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民国初年的中学国文教科书作者:文峰野老
民国初年的国文教科书 公元1911年10月(辛亥八月)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立即通令“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按:实际上新教科书未及编印,仍多用旧教科书)。1912年9 月,公布《审定教科用图书规程》,规定中小学和师范学校教科书“任人自行编辑,惟须呈请教育部审定”。当年,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和刚刚成立的中华书局,就都编印出版了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继而中学国文用书也陆续问世。 商务印书馆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小学用书),是在清末的《最新国文教科书》的基础上,由原编校者根据共和国的新要求重新编写的,删除了含有歌颂清朝和忠君观念等内容,补充了一些反映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新课文。 中华书局也编印出版中小学教科书,编辑力量颇强,另出新意,意在和商务印书馆争雄。后来这两家旧中国最有名的编辑出版机构,在包括国文教材在内的教科书编辑出版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民国之初的中学国文教科书,先用吴增祺编选的《重订中学国文教科书》(4册本,《癸丑学制》规定中学学制为四年,不分初、高中》),是吴氏将其清末编选的《中学国文教科书》(5册本)修订而成的。《例言》中说:“兹编凡分为四集:明清为第一集,五代、宋、金、元为第二集,自晋及唐为第三集,周、秦、汉、魏为第四集。一年读一集,四年可读毕。沿流以溯源,由近以及远”。“所选期于每集之中,诸体略备。” :此书共选古文800篇。其中: 周秦文8篇,都是李斯文(四书五经、诸子文皆不选,鲜明地体现了“废止读经”的精神); 两汉文80篇,其中司马迁15篇,蔡邕5篇; 魏(23 )晋(23 )南北朝(13)隋(1)文共60篇,其中曹植5篇、王羲之6篇、陆机5篇; 唐文最多,共140篇,其中韩愈23篇,柳宗元20篇,李翱7篇,李白、孙樵各6篇; 五代文8篇; 宋文130篇,其中欧阳修28篇,苏轼24篇,陆游15篇,曾巩9篇,司马光8篇,王安石7篇; 金文9篇,其中元好问6篇; 元文20 篇,其中虞集5篇; 明文70篇,入选作者34人,其中归有光10篇,宋濂9篇,王守仁6篇,方孝孺、唐顺之各5篇; 清文80篇,入选作者多达45人,其中姚鼐和梅曾亮各7篇,魏禧和曾国藩各6篇。 这样一个古文读本,选文的范围比《古文观止》(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兴祚选编)、《古文辞类纂》(乾隆年间桐城派古文大家姚鼐选编)和《经史百家杂钞》(晚清曾国藩选编)稍加扩大。当时还没有新式标点符号,文章加旧式圈点。 在所选800篇文章中,确有很多经得住时代淘洗又适合作中学语文教材的名作,如《过秦论》、《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公子列传》、《出师表》、《陈情表》、《与陈伯之书》、《滕王阁序》、《吊古战场文》、《春夜宴桃李园序》、《张中丞传后序》、《师说》、《捕蛇者说》、《陋室铭》、《黄冈竹楼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读孟尝君传》、《书洛阳名园记后》、《送秦中诸人引》、《送东阳马生序》、《卖柑者言》、《瘗旅文》、《项脊轩志》、《核舟记》、《五人墓碑记》、《大铁椎传》、《狱中杂记》、《祭妹文》、《登泰山记》、《观巴黎油画记》等等,以后都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 和清末所用的课本相对照,颇有喜剧意味的是:此选本的第一编 不再是“国朝文”,改为“明清文”了。而“清末本”开宗明义第一篇的《睿亲王与明史可法书》,则附于“明文”中最末一篇《史可法复摄政王多尔衮书》之后,题目成了《清摄政王多尔衮致史可法书》。 1913年8月,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一套《共和国教科书国文读本》,许国英编,张元济等校订,4册,供中学四年用。所选也多有思想健康,篇幅不长,文字优美的文章,除了与上述商务印书馆本相同者,如《小石潭记》、《阿房宫赋》等,就是这个课本新选的。从1914年2月开始,又有许国英评注,蒋惟乔校订的教师参考书《国文读本评注》陆续出版。 1914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新制国文教本》,谢蒙(无量)编,范源濂、姚汉章阅,共四册。选文以文章体裁分单元,也多有短篇名文。这套教科书出版后,和一年前出版的商务印书馆本,都被中学广泛采用。从1915年5月开始,中华书局又陆续出版了《新制国文教本评注》(谢蒙著,朱宝瑜评注),供教师参考用,于教学很有帮助。 上述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分别编选出版的中学国文教科书,都使用了约十年之久,是民国初期使用范围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国文教材。此外,在这一时期里,上海的广文书局、民智书局等也出版过中学国文教科书,不过,无论规模和影响,都不能和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教材相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