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新语辞典将出版 这些新词新语"生日"你知否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3-7
2015年1月底,由四川省8所高校的31位学者,116名学生编写的《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即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辞书分三卷,共收集了辛亥革命后到2011年一百年来的11410条新词新语,长达600多万字。
时代变化催生新词浪潮
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社会思想、生活的变革以及文化、科技的发展,最易导致语言的剧变,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词汇的创新。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使汉语词汇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早期来看,如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唐等时代都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新语汇出现的高峰时期。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就是因为当时社会变化很大,名实之间产生了矛盾,才需要正名,“名”就是一种词汇。近代以来,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以及“文革”时期和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都曾掀起中国近代新词新语的浪潮。
据统计,仅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新语汇就超过了2000条。由于国门开放,外来词语急剧增加,音译词汇如“的士”(taxi)、“香波”(shampoo)、“托福”(TOEFL),意译词汇如热点(hotpoint)、信用卡(creditcard)等,还有一些隐退了的词语,在改革开放后重又登上社会的交际舞台,如股份、股东、典当、股票、证券交易、通货膨胀等纷纷启用,老板、经理、董事长、经纪人、太太、小姐、保镖等也一一复出。
新词辞典有独到之处
《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目光瞄准了辛亥革命后百年的时间段,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外来词汇大量“进口”的时期。针对这一时期的新词新语收录整理具有独特意义,要知道,民国以前的词汇还有《辞海》、《辞源》收集整理,而之后的词汇,只有《新华新词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有所收录,而且收录的数量有限,远不能和这本大辞典相比。《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收录的新语汇多达1.1万余条,《新华新词语词典》共收条目2200条,连同相关词语才大约4000条;而《现代汉语词典》主要收录的是现代常用汉语词汇,只有部分常用的新词汇才会被添加其中。
除此之外,和其它辞书相比,这本辞典的最亮眼之处还在于它既有新语新词相对较早的“生日”,更有新词出现的时代背景。例如,“长假”一词原来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意思,它最初由作家冰心在1921年发表的《忏悔》中使用,“舅舅到他营里,替他告了长假,他死了。”表示“辞职”,对此,辞典给出的编者解释是:长假是辞职的委婉表达,因为辞职就如同请长假一样。
其它例子,如胡适在1917年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中最早使用“讲坛”一词;著名翻译家傅雷1934年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初次使用“健美”一词;至于“家政”,冰心1919年在《两个家庭》中便以“又看见那凌乱无章的家政”来指代家庭事务管理。
新词辞典具重要价值
11410条新词、600多万字的辞典,不仅为读者提供检索意义,为后人提供汉语研究资料,它还是百年中国的鲜活注解,它见证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轨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唐正大研究员谈到,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和社会生活的沟通、互动最为直接、敏感的系统,是历史的晴雨表;其中的新词,则更是反映社会的快捷方式。
这三卷《新词新语辞典》,从1912年至1949年的词条约有3000多个。“德先生”、“赛先生”,见证了消灭帝制后民国初年的西学东渐;“航空公司”、“冰淇淋”,记录了西方科技和新鲜事物的进入。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的“三反五反”、“大办食堂”、“打小报告”、“大串连”、“大锅饭”、“三年自然灾害”、“抗美援朝”、“大炼钢铁”、“地方粮票”等具有浓厚时代特点的词语也纷纷收入。更有现代具有别样时代色彩的“打酱油”、“俯卧撑”等网络热词。这些都体现出新词辞典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南开大学教授、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会长马庆株指出,放眼世界,中国的词汇研究还存在有待填补的空白。“法国有多种法语词源辞典,一清二楚地给出了每个词初次出现在哪一年、哪篇文章或哪本书里,说明了意义和用法的发展。我国还没有这样的汉语词源辞典,这需要我们汉语研究者集中数十年的努力,按朝代研究。这本近百年来的新词辞典的出版,也因此价值难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