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科书该是怎样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0 15:3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科书该是怎样的?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连清川
对于我这样离开了教室太久的人来说,上学这件事已经仅仅剩下了模糊的背影。即便你让我回忆大学的时光的话,我可能会把爱情排在第一位,把兄弟排在第二位……可能排到第30位之后,也未必会出现教科书这么个东西。至于小学的时光,除了我曾经暗恋过的一个美得出奇的小姑娘之外,我几乎已经想不起什么了。
可是每到开学时分,我总是有莫名的、隐隐的情愫在发酵,就好像自己未曾读过书,执意要去补上这么一段经历似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好像有种嫉妒得咬牙切齿的感觉。这样的情绪实在有点癫狂,因为按照我还算准确的回忆来说,每年开学对我都是一个灾难,而课本更是一种负担。我的惨痛经历在于,我曾经三次丢失了书包——里面装着我所有的教科书——从而挨过这辈子迄今最为难忘的殴打:我母亲的竹鞭子。不过现在回想,对于我这个成绩不算太差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行为多少有些怪异。难道我潜意识中在抗拒这些教科书,从而故意地丢失了我并不心爱的书包?
最起码,就我最拿手的语文课来说,语文教科书从来不是我获得阅读快感的来源。我仍然清晰记得,我所有的语文知识,都来自于那个时候风靡万千少男少女的几本杂志,包括了《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以及并不太适合儿童阅读的《世界之窗》。
所以当我阅读由叶圣陶先生编、丰子恺先生绘的《开明国语课本》的时候,真有种“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错愕。如果我的语文课本是这样的话,我相信我不会三番五次地把书包丢掉,并且完全不记得课文里到底说了些什么。
为了印证我到底是因为行将老去怀念少年时光,还是的确为这套老课本所打动,我查阅了现在的语文课本,包括“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和“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据说这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语文教科书。很遗憾,按照我对小时候的我的理解,我相信我丢掉书包还是一个比较快乐的潜意识。
我对语文课的记忆在阅读这两个版本的教科书时略略恢复了一点,因为许多课文还是我曾经读过的。我想我现在可以下一个评价是:无趣、生硬、暴力,甚至有点恐怖。比如一年级上册里《有趣的游戏》,包括了老鹰抓小鸡、捉迷藏和击鼓传花。拜托,现在的小孩,你以为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啊?小学六年级《军神》,刘伯承不打麻药接受手术,医生割了72刀,真是看得我毛骨悚然。不知道老师们会怎么讲这一课?
当然我不是什么教育专家,没有研究过教育心理,也不太清楚现在的小孩到底喜欢阅读怎样的文字。但是如果我的小孩现在上小学的话,拿《开明国语课本》做分析,我会期待语文课本有着这样的一些因素:
一、首先必须具有童真、童趣和童心。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以为给孩子们保留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童心,是教育凌驾于任何目的之上的目标。因此,语文课本有别于任何其它的科目,例如数学和英语,更应该能够承担这样的功能。再简化来说,语文课本要好玩。《开明》第五课,就是“来,来,来,小朋友,来拍球。”第六课“我拍白球,你拍红球。拍得多,拍拍手。”在接下来的许多课文里,包括了游戏课、动手课、对话课、歌谣课、剧本课、动物课、童话课、寓言课、旅游课……等等。课本在和小朋友们玩游戏,带着小朋友们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正经八百的认字课、学习课、文法课几乎完全没有。小朋友们不定性,天性好动好玩,这就是他们的本质。把他们约束在教室里,小手手放在屁股下,老老实实听你45分钟,本身就是在扼杀他们的童年。我只能猜想,那些把“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课本编写者们,大约没有过什么快乐的童年吧。
二、美的教育。与童真的天性相伴随,对于美的欣赏能力的培养,乃是真正一件可以从娃娃抓起的事情。一个人的身心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与其耳目口舌上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有相当大的关系。对于画、雕塑、摄影、电影电视、音乐等等各类艺术的欣赏,乃是人类所创造的对于自我心灵提升与慰籍的重要通道。而儿童天生的敏感性与学习能力,可为未来他们对艺术感知能力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在《开明》中,丰子恺先生的绘画与书法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美学素材,而在课本之中,大量的艺术素材参与其中,包括绘画、童谣、诗歌、园艺、文学、旅游的素材放置其中,许多还鼓励小朋友们自觉参与其中。
26课《我画桃花》。“我画桃花,桃花下边,又画两只蝴蝶。我拿给姐姐看,说‘姐姐,你看,画的好不好?”
27课《这样就好了》。“姐姐说:‘桃花画得很好,只是蝴蝶太大了。’我把蝴蝶画小了,再拿给姐姐看。姐姐说:‘这样就好了。’”
多么简单的艺术课,配着丰先生寥寥几笔桃花在上面,叫小朋友们怎能不手痒?
三、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自然要呈现中华文字与文学之优美,也自然要让小朋友们通识书写的乐趣。这个要求似乎乃是语文课之根本,但是要让贪玩好动的小朋友们热爱这样的行为,却殊为一件困难的事情。叶圣陶先生在“诱拐”小朋友们热爱阅读与写作这件事上,却轻易快乐得很。在许多课文里,叶先生自己用了寥寥数笔,写作自然景观也罢、改写传统故事也罢,创作诗歌童话也罢,都俨然成为写作之经典,堪为楷模。我猜想当时的教师亦都心悦诚服吧。第41课《荷花》,万年桥边小池塘,红白荷花开满塘。上桥去,看荷花。一阵风来一阵香。
颇为让我惊奇的,是在那么遥远的1932年,课本里多有外国文学的改编、缩写故事出现,包括了不朽的《格列佛游记》、《鲁滨孙飘流记》等。
四、爱与同情。人类的感情是极其复杂与丰富的,这样的课题耗费一生也难以穷尽。但不见得个个人都要长成这样的专家。相反地,对于小朋友们而言,一些对于整体社会有益的情感种子,却能够影响其成长的历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爱与同情,乃是这个世界最为珍贵的情感。对于父母亲友之爱,师长同学之爱,生灵万物之爱;对弱者难者的同情、对劳苦贫弱的同情、对病痛苦难的同情,这样的情感,乃是建立社会公共福利、求取凡俗幸福的最基础的感情。而许多更加复杂与曲折的情感、未来的思维行动模式,都在这样朴素然而基本的情感之上得以提升。这并不应当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与案例之中铺陈。《开明》课本中,对于这两种情感的着墨,的确令人感动。
五、知识。小学期间,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世界存在的各种知识科目的了解,若能得以普及,自然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毕竟,父母并无太多的时间给小朋友们讲述这个世界保罗万有的知识体系。《开明》课本,涉及自然、天文、物理、化学、生物、艺术、体育、文学、政治……虽称不上是百科全书,但建立一个基本的学科谱系,已然足够。而下册以《达尔文》一课结束,也算是对科学的一个致敬吧。
六、社会。人乃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动物。如何良好地认识与处理社会关系,对于培养小朋友的心理健康,也有莫大的关系。课本中常以书信、日记、电报、故事的方式,既教小朋友文体,又教小朋友社会关系,确然是一些好的方法。
七、关于中国。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土,自然是不能偏废的一个话题。
对于《开明国语课本》,可以发掘的教育与精神财富,至为丰富。但我只想强调其作为课本的价值。任何一套课本,都无法穷尽人类的知识、情感与文化,况且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其阅历与阅读必然也在不断重塑与改变人的形貌。然而,语文教科书乃是最直接培养人的心性、美感与文化素养的材料,小朋友将带着语文教科书的烙印进入社会与世界,也将塑造这个社会与国家的形貌。一个个体的心灵历程,便从这里开始。因而,当我阅读《开明》课本的时候,就开始慨叹原来有许多这个社会的弊病与罪恶,其实便从语文教科书中种下。
我自己的经历,是从大学开始,才有能力凭借自己的阅读,开始肃清那些教科书所留下的不良胎记,而迄今为止,仍然有太多的成见、仇恨、恐惧、偏狭、执拗、自私难以解脱。也许把这一切都归咎于语文教科书未免不太公平,然而我宁愿取一个放大镜去贬损其中所蕴含的暴力与暴戾。
因为我想成为更健康的人。我想我的孩子成为更健康的人。
源自: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0492?full=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8:59 , Processed in 0.0810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