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报-书法版》名誉主编庞中华先生:从小练写字,终生都受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8 17:0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硬笔书法名家庞中华先生和语文报有长期的来往,以下为他写给本报广大青少年读者的一篇文章(登载于 《语文报-低幼版》2007年3月15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8:04:49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语文报社建社三十周年时,庞中华先生写来的贺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发表于 2014-4-8 18:17:54 | 只看该作者
庞中华,著名书法家、教育家诗人四川达州市人,生于1945年10月21日,1965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勘探专业。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
现任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庞中华硬笔书法学院院长,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庞中华练习硬笔
书法几十年,遍临名帖,他认为对前辈的书法不能一味临摹,失去自我,而应该不断创新,用他的话说就是“读古帖写现代字”。同时,庞中华曾追随国学大师文怀沙学习,与范曾王立平空林子周逢俊等名家同为关门弟子,于诗歌创作也具备一定功底。目前兼任燕堂诗社常务理事。
自1980年以来,有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其中代表作有:《
庞中华谈谈学写钢笔字》、
庞中华钢笔字帖》、《庞中华现代硬笔字帖》、《庞中华书法集》、《庞中华诗抄》、《庞中华散文集》、《庞中华电视讲座》、《庞中华人生感悟》、《硬笔书法简论》等,主编了多部书法教材,包括《硬笔书法普及班教材》、《硬笔书法高级班教材》、《中老年人硬笔书法教材》,以及适合中小学生课堂使用的《写字课本》、《写字字帖》、《书法艺术》、《庞中华快乐练字》等,其图书总印数已突破1亿5千万册,[1]非正式渠道超过3亿册。他还应邀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办了《硬笔书法讲座》、《庞中华硬笔书法艺术讲座》等,听众数以千万计。



4#
发表于 2014-4-8 18:19:08 | 只看该作者
"竹钢笔"的故事贫穷却美丽的大巴山深处,五岁的庞中华与几十个农村孩子一起,在一座土地庙里怯生生地开始了他的“学堂”生活,第一堂课就学写字。简陋的毛笔是从村里货郎担买的,纸是粗糙发黄的毛边纸,将一只破土碗翻过来,圆圆的碗底正好作砚池磨墨。学生们将毛边纸拆成竖行,老师在每行开头写一个范字,学生就照此仿写。
童年时代留给他最强烈印象的是班主任袁老师的那支
钢笔。那可是大巴山偏僻山村唯一的钢笔啊!袁老师平时将钢笔别在上衣口袋里,露出亮闪闪的笔挂,多神气哟!当袁老师写字的时候,庞中华悄悄站在一旁,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那铮亮的钢笔尖如何在纸上划过,如何留下那流畅而轻盈的线条,多么娟秀而美观的字体。笔套是用赛璐珞做成的,上面还有一个小圆孔。多么神奇的笔啊!看着漂亮,用起来方便,完全不像自己所用的毛笔,每天都得在碗底磨墨,稍不小心弄得书本和衣服上都是墨迹。
可是,山村的孩子哪里买得起
钢笔。他用镰刀砍一枝拇指般粗的斑竹,截成半尺 来长,一头削得像钢笔尖那模样,中间破开一道小缝,沾上墨水写字,那线条细细的如同钢笔尖写出来一般,乐得美滋滋的,还不罢休,再砍一节粗点的竹管,作成一个笔套,套住笔杆,别在小汗褂的口袋上;骑上牛背,得意洋洋地走过村头,走过同学们面前。那时,在农村孩子心里,钢笔代表了知识、学问、聪明和智慧。袁老师在班里把庞中华表扬了一通,说他很会创造,将来长大了还可以给祖国造飞机、造先进机器呢!然而,袁老师一定没有想到,这个赤着脚丫、用竹管削出钢笔的农村孩子,在此后的岁月里,竟和钢笔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庞中华用这管竹“
钢笔”,在黄色毛边纸上抄写下“地理常识”、“科学常识”、“人物常识”……抄了一页又一页、一本又一本,心中充满无边的乐趣。是1952年,一个大巴山农村七岁的小男孩的笔记。一年后,这个孩子走出大巴山,来到重庆,从他慈祥的伯父那里得到一生中第一支真正的钢笔。他捧着钢笔,两眼放光,高兴得跳了起来。夜深了,他仍无法入眠,还在灯下反复摆弄着钢笔,爱不释手。他拿出一本红色日记本,用这支新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下崭新生活的一页。
这个获得新生活动力的八岁孩子如饥似渴地读书,用那支
钢笔不断地本子上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不 断地在学校的各种考试中取得令人羡慕的好成绩。
地质队员与书法庞中华在
重庆读完了中学、读完了重庆建材专科学校(西南科技大学前身),然后收拾行装,来到了华北地质勘探队,再一次回到大山怀抱:每天手握锤子、镐头,山上山下,敲敲打打、挖挖刨刨,爬过一座又一座山,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矿。帐篷一次次拆了又支,支了又拆,始终陪伴着他的是一台手风琴和经常变换的书籍。时光在深山里静静地流淌。
静静流淌的时光有一天突然被彻底打破——在一个初夏的傍晚,庞中华发现自己深深地迷上了写字。一开始,他利用当时无法逃避的政治学习的机会,用
钢笔一篇一篇抄写报纸上的文章,一页一页描摹报纸上和各种不同字体。方块字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字型结构上的千变万化,强烈地吸引着这个年轻的地质队员前去探索。
钢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而被广泛使用已有很长的历史,一定有其独特的书写技巧和和书法艺术规律。在中国钢笔是亿万人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却没有一本钢笔书法字帖。“我要出版一本钢笔字帖,为汉字书写竖起一面旗帜!”庞中华为自己这一宏愿所激动、所鼓舞,并不可抗拒地被推进一个新境界。他千方百计找来所能看到的毛笔字帖,用钢笔描摹王、赵、颜、欧、柳各种字体,细心钻研毛笔与钢笔在汉字结构上的共通之处,探究中国传统书法的独特美感如何在现代书写工具的广泛使用中得以传承。一种不可推卸的使命感时时在鞭策着他。工具箱成为他随身携带的书桌,读书笔记、日记、书信往来,都被他作为认真练字的机会。在别人喝酒、聊天、玩牌打发单调乏味的深山探矿生活时,庞中华在千万遍对汉字的描摹中,渐渐丰满了理想的羽翼。
那是“
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这个地质队员的探索与追求即使不算“逆时代潮流而动”,至少也是“不务正业”的典型。偶尔他也怀疑过:一个普通地质队员的双肩,能否胜任那个庄严的使命?
但他知道,他要走的道路只能是向前、向上,即使肩上压着沉重的担子也是如此——也许正因为肩负重任才必须如此。他努力克服着现实环境与他的理想间的巨大落差,一边兢兢业业地从事与书写毫无关系的地质勘探工作,一边在地质队流动
帐篷里坚持读书、习字,累了就在弯弯的山路上跑步……
华蓥山峨眉山大青山大别山太行山王屋山……在寂寞的深山里过去了十五年后,庞中华再一次走出深山,怀里揣着他的第一部书稿《谈谈学写钢笔字》……
5#
发表于 2014-4-8 18:19:39 | 只看该作者
硬笔书法领军人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书法历史的长河突然决了一个口,冲出一个新的种类——硬笔书法。领军人 物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地质队员。
当《谈谈学写
钢笔字》成为一本热销书时,当庞中华端坐在中央电视台绘声绘色讲解硬笔书法时,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新闻媒体报道了庞中华其人其事时,一场裹挟着亿万人热情的学习风暴,迅速席卷大江南北。
27年过去,席卷大江南北的学习硬笔
书法的风暴,逐渐形成沉稳、舒缓、从容向前流淌的一条河流,与传统书法并行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而庞中华则始终作为这条河流的一个疏浚者与推波助澜者。
荣誉也从这条河流向他涌来。他从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中,从历代碑帖中吸取营养,又从传统中走出来,创造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的硬笔“庞体”——于方正端庄中见优雅圆润,于骨力遒劲中见大气洒脱。他的300多种字帖和专著发行总数超过亿册,被作为青少年习字课本,他研制的书写板、握笔器、书写器、书写笔、习字册等等,成为青少年快速练好字的书写工具。他创办的“中华钢笔书法函授中心”已培养了百万名学员,还在国内数百家高校、机关以及部队演讲,同时向国外上百所知名学府传播中国汉字文化要义及其独创的音乐快乐教学法。
他于是成了亿万中国青少年的
偶像。人们看到这个偶像擎着中国硬笔书法的大旗一路走过来,身后一派丰收景象。人们也看到了荣誉留在他身上的印记:因长期刻苦练字,他的右手中指的几个关节明显变形,粗大而拱起的指头,握笔处一层厚厚的茧子……
1993年,庞中华出任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这个主席向全世界的华人提出:“写漂漂亮亮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响亮口号,而他自己则首先做了这口号最忠诚的实践者。
6#
发表于 2014-4-8 18:41:21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附言:

1,上面三层楼里的文字,是[百度]来的,不是俺写的;

2,庞中华先生的名气是大大的;

3,老管俺见过老庞一面,一起待在武汉黄陂盘龙城别墅区开个书法颁奖会,老管主持研讨会[这个俺在行!俺当了多少年的老师,还是比较能侃的],老庞首先来了段即兴演讲[这个他在行!名人么。咳嗽都是有人听的。何况,老庞还挺会讲励志故事]。俺哥俩配合得不错!

4,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老庞就是!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大潮中某个方面的标志性‘人物’。

5,梁朱杏/管季超可能再努力一把,成为‘人才’[有可能哦]。但,绝对都成不了‘人物’。

6,老管老庞的名字同时印在《语文报-书法版》上,这得感谢《语文报》社的蔡智敏总编和小学版的吴殿魁主编。俺得回报下他俩的抬爱,争取多做点贡献。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271166&extra=page%3D2
7#
发表于 2014-4-8 18:54:1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老管看王兄的字儿,也挺不错!
8#
发表于 2014-4-8 18:58:11 | 只看该作者


==您看:俺哥们儿老陆的字儿,也挺有味儿哦!
他们都只是‘人才’,也难说是‘人物’。
9#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21:12:44 | 只看该作者
老管是个没有经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教育者,也是个文化工作者,他涉猎的很多,古今中外的经典都读过不少,而且读了还能给人扯出一大串来,这就不简单。他的经典名言是“扯淡,一扯一大串”。我看这的确是他的真实写照。所以,他考虑问题绝对不像那些学院派教授那样死板、暮气沉沉,他的思维方式是绝对独立绝对自我的。当然,他又对学院充满着极度地向往。在我看来,很多学院中人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未必及他,只不过他没有那些学院中人的幸运机会罢了。

严格来说,老管不是书法圈中人,也只能算半个硬笔圈中人,他处于书法与文化的边缘状态。因而,他的立场和思维方式也是边缘的。但,正是他的这种边缘状态,才使得他更有价值,更值得一说。处于核心地位的人未必就具有核心文化价值,自古至今皆如此。

老管是个狂狷之士,一如古之阮籍、嵇康之类的,但老管没有阮、嵇那样的超逸情怀与高古精神,他毕竟身在下层,更多的是充满了江湖气,甚至有点痞子气,地地道道的民间分子,一如我等,身处边缘,壮志难酬。但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一个人的气节与精神。没有别人过得滋润,并不等于他自己没本事,有本事的人未必有机会,有机会的人未必有本事,这在中国自古皆然。因此,老管的现状不能只怪老管。何况,在我看来,他活得够潇洒的,穷开心,穷潇洒,正如我的父母一样,虽然漏屋破瓦,但穷且欢。很多有钱有权有势有位的人,未必有这种状态。

喜欢朱中原先生这三段述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2:28 , Processed in 0.0639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