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2 19:3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历史回顾与思考作者:沐风而舞
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引言:现今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批评
蔡朝阳和郭初阳、吕栋等人撰写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详尽列举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版(简称苏教版)和北京师范大学版(北师大版)三套使用最广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种种毒素。他们谈得较多的是语文课文中有关母爱和母亲形象的问题,他们认为课文中母爱和母亲形象不健康,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活中的母亲。“比如苏教版中的《水》《沉香救母》,人教版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母亲形象多是身体不健康的,家庭气氛压抑的。而人教版《日记两则》《看电视》、北师大版《流动的画》《妈妈的爱》等,里面的母亲又道德完美到不近情理毫无逻辑。”蔡朝阳说。
在书中,他们还认为,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主要问题有四类:一是内容不符合历史与常识,如人教版《爱迪生救妈妈》;二是扼杀儿童天性,如苏教版《蘑菇该奖给谁》;三是思想不符合现代观念,如人教版《妈妈的账单》;四是随意改编戕害经典,如苏教版《少年王冕》、北师大版《不愿长大的小姑娘》;至于无作者名字、无出处、无发表时间的“三无”文章,更比比皆是。蔡朝阳说,他们想通过这本书呼吁社会:“救救孩子!”
《爱迪生救妈妈》 讲述爱迪生7岁时,用镜子反光的原理照明,使医生在家为妈妈做了阑尾炎手术。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在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1886年时他已40岁。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不可能有阑尾炎手术。
《地震中的父与子》 讲述的是洛杉矶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学校救出儿子的故事。这篇课文最初是这样开头的:“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然而1989年洛杉矶没有发生地震。2004年6月印刷的课本,课文开头改成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的确发生地震了,然而地震时当地时间是凌晨4点31分。2005年6月印刷的课本,课文开头又改成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
《小蝌蚪找妈妈》 这篇经典童话惟一的遗憾是对小学生来说,看到这个母亲扔下孩子不管,而叫孩子历经艰难去找寻,是不是会有些困惑?
《乌鸦反哺》 这篇文章,以目击证人的方式讲述了乌鸦反哺的故事,然后生物学已经证明了,乌鸦并没有这种习性。

观点: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中小学语文教材更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色。



一、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历史回顾
早在20世纪前期,庞翔勋《我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国文月刊》,1934年第二十五期)宋文翰《一个改良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意见》(《中华教育界》,1931年第十九卷第四期)就批评语文教科书选文编排没有系统,他们说:“从来选取国文教材,大多数只是几篇文选,……一言蔽之,没有系统”,“以前的国文教科书,大都是没有系统的,只是刻板地顺次一课课教下去,忽而一篇论文,忽而一篇游记,忽而一篇纪传,又忽而一首诗、一篇小说”。
归因分析:从旧式教育脱胎出来的新教育,其他学科教科书可以照搬国外的做法,而语文不能。既不能照搬先进国之成法,自己又寻不出端绪,这样的教材对教学实践的凝滞落自然负有责任,遭人诟病也就在所难免。
编排语文教科书内容的方法大致有可分为两种:
(一)论理的排列:完全依照学科本身的系统而定的排列法。
(二)心理的排列:完全依照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而定的排列法。
现分述如下:
(一)论理的排列综述
1、按时代逆溯编排
代表教材:1908年由林纾评选,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中学国文读本》
编排方式: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循序渐进。
优点:A 可以让学生在沿流溯源的过程中明了文学和学术思想的变迁。
      B 掌握了一定的文学史知识,有利于理解作品。
弊端:不易确定难易程度。
2、按文章体裁编排
代表教材:1924年吴遁生、郑次川编写、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新学制高级中学国语读本》
编排方式:分评论、演讲、序传、记述、书信、小说、短剧、诗歌八类,各类皆选近人可诵之作。
优点:A 有利于写作。以文体编排,其“用意在于连类比较,使学生容易悟解文艺作法的同异”,这样就便于学生遵循规范的文体样式进行写作,即得“体”。
      B 有利于阅读。阅读也需要文体思维。定体虽无,大体则有。
弊端:A 文体往往难以归类。
      B 文体相同的文章难易程度未必相同,放在一起不利于教学。

3、按主题编排
代表教材:19281929年朱文叔编写、中华书局发行的《新中华教科书国语与国文》
编排方式:全书没有采用单元组文的形式,只将主题相近的排列在一起。如13课为读书治学;46课主题为秉公无私;1619课主题为离别;2124课主题为战争。
优点:A 便于引起学习的兴趣,激发研究的动机。
      B 便于了解各种文体特征,促进写作和阅读。不同作者围绕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文体形式,这样学习既增加了学生对内容的兴趣,引发他们对于该问题发生深沉研究的动机,又可以让他们在对各种文体的比较之中了解文艺表现的方法。
弊端:A 不明语文学科基本属性和主要任务。夏丏尊、叶圣陶认为:“把内容相类似的古今现成文章几篇合成一组,题材关于家庭的合在一处,题材关于爱国的合在一处。这种办法,一方面侵犯了公民科的范围,一方面失去了国文课的立场。”宋文翰认为这种编排方式极易导致教师在学时,把语文课上成社会问题研究课。
      B 不尽合学生的兴趣、需要。
      C 有时主题分得过细,显得很繁杂。有教材写景竟细分到桃花和梅花两个单元。

4、按知识、技能编排
代表教材:1935年夏丏尊、叶圣陶合编、开明书店出版的《国文百八课》。
编排方式:全套教科书按文章学知识体系分108课,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以掌握写作、阅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优点:A 目标明确。为了“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要系统地学习文章形式方面的知识。
      B 体系完整。
弊端:A 过分强调言语形式的学习。形式的学习必然伴随而且需要通过内容的学习才能完成。
B 过分突出选文的单一功能。任何一篇选文都具有多重教学功能,强调某一种功能并以编写教科书,可能会造成其他功能的丧失,削弱选文其他方面的价值;而且往往编者所选定的文章自身并不能发挥他所预设的功能。
C 过分追求知识、技能体系的完整。《国文百八课》的作者也说:“我们自己发觉的缺点有一端就是太严整、太系统化了些。”而这种语文知识、技能的序列,是否符合语文能能发展的序列,也值得怀疑。

(二)心理的排列综述
文艺的浅深繁简很不容易确定,每每依主观的直觉,而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流弊。
——周予同《对于普通中学国文课程与教材的建议》(《教育杂志》1922年第14卷第1号)

阮真《初中国文教材研究(二)》(《教育研究》,1929年第16期)提出可以从4个方面13条标准来判断选取文的难易。
辞句方面的标准
1、文中用辞造句愈近于现代通俗语者为浅;愈远者愈深。
2、文中引用古典及前代或取古代之成语或原文,以所引多寡难易酌定其深浅。
3、根据文句结构之烦简,平曲,华质,雅俗,及含蓄之多寡,以判断文法之浅深。

内容方面之标准
1、文中所载事实,以易否引起学生想象为浅深。
2、文中所含理想,以某级年龄之学生易否判断及领悟为浅深。
3、文中所含感情,以某级年龄之学生曾有否类似的经验为浅深。

艺术方面之标准
1、文章层次清楚,用笔平易少变化者为浅;结构繁复,用笔奇险多变化者为深。
2、诗文格调近俗者为浅;格调高古者为深。
3、艺术的表现明确,易于寻绎者为浅;文意含蓄,不易寻绎者为深。

意境方面之标准
1、童话,故事,寓言,神话,歌谣,合于初级学生之幻想,而为其时心理发育程度易感兴趣者为最浅。
2、记事记游记人记物及叙述言行,为学生的处世经验所能想象而感兴趣者次之。
3、描写议论须根据深刻的处世经验与学理解析者又次之。
4、文艺之含有哲学的背景,与论文之为学术之门径,或考据者为最深。




二、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思考
(一)近来语文教材研究的新动向
1、教材编制类型有文选型、知识型、活动型、语用型等,现有人提出编制启发型教材的主张。
2、《新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启示》(周庆元、胡虹丽,《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10期)认为教材编制理念的人本化、内容的生活化、体系的多元化是30年语文教材建设的主要经验,提出今后要我国语文教材编制需要继续处理好三对关系。
3、《语文教材建设新探——试教交流(第一辑)(王荣生、郑桂华,上海教育出版社)提出教材编制的新思想:1、教材要提供比较切实的课程内容;2、教材必须通过种种资源运用和语文实践活动,使课程内容得以具体显现;3、教材应该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师可据以教学的方案设计。
4、《语文教材选文的五个向度》(《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0A期)一文提出语文选文的五原则,分别为语文内质、学生立场、典范精神、开放气度、时代气息。
5、主题组元模式引热议,构建能力体系呼声高涨。
《语文教学呼唤教材体系化》(《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5A期)指出,现行教材各“主题”单元表面团结,实则意义不相往来、知识点纠缠不清。
王士荣认为,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设计语文教材,不如用语文能力的形成来设计实在些,至少更适合语学科的教学。(《试论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3期)
《新世纪语文教科书编排方式的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5期)指出将“主题”、“情境”并列作为编排单元的要素,可以构建一种更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语文教科书编排方式。
(二)讨论题
1、你怎样看待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系统?
2、怎样看待单元的意义与价值?
3、文选型教材如何融入写作、综合性学习、语法等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6:02 , Processed in 0.0818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