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一棵幼苗都渴望阳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4 15:4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一棵幼苗都渴望阳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刘扩军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最喜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教育名言。

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许,并不是每一棵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但每一棵幼苗都渴望阳光雨露;并不是每个角落都能阳光普照,但每个角落都渴望阳光的拥抱。

同样,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尤其那些被贴上了“问题”标签的儿童,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重新审视我们的目光,其实那些所谓的“差生”或者“后进生”,不是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人的关爱吗?再稍微想一想,他们之所以成为今天这这种情况,难道是他们自己愿意的吗?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的原野上,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能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都能散发芳香”,这是李镇西老师在“让没一个孩子抬起头”中带给我的一个重要启示。是的,正如李老师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即‘希望教育’、 ‘个性教育’和‘成功教育’,其字典上永远没有‘差生’二字!”

有时在我们看来似乎简单不能再简单的题目,学生也可能出错,此时我们雷霆万钧有用吗?那样,只会增添学生的抵触情绪,也许此时学生更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谅解与帮助,毕竟谁都会犯错,何况是身心都还不健全的而儿童呢;其实,说白了还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离得太远了,若将老师的心贴近学生的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你就能找到学生犯错的原因,就能听到学生被你叫到身边时内心的声音。同样,考试后我们经常做的一件事往往是把全班成绩好的学生和进步的学生表扬一番,认为这是树立模范;然后更重要的是将重点放在批评考砸的和退步的学生身上,这叫“杀鸡儆猴”,引以为戒;其实,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话,那是不应该这么做的。

每个孩子都希望成功,每个孩子都渴望进步,所以,面对孩子的错,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对待。记得有位同学在《假如我是一名老师》的作文中这样写到:“假如我是老师,学生成绩考差了,我不会批评他,反而会安慰他,你想学生考砸了,本来就很伤心,如果你再批评他,他该多么伤心啊。”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孩子都懂,而未必所有的老师都明白,以至于班上出现了所谓的“差生”,所谓的“问题儿童”,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教师缺少从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角度,缺乏耐心等待的勇气和决心;当然赏识与鼓励绝不等于放弃必要的引导和惩罚。

我们经常教育儿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而,我们自己却缺乏了向学生道歉的勇气,总认为你对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殊不知这样无形之中拉开了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以至于你找不到通往学生心门的钥匙。也许今天你狠狠地批评了一个孩子,那么你也许就会发现这个校园少了颗活泼可爱的身影;望着学生背着书包,低着头走出校园的背影,你也许会不经意间想起自己曾在班上教育孩子的话:人生有时就如考试一样,一定要好好把握每一次机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份试卷,每一次活动。是的,当教育孩子的试卷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也要慎重答卷,用心教育。

看到学生犯了错,你要学会理解,每个孩子都是需要慢慢栽培的花朵,你刻薄的言语不但不会让孩子体会不到你那颗关怀的心,反而只会让那颗本来已经难过的心变得更伤心;之所以有那些所谓“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她感觉不到你对他的爱,相反,他以为你对他是在故意找他麻烦。其实,如同每个花朵都渴望阳光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可。也许,她成绩不是太好,这决不能成为阻止你赞美他的借口,要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你在教育他时不是想让他出丑,那就先从赏识他开始吧。

在这个到处充满功利的的节奏中,只有学会等待的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全面而欢乐的成长。

慢的教育源自对学生的爱;也许为人父母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到自家的孩子咿呀学语时,那都会感到万分欣喜,当孩子叫出第一声妈妈或是爸爸时,那种喜悦无语言表,只会投取赞美的眼神和夸奖的言语;渐渐地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再见,学会了做鬼脸,学会了爬,学会了走,学会了跑和跳,可以说每一次“突破”总能带给我们无比的兴奋和惊喜;渐渐地我们的孩子大了,我们便失去了那欣赏的耐心,我们便少了那份自豪感,即使是我们的孩子体育得了优,唱出了了动听的歌曲,画出了优美的图画,我们总喜欢了说出这样一句话——你看那谁谁谁怎么样,你看那谁谁谁成绩就那么好,你看那谁谁谁多懂事……总之,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那谁谁谁的影子里,这也在无形之中让学生感到万分苦恼和沮丧,苦恼的是从有了语数外就有了父母判断自己的标准,沮丧的是“既生瑜何生亮”,都是邻家那谁谁谁惹的祸。

教育,来不得半点功利。之所以我们的教育变得有些浮躁,原因就在于这个社会充满的诱惑和压力太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上那些所谓的名校,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个好的前途,于是便让自己的子女过早的挤上了竞争的列车,于是孩子周年有动物园改到了钢琴班,由游乐场改到了补习班,有看动画该听了英语口语,由做游戏改成了做奥数题……所以,孩子被各种课务搞得身心疲惫,以至于有的学生告诉我,星期天还不如不星期呢,周末比平时还忙;这也难怪有孩子得出一个煞有其事的结论:自己好像变成了父母在他人面前炫耀的资本。

爱,莫要爱错了方式。相信每位家长和教师都是对孩子的爱都是质朴的,只有爱孩子,才可能对孩子要求更高,即使有些苛刻。看着别家的孩子参加了辅导班,别家的孩子也要参加,否者成绩就要落后;看到别家的孩子参加了钢琴班,我家的孩子也要参加,否则在艺术方面会落后的;看到别家孩子都考那么高分,我家孩子也应该考那么高,甚至超过他家的孩子才好;如是我们的父母最容不得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落后他人,于是乎,有了这么一句话,也经常被各类辅导班借来招揽生意——不要将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各种智能表现是存在差异的,有的人可能语言组织不好,但也许他的算数思维会高人一等;有的人也许文化课不好,但也许他天生对韵律充满兴趣;也许有的人成不了数学家,也许他就适合做个摄影师等等;既然,他喜欢看这扇窗外的山随风光,又何必强求他听那扇窗外的高山流水呢?最终孩子的天性,尊重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爱孩子的前提和保障。

特别喜欢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最后如是写道的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是的,教育容不得急躁,尤其是小学阶段,我们培养的应该是一个从从容容、不慌不忙、认认真真的孩子,这是一种习惯也应是孩子在小学阶段收获的人生态度;既然如此,那我们的教育更容不得半点功利的加速剂;苹果小的时候就应该是青的,因而要允许学生犯错,要留给学生自己改正的机会和时间,有时你的“无为“,也恰恰成就了学生的“ 有为” ,尽管做的也许只是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或是一次随意的聊天,就已经迎来了孩子内心的春天。

每个孩子的心弦就放在你身边,等着你的转身、拨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41 , Processed in 0.0607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