涵的变革、思维的变革。明德学校将从学科重构、学科重组、学科重建三个方面进行。
学科重构——课程内容上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国际课程为参照,引进、借鉴、整合、融合国际课程的优秀元素。
第一阶段: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主,参照各地出版的课程教材;
第二阶段:以中国出版的教材为主,参照优秀海外国际课程教材,如IB课程、AP课程、香港课程教材;
第三阶段:中西融会贯通,创造明德自己的学术教材。
学科重组——部分课程内容跨学科多维组合,架设学科通道,打通学科壁垒。其方式有专题重组、戏剧重组。
专题重组:文科类的可以中国历史为主轴,将语文、中国地理、政治融会贯通;也可以世界历史为主轴,将英语、世界地理、政治融会贯通。
比如:学习秦朝历史,可同时学习语文中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等,可同时学习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地理,还可以学习了解相关的封建国家政治治理的方式。
理科类的可以生命、环保、新能源或者航空航天为主题,把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相关课程组合在一起教学。
戏剧重组:小学可以开设儿童舞台剧,中学可以成立莎翁剧社,这个课程将把语文、英语、音乐、舞蹈、历史、思想品德等课程组合在一起。
学科之间重新组合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整体素质的培养十分有好处,学科的教学是学科视界,着重于本学科系统知识体系的学习;
学科间的组合,是生活视界,是着重于对知识体系的应用,更着重于人的整体思维,更着眼于人的成长。
学科重建——重新建立新的学科课堂。今天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基本停留在形式化的程序模式上,几乎成了一种潮流。
这些模式建构不能说没有作用,起码使教学更规范,课堂更有效,学生发言更积极。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变化都是形式上的变化,更多的是初级阶段的变化;
而更高层次的课堂重建是着重于课堂里的教学流,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动态的内容,要有思维的含量,要有智慧的含量,要有文化的含量,也就是学生在课堂里最终实际收获的是价值大的、极富思维意义的课程。
当课堂的形式模式走到今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从专家课程(教材),到教师课程(教学),最终转化为学生课程,我们需要课堂里深度变化。
我所说的学科课堂重建,可以从三个维度界定。
第一是多维视角的课堂。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而应该启发学生从多个维度看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不应该是单一视角,而应该学会全面地、整体地看问题,例如学习“朝鲜战争”,可以让学生既看我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让他们看朝鲜教材,看韩国教材,看俄罗斯教材,看美国教材,看看人家的教材是怎么说的。
从多种角度看同一事件,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思考、选择。如果是理科教学,同一个题目,应该让学生知道有多种解题方法,所谓一题多解;
还要让学生知道一题多变,同样一种情况,会有几种变化,掌握变化中的规律。再进而探究与所谓规律相反的情况,让学生知道相同,知道差异变化,知道相反,多角度看问题,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第二是矛盾冲突的课堂。也就是说课堂不是片面传输,而应该充满思维矛盾,让学生的思维出现矛盾冲突,才能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戏剧原理说,有冲突,剧本才有剧情。
仿照这个说法,有冲突,课堂才有深度。例:学习美国独立战争,如何评判美国人的抗税,既要让学生知道站在英国人的立场如何评判,也要让学生知道站在美国人的立场如何评判,这两种矛盾对立的观点同时交给学生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让学生充分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探究。
第三是批判思维的课堂。学生在课堂里不是简单的了解、认同和吸收课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讲解,而是要勇于质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来审视教材内容,与课本对话,与教师对话,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或者是在批判基础上的认识、吸收,或者是另辟蹊径,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新认识。
只有跳出形式化的变革,才能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国家课程校本化重构。
来源:上海教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16 , Processed in 0.07522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