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6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第二十届学术年会通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11 21:2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暨第四届全国高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
语文类师范生小学语文片段教学竞赛观摩活动
通   知
                学院(校):
根据本“中心”2014年7月在杭州师范大学召开的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的决定,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第二十届学术年会”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办。现将年会有关事宜通知如下,请予以合作和支持。
一、年会主题与要求
本届年会的基本主题是“互联网+”教育创新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探讨适合新生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会议主题及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家报告: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庆元教授);2.从一个课例谈语文教学内容的酌定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渡津(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伟教授)
(二)语文类师范生片段教学竞赛。
(三)经验交流: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教学谈;2. 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指导。
(四)观摩课及研讨:1.小语教课堂教学观摩;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
(五)有关论文交流与评比。(凡参与评比的论文,评审费每篇30元)
(六)教育文化考察。
希望与会会员、学界同仁、专家学者围绕年会主题研究讨论,并向大会递交论文。所有论文及其相关材料请在9月18日前用电子文档形式发至电子邮箱:xyjyjzx@163.com(邮件名为“参评论文+学校名+作者”)。
二、会议内容与有关事项
(一)本次的课堂教学观摩与交流的内容是:1节小语教课堂教学观摩研讨;2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
(二)本次语文类师范生片段教学竞赛,请各院校在本校竞赛的基础上选派1-2名学生前来参赛(请勿超额)。凡参加“师范生语文片段教学竞赛”的单位须事先通过电子邮箱报名:yueqiang2008333@126.com,受理人岳强老师(表格附后)。
(三)本次的经验介绍主要围绕会议主题和专家报告的有关话题展开,各院校可根据各自的做法有重点地进行介绍。每位介绍时尽可能使用ppt,时间在10-15分钟内(有意向的请于9月18日前将发言题目、学校、发言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情况发送至xyjyjzx@163.com,邮件名为“会议发言+学校名+发言人”)。
三、与会人员
  (一)本中心常务理事、各省(市、自治区)分中心理事,各高师、高职(含教师进修院
校、教师培训机构、职教培训中心)有关领导与教师。
(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师、研究人员。
(三)热心于小学教育事业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领导、教研和科研人员。
(四)小学校长和小学语文教师。
(注:请参会人员务必提前填写与会回执,以便会务安排。)
四、年会时间、地点与交通提示
(一)会议时间:2015年10月8日报到,会期4天(含文化考察与教育调研)
(二)会议地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长沙市枫林三路1015号)
(三)报到地点:海天大酒店,地处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51号。
(四)交通提示:
长沙火车站:根据地铁指示牌,乘坐2号线,全程大约20分钟,到达终点站望城坡站,1B出口出站,出站后直走,路口右拐,往前直走十分钟即可到达海天大酒店;乘出租车白天约25元,晚上约30元。
长沙火车南站(高铁南站):在出站口负一楼根据地铁指示牌,乘坐2号线,全程大约40分钟,到达终点站望城坡站,1B出口出站,出站直走,路口右拐,往前直走十分钟即可到达海天大酒店;乘出租车至宾馆白天约55元,晚上约65元。
黄花机场:下机后在机场负一楼大厅购买前往汽车西站的大巴票,根据指示牌指引,买票后出大门在1站台候车,每30分钟一趟,不堵车约50分钟到达汽车西站。到汽车西站后下车出站往左手边走,到高架桥下左拐一直往前,大约12分钟到海天大酒店;乘出租车至宾馆白天约85元,晚上约105元。
五、会议费用
与会代表每人缴会务费600元,参赛学生每人缴会务费300元,住宿费、差旅费和教育文化考察费由与会人员所在单位按规定报销。与会者家属费用自理。
六、会务联系
会议秘书处:13975804465(罗燕老师)     15874180857(李金国老师)                   电子邮箱:xyjyjzx@163.com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2015年9月8日


附:附件一 第四届全国高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类师范生语文片段教学竞赛事项
    附件二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回执
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21:29:3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届全国高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类师范生语文片段教学竞赛事项
一、教学内容
1.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
2.篇目:任选其一
(1)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
(2)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8课《盘古开天地》
(3)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搭石》
(4)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开国大典》
二、教学方式与时间
要求采用无小学生配合的虚拟教学方式进行,时间限制在15分钟内。
三、评分标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供参考)
项目
评价标准
权重
得分
语言规范、准确、丰富、简洁、生动、清晰、流畅,有个性化语言风格;
教态亲切、自然,能展现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心理。
20%
知识面广、视野辽阔,信息处理综合能力强;
教学过程中能应用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新手段、新技术。
善于施教。能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出发,善于点拨、引导,善于应变。能恰到好处地评价学生的态度、表现、能力、个性和知识、技能。
教材处理
能突出课文特色和课型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设计教学过程,符合语文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应要求。
10%
能多角度利用教材,动态地处理教材,对教材有创造性的理解、处理和使用。
能设计针对性的、创新式的课堂作业,安排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
设计思想
有精当的实在的体现语文“三维”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体现人文教育因素。  
10%
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重点突出,教学内容新颖有趣,能设置发散性、探索性问题,使学生产生想象和联想。
能立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教师组织
能体现语文学科特性,能依据语文教学基本规律进行教学,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并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15%
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强,能突破课堂局限,体现综合性、开放式语文教育;
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
准确传输信息,让学生感到熟悉而新鲜,实现个性化语文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
教学方法
能用最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并自觉贯彻到教学中去;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意开发有活力的语文学习资源。
15%
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前后勾连,内外贯通,师生互补。
教学方法有效,灵活多样,切合文本、学生和教师实际,体现“对话”,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含板书),目的明确,操作得当,效果明显。
20%
板书合理并有创意,并具有一定的美感。
根据学生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自主学习的异步或同步教学情境。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体现“实”、“活”、“新”;准确把握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定位,从整体上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10%
总分
四、备注:1.比赛前一天上交教学设计(纸质稿一式三份和电子稿)、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2.与会教师可加入全国小语教法研究中心qq群:32242576。群采用实名制“学校+姓名”。

3#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00:05:21 | 只看该作者
黄伟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学校课程与教学方向负责人。曾先后任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点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课程·教材·教法》、《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学报》、《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20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编撰、著述10余部。作为核心成员编写了人教版课标语文教科书(初中、高中)多套,受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中学教材培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科教育。兼任中国校园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指导委员会指导专家、江苏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黄伟(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导、所长)  
语文教学的独特性在哪里?
  我提交的论文是语文教学的独特性问题。但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讲与此有关的话题,为什么讲与此有关的话题呢,刚才听了马教授,韩教授,王教授的三位报告非常有启发。我想就这个启发提几个问题跟大家一起讨论。既然是一个论坛嘛,实际上我的想法也是带着问题来的,我的问题跟大家一样在思考,也在迷茫,也在困惑,也很纠结。比如我们讲“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语文基础与实际路径”,我拿到这个题目非常感兴趣。目前抓住了我们要讨论的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第二,这个提法的起点比较高,是全局性的问题,同时,也关注理论和实践的两个方面,这是因为这个起点比较高,关注的问题比较重要。这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刚才马教授从钟王之争,钟靳之争谈论我们语文课程基础的问题,其中钟王对知识理解和生产方式的问题,就是这个是什么知识,这个怎么生产的,两个观点不一样。结果是自说自话,我觉得乃至后来北师大的王林路(音)完全站在王策生的角度,他把这个问题提到我们课程改革理论化提到马克思主义,提到政治化,这让人感觉很恶心。我们回到他的学术理论上思考,我后来想想这可能涉及到两个问题。讲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问题,他主要思考的是你的哲学基础的问题,你的哲学基础到底是什么,以哪个作为哲学基础。钟启泉他们比较关注后现代主义乃至多元理论,他更关注科学基础的问题。所以王就想用大帽子压他,一个更探讨科学技术,他探讨心理学,建构学更多的是心理学是认知理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没有产生真正的对接、对话,这场对话因为高层的干预,涉及到敏感的政治大问题偃旗息鼓,我觉得非常可惜。

  实际上,对于我们语文课程教育改革是不是有很大的启迪,我觉得仍然有很得大启迪。这个启迪是什么启迪呢,比如说我们讲的语文课程,如果讲到语文课程的基础,我们谈的基础到底是指什么,是指语文课程的学科基础呢,还是语文课程建设的目标指向这一个基础,我们基于哪一点,往哪里去,就是往哪里来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基础不一样。如果我们讲的课程改革我们更多讲的它的目标指向问题。改革是行经在路上,我们下一步怎么走到哪里去的问题,如果讨论中国语文课程的问题,是一个课程建设的问题。那么这个本身我们的语文课程本来就非常复杂,复杂的以后由于政治化,形态化和社会需要化导致我们语文课程在这个中间变得更加不好说。语文课程作为一个学科建设,这个课程的基础在哪里,它的学科背后的基础在哪里,我们可能要进一步思考。如果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去思考,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哪里。我觉得马正平老师更多的谈论是语文课程建设的基础。包括课程改革的基础。韩雪屏老师和王荣生老师谈的语文教学的问题,他们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从课程到教学是不可分割的,甚至是相互交融的关系。但是毕竟不一样。如果从语文课程的基础问题上讲,我们更多考虑写作学,修辞学,文艺学,文学,文章学啊,语言学,美学啊,可能是这些构成了我们课程基础。而如果我们到这个语文课程的建设,我们对它认知比较清晰之后,乃至一定程度上我们建设到一定高度很难完善,语文课程建设永远不能完善,在相对比较完备的时候我们就来谈论语文学的问题,在基础上我们更多要灌输学习性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当中使用最基本的知识和概念问题,这就是我们教育当中必须关注的问题。语文课程本身这个东西偏向于哪一种,现在语文课程建设不清楚,到底偏向语言,文章,文学。我们现在基本上是综合的。而国外是不一样的,我们常常拿国外跟我们比较不好比较,人家语言,写作跟文学是分开的,我们是合在一起的,很难比较,不是不能比较,比较的难度很大的。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语文的课程基础和教学基础应该做适当的区分,在这两个方面建设。
  刚才韩老师讲的观点我非常同意,我们语言教学缺少心理学的基础,韩老师提到一个思维语言学等等,我想思维学能不能单独作为一个门类。如果是思维语言月,思维心理学,是属于思维学范畴,还是心理学范畴,我们知道这是两支往下延伸,思维是走哲学,逻辑学。后来我们进入内部思维的时候,又进入心理学趋向,思维本身单独也是一个学科,这个怎么弄,我们搞语文学科的也不是很清楚,韩老师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和研究的视角。我们为什么心理学的基础比较差呢。这同时表现王老师刚才所讲的问题上,比如理解感悟,这是心理学的一个词语。如果心理学知识比较强,比较完备,他对什么是理解他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什么叫感悟,感悟在心理学上是可以做出区分,国外感悟,心理学,分析,乃至创造等等都已经把这些概念理清了。我们要么不知,要么所知性少,要么不知自己创造一个,都是一己之所。相当于教育的黑话。这是我们心理学比较薄弱。
  还有我非常同意刚才这位唐代兴老师的观点,你们可以看看我这个文章,其中讲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独特性问题。其中我就讲到了,我们语文教学现在在抽象思维的培养上,实际上抽象思维就是逻辑思维上非常缺乏的。我们有两个问题,我们关于分析,分析是什么呢,我们严格不叫分析,是老师的一己观点然后指上那个结论,甚至把这些结论强加给学生。理性分析就是有理有据有推论才叫分析。这是一个,不知道你自己感悟这个事情,直观这个文本,第二我们有体验有逻辑。刚才韩老师提供一个图非常好。我们现在体验了以后你说说,他说说,最后大家乱说,乱说然后一片叫好声就完了,什么都没有。上了这节课跟没有上这节课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他有什么获得的话,就是说了一套不是发自自己思考,自己内心的假言说,这样就变成假人格。除了王老师刚才讲的韩老师推荐的教材以外,稍稍比较美国语文,他基本上是按照思维性来的,这一点我特别同意马老师他从写作思维、言语思维、审美思维上进入语文,这是概括,那是综合,他明确告诉你通过什么。讲到底我们教语文,这个内容,那个内容复杂,化到简单的时候就叫两点,教思维,教语言。语言是我们语文本身的东西,教思维是我们语文教学当中最有优势的东西。在语文教学当中有感悟思维,形象思维。语言具有逻辑性和它无尽的想象空间。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他的作文多少,深浅,长短,实际上是他思维的复杂性,严密性,深刻性,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相应性的表达,实际上就是这个东西。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是从课表到教材的编写乃至我们课堂教学这个问题非常严重。面对我们教材非常笼统化,乱用概念。我曾经写了一个文章专门讨论这个课标,我希望课标之后还要有一个表现标准。也就是说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这个标准不跟进我们很自然这个使用课标当中越搞乱。我在2008年专门写了这篇文章建议这么去做,我们课堂当中教得五花八门。我比较倾向他不仅有表象,最后还有学习机会标准,也可以叫学习绩效标准这个东西。但是我们现在课标组干什么,干一些赚钱的事情,搞一个课标解读,下面不是课标细分介绍,都在上面写文章结果牛头不对马嘴。
  现在包括我们刚才说讲的,不仅教学困难,这个不仅表现在语文教学当中,也表现在其他学科教学当中,都存在着。我们明显感觉一个孩子适应一个老师要适应几个月,这个老师转走了又要花三五个月适应这个老师,因为教师提出的术语不一样,他跟上一个老师表达的意思已经不一样了。最后我们的课堂,我们学生对老师的动作,语言的反映很快,它不是对语言本身的感知,完全是训小狗一样的条件反射,他看老师说半句话看老师的动作,这反映我们在概念当不准确。还有我们现在发明很多词叫美读,细读,快读,速读,还有带感情的读等等,这些词如何发源的,背后到底怎么操作的,它的限度在哪里,我们这个课标背后没有标准,没有说学到什么程度,教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是教得越多越好,越难越好,最后学生学不进,跟不上怎么办。我们孩子都学得好怎么办就考偏,这跟我们课标的建设有关系。尽管目前还在黑暗中摸索,我们还是看到一点曙光。我深深感觉到我们做这样一个对话和交流非常有必要,也希望大家共同参与这方面的建设,这些问题实际是太多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22:32:37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huhuaw.cn

拓展视野,砥砺智慧,研讨语文教育,这场思想的盛宴期待您的分享!

畅游长沙,亲临名校,感受湖湘文化,这次美丽的旅程期待您的参与!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07:08:25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09:02:36 | 只看该作者
小柳树和小枣树课文



作者:孙幼军
  院子里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
  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又过了好些日子,小枣树才长出了小小的叶子。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小柳树看看自己,什么也没结。她想:从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回她该说我啦!可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小枣树什么也没说。小柳树实在忍不住了,她问小枣树:“你怎么不说我呀?”小枣树不明白,问道:“说你什么呀?”小柳树低下头,说:“说我不会结枣子呗……”
  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孙幼军(1933年5月——2015年8月6日),男,出生于哈尔滨。1954年考入北京俄专二部,1955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分配到外交学院执教。孙幼军被誉为“一代童话大师”,是著名童话作家、中国首位安徒生奖提名者、《小布头奇遇记》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09:03:40 | 只看该作者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实录之一
佚名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这种本质的统一就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就没有互动,就是一种“假教学”。正是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的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体验、参与,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表现之一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渔”,更要创设关注学生情感思维定向、关注学生生命主体价值的动态生存与主动发展的“渔场”。下面以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语文第三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为例来反思简析。

  案例:
  一、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枣树和柳树。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柳树和枣树吗?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柳树和枣树
  生:春天柳树很漂亮,有长长的枝条,小枣树树枝光秃秃的。
  生:秋天,小枣树就结枣了;而柳树却不结果。
  生:春天柳树发芽,柳条就象小姑娘的辫子,柳叶就像头发上的发夹。
  生:小柳树有假活现象,小枣树有假死的现象。
  ……
  (评析:情感预热,发散思维;让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二、学生闭眼,伴随音乐,教师绘声绘色简述。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留出30秒左右的思维空间,任其发挥丰富的想象。)
  师:听到什么了吗?
  生:什么也没听见。
  师:再听听看!然后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简述。“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便成了春天的使者,它挺起细腰,最先向人们奉献绿色。在微风中它披着飘逸的长发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可是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仍是光秃秃的。刚开始,我也感到很奇怪,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枣树是想把自己的营养保留下来,秋天能结出又大又红又甜的枣子奉献给人们。多么优美的柳树,多么可爱的枣树,老师最爱这枣树和柳树。。。。。。”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长叶子是要把营养留给秋天的枣子。
  生:枣子很大很甜。
  生:老师最爱小柳树和小枣树。
  生:老师喜欢小柳树的美
  生:老师喜欢小枣树的枣子很甜。
  (过渡:多么可爱的枣树和多么优美的柳树,可是有一天,在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吗?)
  (评析:创设情境,定向思维,用童话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生活”,让学生主体先处于情感阅读初级阶段,这种意境美是符合低年级学生主体参与的认知规律。确定了语文学习目标之后,语文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构安排应该以学生的思维定向为主线,以思维定势为纽带,处理好动与静的节奏、主动探究与自主意义建构的学习方式、学生阅读理解作者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与深度。其情境创设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集中思维,而不能牵强附会的直接从本课“首段”切入。如果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就会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身边的生活美景”,虽然有所不同,但学生的思维却肯定会迅速集中,学生情感自然被预热。抓住这一关键心理时机,接着设计:学生闭眼、音乐伴奏、教师伴随着本课简约的故事表演述说,学生也会进入意境、初步进入“本课美景”,这样设计情境不是走过场,不是为了简单的兴趣而矫揉造作的设计或矫情华美的喧染。它是定向学习思维,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默读这篇童话故事,开始默读时,请注意要求:我们要求1分钟之间要读400字,注意不要错读、漏读,你们想不想测试一下?(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计时)
  (评析:自读自悟,主体理解。这正是阅读教学的“基点”和“归宿”,也是学习主体心理需求的“兴奋点”和“制高点”,更是传统教学的“问题点”。在上一环节优美的遐想氛围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品味课文中美好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学生阅读理解作者受情感和基础的制约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深度,但语文教学设计不能想当然,片面地把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按部就班的强行带着学生分段分层学习课文。第三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功底与备课深度的综合运用“竞技场”,更是学生自主、主动阅读学习与理解的实践环节,如果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过分牵引学生学习思维,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师硬塞给的知识点,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果让学生在前一部分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提出快速阅读(每分钟轻声读400字左右)、把握全篇的要求,学生就会读得入神,紧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有问题的自然段,“中间开花”或“头脑风暴”,由此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又游刃有余的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备课深度,阅读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有问题的段落研读。
  师:现在我们再把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最感兴趣的段落画下来,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你从这些词、句、段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评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头脑风暴,富有个性化理解,又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选准“切入点”和“扶引点”)
  五、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师:谁愿意把喜欢的词,句,段与大家共享。
  生:我喜欢整篇故事,我从中知道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长的美就看不起别人,就骄傲。
  生:我喜欢“小柳树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一句,我知道了小柳树很骄傲。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骄傲?请表演一下。
  生:从“得意”一词。
  师:可以换一什么词?
  生;“得意”可换成“骄傲”“自豪”“高兴”
  师:谁能把小柳树骄傲的样子读出来。(生骄傲地读此句)
  师:还能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柳树骄傲了?
  生:“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生:“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师:小柳树为什么要骄傲?
  生:因为小柳树比小枣树美,所以小柳树就骄傲了。
  师:小柳树外形美在哪里呢?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师:小柳树的外表那么美,小枣树的外形怎么样呢?
  生:小枣树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生:春天来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请学生说说“光秃秃”。)
  师:春天来了,很多植物都发芽长叶,可是小枣树却是光秃秃的,你们感到奇怪吗?小柳树也感到十分奇怪,谁能告诉小柳树,春天小枣树为什么不长叶子?
  生:小柳树,你可真是井底之蛙。小枣树非常聪明,它是想把把营养和水分留给秋天的枣子。
  师:小枣树和小柳树除了外型不同,还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小枣树结果,小柳树不结果。
  师:小柳树看到小枣树结果子,它对小枣树的态度有没有变化?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
  生:小柳树的态度变了,我从“以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次她该说我啦!”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出悔意)
  师:小枣树有没有像小柳树那样嘲笑小柳树,它是怎么说的?
  生:小枣树温和的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的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帮助学生理解“温和”,并引导学生怎样温和地读。)
  师:你们从小枣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骄傲,没有嘲笑小柳树不结果。
  生:小枣树反而赞美小柳树的优点,长处。
  生:做什么事情不能说自己漂亮而说别人不好看,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只看外表。
  师: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态度有没有改变?它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能再骄傲了?
  (评析:主体阅读,主导指引,教师充分体现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主体思维主动理解有了用武之地。学生阅读理解作者的情感角度和深度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在这里得到有机结合,并随时将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的火花交相碰撞,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互动佳境。)
  六、在感悟的基础上,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析:角色到位,感情真挚,读中明理,自主感悟后阅读,主体参与后理解,进入“愤悱状态”,勃然而发。这种状态下的读的设计并非形式上走过场,如同学习唱歌,先哼准音律,再体会情感,最后放声歌唱。既能真实反映学习主体个体的理解程度,又能形成学习主体整体的和谐比较的内驱力,达到学习主体自我感悟,自觉竞争的“教是为了不教”开放学习境界。)
  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操。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它不骄傲,小柳树嘲笑它,它却赞美小柳树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他它不象小柳树那样自以为是,他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它知错就该。
  师:用一句写出你想对小柳树或小枣树说什么。
  生:我希望你们成为好朋友。
  生:小柳树不要再做井底之蛙。
  生:不要只看别人的外表,要看别人的内涵。
  生: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
  生:知错就该就是一个好小柳树。
  生:不要再自以为是了。
  (评析:文以载道,浑然而成,人文与科学从来就未分离,那种分析分析再分析式的“圣经”布道者教学方式,人为地割裂了语文课本本身的“肌体”,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只字未提“训练”二字的理念和目的所在。)

  反思与总评: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主体运用系统论和认知建构论的观点和方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主体情感思维定向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组织教学资源,创设教学反馈机制,实现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与学习结果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技术。从“刺激信息”设计向交互设计转变的过程中,有两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思想:一是系统论的教学设计思想,它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设计只是一个阶段,实施过程就是设计的体现过程,设计评价到结果时才有所反映,实际上,这种教学设计只有在教案中才能得到体现;另一种是关系论教学设计思想,它把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教学双边对话活动和问题情境交融过程的生成发现和创造的“源泉”,它认为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而是贯穿与教学过程始终,并通过适时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设计和设计变更,在教学过程结束时最终产生设计方案,并作为下次教学设计创造过程的开始,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教材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当前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学生能不能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发现式的学习,把学生当作资源去开发却并未得到普遍的共识。比如强调语文阅读,便满堂读,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最后由段到篇,形式上多读、多问、多发言,实质上只是反映了教师为主的阅读主体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地顺着教师设计好的思维猜想,学生的情感思维得不到激发和定向,甚至完全被抹杀。如果我们能象本教例那样,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化创新教学设计,完全放开学生思维又注意情感思维定向引导,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片段或不同的词语生成理解,表达出不同的真实情感认识,产生思想的火花碰撞,然后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课堂学习生活中主动自我教育,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不就成了宝贵的资源吗?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阅读课不仅缺乏语言训练,而且过分关注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我们不妨反问,文学作品的基本任务不就是反映生活,提炼生活吗?阅读课怎么就不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理解出发来理解阅读课呢?何况她还是教师发现和引导阅读主体的资源呢?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09:04:48 | 只看该作者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实录之二
四川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童敏
  
  师:有两个朋友很喜欢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
  贴图:小柳树
  师:他呀,就是小柳树,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来,请你仔细地看一看。
  师板书:
  师:还有一个朋友,谁?
  出示小枣树的图片。
  师板书:小枣树。
  师:来,叫叫他的名字。
  生:小枣树。
  师:小柳树和小枣树看到大家这么爱学习,送给大家一个礼物。
  出示课件:海面上有三个小岛一座大山。
  师:这个礼物在这三座岛后的大山里,小朋友们想不想要这个礼物呀。
  生:想。
  师:这三座岛里有许多有趣的事。
  师:第一个岛是什么?
  生:故事岛。
  师:原来是小柳树和枣树让咱们倾听他们的故事呢。请打开书,听老师读,听听课文讲了什么?
  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听完故事,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不能嘲笑别人。
  师:请把话说完整。
  生:我们不能嘲笑别人。
  生:小枣树会结枣子,小柳树不会结枣树。
  生:小柳树比小枣树长得快。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讲得也不错,小柳树小枣树向我们点头呢。我们通过第一个岛啦。来到了泡泡岛。
  看这些泡泡,想不想解开里面的秘密啊
  生:想。
  师:小柳树给我们一些时间,请准备好读故事的小朋友做好读故事的姿势。
  生读。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快去看看小球球里面到底是什么?
  课件
  光秃秃忍不住虽然乘凉风破浪
  出示:
  小柳树低下头说:“说我不会结枣子呗……”
  师:奖励大家几个词语宝宝
  大青枣红枣枣树
  浅绿色(出示柳树图和两种颜色)
  师:用哪种颜色。
  生:浅绿色。
  曲弯弯曲曲歌曲
  师:小泡泡里面的秘密都被小朋友们攻克啦,第二个岛我们也过啦。
  出示:
  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小柳树的腰细,树枝绿,真好看。
  师:看看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分享你的发现吧。
  生:不一样。
  师:你更喜欢哪一个。
  生:我喜欢第一个。
  师:那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
  生:第二个读起来不好听。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第一个句子。大家一起读,童老师听一听。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我好像看出小柳树的腰好细啊,小枣树的腰好绿啊。现在老师来读一读,你闭上眼睛,看看看到什么了。
  师读。
  生:我看到小柳树发芽了。
  生:它身上穿上浅绿色的衣服,真好看。
  师:那你把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你来试试。
  生读。
  师:老师觉得他读得很美,如果能读得仔细一点就能读得更好,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感觉来试试。
  生读。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生读。
  师:这个地方跟老师读一下“小柳树的芽……”快来看看夏天的小柳树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件:夏天的小柳树。
  师:看看小柳树的叶子,把它的样子读出来。
  生读。
  师:真美,你们就是小柳树,我看小柳树腰直了没有。春天,注意你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一起读。也可以找你喜欢的小伙伴读。自由地读吧。
  生自由读。
  师:老师发现有几颗小柳树表现得真好,快回位子。
  指名四位同学读。
  师: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听,也可以心里跟着读。
  生读。
  师:旁边的小枣树又是什么样呢,春天来了他还是光光的,夏天,可是小柳树怎么也想不到,到了秋天,小枣树长了很多果子,这时候小柳树会想什么说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小枣树说得话可难读啦,小朋友们有信心读吗?
  生:有。
  师:那请小朋友认真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
  师:大家读得那么认真,我想和大家挑战挑战,谁来
  老师和同学赛读。
  师:谁来当评委说一说。
  生:我觉得老师比小同学读得好。
  师:哪个地方好。
  生:老师有感情。
  师:我为什么能读成这样呢,是因为我读得非常用心,怕加一个字也怕减一个字,非常认真。小朋友你们也像老师一样读一读。
  生读。“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不发芽……”
  师:你们都很认真,但我们在齐读,要读整齐,咱们是一个整体,大家互相照顾一下,这次再读一遍,把它读整齐。
  师生齐读。
  师:你看,这枣树多可爱啊,虽然以前小柳树总说他不好看,他说了小柳树哪些优点啊。
  生:可以在树下乘凉。
  生:小枣树说小柳树比它落叶的晚。
  师:别人发言一定要认真地听。小朋友们再去认真地读读,体会一下小枣树说的小柳树的优点。自由地读。
  生自由读。
  师:多可爱的小枣树啊,他的话让小柳树不好意思地笑了。为什么?
  生:因为它不好意思,它说小枣树,小柳树没说它还表扬它。
  师:多可爱的小柳树和小枣树,你们喜欢他们吗?
  生:喜欢。
  师:他们说你们今天认真地读书,你们闯过第三个岛啦,可以去山洞里拿礼物啦。
  课件:书签
  师:原来这些礼物就是书签,这些书签飘到了老师脚下,有小柳树和小枣树,要想得到它你得对它说一句话,想要小柳树的就对小柳树说,想要小枣树的就对小枣树说。
  学生说话,教师发礼物。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09:05:52 | 只看该作者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之一
连山区钢屯镇钢屯小学 李爽
  
  教材分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并想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竟争意识。]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设计意图:抓住事情的过程,体会重点人物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注重展示从对内容的理解到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过程。]
  (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几句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的研读,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对比,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朗读并表演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情感。]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听音出示字卡。(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3、总结谈话: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设计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09:06:44 | 只看该作者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之三
登岸小学 魏水玲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秃、忍、呗、虽、乘、思”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出示课件)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
   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
    (1)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2)去掉拼音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用心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
    (1)外形方面:
     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相机板书)
     ②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③师配音美美地范读,并同时用课件演示小柳树的生长过程。
     ④学生评议后再读。
    (2)语言方面
     ①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
     ②指导感情朗读小柳树的话。
     ③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
     ④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板书:结果实)指导读有关句子。
     ⑤小柳树会结果实吗?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到底有没有?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
     ⑥同桌表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后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⑦评议对话的语气,挑战表演。
     ⑧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小柳树呢?
   3、生质疑还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4、小组交流讨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更可爱。
   5、全班交流汇报。
  四、拓展延伸,总结
   1、其实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贵的是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身边的同学,找找他们的优点吧。
   2、谈谈今天的收获。
   3、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一、两句话,夸夸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绿绿的  弯弯曲曲
                  又细又长 光秃秃
                  跳舞   结果实
             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在整个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都是采用“读——评——再读”的方式。学生在听完同学的朗读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针对同学朗读中的不足,创造性地加以自己独特的理解,配以动作、表情,朗读精彩纷呈,在这一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互评,不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在初读、互评、再读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展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本堂课中我努力遵循了这一理念,指导得也比较成功。如当学生读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时,我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小柳树怎么样?小枣树又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接着又让学生进行想象:假如你是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后又会怎么想?会对它说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究,随后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内容:你觉得小柳树和小枣树谁可爱?为什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
  可以说,在这堂课中,我做到了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呵护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亮出了学生独特的个性。不过,在面向全体,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力求完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7:16 , Processed in 0.0843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