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诗歌的方向性错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8 12:5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诗歌的方向性错误        
                             作者:西望长安
  
  (中国当代诗歌不是题材之争、形式之争、流派之争,不是官方民间之争,而是中西文化之争,中西审美观、价值观之争。----2012.5.11.)
  
  一.中国诗歌的方向性错误
  
  中国的诗歌虽然乏善可陈,但中国的诗歌人口庞大,我们古代的文学史几乎可以说是诗歌史,我们有诗歌情结。九十年的新诗探索,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催生了各种主义与流派,但综其特点大同小异,以观点鸣世,其诗写却并无创新,百家争鸣了,却并没有百花齐放,更类似于军阀混战,新诗社会尚未完全建立,没有读者的认可,诗歌还要在摸索中前行。
  诗写者众,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诗歌难以被接受呢?至少一点,我们的新诗没有被其它艺术门类的人所认可,最有名的是对新诗发难的季羡林和韩寒,这一老一少,一个全盘否定新诗,一个对新诗极尽挖苦之能事。要知道,艺术是相通的,为什么音乐、绘画可以被接受,而诗歌却不行呢?诗歌、音乐、绘画,几乎同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但诗歌的处境却更为尴尬,为什么?绘画和音乐不需要翻译,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翻译的优劣决定了我们学习的结果,翻译良莠不齐,难以把外诗的精髓呈现给读者,我们所读的外诗实际上就是读翻译家的再创作,这就直接造成了中国诗歌特有的翻译体诗歌现象,翻译体诗歌是外诗的山寨版,晦涩,难以被读者接受,这种诗歌,如果是名家所写,会被理解为有深度,被评论家拿来天马行空地解析一番,一首好诗就诞生了,因为是名家,少有人质疑,人云亦云,自欺欺人,诗坛情况概如此。诗坛有许多靠一首或两首诗成名的,其实他们的作品大多平庸,但人一旦成名,反对者就没了,这是我们的劣根性之一,继承的很彻底。再加上后来的梨花体和下半身写作,进一步损害了诗歌的形象,以至于现在任何一个人都敢于对诗歌展开攻击,诗歌的神圣不再。许多写诗的人实际上并不承认自己是诗人,为什么会这样?概因他感觉自己的写的不是诗,诗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那诗歌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我认为当今的诗歌方向是错误的。诗歌应该摆脱外来文化的殖民,吸收传统的中国文化精髓!就像吃饭一样,几千年的饮食习惯,你非要国人改成西餐,更何况你的西餐并不是原汁原味的,这吃了多年,国人仍未接受,作为大厨(诗人)难道不应该好好反思吗?在当代,饮食方面有中餐和西餐之分,医药方面有中医和西医之分,在音乐上有西乐和民族乐法之分,在绘画,有西画和国画之分,唯独在诗歌方面,只见西方诗歌,中国的本土诗歌却几乎是空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诗歌却长久追随外诗,很多人写的都是翻译体,很少见到植根于中国土壤的诗歌写作,传统沦丧,要知道,我们的古代是以诗赋取士的国家,我们的古典诗歌远远高于饮食、医药、绘画、音乐方面的成就,我们古代诗歌的成就可媲美任何一个国家的诗歌成就,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以诗赋取士的,只有中国,但是现在,诗歌的外在形式变了,传统的中国诗歌精髓没有继承的办法,一味效仿外诗,远离大众,成了个人的自娱自乐,丧失了读者的诗歌,自称是阳春白雪,甚是可笑,我看是假洋鬼子,伪诗。古代的诗赋取士变成了现在的高考拒绝诗歌,是人有问题?还是诗歌有问题?
  诗歌有自己的诗歌语言,并不是分行了就是诗。诗歌语言应该是异于我们日常的口语,我相信口语也可成诗,但那应该是一个人在掌握了所有诗歌技巧后的返璞归真,是浓后淡。更多的人所谓的口语诗实际上是口水诗而已,像韩寒说的,你只要用回车键就可以了,随便找出一篇小文章分行即可,全民皆可诗,全民都可恶搞诗歌,诗歌的神圣何在?诗歌必定有一定的技巧,所谓的诗歌技巧完全是个人的经验和习惯,在对词句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点,每个人都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技巧有共性,理论家就应该总结提炼,形成诗歌的初级基础,这样诗歌就可以传授,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难以言传身教。饮食有煎炸炒蒸,做一个厨子要从杀鱼切肉开始锻炼,音乐有基本的练习,绘画有技法,足球有传切带,诗歌也应该有自己的基础,应该有诗歌的基本规则,这应该是理论家着重解决的问题。许多诗人对诗坛现状是不满的。诗歌的现在不是写什么的问题,而是诗应该怎么写,最本质的东西不能忽略,对于翻译体的诗歌应坚决摒弃,回到传统的审美境界上来,把我们多年前丢失的找回来,需要一次矫枉的过程。真正的诗人必定有异于常人的思维和手法,然后才能脱颖而出,我发觉许多人都没找到诗歌的症结,还这样下去,只能是离人民越来越远。说到人民,就会有人谈到诗歌的媚俗问题,什么是媚俗?你想媚俗,但你有媚俗的办法吗?你能写出媚俗的诗吗?如果有人有这个能力,那他早就媚了,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并不是每个诗人都是高尚的,关键是你想媚,但是俗不搭理你,明白吗?你自以为的阳春白雪,在读者眼中连下里巴人都算不上,这就是目前诗歌在人民心中的地位,知道了不?清醒了不?凡是被读者真心喜欢的诗歌必定有中国元素在内,重塑诗歌辉煌必定需要中国元素。
  晚清之前,上至士大夫,下至黎民百姓,都有一种天下为尊的自负,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天朝,神圣不可侵犯,虽然是一种狭隘的观念,但暴露的是那个时期的国民心态。反观现在,我们称之为盛世的今天,多少崇洋媚外者?即使是非洲的小国,只要是外国的,国民都会另眼相看,哪怕是在本国落魄潦倒的流浪汉,到了中国,都会被以贵宾相待,使之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本来对传说中的强大中国有畏惧之心,到了之后,才发觉中国比本国好混,遂起轻视之心。众多国内明星远嫁海外的事实,相必大家都清楚。这说明了什么?国民民族自信心的严重缺失!诗歌中的士人精神,宁折不弯,几乎看不到了,诗歌中的骄傲、高贵、坚贞等等因子被瓦解了,影响国人精神面貌的诗歌,进入了象牙塔,诗歌本应是文学领袖,现在已沦为文学末技,饱受歧视,诗歌从贵族沦落为贩夫走卒,诗人自己沦落到不敢承认自己是诗人,这和从前天壤之别。从前的人以写诗为傲,即使贫穷,他的精神仍然是高贵的,他以清高存世,他高高在上,一切权贵在诗人的眼里都是庸俗的。而现在,乾坤颠倒,如果一个人贫穷而又写诗,那就是相当的不幸了,诗人的自尊被剥夺了,他失去了骄傲的理由,因为诗歌被大众轻贱,拯救诗歌就是拯救诗人自己,拯救诗歌就是拯救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诗歌有重塑民族自信心的责任,诗歌释放的是民族之魂。反观当今诗坛,能影响大众的诗歌几乎没有,它和当今的足坛一样,黒到没底。扭转诗歌的方向,从外诗的阴影中走出来,从口水中走出来,写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诗歌!
  
  二.我的诗歌理念及创作体验
  
  诗歌的弊病是没有创新和继承。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会落后,一个没有继承的民族难以发展,诗歌也一样,好的诗歌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传统不代表落后。
  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写出好句子,难的是怎样把一首诗浓缩成一个句子来写,这就是诗人与非诗人的区别。
  中国诗歌应该具有诗歌整体的逻辑性,语言的精确性,想象的合理性,思想的深邃性。诗歌初学者应该着重想象力的锻炼,从简单的意象开始锻炼你比喻的能力,要能形象化地在意象和你所表达的情感之间自由转换,想象力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通过想象可以锻炼你其他的能力,最后使你触类旁通,领悟诗歌的奥秘。缺乏想象力的诗人不是真正的诗人,缺乏想象的诗歌多为平庸之作,诗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想象与众不同,意象和意象之间的切换联系,既要出乎意料,又要有其合理性,下面以我的诗为例,了解一下什么是诗人的想象。
  
  一行大雁往南飞
  仿佛夕阳拉出的滚动字幕
  ---《绝句》
  
  鸟雀关掉了啼鸣
  全部改为振动
  ----《下雨前》
  
  犹如炊烟染上了黄鹂
  是一种烟熏,宁静中的黄昏
  上帝就要掐灭人间
  ---《黄昏》
  
  摘录的这几段诗句异于普通人的地方在于,从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的场景中发现了诗,美到处存在着,就在你的周围,你要用诗人的眼睛去发现。想象力是诗歌的第一要素,每一个诗写者都要训练自己的想象力,我们现在的诗歌之所以被漠视,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想象力,普通的词句谁都会写,如果那是诗,那谁不可以成为诗人呢,大众忽视你的原因在于,你写出的诗他们也能写,所以写诗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能称为诗人的少之又少。诗人的思维应该是与众不同的,想象力之于诗人就像雄性激素之于男人,缺少了雄性激素,只能算是盗版男人。
  有了与众不同的想象力,才算是诗歌的开始,因为这只能让你写出精彩的句子,如何把你的想象力与你的语言表达,思想表达完美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的衔接功夫,镶嵌功夫与个人的知识和习惯有关,要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就要反复炼字炼句,以做到浑然天成,优秀的诗人都会剔除其中的非诗语言,但也允许其中的某句无意义,这是因为诗歌是讲究韵律的,为了整体效果,古人的诗中也允许无意义的字存在。无论中外,各个语种都有自己的修辞特点,翻译的诗歌可以译出一首诗的大概意思,但难以译出其中的韵律美。
  写出明白易懂又不乏深度的诗歌较之晦涩难懂的诗歌要困难的多,因为它充满了逻辑性、辩证性,读者有迹可循,需要筛选大量的词汇,还要考虑全篇的统一性,思想的一致性,多种诗歌要素要搭配均匀,既要有美感,又要有思想的透射力,古人所云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是对诗歌不止表达一种意思的概括,这和翻译体诗歌过度追求深度是不一样的。翻译体诗歌片面理解外诗,仅仅学了外诗的皮毛,不知所云的句子比比皆是,别人看不懂,当然只能说有深度,但那是什么样的深度,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样的诗毫无意义,纯属糟蹋汉语言,那样逻辑混乱的语言也配称诗,实在是笑话,这样的诗歌太多,以至于影响了大众对诗歌的判断,中国的诗歌应该摆脱翻译体,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诗歌的开头和结尾是最难写的,因为开篇关系到整首诗的节奏,一首诗的调子在你写下前两句的时候已经定下了,寻找最合适的韵感,而不是最熟悉的,这有时候也和情绪有关,一个人的风格改变首先要从改变节奏开始,节奏控制了你的语言习惯,甚至控制了你的想象方式,比如流畅的节奏想象就天马行空,而顿挫的节奏想象也会呈现跳跃性,诗歌的妙处之一就是你可以做自己的音乐家,创造属于自己的韵律,这和古典诗歌的限制相比,现代诗歌有更大的自由。诗歌的结尾尤为关键,有力压全篇的句子收尾最为理想,可以提升整首诗的张力,即使无法压住,也至少要与前面的句子在词汇、思想境界上持平,如果结尾弱于前篇,在气势上就会衰落,有虎头蛇尾之感。我前面有一首读者反应一般的诗《芹菜》,我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创作时的状况,先看此诗:
  
  芹菜不需要理论。芹菜
  也不需要菜虫。它婉拒官方盛宴
  隐于乡野,是执政党无法分解的纤维
  它的草根性值得肯定
  在流派的划分中,它的脉络清晰,有在野圣贤的潜质
  
  即使秋天不惜
  亲自策反,芹菜忠于自己的翠绿
  它和怀才不遇的小溪相谈甚欢,凸显民间主旨
  它的药用功能不可救世,非法的汁液
  贯穿了朝代兴衰,彷佛儒释道的集大成者
  阐述荣辱得失,它吐纳天地,在旷野中超度百姓生死
  ----《芹菜》
  
  此首诗的首节,我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但第二节却反反复复写了三天,却是为何?概因首节用了几个大词:官方,执政党,圣贤,且首节的结尾太大,想在全篇结尾时超出很难。而第二节又要考虑前面达到的思想境界,又要找出与前面相对应的大词,还要不破坏整首诗的思想一致性,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比如后半节就对应了朝代兴衰,儒释道,天地,生死等几个大词,才不至于虎头蛇尾,最后完成虽然没有力压全篇,但与前节持平,也不算是失败,这首诗虽然反应一般,但很费功夫。我说这些是想告诉写诗的朋友,结尾很重要,要统领全局,诗应该是步步高,层层迭起,结尾即使不能力压全篇,也要与前持平,要把最精妙有力的句子放在尾篇,最好出其不意而又呼应全篇,那样才会提升整首诗的价值。
  诗歌还要考虑国人的审美习惯,要使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有逻辑联系,有逻辑的东西读者易于理解,虽然有些东西不必强调合理,但也要达到无理之妙,使读者有心领神会的快感。怎样才能做到合理,也举例说明,下面是我去年十月写的《送樊樊赴京》中的一节:
  
  我的头发理成长亭的形状,在灞桥
  眉毛是两朵腾起的柳叶云,我和她
  各驾一朵,护佑你前行
  ----《送樊樊赴京》
  这首诗中的“眉毛是两朵腾起的柳叶云”,原句是这样写的:眉毛是腾起的乌云...,但是以国人的观念,乌云乃不详之物,尤其送别诗,要尽量以吉祥平安为上,用两朵乌云比眉毛很形象,但是我们的习惯又不允许我用乌云,而我又不愿放弃这个比喻,为了这一句,把整节全部改了,既然不能用乌云,就想到我们习惯用柳叶眉,但柳叶眉是描写女人的,作为一个男人不能是柳叶眉吧,就用了柳叶云,但是柳叶云太突兀,和前面的句子没有联系,就在前面的句子中使用了灞桥、长亭和送别有关的词汇,这样就趋向于合理,才使这一节固定下来,这首诗是我开博不久写的,因此印象深,所以才举此例。我的诗歌虽然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我每一首都在寻求最合理的词汇和想象,以求读者有迹可循,诗写者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不能太过随便,你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把一首诗写的晦涩很容易,你只要不合逻辑就很少有人理解你的意图,但要做到明白合理是需要付出苦心的。一首诗可能两个小时就完成了,甚至更快,但为了使其准确合理,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锤炼、修改。中国诗歌的表达就应该是准确合理的,而不是像现在的诗歌缺少逻辑性,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
  如果你能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且又能找到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那应该能写出不错的诗来,《党史研究》写成之前我已经对几位大人物的面部特征有了很长时间的发现,但我一直没有合适的词汇写出来,拖了很久,最后用口语打个草稿,完成后简单修改,如下:
  
  起初德国的大胡子拟定宣言
  到了苏联,胡须短了些
  至中国,面部已净,但
  仍然以毛为姓
  
  多年以后,国外的实体已经倒闭
  虚
  依然是中国的,比如胡
  主持天下
  就很旺盛
  
  结论:雄性激素不宜流于表面
  ----《党史研究》
  这首诗绝少修饰性的语言,完全是口语,我以为口语的诗必定要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否则很容易搞成口水,读者读诗,不是来读普通人都能想到的语句和观点,你必定要有独特的视角引起读者的注意,以至于产生共鸣或不可言说的意会。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口语写作者,如果你没有新鲜的东西呈现,最好不要用口语写作,免得诗歌蒙羞。
  
  我反对翻译体和口水诗,它们使我们的读者对诗产生了偏见,要重塑诗歌辉煌,必定要用诗歌的语言去表达,要学会剔除诗中的非诗成分,中国诗歌要有中国的成分,中国元素应该成为诗写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去探索、创新,那个时候产生大诗人的条件才算成熟。现在诗坛被官方刊物把持,诗歌的方向扭转需要负责任的编辑,有的人一年都能发上百首诗,这种大密度的发表不正常,粗制滥造之作充斥,这样毁坏的不只是刊物名声,甚至败坏了诗歌的声誉,这种体制上的弊端极大地延误了诗歌的发展,必须予以纠正。诗坛之黑不亚于足坛,有记者问:足坛到底有多黑?回答:比黑社会还黑。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论体育界和文化界,都有不正常的交易,有的为名,有的为利,正义和公理只相对存在,在现代社会,诗歌之艰难除了先天发育畸形外,人为因素也占很大一部分。中国诗歌的方向性错误要得以纠正,需要付出一代人的努力,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我也相信,诗歌的确是少数天才的事业,或许我是杞人忧天了呢。
  诗歌在世界范围内衰落,中国诗歌应另辟蹊径,独自成活,如果还是拘泥于外诗,中国诗歌的再次衰落难以避免,从汶川地震开始的诗歌井喷快两年了,该回归的诗人基本都回来了,没有回来的可能也不会再回来了。这两年的诗歌创作数量惊人,许多诗人经过近两年的活跃,有重归沉寂的可能,诗歌在热闹了一番后,会理性下来,许多人会开始思考诗歌的前途问题,有的人会转向评论,有的人会因为寂寞而再次失望的离开,但他们仍会关心诗歌的前途命运,中国诗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必然要有所改变,传统为我们提供了诗歌存活下去的可能,接下来的诗歌将走向回归之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当中国诗歌从根本上继承了传统后,那么再次打倒传统的声音将催生中国诗歌的又一次高潮,那时的中国诗歌才算是成熟,大诗人产生的条件才算具备。诗歌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你不能跳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当代诗歌有大跃进之嫌,一味想赶英超美,对诺贝尔文学奖有极度的渴望,这是不正常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性,立足于本民族的发展才是正确之道,重塑唐宋辉煌任重而道远,但我深信,未来世界诗歌的希望在中国!
  
  最后点播一首中国味较浓的旧版长安体《山居》送给大家:
  
  《山居》
  
  要饮酒,和古人碰杯
  用小碗斟满句子,大杯空着
  高兴时对镜独舞,不说年华易逝
  不轻易想起负心的人,也不说爱你
  揽住美人的腰,不考虑是哪个朝代的
  也不考虑后果,想哭的时候
  就抱住线装书,用古今才子的落寞
  挑战天下美女的柔情
  
  失败是注定的。一个颠覆的朝代
  连泪水都是赝品
  把鸟鸣调试到最佳状态,醉醺醺
  搂住大好河山痛哭,其音质
  高过了下里巴人
  和阳春白雪相当
  
  最后要茫然四顾,无所适从
  抽出随身携带的兵器
  守住路口,读兵书
  也读佛经
  
  (特别说明: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由于多位网友问及诗歌怎样才能写好的问题,这个比较难以回答,所以把我自己的诗歌理念及创作经验和体会与朋友交流,希望对此有疑问的朋友有帮助。我对理论向无钻研,引用别人的诗歌怕自己理解错误,所以举例仅限于自己的作品,希望朋友们理解。2009.12.7)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d312c0100gjb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2:06 , Processed in 0.0651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