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8 22:1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答杨鹏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十七问
2007年01月09日
作者:谭旭东
  《文艺报》2004年12月23日发表了李利芳的论文《儿童文学事业要讲可持续发展》之后,青年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杨鹏在“童话网”论坛上贴出了自己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提出的十七个问题,引起了不少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的关注,我觉得这十七个问题提得非常及时,也非常切中中国儿童文学的要害。理清这十七个问题,其实就是对中国儿童文学过去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对中国儿童文学现实的关注和对其未来的展望。这十七个问题很有针对性,有的甚至是很尖锐的,是我们所有从事儿童创作、批评与研究的人值得认真思考和理清的问题。作为年轻一代的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工作者,我觉得有必要就杨鹏的“十七问”给予一一回应,一来算是对杨鹏胸怀的建设热情的肯定和赞同,二来也可以表达本人对中国儿童文学未来建设的观点。同时,希望借此回答来呼吁更多的人来参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建设。

  一、你认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如何?
  这个问题是近年来许多主流媒体所关注的一个话题,2003年和2004年六一儿童节之际,我在《人民日报》撰文分析和介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儿童文学创作的基本态势,总体说来,我是比较肯定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首先,我觉得儿童文学的创作队伍在扩大,原创能力总体上在提高。目前国内比较活跃的老中青儿童文学作家有好几十人,他们不断地推出富有探索精神和艺术冲击力的新作,赢得了读者的好评,也在图书市场上赢得了可观的效益。老年的作家中,金波就创作出了唯美温馨的长篇童话《乌丢丢的奇遇》,为儿童文学的“跨文体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孙幼军推出了《小布头新奇遇记》,承续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佟希仁出版了儿童散文诗丛书,填补了儿童散文诗的空白。中壮年作家中还具有相当创作活力的有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董宏猷、常新港、刘先平、沈石溪、吴然、黄蓓佳、高洪波、王宜振、张秋生、梅子涵、白冰、邱易东、徐鲁、北董、朱效文、冰波、常星儿、张品成、东达等,他们或在少年小说领域里开掘深邃的童年记忆,或在童话世界里构建儿童精神哲学,或在儿童诗园地里执著塑造语言神话,或在儿童散文天空中苦苦飞翔。年轻的作家中祁智、杨红樱、杨鹏、薛涛、张洁、谢倩霓、彭学军、保冬妮、殷健灵、安武林、彭俐、李志伟、王蔚、伍美珍、饶雪漫、郁雨君、林彦、黄春华、钟代华、王一梅、韩青辰、萧袤、吕丽娜、孙卫卫、李东华、湘女、三三、魏捷、萧萍、刘东、于立极等更是显示了自己的才情和活力,他们的创作有的执意于唯美世界的塑造,有的在青春时尚的潮流中奔走,有的在大众化的写作中快乐徜徉,有的则在科学幻想的园地里认真耕耘,他们是正在探索的新生代,他们的脚步有些急不可耐,他们的声音甚至有些稚嫩,甚至他们的作品可能不够厚重,缺少美感的力量,缺少足够的人文承担和道义力量,但他们毕竟出场了,而且必然走上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前台。其次,我觉得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新生代已经开始集结。虽然与上个世纪80年代出道的中壮年理论批评家相比,他们在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和本体思考方面还没有建树,但他们对当下儿童文学信息的敏感捕捉的能力和对儿童文学新的话语思维的突破方面,应该还是显示出了自己的实力。如张嘉骅对“儿童文学的文化研究”的思考,金莉莉对童话叙事学的理论探索,杨鹏对卡通的叙事学研究和对科幻文学现状的审视,谭旭东对儿童诗的系统梳理和对儿童文学创作现状的批评、韩进对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关注等等,都给人新的启发和希望。可以说,他们可贵的不是他们的文字和即将形成的新理论批评话语,而是他们身上显示出的准确的感悟力、新的视角和在大众文化所导引的消费时代所难见的理论批评的勇气。再次,高校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在逐渐扩大。近年来,虽然儿童文学研究生教育势头不太好,目前全国只有四所院校还在招收儿童文学方向研究生,在职的研究生导师也不过六、七人,但儿童文学的教学队伍在逐渐扩大,随着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化和儿童文学已经成为语文课本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在整个语文界的重视程度已经逐渐增高,而且高校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已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如北京师范大学重新恢复了儿童文学的二级学科的地位,成立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并成功举办了儿童文学研讨会和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与研讨会,浙江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招收了儿童文学方向本科班,而且创办了《中国儿童文化》丛刊,重庆师院、中国海洋大学、延边大学、昆明师专、包头师院等都成立了儿童文学研究所并开展了一些研究活动,《昆明师专学报》、《娄底师专学报》、《浙师大学报》、《上海师大学报》等一些高校的学报也陆续开湖北设了儿童文学研究专栏。河北、湖南、云南、浙江、山东、陕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市区的一些师范学院的教师也开始投身于儿童文学教学与科研之中,可以说,高校儿童文学教学和科研已经呈升温趋势。这是非常可喜的,某种意义说,儿童文学学科建设是制约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2005年,中国的图书出版将对国外有更多的开放。面对越来越凶猛的域外儿童文学引进浪潮,你觉得我们该做些什么?
  中国图书出版进入WTO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与世界接轨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而且有利于中国图书出版走出旧体制的臼巢,有利于激发中国图书原创力。说它是挑战,是因为入世必然带来西方文化垃圾不可避免的进入,这不但会伤害中国现有的出版环境,而且会消解优秀图书出版对优秀文化传递功能。就儿童文学引进而言,近年明显是升温的,而且差不多成了少儿出版的基本策略。在2004年9月12日北京全国图书订货会前夕,我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的采访时,就对儿童文学图书的引进出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近两年的少儿图书出版的一个令人困惑也令人无奈的问题是引进图书唱主角,输出几乎没有。根据全国图书出版选题计划,单是2003年引进版图书选题就达6287种,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图书,其次是英、德、俄、韩和法版图书。而引进的少儿书中,主要是两种:一是游戏性很强的图画类书,二是所谓“魔法”与“奇幻”类文学书。如200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2002年接力出版社引进的法国魔幻小说“魔眼少女佩吉·苏”前三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3年和2004年引进的德国“彩乌鸦系列”丛书八册等就是。少儿书引进多,输出少的原因,我想主要有四点:一、引进童书虽然成本高,但市场见效快,而国内原创童书的市场需要漫漫培养,国内出版社不愿意花力气来培养中国原创童书的市场。二、引进版童书本身就有一个基本的模式,比如开本、图案、字号和版式等等,只要把文字翻译过来就行了,做起来似乎好做些。三、而且国内的少儿社的编辑其实大部分缺少童书知识,缺少儿童文学的基本知识,也并不了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无法认识原创儿童文学的艺术到底走到了哪一步,也就无法去发现好作家和原创的好作品,更谈不上去发掘国内童书资源。所以一旦引进风潮涌来,就容易跟风。四、我国原创少儿图书也缺少一个国内推广的问题,由于许多好作品在国内都没有好好宣传,没有好好推广,那就更谈不上被外国出版商注意了。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我觉得国内少儿出版社要改变少儿图书引进一边倒的格局,关键的问题是大力挖掘国内原创童书的潜力,认真扶持原创作品,培育国内原创少儿书的市场,打造国内少儿图书精品,这样才能吸引外国出版商。因为只有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原创品牌,人家才会愿意花钱引进你的出版呀!当然,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尽快规范少儿图书的出版,特别是规范少儿图书的引进工作。尤其要杜绝那些打擦边球的少儿图书引进行为!因为少儿图书的引进关涉到少儿的健康成长,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见书需要切实落实!不然,盲目引进国外少儿图书,就可能出版危害我们的少年儿童。

  三、请从各自创作的角度出发(如小说、童话、科幻、魔幻等)出发,谈谈你所从事的文体的艺术生长点,并探讨其尚未被发掘的潜力,或者待开的处女地,或者谈其他有价值的话题。
  在创作方面,这些年我主要是从事儿童诗创作,发表了不少儿童诗。但现实的问题是,儿童诗的发展面临着极大困境:首先,它被拒斥于文学史新诗史门外。中国文学一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儿童诗本来属于新诗,可新诗实际上成了“成人诗”,儿童诗则被排除新诗之外,而且儿童诗诗人们也似乎习惯了这种格局,他们不了解新诗(成人诗),他们的创作基本上不借鉴新诗,而是在狭小的“儿童诗”的空间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于是新诗与儿童诗事实上成了两个阵容,而且这两个阵容的前者似是“强者”,它把持着诗歌的话语权,新诗作者和评论家则自然率先进入文学史和诗歌史,而儿童诗诗人则被排斥在文学史、诗歌史之外。其次,它被新诗连带而遭受社会排斥。儿童诗发展受到阻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诗对读者的拒绝或者说读者对新诗的失望和抛弃。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新诗界开展的“民歌运动”和政治抒情诗的风行,实际上都是与政治运动紧密结合,对诗性的抛弃和对读者的疏离。而80年代和90年代的新诗创作,特别是90年代的先锋诗(新潮诗或第三代诗)完全是对汉语语言的玩弄,一些诗人盲目模仿西方的诗歌形式,使中国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意境美的传统置若罔闻,于是新诗成了“内容苍白”“形式怪异”的读不懂的诗,或无法卒读的诗。这实际上无形中造就了成人读者对诗歌的“成见”,这成见使得他们对现代的诗歌(那怕是真的好诗)产生了一种阅读前的拒斥心理。这种心理自然传染到了对儿童诗的看法,影响了对儿童诗的选择。因为儿童诗甚至整个儿童文学的生存某种意义上不是由儿童来决定的,而是由成人来决定的,如果成人世界否定了儿童文学和儿童诗,那么儿童文学和儿童诗就会被逼进死亡的胡同。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儿童是最需要儿童诗和儿童文学的,可儿童一般是从成人(家长和老师)那儿获得儿童诗和儿童文学其它体裁作品的阅读权的。再次,它遭受了来自儿童文学界的轻视。儿童诗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儿童文学界自家的白眼。这决不是对儿童文学界的污蔑,事实上,儿童文学界,特别是90年代以来,对儿童诗的忽视或者主动放弃是有目共睹的。第一,儿童诗在儿童报刊杂志由过去的真正的受重视者,变成了配角。儿童诗一般是作为点缀品出现的。一些儿童报刊根本就不发表儿童诗,即使这家刊物的主编和编辑原来就是儿童诗诗人。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儿童诗会占据版面,减少读者量。有的少儿报刊杂志不刊儿童诗,是因为编辑对诗歌不感兴趣或者本身不创作儿童诗。第二,儿童文学评论家们几乎不关注儿童诗。50年代柯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束沛德先生及时精到的评论的鼓舞,80年代儿童诗的繁荣也包含了樊发稼等人的热心评介,可到了90年代和近二、三年,评论家们似乎再无兴趣给儿童诗深情的一瞥,包括几所有儿童文学研究机构和学位点的高校的儿童文学教授们,也很少对儿童诗的创作与发展进行关注,他们的目光投向的是少年小说、童话等具有“市场效应”的文体,投向的是热闹的现象。有的所谓“专家”一篇像样的论文也做不出来,只会做商业书评。第三、儿童读物出版界的轻视。当前儿童图书出版界完全控制了儿童文学的创作,无论儿童小说作家,还是童话作家,都挖空心思为着出版商“做”书,儿童诗的创作都被其牵制,商业化机制使得儿童诗倍受挤压,90年代以来儿童小说和童话有许多丛书系列涌现,儿童诗结集出版的却很少,只有湖北少儿社、晨光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等出版了三、四套诗丛,而且这有限的几套诗中有的还要求作者包销。单本出版的除了几位处于儿童文学权威地位的诗人外,其他的中青年诗人的作品只能束之高阁。但我觉得儿童诗还是具有很大的艺术生存空间的,儿童诗的创作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儿童诗完全可以在素质教育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优势。首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为儿童诗走向素质教育搭建了便利桥梁。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出台,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要实现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化,如2000年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都有具体的建议。其中的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的阅读文类被明确指定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这意味着儿童诗至少在小学低年级段已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也意味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反复探索,儿童诗和整个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突出价值重新被认定。而且,儿童诗本身除了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能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和艺术的熏陶,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他们的心灵,塑造他们高尚的人格。

  四、儿童文学也有很强的时效性,大多数的作品随时间推移,都因为受众(读者)的变化将淡出主流阅读视野,成为儿童文学史家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阅读的文本(比如80年代创作的少年小说,大部分都不适合于现在的读者阅读),因此,儿童文学作家和搞电脑的人一样,如果不随时充电,只会被读者和时代淘汰。作为创作者,我们该如何进行自我更新升级?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面临着时间的考验,面临着一代代读者的不断地淘汰。所谓的经典,就是在时间的淘洗中仍然熠熠生辉,焕发生机和魅力的作品。但经典可能在一个时间段不是属于大众的,是难以进入主流阅读视野的。对这样的作品,我们不能因为一时不畅销而否定它,读者喜欢不是唯一的标准,因为读者的阅读趣味和欣赏水平是可以培养的。不过,我赞成儿童文学作家不断充电,不断地学习。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之所以长期受到贬低和轻视,也有作家自己的原因,即我们的创作离中国读者的艺术期待还有一定距离,甚至有些显得非常粗糙。其主要原因就是作家缺少艺术修养,比如经典的阅读不够,艺术技巧的把握不够,而且缺少比较自觉的艺术思考。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创作很有艺术高度,就是因为他有自己的艺术观点,有自己的哲学思考,有自己生活经历表现的技巧。儿童文学作家实现自我升级,应该解决四个问题:一、多读书,多读中外文学经典,不要停留在儿童文学作品的范围之内;二、多学习艺术理论,对创作多做一些艺术思考;三、多学习一些与儿童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四、学习优秀作家的创作技巧。在解决以上四个问题后,勤奋创作,自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五、当前儿童文学发展有哪些新思路?
  王泉根教授一直强调儿童文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它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创作、理论批评、教学和出版与推广,应该要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推进。如果创作热闹,出版热闹,而理论批评冷清,那么创作也很难形成气候。而且儿童文学如何走进学校课堂,走进教学,走进学科队伍里去,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儿童文学之所以现在仍然难以成为主流文学的一部分,各种社会的偏见和传统习惯的作用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还没有获得学科教育上的地位,儿童文学应该成为学科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名正言顺”地生存与繁荣。因此,我觉得儿童文学发展应该重视其理论批评,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营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理论批评搞上去了,就有了自己的话语,就有了自己的学科地位,就有了自己的教育地位。

  六、面对市场化、商业化浪潮,儿童文学作家如何保持个人的写作立场和写作品位?
  首先,我觉得面对市场化、商业化浪潮,儿童文学作家,甚至每一个作家都应该坚持“难度写作”。“难度写作”是我在几年前新诗批评中所用的一个词汇,这里重用一下。所谓难度,其实就是坚持一种艺术标准,就是创作语言下面沉潜着一定的文化,包含着一定的精神,甚至是带有永恒真理性的精神,是传达人类基本人性和道德的力量。儿童文学创作如果没有作家高尚的情怀,没有对美的呼唤,没有对高蹈境界的追求,没有对文字背后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清雅的人格的加载,没有为建构好一代儿童精神生命而负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迷失艺术方向而堕落为贫乏的、灰色的、没有质感的作家个人的语言游戏,就会堕落为商业时代作家对“孔方兄”的倚门卖笑!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少流行艺术和娱乐消费文化,不缺少三流的艺术门客,不缺少一夜之间成名成家的机会与获得最大商业利益的手段,更不缺少“为稻粱谋”的写作环境和出版机制,但却缺少持精英立场的文化守夜人,文学守夜人!缺少为广大少年儿童呕心沥血创作具有永恒意义和高蹈精神的作品的作家与诗人!
  其次,我觉得作家应该具有“历史情怀”。我这里所说的“历史情怀”,不是指作家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往事的迷恋,而是作家应该具有历史的眼光,历史的意识。要用历史的眼光和历史的意识来审视过去的创作、现在的创作和指导未来的创作,要善于看到前辈的优势,坚持和继承前辈作家高蹈的艺术操守,而摈弃那些不符合儿童心灵需要,与艺术相背离的应时应景性写作。同时,还要有创造历史奇迹的野心与智慧,要有精品意识,有进入文学史的决心。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都具有“当下情怀”,有快速地对准当下少儿生活的艺术应变能力,都有明确的“市场意识”,这的确反映了我们的聪慧,我们的敏捷,但也反映出我们缺少完全的艺术自觉性,创作是需要对生活的有距离的审视,与生活拉开一些距离,并不是对生活的疏远,而是为了更切近生活的本质。如果我们完全沉缅于描绘当下,那么我们就可能会被当下生活的五光十色的表象所迷惑,我们的创作可能就会因此陷入平面化,缺少深度透视。

  七、反过来说,过于坚持个人立场、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封闭型作家,该如何适应当前的商业化浪潮?
  如果有的作家坚持个人立场,拒绝接受新事物,那么就让他自己这样做好了。我不赞成固步自封的作家,也不喜爱商业化写作的作家。文学作品是具有多重价值追求和精神取向的,历史的维度、娱乐的维度、审美的维度、教育的维度、政治的维度,等等都可能成为作家艺术选择。作家可以为审美写作,为教育写作,为历史写作,为休闲写作,为市场写作,为金钱写作,甚至为政治写作,但我更欣赏为审美而写作,这是真正的沉潜于文字世界的心灵漫游,是灵魂的洗礼,是精神的炼狱。

  八、如今的出版形势不像十年前,想出短篇集就出短篇集,想出长篇就出长篇。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必然受这一情况影响,我们每个人该如何应对这一现实?
  应该来说,当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版形势总体是好的。儿童诗、儿童散文等非故事情节类作品的出版很困难,这是事实。不过,经常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杂志露面的童话作家、小说作家和在全国性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奖的作家的作品还是比较好出版的,当然这样的作家不多,全国算起来也只有二、三十来人。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作家的创作一般是水平较高的,他们是属于“金字塔”顶上的。畅销作家要想长期畅销也靠的是作品的“含金量”!作品出版难虽然困扰着不少作家,但我觉得作家首先应该思考的是“写好”的问题,而不是出版的问题,写好了,被出版社看中而出版的基本条件也就成熟了。

  九、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作家在信息量上、某些方面的知识上,比如电子游戏、互联网、卡通等方面都落后于我们的读者,大家对这一问题如何看?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作家是要随时充电的,特别是在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知识与信息的更新非常快,如果作家不去多阅读,多学习,那么就会面临“知识老化”而带来的创作困惑。

  十、儿童文学的产业化在今天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不产业化的儿童文学只有死亡一条路。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情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儿童文学发表与出版就是社会化、产业化。无疑,儿童文学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是必然的,儿童文学图书在市场上获得巨大利益,也说明其获得了巨大社会效益。但创作毕竟是儿童文学发生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对作家来说,他所应该倾心的是如何创作优秀作品,至于儿童文学图书的出版与推广毕竟不是作家所能控制的,那是出版环节的问题。不过,我们希望真正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成为社会的巨大产业,能够占据图书市场上最大的份额,能够走进更多家庭和学校,为更多的少儿所阅读所接受。

  十一、儿童文学应当如何与卡通、网络、游戏、影视等进行联姻?
  儿童文学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卡通、网络艺术、游戏、影视等的重要资源。传媒时代也是读图时代,文学与图像联姻是必然的趋势。文学与影视的联姻虽然有人认为是影视对文学的收编,是文学借了影视的光,我觉得这只是一个侧面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如果影视没有文学的含量,可能它的艺术价值就要降低,而且也很难得获得更好的文化声誉。此外,图像并不是绝对的具有优势,读图直接冲击感官,而读文更多的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十二、由于市场化的需要,出版社只能将目光集中在个别的几个儿童文学作家身上(如组稿、宣传和包装)。这肯定是有利有弊的。大家对这一情况怎么看?
  出版社将目光集中于少数几个写得好的或是受到孩子欢迎的作家身上,而很少注意那些有一定创作实力或潜力但暂时还不出名的作者,这是自然的现象。因为出版社首先考虑不是要扶持作者的问题,而是要出版好卖的作品,也就是说,出版社关注的就是商业利益,市场利益原则决定他们不会也觉得没有义务来扶持那些没有知名度的尚还处于幼嫩状态的作者。我们不能谴责出版社这种行为,只能呼吁它们多重视一下新作者的培养。不过,出版社极力宣传和包装少数几位作家,对儿童文学发展也有利,儿童文学需要有自己的“品牌”作家,也需要有自己的“名牌”作品。而且儿童文学创作需要社会推广,需要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儿童文学”,这对于提高“儿童文学”的社会地位,让更多的人关注“儿童文学”是非常重要的。

  十三、儿童文学作家只有通过签名售书这一条路来扩大个人影响吗?除了签名售书,要想使自己的作品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读者群中,我们能做什么?
  作家签名售书现象本来不足为怪,儿童文学界早就有作家签名售书活动,如上个世纪90年代,秦文君等作家就经常出席一些新华书店和出版举办的新书首发式并进行签名售书。最近这三四面,儿童文学界一些青年女作家如杨红樱和“花衣裳”组合的三位女作家饶雪漫、伍美珍、郁雨君等经常配合出版社和一些新华书店做签名售书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明显带着商业推广性质,也和我们的作家自觉地进行“自我明星化”有关。签名售书一个很大的好处是作家能够直接与读者见面,并且能够直接感受到作品所受欢迎的程度,而且签名售书作为一个市场推广的方式,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促使更多的读者认识和了解儿童文学。因为签名售书的后面,有出版商和发行商的利益存在,因此签名售书的直接结果就是出版商和发行商要借机宣传和炒作,这样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的社会知名度就会越来越大。虽然炒作并不是可取的,但签名售书客观上会推动儿童文学作品的知名度。但作家创作能否深入读者的心灵,最终靠的是作品的艺术品质和精神高度。一个缺少艺术深度的作品,出版商和发行商即使再去炒作,也不会成为读者永久喜爱的经典。

  十四、你对儿童文学的前景乐观吗?
  我对儿童文学的前景非常乐观。在少儿的精神生命健康成长和良好人格及全民素养的形成方面,儿童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文学关涉民族的未来,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在发出“救救孩子”呼吁的同时,就积极投入现代性儿童文学的奠基与建设。新时期儿童文学作家更是把儿童文学与塑造未来民族性格联系在一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就指出过,儿童文学是“以善为美”的文学,它建构着少儿美好的人性,在对少儿的性格塑造和精神提升方面有着成人文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儿童教育理念的逐渐形成,我国教育界也普遍认为,儿童文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应该鼓励父母给孩子讲述高雅优美的故事和教会儿童朗诵优美动听的儿歌和童诗,而且经典的童话故事又能最早让孩子学会辨别善恶、真假、美丑,体验快乐与痛苦,学会爱与宽容,感受人生的真实内涵。但由于“小儿科”的社会偏见仍然存在,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一些教育部门和更多家长和老师的重视。200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动少儿文化艺术繁荣健康发展。加强少儿文艺创作、表演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少儿文艺骨干力量。鼓励作家、艺术家肩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历史责任,多创作思想内容健康、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少儿作品。加大政府对少儿艺术演出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少儿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活力。文化、教育、共青团、妇联、文联、作协等有关职能部门和人民团体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大力繁荣和发展少儿文化艺术。”中央的这一意见书无疑充分肯定了儿童文学的社会价值,对于儿童文学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王巨才的关于《重视儿童文学学科建设与儿童素质教育》的提案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批示要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重视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再加上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材的逐渐“儿童化”,大量儿童文学作品进入小语教材,儿童文学作家的社会地位和儿童文学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因此,我预言,儿童文学将很快迎来又一个繁荣的春天,新世纪是广大儿童文学作家大显身手的时候。

  十五、你认为儿童文学还存在禁区与缺项吗?
  儿童文学有禁区,如对性经验的赤裸裸的展示,对暴力事件的渲染和描写等它们是不适合儿童的身心健康的。
  要说当下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有什么缺项的话,我觉得有两种:一是精神缺席。我们的许多作家笔下的文字过于轻飘,过于肤浅,缺少强者意识,没有苦难意识,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游戏精神。上个世纪80年代,作家对强者少儿的塑造和对苦难的关注一直是非常自觉的,可近十来年,许多儿童文学似乎背弃了这一传统,许多儿童文学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都市贵族化”倾向和“消费主义写作”的取向,儿童文学作品不再是对强者少年的描写,不再是对底层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再现或表现,而是追随都市商业化进程和休闲文化的脚步,“淡化苦难,表现快乐”成了许多作家的创作原则。事实上,中国3亿多儿童的大部分是生活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和小城镇里,即使生活在城市里的儿童,也有许多生活在贫困的、经济拮据的下岗家庭,他们无法消受和他们的生活有着相当大的隔膜的“贵族化的儿童文学”。而且,许多作家自我标榜的“幽默写作”,其实不过是流行文化中的“搞笑”和“无厘头”,缺少真正的游戏心理和幽默精神的表现。二是文体缺席。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呈现不平衡状态,大部分作家从事容易发表与出版的少年小说、童话的创作,而很少有作家痴心于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影视文学、戏剧文学的创作。在青年作家中,全国只有五、六位作家在坚持创作儿童诗,这与成人诗诗人队伍的庞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儿童很喜爱的童话诗、科学诗、朗诵诗稀缺。还有儿童影视文学和戏剧文学的稀缺与中国作为电影大国和电视大国极不相称。当然,造成文体缺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作家个人偏好引起的,二是其内在的原因是与转型期作家、诗人的创作心态的改变有关。随着商业化潮流的日益泛滥,加之儿童文学刊物和儿童报刊日益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扩大销量就与经济效益和刊物编辑人员的工资奖金紧密联系起来,于是受到读者欢迎的少年小说、儿童故事、童话就成了许多报纸刊物的主打内容。儿童诗往往成了点缀品,有的刊物和报纸干脆就不发儿童诗,至于儿童朗诵诗、童话诗和科学诗等比较难写的文体就更少刊登了。儿童影视文学和戏剧文学的缺席还与电视媒体被成人节目(如大量的台港肥皂剧和搞笑片,还有各种娱乐节目)所覆盖,少儿影视剧少有商家投资。至于网络对少儿影视和戏剧的冲击更是人所共知。等等,这些从客观上影响着少儿影视文学和戏剧文学的发展。

  十六、中国儿童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
  营造良好的儿童文学生态环境,使政府重视儿童文学,社会重视儿童文学,教育界重视儿童文学,出版界和传媒界重视儿童文学,在这种情形下,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批评家执著耕耘,努力创造。简言之,创作、出版、理论与批评和教学同步发展,才是儿童文学的可持续发展。

  十七、在现在的形势下,要当一个职业作者越来越难(因为出版社的效益不好),但也越来越易(如果你很红就有很多人追你),你认为作为作家,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少儿出版社的效益普遍很好,相当一部分少儿出版社在少儿课外读物(包括教辅读物、少儿文学读物、卡通读物和图画书等)的出版方面都有巨大赢利。少儿读物市场巨大,据最新的官方数据统计,中国有3亿6千7百万少儿读者,而且每年都有新的少儿读者的不断参与,因此少儿读物的生存空间是非常大的。但相比之下,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队伍还是弱小些,所以在儿童文学队伍里只要你稍微写出了几篇好一些的作品,发表和出版就没有太大的困难。从事成人文学创作的作家即使写得再多,也免不了要自费出版自己的处女作,而如果你是写童话的或是写少年小说的,出版社为你出版一两本书并为你支付稿酬是没有问题的。尽管如此,做一个职业作家是很难的,任何一种职业都是很难做的,在中国也没有什么意义上的职业作家。那些辞职在家专以写作谋生的作家,也很难说他是以写作为职业,这些作家只是因为自己觉得完全可以靠稿费生存了,才呆在家里写作的,除了挣钱以外,他们还有爱好的问题。
  完全呆在家里靠稿费生活没有什么不好,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是选择写作作为自己唯一的生活来源,还是将其视为业余爱好或精神追求,这是量力而行的事。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靠在家写作能够挣百万元的作家也只有郑渊洁。90年代以来,儿童文学界有不少作家完全可以居家写作而衣食无忧,现在年轻作家中就有李志伟、饶雪漫等几位辞职在家专事写作,这是个人的选择,没有必要都去做一个自由撰稿人或自由作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51 , Processed in 0.2882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