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该不该上哲学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20 17:4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生该不该上哲学课
江苏扬州一小学开设哲学课的做法引起广泛关注。有人反对,认为儿童难以接受晦涩难懂的哲学;也有人赞同,表示启迪心智应从娃娃抓起——
小学生该不该上哲学课
2015年08月09日 08:35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zx/201508/t20150809_2111758.shtml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郑晋鸣 丁奕

近日,江苏扬州梅岭小学西区校决定,今年秋季开设哲学课,并将其作为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与语文、数学同等地位。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质疑,哲学晦涩难懂,儿童难以接受;也有人赞同,哲学有益,启迪心智应从娃娃抓起。那么,哲学进小学课堂究竟是拔苗助长还是社会需要?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哲学被纳入小学必修课

  “你觉得幸福是什么?”“讲讲你为何不快乐?”7月20日,一场以“重新发现儿童”为主题的儿童教育论坛在扬州梅岭小学西区校举办,教师韩莉梅为学生上了一堂关于“幸福”的哲学课,课堂以自由讨论为主,让学生在相互交流间加深对幸福的理解。

  “这节哲学课是一次预演,下学期开始,哲学课将被正式纳入课程体系。”梅岭小学西区校副校长李吉银告诉记者,根据教学计划,今年秋季,哲学课将被纳入学校三到六年级必修课程,三四年级一月一次,五六年级两周一次,学生所用的教材将由该校老师以及外聘的专家共同编写。但李吉银表示,虽是必修课,学生哲学课的成绩将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通过听课者的感受、学生自评、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测试效果。

  谈及开设哲学课的初衷,李吉银说:“教育改革以来,许多学校都在呼吁素质教育,但仍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所学仍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对‘人’以及‘人生’的独立思考。我认为通过哲学课和小学生聊聊人生,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创新还是“噱头”

  在英国、法国,小学开设哲学课程由来已久。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每周上一小时哲学课有助于提升数学、文学等科目的成绩。但梅岭小学西区校开设哲学课在我国尚属首例,这是教育模式的创新,还是东施效颦抢“噱头”?

  宿迁泗洪县洪翔中学李骥老师认为,这是创新之举:“我认为不只大学,中学乃至小学都应该将哲学定为必修课。哲学是思考的显微镜,如果国人都能自由自在、多维度地思考,那么偏激固执的想法就会日渐消失,社会也就和谐安定了。”

  但反对开设哲学课的也不在少数。梅岭小学西区校学生家长吴虹芳谈起开设哲学课就连连皱眉:“孩子年纪小,辨别力弱,哲学太抽象,一旦试验失败,就等于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南京大学汉语言专业大二学生李青青也持否定态度:“哲学到现在还是一个没被解开的课题,小学生能理解深邃的哲学理论吗?学生花费大把时间在超出认知范围的课程上,会不会得不偿失?”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小锡认为,两个方面的认知偏差是导致矛盾的关键:首先是社会成见把哲学高度“抽象化”,认为哲学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属于受过高等教育人群的“专利”。其次是各方主观认为,哲学课就是灌输概念、死讲理论,远远超出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因此,梅岭小学西区校应针对这些矛盾,多渠道化解问题。

  因势利导是关键

  将高中才开设的哲学课程提前到小学阶段,如此“超前”之举到底是利是弊,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上哲学课?记者就此采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方面的专家。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管新华认为,学校为小学生开设有价值的课程是好事,但前提是要弄清三个问题:首先是开什么哲学课?“哲学是一级学科,体系庞大,包括中国古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哲学等,有必要设计出适合小学生的哲学课程。”其次,目的是什么?“通过哲学,宏观上可以学到世界观、方法论等知识,微观上可以解决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但小学开设哲学课,必须弄清哲学课能为学生带来什么。”最后,哲学课怎么开?“我国一般在高中、大学才开设哲学课,因为哲学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才能理解。如果小学开哲学课,课程深度与教学方法势必要做出较大调整。”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金林南认为,为了防止事倍功半,学校一定要因势利导设计哲学课程,采用符合少年儿童天性的教育方式。“能否设计出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教材和教育方法,是这场教学探索成败的关键。”

  金林南建议,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思维能力等,学校在哲学课的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启迪而非灌输,可以考虑采用讲故事方式,用哲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尤其要注重伦理道德观念教育。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丁奕)

儿童需要怎样的哲学教育
2015年08月06日 08: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jyx/jyx_xzljy/201508/t20150806_2108340.shtml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吴琼

  笔者在七八岁时,夜晚一个人躺在床上,已看得到死亡模糊的身影,一种不知名的恐惧隐藏在随风飞起的窗布后。无人可以谈论,也无从谈起,于是它成为今后不时会光临的一种情绪,但白天从不出现。最近,有媒体报道,江苏梅岭小学开设了儿童哲学课,我不禁幻想,若年幼时有此类课程,或许自己就可以顺畅地理解当时的情绪和处境了。

  儿童哲学自西方传入中国,早已不是新事物。论及哲学,必然涉及抽象概念,而儿童哲学的提倡者往往看重的,便是儿童阶段抽象思维发展的不成熟。他们致力于将各种哲学概念实体化,以讲故事等方式与直观性思维较强的孩童进行交流。但是恰恰在这点上,他们在远离哲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哲学本身对语词精确性的要求是极高的,但我们与儿童的交流却只能使用与平常无异的、低级的、语意模糊的日常词汇。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士看来,这恐怕是儿童哲学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

  他们的考虑并不是多余的。浙江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生“羊叔”开设微信公众号,记载儿童哲学教育的学习和实践。在最近一次绘本阅读中,以《100万只猫》为文本,他们讨论了美的主题。作为接受过哲学思维训练的人,“羊叔”能从孩子的讨论中发现哲学命题,比如美与善的关系、作为实用主义的美、美的持久性和永恒性等。参与讨论的孩子们,仅仅只是发表各自的意见,“羊叔”常常囿于语词的表达,轻易不去做更加抽象的阐述。从这一角度,“羊叔”以及许多儿童哲学教育者认为,儿童教给自己的往往更多。

  哲学的门类众多,如宗教学、美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等等,如何从中发掘出与儿童生命成长相关的内容?《苏菲的世界》作为哲学启蒙书在全球畅销,多数哲学院系师生认为此书不够入门级。或许因其冗长和平铺直述算不得一个好故事,又因对哲学的介绍简短零碎而不那么准确。但它精确面对十几岁的孩童,以一个个分裂的命题向这些孩子发出进入哲学世界的请柬。这份请柬,也正是儿童所需要的。

  可要想发出一份漂亮的请柬,并不简单。儿童哲学课是日常课程外一种“闲暇”的逃离,而授课老师将决定这份“闲暇”的质量。我曾听过李庆明(宁波滨海国际学校校长)的一堂《乐得其所》课。这是为“游戏”正名的一堂课,李老师向同学说明“游戏”之珍贵,正在于它是一种单纯的闲暇,而这单纯却具有神圣严肃的含义,正如这看似无用的儿童哲学课程本身。李老师自身想法高明,又能有所建构,由低处入门,自高处瞭望,所引语录富有诗性,别有一番美的体验。即使对某些表述体悟有些模糊,但依旧会让我记住它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反复揣摩。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魏润身感慨:“儿童学点哲学并非不可行,只是得由多少高深的老师去讲,讲授者本身到底清不清楚爱情、自由、幸福的真解是什么。如果大部分师者还如我般稀里糊涂着,儿童哲学教育的前景就难说了。”实是肺腑之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56 , Processed in 0.05607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