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束中学语文教学的光 深圳市人生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深圳市光明中学程小春 2013年12月29日至31日《2013年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优秀课例观摩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这是中学语文界的盛会,十几堂具体的课例,加上专家的现场点评以及教研讲座,内容丰富,带给与会者的影响与思考是超值的。 我是一个语文教学路上的探索者,我喜欢把每一次学习比作是采光之旅。有了光的照亮,路便走得踏实。 一、挖掘汉字的魔力 我们的语文课若回到原点,首要任务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有一定的文字学功夫,语文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引导学生感受、认识汉字的美丽与魔力。在所听的十三堂课中,有三位老师的课触动我去研究汉字的起源故事! 1.公元前站与公园前站 上海市育才中学李强特级老师课的开场白着实语文味足。李老师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广州无愧是一座文化名城,他下飞机去赶地铁,在查找他要到达的站口时顺便看了一眼地铁的终点,终点竟然写的是公元前站。他说他瞬间就有了一种想坐到终点一探究竟的冲动。一字之别,倘若写的是“公园前站”,还能带给乘客那份穿越感吗? 这就是语文,一字而已,却是索然寡味与想象丰沛的距离! 2.以“木”为形旁的字 澳门詹燕娟老师的课叫《汉字的美》。詹老师通过课堂上的趣味演绎、看图辨字等途径,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习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六书”(象形、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她请两位学生扮演“树”,假如累了,我们靠着树就是“休”…… 难能可贵的是在知识传授的活动中,詹老师寄寓了做人的道理。在看图辨字环节,詹老师的选字匠心独运,她挑出的五个字分别是“自”“心”“家”“法”“寸”,在引导学生认识如诗如画的汉字的过程中,她一点一点教给学生这些神奇汉字的启示:人生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其次要拥有思想,要寻求一个家,要遵守法规,最后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3.中国的语文课世界第一 台湾孔子学会会长孔维勤先生的课是文言文课例《劝学》。他的上法令人耳目一新。强调读,理由是中国汉字里有“黄河、长江之声”,所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时的感觉应该是仿佛它们在擂鼓召唤你!其次强调写,汉字如绘画如创造,孔维勤先生可以满黑板图解汉字的奥妙。 一个语文老师,每天与汉字亲密接触,如果没读过《说文解字》《细说汉字》《汉字寻根》等书籍,不了解汉字的起源、结构、演变以及故事,多少有点底气不足吧! 二、柔软孩子的心 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活动,而且重心在学生那一方。学生不“动”起来,课堂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十几堂课听下来,基本可以感受到大陆与澳门、新加坡、台湾等地课堂的差异。大陆的课堂教学多不考虑“怎样给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于是,课堂成了老师个人的舞台,老师的课堂语言是现存背下来的,问题的答案是预设的标准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的意义是配合老师完成他的表演。这样的课堂,老师过于强势,而学生严重缺席,看不见他们的行动,更不见有心动!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课堂上的共鸣,在于柔软孩子的心,找入径让学生真正进到课堂上。这一点,澳门、新加坡等地的教学可供借鉴! 澳门方秀娟老师上的《杨柳》(初中二年级)印象比较深刻。 首先,老师的课堂语言是亲切鲜活的现场语言,其次,为让学生理解“杨柳长得越高,垂得越低”句子的丰富含义,老师设计相关的活动环节。整个课堂轻松活泼,情景教学适合孩子的年龄认知特点。 方老师自拟杨柳的环节还历历在目:“老师现在是自卑的杨柳,我走到了哪里,你们要劝我,当我走完一圈出来,我就变成了自信的杨柳了? 尤其,我获益匪浅的是洪瑞春老师的课《新加坡师生怎样学语文》。 首先,洪老师从源头上厘清某些概念。 教学的目标何在?激发兴趣和助学生学以致用。即乐学与善用。 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学习包括知识、信念、行为或态度的变化;学习不是对学生做了什么,而是学生自己做了什么。 “不是对学生做了什么,而是学生自己做了什么。”这一点,恐怕是所有任课老师需要时时提醒自己、检讨自己课堂是否方向走对了的指南针。 其次,洪老师以《给妹妹一个未来》为案例,详细演示了“阅读与写作”教学设计必须贯穿针对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1.阅读,走进课文 A.玉珍为什么要辞掉工作?(千万不要给学生答案) B你对玉珍一家人的遭遇有什么感受? C.根据以上信息,玉珍的决定与行为让你感动吗?为什么? (题与题之间巧妙衔接。) 2.走出课文,走进生活。 观看视频1:《希望树》 观看视频2:《刘寅》 观看视频3:《……》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存在) 3.小练笔(二选一) ①请以妹妹的身份给姐姐写一封信,说说你对姐姐所做的一切的感受。 ②有您的扶助,我回坚持梦 洪老师展示的课例,无论是问题还是环节的设置都符合学习迁移定律。学生在期间阅读学习,在期间思考活动,在期间写作表达。 三、一问一境界 上海李强老师课堂《观点的确立》的精彩之处还有:用问题开启学生世界。 师:一些影视明星、娱乐记者、主持人因无知而闹笑话的事常见于报端……对这种现象,你做何感想?有什么思考? 生:没文化真可怕 生:艺人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 当李强老师发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仅在同一个层面“文化素养”滑行时,他行动了,用问题开拓学生的思考空间。 师:歌手与记者、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可以相提并论吗? 这一问是风乍起,学生思维的一湖水被吹皱。 深圳葛福安老师的课堂《最先与最后》可谓是“问”出来的精彩! “最先与最后”何处分?“最先与最后”孰为重?——问文脉。 “不为最先的原因和不敢‘不耻最后’的原因各是什么?”“鲁迅先生倡导什么?”——问文意。 “语言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鲁迅?”——问语言文学 鲁迅杂文的匕首刺向谁?——问文化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你愿意做哪类人?——问生活 葛老师的课可谓“步步设问,层层深入”,把文言文教学三个层面“文章、文学、文化”的教学目标扎实地落实在“问”的境界中。 广州董燕老师的课堂《如何写时评》也有一问一境界的精彩。 在学以致用环节,董老师给学生展示完一组“雷人童年照”后,有这样一问:“如何判断你不是在吐槽而是写评论?” 这一问,就把娱乐与思考的界面摆在了学生面前。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笑抽了……”“这位摄影师太没节操了……”“被雷得外焦里嫩,直呼“囧爆啦……”。(吐槽) “晒童年照”就是80后释放压力的一次尝试,‘雷人童年照’中藏着80后的集体迷茫。”(时评) 台湾孔维勤老师的课堂《劝学》更有一问一世界的冲击。 “学不可以已”是《劝学》课文中耳熟能详的开篇句。完全不可意料,孔老师面对这句话想要知道的问题是“心里有什么境界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这一问,问出的是文章背后的“人”;这一问,问出的是文本里的学问智慧!这一问引领学生集中思考写文章不仅仅是文字语法等技巧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境界之别。 课堂上,老师能引领学生到达怎样的高地,有耐于老师课堂提问的境界。“一问一境界”,以问促思,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是对语文老师的挑战。 四、凸显有效示范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重讲解、轻示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实,老师匠心独具的示范设计及精心演绎的示范过程对学生来说弥足珍贵。“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老师如果抓好这一环节,便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观摩的课例中,不少老师课堂的示范设计令人赞肯! 比如1:深圳葛福安老师设计的“跟鲁迅学虚词”,大家缜密的思想是从虚词的使用中体现出来的。 比如2:香港周晓玲老师设计的诗歌主旨表达方式:通过……抒发了……表达了……,让学生知道根据什么来思考答题。 比如3:重庆谢筱婷老师设计的如何造句三步法:对意象工笔细描、给情物着色、让心灵外化。老师写作示范,课堂授之以渔。 比如4:阳春潘科峰老师设计的如何写人四步骤:确定主题(人物品质)、选取描摹的意象、串联生活场景、饱满自然抒怀。老师下水示范,给学生信心与态度。 比如5:广州董燕老师设计的“跟着卢新宁写时评”,以《汉语,请别让我为你哭泣》为例文,剖析时评的结构、时评中论据的选择和常见的论证手法,然后让学习学以致用:尽量使用新鲜素材、尽量使用对比论证、尽量往深入挖。 五、世界是学生的教材 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在发生变化,但发展相对缓慢。“教材是学生的世界”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我们需要广阔的教学视野,“世界是学生的教材”才是语文教学的天地。 在观摩课堂上,每每感受到课堂即生活的惊喜。 上海李强老师课堂使用的“语料”新鲜又营养价值高——“读不了《红楼梦》是耻辱吗?”“莎士比亚是什么?”等文章都是可读性极强的当下新闻材料。 新加坡洪瑞春老师课堂播放的视频都是当下发生的热点事件。 台湾孔维勤老师的课堂更是一而再、再而三强调在“在生活里学习”,《劝学》小小的一篇文章里有动物园(马、龙、蛇、蚯蚓……)、有植物园……没有学生的进入与感动,教学就成了老师辛苦的徒劳。 广州董燕老师课堂的“语料”更是热气腾腾刚出炉的:从近来出现的“锐词”(女汉子、啃椅族、绿游、宅假……)开头,到网络串红的“雷人童年照”结束,着实让听课老师们感受了一回语文课堂与时俱进的步伐! 学不可以已! 学习是不可以停下来的,技艺无止境。三天的观摩学习,收获的远不只这些,十几位老师奉献的教学视野与优质的课堂操作,将成为指导我优化自己教学的“语文之光”。这几束光之中,最炽热的是“课堂的精彩是学生,老师是站在学生背后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