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更上层楼的香港书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8 18:5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更上层楼的香港书店黄发有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4月16日   03 版)

    说到香港的图书销售业,“二楼书店”是其特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不少内地的读书人从香港的二楼书店中淘到一些稀见的旧书刊,纷纷撰文介绍,吸引了更多的书虫登门寻宝。从昏暗的楼梯拾级而上,或者搭乘狭小的老式电梯,进入逼仄的书店后,在密密麻麻的书堆里翻检,一旦发现梦寐以求的旧书,那种喜悦真如阿里巴巴打开了宝藏之门。二楼书店,被笼罩在文字的光晕里,有一点神秘,甚至有一点点神奇,成了香港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不幸的是,2008年2月4日,青文书屋的老板罗志华独自在大角咀一个货仓整理书籍时,被意外坠下的二十多箱书籍压死。书籍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一事件是对二楼书店乃至香港文化的黑色讽刺。不少读书人之所以缅怀罗志华,是因为他不仅卖书,还出版了大量香港本土文学作品。青文书屋出版的文学图书经常在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评选中折桂,像钟国强的《生长的房子》、洛枫的《飞天棺材》、心猿的《狂城乱马》、王良和的《鱼咒》、谢晓虹的《好黑》、陈汗的《滴水观音》、黄碧云的《我们如此很好》等都获得大奖,还有更多的图书获得提名奖。《诗潮》诗集、《青文评论》和《文化视野系列》也在文化界获得赞誉。罗志华一个人兼营卖书和出版,从进货、搬书、收钱、记账到联系作者、编印、发行,都是亲历亲为。残酷的是,青文书屋出版的图书大多是赔本生意,同业中人为此给罗志文贴上不善经营的标签。陈子善教授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2001年年底他为一个邱姓朋友在青文书店订购了一套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了十四卷本的《张爱玲典藏全集》,为了避免邮寄受损,罗志华主动提出由他去上海时顺道携带,一直到2002年6月,这套书才送到客户手中。更为关键的是,除了购书款,没有收取任何额外费用。在香港熙来攘往的商业社会中,这种温情的经营方式令人感动,却注定要在市场法则中处于必败之地。
    在香港现存的二楼书店中,西洋菜街的田园、乐文都是专营人文社科新书的老店,台版书是其特色,选书较有品位,折扣也比较合理,光顾这两家书店的多为熟客。2006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三位毕业生开办的序言书室,躲在西洋菜南街的七楼,要先爬楼梯后再换乘电梯,店内主营哲学、社会学和艺术学方面的图书,还内设茶座,走的是追求文化含量的小众路线。从趋势来看,漫画书、青春读物、二手教科书和走低价路线的简体版图书逐渐成为二楼书店的主流品种。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店租,二楼书店的对策是更上层楼和反复搬迁。西洋菜南街有一家主营电脑图书和简体版图书的尚书房,在楼道墙壁上贴着的指路标牌上就写着“更上一层楼”的字样。而另一家“御书房”的指路标牌上则写着一行醒目的红色字体——“85折上8楼”。乐文书店的折扣策略是台版书7-8折港版书8折,这也是多数主营新书的书店的选择,御书房的85折对读者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说实话,要一级一级地爬上8楼,确实会让不少读者望而却步。
    在香港旧书业中,神州旧书店和新亚书店堪称招牌。有趣的是,神州旧书店经过几次搬迁,越搬越偏,越搬越高,先从士丹利街搬到邻近的摆花街,后来又搬到柴湾利众街40号富诚工业大厦A座23楼,楼下是汽车修理厂的车间,轰鸣声不绝于耳,周围都是五花八门的厂房,运货的车流如水。说实话,如果不是香港珠海学院的苏春晖兄做我的向导,要找到新店面的位置,至少还得再费一些周折。店内陈列了不少老上海的月份牌和“文革”期间的海报,购买者多为欧美人士。在堆放得密密麻麻的旧书中,要找到自己喜欢的,真有沙里淘金的感觉。从其摆上书架的图书来看,有价值的民国版图书越来越少,而且这类图书往往不是原版,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翻印的版本。在此淘得三种《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版的《五四谈文艺》和唐君毅的《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也算是不虚此行。神州旧书店已经在孔夫子旧书网设有摊位,在网上找书要快捷得多,而且不用承受灰尘之苦。值得一提的是,唐君毅的《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是1976年台湾三民书局版的香港盗印本,《大众文艺丛刊》中也有一种是神州旧书店的自印本。在西洋菜南街有一家学津书店,架上的民国版图书和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台版书,有不少都是香港印刷厂的盗印本,由此也可看出从50到70年代香港书业的生态环境。新亚书店创立于1968年,其最早的店面设于一楼,经过不断的上楼过程,如今设店于西洋菜南街一座写字楼的16楼,紧邻的都是算命馆、美容店一类的店面。新亚书店门口悬挂着沈从文的章草条幅,店主苏赓哲与沈从文的结识也是以书为媒介,沈从文在“文革”后几经辗转,委托苏赓哲代为寻找自己在民国时期出版的旧书。如今摆在新亚书店店内的旧书,大多为大陆版图书,有版本价值的旧书难得一见。现在新亚书店每年都会举办旧书字画拍卖会,不太常见的图书都被摆上了拍卖桌。2013年5月26日,新亚书店在弥敦道628号琼华中心七楼的新派西餐厅举行拍卖会。就现场感受而言,我觉得拍卖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生意场和秀场,拍家大多看重拍品的升值空间,而不是图书本身的思想与艺术价值。有一些拍品是买家从新亚书店购得后,原封不动地收藏多年后待价而沽。也就是说,有一些人买书并不是想看书,只是觉得假以时日,能够从中获利。新亚书店的拍品中有过张爱玲的书信和罗曼·罗兰的手稿,普通的读书人无缘一睹真颜,这些物品都注定是富人的囊中之物。
    实体书店的困顿是全球性的趋势,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只要还有愿意读书的人,书店就还会顽强地存在下去。可以预见的是,这些书店必然会搬到更为偏远的地方,不断地更上层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4:22 , Processed in 0.2074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