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小庆:开幕式的“搔首弄姿”与奴性教育的忧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30 06:2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幕式的“搔首弄姿”与奴性教育的忧患

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中,各个班级列成方队进场,并在主席台前稍事停顿,呼喊口号,并做出据说是反映其班级特色的动作表演。这似乎是历届运动会开幕式的常规做法,不仅无可厚非,更为观摩运动会的各方所称道。
但是这习以为常的、天经地义的做法,置于教育的思考当中,未必就值得称道。因为其中包含的,往往是我们对于孩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奴性教育,也包含着我们对于权欲、对于政治布局观的崇拜心理。
首先,是所谓的“高度统一”。列队进场、口号整齐、步伐一致,本来是军事化思想的体现。将学校的管理、学生的管理以军队的模式比拟进行,无疑与我们整日呼吁的要尊重个性、要多元化教育的理念相违逆。事实上,在实际的操作中,这种“一统天下”的思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在思想上,更在其它方面有诸多表现。譬如穿“校服”的规定,再譬如某些学校对于“发型”甚至“书包”的统一规定。我以前说过,只有三个地方会对服装、发型有硬性的规定:一是学校,二是军队,三是监狱。
有人说,“统一”未必就一无是处。当你眼见一个队伍迈着统一的步伐,喊着雄壮的口号,你不觉得其中的力量的迸发么?这貌似不错,不过我想,体育虽然可理解为力量的体现,但其力量,却是基于生活,基于个性的自由发挥。团队的精神(Teamwork)并非简单的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更非令人作呕的集权主义(Centralism),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其次,是奴性的教育。奴性教育的最大特征,无非是失却个性,以及对于等级制的盲目遵从。各班级的方阵,一路静走(或喊些口号),唯到了主席台前,方才搔首弄姿,或高歌一曲,或婀娜舞蹈,或举出令领导们开心的标牌。这是奴才在主子面前竭尽本事的谄媚。我不知道学校的教育想籍此通往何处?但有一点是显然的:领导们坐在上面观看这些表演时,一定有着当年慈禧太后在其生日汇演时的兴奋,也有着中央领导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阅兵式的满足感。严格地说,这实在算得上时下提倡的“幸福感”。
可恨的是,这种“幸福感”,究其根本,却是个人崇拜的心态。当操场上的学生也罢,领导也罢,围绕着领导的副官也罢,都对此司空见惯时,这种心态将伴随着时日而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奴性教育不幸渗透至其骨髓之中,而成为了他们的心理常态。
第三,是娱乐化的教育。娱乐化未必是坏事,奥运会开幕式能成为被观看的重点节目,也正是因为其中的文艺表演、点火仪式,否则,光看那些国家队无精打采地走进场地,相信对体育再有热情的人也提不起精神来。可是,娱乐到底替代不了体育。当大家的眼球都被开幕式中的种种娱乐姿态吸引时,我这样一个古典的人,实在可谓是目瞪口呆。在某方面来说,我以为在运动会开幕式时师生的娱乐恶搞是对体育精神的一种亵渎。
不过也有例外。当一个班级方队中出现一位倒穿着婚纱的男生,另一个方队中人人攥着大葱向主席台挥舞时,大家的笑声登时带有了黑色幽默感,场面之外的设计台词亦呼之欲出:穿婚纱的男生似乎在说:这里好变态!摇动大葱的学生似乎眼里流露出轻蔑的光:你算哪根葱?——倘不是平日里大家生活在水深火热,我想这些隐喻其实是断不会发生的。
开幕式是一种仪式,严格地说,是“礼仪教育”的一部分。可是,“礼仪”到底不单单是形式,更不该窝藏着不可告人的非人教育的念头。虽然我们承认,即便在这样的形式下,即便是领导在台前还在重复着以“丹桂飘香”为开首的从网上荡下来的毫无生气的开(闭)幕词,学生们依然兴奋不已。——但请相信,学生们的兴奋,是因为他们在这两天中可以脱离学习的苦海。而这断不该是我们兴奋的理由。因为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一种恶劣的意识形态已悄悄地植入他们(也包括我们)的身体,而最终使我们患上了败血症。
2011年10月19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2:40 , Processed in 0.10939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