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对教案革新的思考作者:武宏伟
僵死的教案撰写现状 上世纪80年代 笔者1981年参加工作,那时候写教案统统用的是原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中的那一套,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内容四大板块。其中的教学过程及内容的五个环节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在确定了教学目的和重难点之后,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套用: 1.组织教学。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对上课作好心理上和学习用具方面的准备,集中注意力,积极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因为缺乏具体可操作上的内容,所以一般写完环节过后再写上“略”就可以了。长此以往,都不知组织教学是什么了。 2.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内容,检查学习质量,弥补学习上的缺陷,为接受新知识作好准备。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检查复习上节课的基本内容,如语文上的生字词,文学常识;数学上的概念、定理、公式等。 3.讲授新知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这部分是重点,所用时间也最多,是预设课堂“填鸭式”的版本。从导言到教材内容,再到小结要点,每上一节新课都是如此。 4.巩固新知识。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基本巩固和消化所学新知识,为继续学习和进行独立作业作准备。课堂学习内容训练和拓展训练。 5.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因为预设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间常常步调不一致,所以作业布置往往“文不对题”。 目前 再看现在的教案,和三十年前的基本差不多,虽然说法上有些不同,但事实上还是那些东西。真正有所变化的是: 1.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组织教学”的环节不再写了。 2.教案中又加了一个教后记。 近几年,教学反思作为教案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做法已经被许多专家和某些教育行政部门所认可。因此,教学反思就成为了许多学校规定的教案组成部分。 可再看一看我们一线教学的老师们撰写教学反思的实际状况: 首先,由于教师工作繁忙,每节下课后都能认认真真地对这一节课进行反思并写下经验和教训的并不多。况且这“经验和教训”也不一定节节都有,这一节和上一节,上一节和再上一节……大致相同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其次,从对教学反思的定位而言,将之作为教案的一部分也是不尽合理的。教案是“教学方案”,在应用文中,“方案”属于“计划”的范畴,具有预见性、超前性;而“教学反思”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不属于预见的、超前的范畴,应处于与教案平等的地位,可是现在却成了教案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的观点是: 其一,教后记不一定堂堂都要有,我们提倡和鼓励多写、经常写教后记,尤其是对年轻的教师来说更应如此,但这绝不意味着要堂堂写、天天写,更不能强行把它变成教案的一个部分。 其二,教后记不一定是固定的模式,教学上的总结、随笔、散文、论文等都应视作其中的一种类型。 其三,教后记也不一定受时间的限制,昨天或前几年就已经研究了的,并有了一定结论的东西且形成文章,今天就没必要再去研究。 3.电子文本的教案登上了舞台——利弊各半。 利的方面:为成竹在胸的中老年教师解放了劳动生产力,省时省力又可博采众长;弊的方面:为懒惰的不求甚解者开了方便之门。 小 结 三十几年如一日的教案,究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什么? 1.课堂上的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情况较为普遍。 过去的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案主要是教师在授课时使用,对有关知识性的东西写得过细,甚至思考题的答案也一字不漏。老师边讲,学生边记,这就使教学设计越到位,反而越限制了教师本人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也只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丝毫的学习主动性。 2.强调预设而忽视了生成,强调了“教”而忽视了“学”。 多少年来“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种在教学预设上长期的“精雕细琢”,过分地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了动态学案的生成,使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本本主义”。教者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走,使学生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教学结论。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时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遏制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动,使课堂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在课堂上,就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要淡化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学生自主、独立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和专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改变之道 僵死的教案撰写现状是和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如何改变?这是个老问题、大问题和难问题。但不管怎样,发展才是硬道理。笔者认为,如下几个方面的观点可列入改革发展的思考范畴。 1.简约教学设计过程,摒弃形式主义的文字。 一些学校和有关部门,以备课、教案的详略、教学设计篇幅的长短、字迹是否工整等作为评价教案的标准,因而使教师用在教学设计、教案编写上的工夫实在太多:从教材分析到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从学法提示、训练题型到课堂板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都一一誊写在案。这种不顾实际的做法显然存在很大的被动性、盲目性,既耗时、费劲,又不利于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更不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随着教改和新教材实验的深入,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具有个性化、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用同一种样式来套的局面也必定是要淘汰的。 2.进行精心的粗线条教学设计,扩大学生课堂实践的空间。 教学设计中教师占有的时间愈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就愈少。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首先要看的就是教学设计中师生对时间的占有量。 粗线条的设计,意在编写教案时,应更多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的课堂操作和活动的空间,强调教学思路上的整体把握,不必过多地追求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细节;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的顺序,淡化严谨的逻辑思维模式;应顺应学生思维规律,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知识性的东西应随文而出,随机训练,克服教学设计上的程序化。在新教材的实验中,要重新认识备教一致、环环紧扣、步步到位的传统观念,把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运用教学新理念、进行教学创新的契机。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重要的是驾驭课堂,利用学生的思维,随机捕捉创新灵感,建构学生创新的话题。因为知识的创新因素一部分是由教师在备课、发掘教材中的“创新点”引发的,这是显现的;而大部分隐形的则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的。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中的“自主”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就是减少教师教的环节和程序,以教师的“引”为动力,把读思议、演练创的权力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得到身心发展。 3.变教案为学案。 教案要变以前的主要体现教师的教的“教案”为主要体现学生的学的“学案”,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上,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即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要“以学定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案是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旨在提供课前预习,学习过程的消释疑惑和课后巩固提高的全程跟踪辅导,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式发问、延伸拓展、序列化的测试,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等来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所学课程,培养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其素质。 在设计这种教与学的方案时,首先,要根据总体教学目标,变单一思路的教与学的设想为多维思路的切实详细的教与学的设想。多维教与学思路预设得好,老师在操作过程中就能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其次,取消固定的教与学程序和预先设计的问题,让课堂教与学的中心环节完全视学生主体的需要而灵活安排,使教师思维摆脱过去那种僵化模式的束缚,便于发挥自己的个性;再次,要赋予其他教与学因素的更大的灵活性,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全方位、多角度钻研教材,提高自己。 4.因人而异,不同要求。 综观目前中小学教师编写和使用教案的状况,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种类型: ①教案编写符合理论规范和部门要求。写得认认真真,详详细细,有的甚至把教科书也标得密密麻麻。 ②教案编写基本符合理论规范和部门要求。写得提纲挈领,步骤分明。重点的内容也在教科书上有所标注。 ③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方法和板书等一揽子内容尽在脑中,“一本教科书”是其课堂教学的全部家当。 编写和使用教案状况的百花齐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实在是令人堪忧,急需有一种统一的标准和衡量的尺度。 ①参加工作1~3年,正值教育事业的打基础阶段,任重而道远。要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一备新课标。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总目标及所教的学段的阶段目标、教学建议等要做到对答如流。二备听、说、读、写等基本素质和能力。制订远近计划并明确目标,进行自我完善。三备知识。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要了如指掌,要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四备中、高考题型。写出归结性文字。五备临战经验。随堂听有丰富经验老师的课,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六备教材。编写详细的教案和学案。最后才到讲课环节。 ②参加工作4~9年,是事业的巩固发展阶段,也是知识能力等素质的巩固发展阶段。这期间要注重:一是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二是知识的规律和方法的探索。三是深入钻研教材,并能将教材所涉及的知识比较清晰地纳入本学科的知识的大系统中来,使所教知识形成网络。四是编写比较详细的教案和学案。 ③参加工作10~19年,是事业的黄金时期,肩负着教育教学工作以及生活的承上启下的重任。一方面要将老教师的经验传承下来;一方面又要做青年人的榜样。一方面要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总结出来,以培养自己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又要一边科研,一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以逐渐将自己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这期间,既可以使用手写的简要课堂教学方案,也可以使用电子教案和学案。 ④参加工作2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可以用课件、讲课提纲等来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和学案。或用老教案及从网上下载经过修改的电子教案或学案。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突出业绩,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要能胜任做青年的师傅。否则,还要查缺补漏,像青年一样从头学起。 关于教案的有和无。一般情况下是要有的,但特殊的人物也要有特殊的对待,我觉得上课没有教案的老师的条件应是: ① 教育教学业绩突出。 ②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显著。 ③ 20年以上教龄且从事同一学科教学工作。 ④有学期或单元比较详细的教学计划。等等。 (本文刊发于《教师报》2009年4月19日,第1727期头版头条。作者:武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