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丰子恺小学时的一篇参赛作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0 12:4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丰子恺小学时的一篇参赛作文陈建军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15日   14 版)

    前不久翻检民国期刊,看过一种少年儿童类杂志——《中华童子界》月刊。
    《中华童子界》是中华书局旗下的“八大杂志”之一,1914年7月创刊于上海,中华童子界社编辑兼发行,1917年6月终刊,共出36期。这份杂志设有“童子俱乐部”栏目,几乎每期都举行各种名目的“悬赏”活动,如“作文悬赏”、“习字悬赏”、“图画悬赏”、“特别悬赏”等。创刊号(即第一号)“特别悬赏”题为:
    设如父亲命我往某处,限定时刻,不许耽搁。半途见一同学,为恶童所窘。我若救助同学,必迟误父事,然则应如何处置?
    答案各述己意,须合情理,不限字数。优等者赠童话二册。
    针对“悬赏”题所规定的情境,童子们会做出怎样的处置呢?怀着一种好奇心,我急切地想知道他们所给出的“合情理”的答案是什么。据栏目编辑“附告”,悬赏结果本计划“于第二号或第三号之童子俱乐部内揭晓”,但直至1915年1月第七号才见“第一期悬赏揭晓”。第一期“特别悬赏”优等者共有10人,名列第一的是陈启明,第二名是丰仁。看到“丰仁”二字,自然令人想到丰子恺,因为他在小学读书时曾用过这个名字。莫非真的是丰子恺?在这一“大胆的假设”的驱使下,我赶紧查阅1915年2月第八号。第八号公布了前两名的答案,“丰仁”姓名前署“浙江石湾高等小学二年级生”。我的猜测果然不错,这个“丰仁”就是丰子恺。
    1898年,丰子恺出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镇。石门镇俗称石门湾,简称石湾。丰子恺六岁入本宅私塾,由父亲丰鐄启蒙,学名丰润。十岁时,转入另一所私塾。1910年,这所私塾更名为西溪两等小学堂。1911年,西溪两等小学堂高等部学生归入新办之崇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即石湾高等小学。就在这一年,为便于地方上选举,他的名字被先生改为丰仁,从此“莫名其妙地顶戴了这名字,一直沿用到二十岁”(丰子恺《我与手头字》,《太白》1935年3月20日第二卷第一期)。目前发现的丰子恺最早的作品《寓言四则》,原载《少年杂志》1914年2月第四卷第二号“儿童创作园地”栏,署名即为丰仁,姓名前冠以“浙江崇德石门湾高等小学校”。1914年夏,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师单不庵为他取号“子顗”,但同时使用丰仁之名,且一度自名丰仍。1918年秋,他在本校《校友会志》第十六期发表《晨起见园梅飘尽口占一绝》等8首诗词,署名仍旧是丰仁。1919年7月,丰子恺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其毕业证书上的名字也是丰仁。同年12月,他在《东亚体育学校校刊》第一期发表《图画教授法》,正式起用了“丰子恺”,并以这一名号行世。迄今为止,所知丰子恺最后一次署丰仁之名,是他在《东方杂志》1922年5月10日第十九卷第九号上发表译文《泉上的幻影》(美国NathanielHawthorne著)。
    再看前两名获奖者的答案。“奉天第一小学高等第二年生”陈启明是这样说的:
    违父者不孝,负友者不义,此二者皆不可违也负也。当是时也,宜先救助同学之所窘,后加速往任父命。虽晚归,可为父陈述,谅不见罪,则孝义两全矣。
    在陈同学看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遇到这一特殊情况,应先解同学之围,再往任父命。即使迟误了父事,只要说明原委,想必父亲也不会怪罪的。如此“先斩后奏”,可得“孝义两全”。陈同学的答案立意鲜明突出,语言简劲有力,这大概是他被评为第一名的原因之所在。
    丰子恺是这样写的:
    父亲命我往某处,限定时刻,不许耽搁。半途见一同学,为恶童所窘。我若救助同学,必迟误父事;若置勿顾,则失同学之情。我遂佯为不见恶童,呼同学曰:“某兄,后面草场上一罪犯,将枪毙。观者已环立,故我将往约一友,同去观看。尔胡不去看,在此与人胡闹?”言已即行。恶童性残忍,闻此等事,必置同学而往观。我既得不误父事,亦不负同学。同学固善者,非恶童类,目睹残忍事,必非所愿。异日可与言明,至恶童堕我计中,亦不得咎我也。
    与陈同学一样,丰子恺也认为父亲之命和同学之情都不可违负。但与陈同学不同的是,丰子恺明确提出了具体的处置办法。谎称草场上将枪决罪犯,是基于对“恶童”脾性和心理的揣度,也不失为救助同学、使其摆脱窘境的良策之一。采用这种“心理战术”,有可能既“不负同学”,又“不误父事”。
    写这篇二百多字的作文时,丰子恺尚未小学毕业,但他已经有十五六岁,可算是一个“老童子”了。
    这篇参赛作文未见收入各种丰子恺文集,包括我所主编的《缘缘堂集外佚文》(海豚出版社2014年5月版);号称“国内第一部”《丰子恺年谱长编》(陈星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版)也不见著录,当属一篇佚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8:48 , Processed in 0.06365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