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致教学理论:背景、内涵与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6 10:0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精致教学理论:背景、内涵与教学设计

董志霞 郑晓齐

[摘要] 精致教学理论提出了与学习阶层理论截然相反的教学新理念,它反对“部分到整体”的碎片化教学方式,倡导“自上而下”“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序列,认为教学应当遵循“从一般到细节、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方式。基于精致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遵循八条教学原则、四个教学步骤。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所存在的问题,精致教学理论给出了解决良方。

[关键词] 精致教学理论;综述;精致;综合;排序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学者查理斯?瑞格鲁斯(C.M.Reigeluth)与大卫?曼里尔(M.D.Merrill)等人提出了精致教学理论(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精致教学理论是一种综合性教学理论,它试图将当前所有有用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结合起来,而不管该种理论来自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还是人本主义。,精致教学理论采纳了奥苏贝尔(D.P.Ausubel)“从总体到部分”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涵盖了布鲁纳(J.S.Bruner)“从普遍、简化到完整、复杂”的螺旋式课程结构,包含了加涅(R.M.Gagne)“学习先决条件”(即认为某些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其他一些知识的获取为条件)的概念,吸收了诺曼(D.A.Norman)的网络学习观以及信息加工方法、路径分析法等理论中的部分知识。

一、精致教学理论产生的背景

在精致教学理论提出之前,美国学者加涅的学习阶层理论( Learning Hierarchies)曾一度在教学领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加涅认为,应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最终要实现的能力,然后将这一能力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低级能力,低级能力的获得是形成高级能力的基础。这种教学序列认为,低级能力可以对高级能力的获得产生积极的迁移,由低到高的能力序列构成一个“阶层”。这种由低到高的“能力阶层论”直接导致教学和学习上的“阶层”理论,即教学应当遵循“从部分到整体”“自上而下”的序列。然而,学习阶层理论的这种教学序列导致的结果是:学习者习得的是碎片化的知识。这是因为,学习阶层理论的教学方式与人类学习知识的认知结构是不一致的,特别是与图式理论和认知同化理论的观点相悖。图式理论指出,人们对新知识的获得与他们之前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息息相关,这种已经存在于人脑中的知识和经验就是图式。当学习者遇到新知识时,他们就会用现存的图式来解释这种知识,如果该知识与已有图式一致,学习者就会顺利地将其吸纳进已有图式当中;当新知识与现存图式不一致时,学习者就会改变已有图式以便获得新知识。图式代表着一般性的知识与学习者内部的知识结构,图式与图式之间在不同的抽象层面上彼此嵌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网状”的而不是“阶层状”的。只有当教学方式符合人类这种“网状”的认知结构时,新输入的知识才能被有序地排列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然而,学习阶层理论倡导的自下而上的“阶层状”教学序列,使得学习者习得的是零散、孤立的单个知识点,这些知识无序地散落在学习者的大脑中,既无助于他们整体认知结构的形成,也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

精致教学理论的倡导者反对加涅的学习阶层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该是先有整体概念蓝图,再逐一建构内容知识。精致教学理论的目的就是使学习者在学习局部细节知识之前,先要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概念地图,即对整个学习任务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概念模型,这样不仅符合人类的认知结构,也有助于学习者在解决问题时把握任务的整体结构,从而将所学知识合理地分配到所需之处。

二、精致教学理论的内涵及特征

精致教学理论先以最为综合、简化的方式呈现知识,然后“逐层”添加内容的细节和复杂性,直到所有的细节和复杂内容均被呈现完毕为止。最综合、简化的这部分知识称为“综述”,即在讲授具体知识之前,先给出一个总体的知识框架。将“综述”框定出来之后,剩余的其他教学层面就是对“综述”内容在细节和复杂程度上的补充,这些教学层面称为“精致层面”,它们承担着双重功能,既为上一层面所呈现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并添加细节,也为下一层面更为具体的内容提供主题。这样,无论在哪一个精致层面,学习者脑海当中都会有一幅完整的概念地图,不至于因专注于教学内容的细节和复杂程度而忽略了整体结构。

精致教学理论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它是一个规定性而非描述性的教学理论,旨在告诉人们“如何教”而不是“如何学”。之所以说它是“规定性的”,是因为它规定了构建和组织教学内容的最佳方式,即规定了教学中“排序”和“综合”的方式。其次,精致教学理论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序列,而不是教学内容本身。布鲁纳指出:“学习者所面对的某一领域知识的序列,将会影响到他/她对知识的掌握与迁移。”序列需要处理教学中所涉及的信息、技能、认知策略等内容的顺序,精致教学理论旨在提出一种更为全面、整体的教学序列,借此增加学习者的理解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最后,该理论遵循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表征、图式理论、认知统合理论以及记忆的处理(如记忆的储存与提取)等相关理论,试图与人类学习、记忆与认知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

三、基于精致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与步骤

(一)基于精致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

在以精致教学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八条原则。

1.最初综合原则

在教学开始之初,应该先呈现一个“综述”,它会使教学更高效、更有吸引力。

2 .渐进精致原则

应当渐进地阐述“综述”的每个方面,这样教学就能按照“总体到细节”“简单到复杂”“抽象到具体”的顺序进行下去。

3.入门熟悉原则

在“综述”和每一层面的精致开始之前,要先为学习者提供与主题相似的内容,目的在于将学习者已经学到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

4.重要内容优先原则

内容中最重要的方面优先得到详细阐述,判断内容是否重要的标准是看所学内容是否对构成学习者整体知识结构有帮助。整体知识结构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促进知识迁移并形成长期记忆。

5.内容量适度原则

如果每一次精致的内容量相对少,知识的结构(如事实、概念、程序和原理)就可以被学习者轻易地感知到;如果内容量较大,则会增加所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内容量的选择与学习者短期记忆的限度有关,也有可能受到学习者认知加工能力和内容特征的影响.

6.定期综合原则

每一层面的内容“精致”之后,都应该进行“综合”,实际就是为学习者展示已教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精致层面之间的关系和结构。

7.定期总结原则

在每次的“综合”之后,应该再进行总结,这样会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

8.综合类型原则

综合包括三种类型:对于以概念性为主的内容,应当采用概念性结构(分类或矩阵结构);对于以原理性为主的内容,应当采用原理性结构;对于以程序性为主的内容,应当采用程序性结构。

(二)基于精致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步骤

基于精致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需要遵循选择、排序、综合、总结这四个步骤。

1.选择

“选择”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类型,二是确定教学中要传递给学习者的具体内容。教学内容有概念、程序、原理三种类型。概念是指一系列具有共同特征的物体、事件或想法,概念的目的是确定、辨别、区分或描述某个事物。原理是指一种变化着的关系,表明某事物的变化与另一事物变化的关系,它用来描述某种变化的发生以及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结果,或者解释事物发生的原因。程序是指一系列旨在实现某种目的的行为,经常表现为某种技能、技艺或方法,程序的目的就是了解如何做某事。教学内容类型的选择以教学的最终目标为基础,这三种类型的内容有可能在“综述”和各个精致层面中都出现,但是最主要的内容类型只能有一种。教学内容的类型确定后,就可以据此确定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了。精致教学理论有两种教学内容:组织性内容和支持性内容。组织性内容就是那种最主要的教学内容类型,而支持性内容则是与组织性内容高度相关的,但并没有被包括在组织性内容中的概念、原理、程序、事实和学习先决条件。

2.排序

“排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序列来安排教学内容。精致教学理论倡导“自上而下”的教学序列,认为教学内容应以“一般到细节、简单到复杂、抽象到具体”的方式予以呈现。“一般到细节”指先呈现最一般的、概括的、综合的内容,然后逐级呈现更为细致的、窄化的内容(通常是概念或程序);“简单到复杂”指先呈现最为简单的内容,然后逐级增加内容的复杂度(通常是原理或程序);“抽象到具体”指先呈现普遍性的事物,然后呈现具体案例(通常是概念或原理)。

遵循这几种教学序列进行“排序”应包括以下三步。第一步,排列“综述”层面的组织性内容和支持性内容。“综述”实际上就是将教学内容压缩后的“精华”,它不会覆盖所有的教学内容,只是将教学内容的主要方面呈现出来。综述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首先,它是对教学内容的摘要而不是总结;其次,它要有一个内容上的定向,即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类型是概念、原理还是程序。“综述”开始时,应当遵循“入门熟悉原则”,以一些学习者熟悉的、与即将学习的知识类似的内容开始。“综述”中的组织性内容应是所有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概括、最上位”的知识,支持性内容则是与这些知识有关的概念、原理、事实和程序等。第二步,排列各精致层面的组织性内容和支持性内容。“综述”呈现完毕之后,教学应当按照“综述”的不同方面,进行各个层面的“精致”,这时应遵循“重要内容优先原则”。“综述”内容是否重要的评判标准是:该内容对于理解知识整体构架的作用;该内容的使用频率;该内容出错的后果是否严重。每一个精致层面都是在“综述”的基础上,提供更为详细、复杂的内容,但它不应该包括所有这些详细而复杂的知识,相反,它应该成为下级精致层面的“综述”。各个精致层面内容的深度和宽度的选择要遵循“内容适度原则”,即要根据学习者的普遍特征和知识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同样地,在每一个层面开始之前,应当以一些学习者熟悉的、与所学知识类似的内容开始。在同一精致层面的不同方面,因“综述”的主题不同,因此教学内容差异非常大,但不同精致层面的教学内容却非常接近,这是因为不同层面的教学都是围绕同一内容进行的,只是深度和复杂度不同而已。第三步,对“综述”和各精致层面的教学内容进行课时分配。根据“综述”和各个精致层面教学内容的多少,确定课时数并将教学内容分配到各个课时中去。课时内容分配仍应遵循“内容量适度原则”。

3.综合

“综合”是对不同主题、不同层面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的整合,旨在为学习者再次呈现知识的整体背景和架构。“综合”具有以下两个功能:一是展现精致层面所呈现的主题之间的关系;二是将已教主题与剩余主题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通过“综合”这一教学步骤,学习者将学到的各部分知识有序地放置到他们的整体知识框架当中,可以获得比碎片知识更有价值的知识,且对所学知识将有更好的长期记忆。“综合”过程中要遵循“定期综合原则”和“综合类型原则”。“定期综合原则”是指在每课时、每个精致层面结束时,都要定期进行“综合”,旨在使学习者的头脑中始终存在一个整体知识结构;“综合类型原则”是指“综合”时仍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类型来确定综合的类型,综合类型也分为概念、原理、程序三种类型。

4.总结

“总结”是“综合”之后的一个步骤,是指对所教内容进行复习、回顾、概括、汇总的过程。这一步骤会对学生的长期记忆以及综合策略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步骤的实施应遵循“定期总结原则”。

四、精致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启示

(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一门课程中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结构和呈现序列称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不仅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同时,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以及学科内容逻辑的组织方式,还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迁移。

一门课程的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通常存在三种联系方式:一是内容之间相互独立,各部分内容的顺序和位置可以互换;二是内容之间为递进关系,即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另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三是内容之间是综合联系的关系,即教学内容之间既存在彼此独立的关系,也有相互递进的关系。对于学科中彼此之间存在联系的教学内容,我国基础教育中有如下几种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第一,按照时间序列的发展来组织教学内容,这是历史学科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方式。第二,按照从基础知识到高级知识的发展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外语、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通常采用此种组织序列。第三,遵循先局部、后整体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如地理学科。后两种组织方式对于知识层次较为简单、内容量较小的教学内容来讲是有效的,然而,对于具有复杂认知结构且内容量较大的教学内容,这些组织方式就会呈现出各种弊端。首先,由于学习者必须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面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习者难以看到教学内容的整体概貌和彼此联系,容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其次,当教学目标是程序性学习任务时,这些“自下而上”的教学内容组织序列要求先掌握基础的、局部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完成程序性学习任务,而程序性任务的实际解决过程是先有整体任务,再确定解决该任务的子技能和知识。显然,这种“自下而上”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程序性任务的实际解决序列是相逆的。最后,学习者在基础的、局部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难以体会到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用处,不利于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例如,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如果学习者前期过多地停留在词汇、语法和句法的学习中而较少接触语言的应用,如听说读写,那么学习者就很难培养起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二)精致教学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启示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所存在的问题,精致教学理论给出了解决良方。首先,精致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该先有整体概念蓝图,再逐一建构内容知识,其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学习局部细节知识之前,先要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概念地图,即对整个学习任务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概念模型。其次,精致教学理论倡导“自上而下”的教学序列,认为教学内容应以“一般到细节、简单到复杂、抽象到具体”的方式予以呈现。具体做法是:当教学目标和需求确定之后,应选择一项最简单、最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作为“综述”层面的内容,然后按照细节性、复杂性、具体性递增的方式,逐级设置其他精致层面。显然,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学序列与程序性任务的实际解决顺序是一致的。最后,对于以原理和程序为主体的教学内容,“综述”部分所选的教学内容是接近于现实应用的,因此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2:56 , Processed in 0.1016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