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7 22:5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小学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 朱自强作者:吴泓工作室
<IMG style="TEXT-ALIGN: center; WIDTH: 349px; DISPLAY: block; HEIGHT: 260px" title="[转载]小学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 朱自强" name=image_operate_2921302236332855 alt="[转载]小学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 朱自强" src="http://s4.sinaimg.cn/middle/4e6af0bega06082989723&690" width=300 height=224 action-type="show-slide" action-data="http%3A%2F%2Fs4.sinaimg.cn%2Fmiddle%2F4e6af0bega06082989723%26690" real_src="http://s4.sinaimg.cn/middle/4e6af0bega06082989723&690">
文学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最有效的方式。曹晓东 摄
    本来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并不矛盾,但是,某些现行教材奉行的语文教育理念造成了二者的分裂,逼迫语文教学二选一。
    特级教师周益民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中指出:“现在小学语文界一个所谓主流的观点,就是小学语文课是语言文字课,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为主。”可以看到,当前语文教育现场呈现出重视语言教育、忽视文学教育的倾向。
    文学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性理念
    【虽然从比例上看,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居了主体位置,但其所选作品的文学质地以及练习的理念和操作方式,都与文学教育有一定距离。】
    文学教育应该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理念。我曾做过一个教育部的教材项目《小学语文文学教育》,在该项目研究中我提出的“文学教育”这一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及其操作方法,得到了该项目的两位评审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吉林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栾的充分肯定。在“审查意见”中,他们认为,“文学教育”理念的提出,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普遍缺乏文学教育的理念和操作。‘文学教育’的提出,会引起小学语文老师对阅读教学的思考,形成新的认识。”“从‘文学教育’入手,可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因为‘文学教育’符合儿童身心发展以及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符合小学阅读教学的规律。”
    所谓文学教育,是指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将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古诗等文学样式所具有的语言教育价值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能力的一系列过程和行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是一张纸的两面,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从比例上看,文学作品占居了主体位置,但是,从所选作品的文学质地到组织语文练习的理念和操作方式,都与文学教育有一定距离。如果文学教育不能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性理念,问题重重的小学语文教材就不能回到它应该站立的坚实的根基。
    还孩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语境
    【字词应当通过语境学习掌握。由于教材编写者忽视了语境的重要性,课文被简略、压缩。然而对于儿童来说,一个蕴含着丰富信息的故事是更容易感受、体会,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的。】
    识字、解词都应该放在语境中,在阅读中完成,而不能孤立地学习。每个字词的意思,要根据它在文本中不断出现的位置去揣摩、猜测,也就是在具体的语境里,通过阅读去学习,这是儿童学习字词的一种方式。可是,我们的一些教材,字词却不在阅读中去教。比如《秉笔直书》一文,本是不错的历史故事。但是,关于该文的教学又是怎么设计的呢?“比一比,然后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我到课文中查了一下,除了“直言”,其他几个词在课文里面都找不到,也就是说,“美言、谎言、谣言、忠言”和这篇课文没有什么关系。可是,教材编写者却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还有的教材设计了“读读背背”这样的练习,孤立地让学生背成语,把白衣天使、玉洁冰清、处变不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等,一一罗列出来。有的教材甚至下力气教学生孤立地记忆词组的AABB(浩浩荡荡)、ABAB(溜达溜达)、ABB(黑黝黝)、ABCC(人才济济)一类结构。这真是在教无用的死知识,白白浪费孩子的时间。写文章时,需要先考虑我要用个AABB、ABB或ABCC这种结构的词,然后再写吗?如果是这样,我相信,所有的作家都不会写作了。无论怎样了解词组的结构,甚至把字典上的词全都背下来,如果没有在语境里理解这些词,还是不能获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离开了具体的语境,离开了具体的形式,离开了语言系统,孤立地教一些僵死的词语和无用的“知识”,这就是一些教材编写者所理解和实践的语言文字教育。也许他认为回到语境,那就是教文学了,把词提取出来单独教,这才是教语言,是语言文字教学。但是这种做法,是非科学的,也不会奏效。维果斯基在《思维与语言》中就说:“实践经验也表明,概念的直接教授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没有效果的。一位试图如此做的教师,除了空洞的言辞和儿童鹦鹉式地背诵外,一无所成。”他还以列夫·托尔斯泰教授农民的孩子学语文为例,认同托尔斯泰的观点——“儿童需要的是一个从普通语言的上下文获得新概念和词语的机会”。沿着托尔斯泰和维果斯基的在语境的阅读中学习语言这一思路,我们必然会回到文学教育的立场。
    由于孤立地、机械地看待语言的存在,很多教材编写的做法是尽量使“语言”简单化、平面化、明晰化,反映到语文的文学教材上,就是将文学矮小化。语文教材在文学上出现了简略化、压缩化、概念化的倾向,把文学本来特有的一个复杂的演进过程,发展的曲折和波澜,细腻的心理描写,复杂的性格,等等,全都删掉,认为这样好把握。然后就剩下了非常简单化、平面化的语言文字。他们以为这样处理,儿童就容易掌握。所谓的容易,是我们教材编写者自己的感觉,可是对小孩子来说反而更难了。因为对处于文学期的儿童来说,一个故事里面丰富、细腻、具体的文学信息是更容易感受、体会,更容易理解、记忆的。不信,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将洛贝尔的《等信》缩写成200字的《小雨蛙等信》这篇台湾教材和1200字的原作都拿给二年级孩子,看看他们对哪个故事更有兴趣,对哪个故事有更清晰的记忆,从哪一篇里能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
    文学教育是真正促进小学儿童语言发展的语言教育
    【文学教育是最能将语文学习落到实处的语言教育。就像幼儿学唱儿歌比学习日常交际语言更容易一样,教文学的阅读、文学的表达,小学生容易学。因为对他们来说,文学并不是高深的语言,而是他们的身边语言和生活语言。】
    文学教育包含三个层面:文学语言教育、想象力的培养、健全人性的养成。这三个层面本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文学教育即语言教育。不仅如此,文学教育还是一种真正促进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语言教育,最能将语文学习落到实处的语言教育。
    我把文学理解为依靠形象思维的语言,借助想象力来表现人类在生存中所体验到的思想和情感的作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我们用逻辑和抽象的规则来认识物理的世界,用故事来认识人文的世界,而体现人类智慧的这两种文化不只是应该相互补充、相互协助,其中故事(形象思维)的智慧还是整个智慧的芽苞或种子。
    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是高深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大众教育,所以用一些日常实用语言,让学生学会对话、交际和简单写作就可以了,教文学也就是教教阅读就行了,不必教文学那种有创造性的表达。教文学的创造性表达的,是精英教育。之所以有这种观点,是因为论者不了解小学生处于文学期,不了解他们多么擅长文学性表达。对小学生来说,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是高级语言,但并不是高深的语言,而是他们的身边语言、生活语言。
    1994年我到南戴河去开会,留住在一家海滨招待所里面。房子不隔音,就听到隔壁那边有人大声说话,一直说到很晚。一个小孩的妈妈提意见,说怎么这么没有教养啊,双方就吵起来了。这时,那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说:“我们家的小狗,到了晚上都知道大家睡觉了,都不吵不叫了。”那边一听,马上就不出声了。这个孩子一语双关,但并不是在骂人,他只是运用情境联想,将他独特的感知用文学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明他的观点。在儿童的生活中,这种事例不胜枚举。所以,教文学的阅读、文学的表达,小学生反而容易学,就像幼儿学唱儿歌比学习日常交际语言更容易一样。在小学阶段,文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名副其实的大众教育,是应对儿童的文学能力,指向所有孩子的普及教育。只有到了缪斯能力退化了的成人阶段,文学教育才具有精英教育的色彩。
    文学语言的教育具有多元功能。虽然文学是整体感性的,但是文学也有理性化的东西。小说,故事,甚至诗歌都有理性蕴含其中。而且有些文学作品既有阅读的乐趣,又有思维的训练。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其中没有对事物认知的训练吗?它也是在讲事物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一个整体的事物不是每一个局部的相加。图画书《我们的妈妈在哪里》、《七只瞎老鼠》也都是典型的具有认知功能的作品,对培养孩子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是大有帮助的。包括儿歌,比如问答调《什么尖尖尖上天》,语句间的结构和场景都是重复出现的。看到重复出现的结构和场景,儿童的思维就会开始推论,就会利用前面出现的信息,猜出谜底。文学对思维是有引导性的,可以训练儿童联想、归纳、判断、推论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与语言能力息息相关。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两种语言系统,那就是文学性教材所体现的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语言系统和说明文教材所代表的以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语言系统(这一语言系统与初中之后的议论文或者论说文形成对接)。我主张文学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性理念,并没有排斥说明文教学的意思。在小学阶段,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工作也是不能耽搁的。本文所谓文学教育即语言教育等,均针对文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而言,这一用心还请读者明鉴。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8:37 , Processed in 0.0740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