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命成长的自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4 01:5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命成长的自觉
孙明霞
机会是自己找的
那天晚上九点半了,接到他信息,说是在网上看到我的两本关于生命课堂的书,非常想买,可惜亚马逊网店没货了,问我手头是否有多余的书,卖给他。并表示,因在学校值班,这么晚了很不好意思。我告诉他,书送有缘人,不用买了,有机会给他捎去。他马上回复信息,要签名的,并问我周末有没有时间,想和我交流一下。
“周末在家,可惜学校安排一天学习——走群众路线。”
“没关系,我傍晚来找你,等你学习结束,我请你晚餐,有很多问题想跟你交流一下。”
周六,从早晨8点半到11点半,下午从两点半到五点半,领导轮流带领大家学习各种文件,主要内容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领导在认真地、辛苦地读,老师们在认真听,并且做着笔记——当然,大多数是根据文件做些摘抄,以备随时检查。
下午4点左右,收到他信息:“我快到泰安了,你们学校在那条路上?是不是靠近***?”
我不清楚他说的位置,就直接把学校所在路名和门牌号发给他,并特别标注“靠近市政府大楼”。
当结束学习给他信息时,他说,他就在学校大门口东侧超市门口。
看天还不算晚,就带他参观了一下我们小小的校园——面积很小,但人口密度超大的学校。带着他随便在校园里看了看,说了说学校的建设、布局等特点,没想到他对我们学校的文化长廊很感兴趣。长廊里,介绍了学校的各类活动,他看的挺认真,很夸赞学校各类活动总结的很精炼、到位。
长廊转个弯是校园中心路,宣传栏继续,我颇有几分自豪的向他介绍我们独有的文化特色——与泰山文化的有机融合,我们的校徽,办学理念等。他一一看来,赞不绝口。
我带他到附近一家餐馆——高第街56号晚餐,有点中西合璧、口味不错、环境也很优雅的地方,随便点了几道菜。
还没开吃,他先拿出了一叠厚厚的资料——是他从网上找到的关于我和我的书,我的文章,还有部分朋友写的读我书的文字。
他告诉我,他最近一直感觉很迷茫,似乎进入一个高原期了,不知道自己的课堂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走,苦苦思索他的高中历史课如何成为生命的课堂,他不愿意只是教给学生考试用的历史知识,那是很无趣的,他希望给学生的不止是知识,还有对生命的热爱。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我的书《用生命润泽生命》,书名深深打动了他,于是开始搜集关于我的文章,发现有很多观点和他有共鸣,也就有了这样一次相约。
看着他手里那一叠资料,很感动,欣喜,也很惭愧。感动于他如此的用心和好学,虽然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水平,但他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正是很多老师所欠缺的。没有人会逼着他去学习,去看书;没有领导派他出来找人交流,但他却主动联系、主动走出来,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
迷茫源于不断思考
开始吃饭,他却顾不上吃,一连串问了很多问题:
“你说我现在读点什么书好?您是怎么读书的?你过去是不是就对自己读书有着规划?你觉得怎样的课堂才算是有生命的课堂?……”
我只好边吃边说,并且还要及时把口里的食物咽下再说,从我刚参加工作时的状态,到后来如何读书,最初读什么书,后来读什么书,我有哪些收获等,一一谈来。当然,有的细节讲了不少,有的可能就大而化之了,毕竟这是很随意的交流,没有深浅多少没有系统的要求,说到哪里是哪里。
我讲了什么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时,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他思考的轨迹。
刚毕业的时候,思考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老师怎么教好学,怎么提高成绩,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但他不是一个很“安分守己”的老师,空余时间总喜欢读点书,写点文章,喜欢琢磨自己的课堂,也参加过各级课堂教学评比并获奖,参加论文评比也频频获奖,这在普通老师中算是很不错了,但他自己始终感觉不满足——不是对荣誉的不满足,而是对教学本身总感觉有很多困惑没有解决,于是,就经常找他们县教育局一位专家型的主任交流,得到了很多的指导帮助,也通过网络结识了一位武汉历史学科的教授,书信往来中建立了一种很好的师友关系,经常向教授请教教学中的问题,教授也毫不吝啬的给予帮助。
有一天,那位身边的专家型主任听过他的课后对他说:你读了不少教学的书了,今后应该多读点教育理论方面的书,让教学向教育转变。
“教学转向教育?”他感到诧异:教学和教育有什么区别,教育不就是教学,教学不就是教育吗?我当老师不就是教好学就行了?这让他一下子陷入了无限迷茫中,但始终找不到头绪。
一次周末无事,他信步走向家门口附近的一家邮局,因有朋友在邮局工作,经常过去坐坐。这次朋友还以为他如往常一样来聊聊天,他却跟朋友要来了订阅报刊的目录,从头到尾的看,一边看,一边勾出了自己想要的杂志,最后确定了十多种准备订阅。
朋友告诉他,因一年过了四五个月了,现在只能定下半年的。于是,他就订阅了十多种下半年的教育类期刊,有关于课程的,有关于教学的,有教育研究的,有教育理论的,他也不知到那种适合,反正就是看了名字订了再说。
在混沌中走向光明
陆陆续续的,他订阅的期刊到了。每拿到一期杂志,就迫不及待的翻阅——有的文章是很容易读的,有的却读不懂。读不懂得就翻过去,读能读懂的,这样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阅读的刊物。他说,订了这么多刊物,并不少每本都好看,都能给他带来启发,可能只有一两本,甚至一两篇文章能让他有些新的思考,但也感觉很值得。在读了一年多之后,忽然有一天他如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我终于明白教学和教育什么关系了,原来教学不是教育,教学不能替代教育,教育也不抽象,不就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吗?
他开始去思考教学和教育的关系,开始努力把教育融入自己的历史教学,开始尝试着用那些书本上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的课堂,也继续着他勤奋的笔耕——经常写些文章,每年都会有几篇文章发表,并鼓励女儿也写写文章、投投稿。
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在2013年的创新教师评比中,他被评为本市创新教师,并在全市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上做经验介绍,而那次的经验介绍,我恰好是他的主持人兼点评。因为他谈的重点是历史生命课堂,很多观点我也有很多共鸣,点评的时候自然也有很多话说,不仅评价了他的学习与探索,也融入了很多我的观点。
他说,那次会后很想跟我交流一下,但看着我匆匆远去,就不好意思跟我打招呼了。回去依然还是如往常一样读书、思考,但依然迷茫——虽然自己提出要构建高中历史生命课堂,但仅仅是由于读书受到的启发,自己该怎么做,依然很迷茫。很偶然,他从网上看到我的《用生命润泽生命》,他说这书名本身如一束光,一下子让他明白自己的课堂究竟该怎么走。这可真要感谢文质先生,当时帮我确定了这么动人的书名。而那天晚上已经九点多了,犹豫了一下,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我发信息,没想到很快收到我回信。他说,我当时就想,或许你不会理我,但我不试试我怎么知道有没有机会呢。于是,才有了这样的一次相约。
我深深理解他所说的“如一束光”的感觉。记得我在十多年前的时候,也是苦苦思索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虽然命名“生命课堂”,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没什么内涵,很苍白、很肤浅,仅仅是思考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如何从教学中找出可以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不知道教学本身就应该是生命的,不知道所有知识都是有生命的,不曾思考过师生本身生命的价值。偶然的机会买到文质先生的《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翻看了几页,就感觉这正是我需要的,就像黑夜中摸索着前行的人,忽然看到了前面的亮光……他目前的状态,与我8年前完全一样。
水足饭饱,话也说了不少了。他说:因为这种交流是很随意的、也就不系统、不全面,他很希望有机会能听听我的讲座,因为一个主题讲座,会从某个方面全面论述自己的观点或走过的路。那好吧,有机会一定告诉你。他带走了我的几本拙著,也送给他几本我们的校刊和活动资料,开车回家。
这里距离他家需要一个小时。只是为了这样的一次交流,他专程过来,又开车回去。
或许,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很成功的老师,工作才十多年就取得了不少的荣誉,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但在我看来,他的各种荣誉只是他成长的副产品,真正重要的是,他一直在自觉地成长,如同春天的竹子,破土而出又不断拔节向上,才有了他今天的生命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0:21 , Processed in 0.10811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