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浙派名师的调查与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8 14:0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并不遥远
——来自浙派名师的调查与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   童富勇

我们从2005年开始关注名师的专业特征和成长规律研究,通过举办浙派名师(特指带有区域文化特征并在浙江具有知名度的优秀中小学老师,以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为主体)暨全国名师的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示活动,采集、拍摄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以访谈形式收集名师的成长故事,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关研究。目前我们已收集了200多名以特级教师为主体的第一手的名师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得此文,试图对名师的专业特征和成长规律有所揭示。
一、什么是名师
国外没有名师一说,他们所指的专家型教师类同于我们所说的名师。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斯腾博格提出了专家型教师的三个共同特点:第一,专家水平的知识。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更多的策略知识,他们比新教师更能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第二,高效。专家型教师比新教师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三,创造性的洞察力。在解决问题时,专家型教师比新教师更能够创造新颖和恰当的方法。
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名师”的关注较多地局限于经验研究,直接指向名师专业特质的研究并不多见。其中,程大琥在《试论名师的基本特征》一文中,通过对古今中外名师的考察,概括出名师的三大特征:“热爱教育,投身进步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创造丰硕的成果;生前身后,形成广泛的影响。”吕以新在《简论中学名师的特征及如何造就中学名师》一文中,认为名师的特质表现如下方面:“有热爱教育事业并愿为之放弃一切的信念;教育教学工作卓有成效,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并能使之理论化。”在教育部门的有关文件中,对各师界定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我们在对大量名师的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参照名师的论著和课堂教学的观察等手段,发现名师的特质一般表现在教学效果好,受到专家和同行的好评,教学成绩突出,科研成果多,是学生喜爱,家长欢迎,校长满意,同行欣赏的老师。
二、名师的专业特征
1.人格崇高,务实进取
—热爱教育,尊生爱生。
名师热爱教育,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对教学保持一种强烈的激情。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把教学工作当作自己的生命存在方式,心甘情愿为自己喜爱的教学工作付出毕生的精力。在对浙派名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很多浙派名师都提到,促进自己不断成长的动力之源就是对于这份职业的挚爱之情。虽然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您是怎样走入教师岗位的”这个问题时,有48.9%的浙派名师表示自己是糊里糊涂走上教师岗位的,12.7%是父母的意见,20.5%是受老师的影响,只有17.9%是源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但是一旦走上教师这个岗位,他们就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喜欢上了可爱的学生。正如有位特级教师所说:“生命与事业同行,生命因为有了事业的追求而得到开发,光彩倍增;事业则因为有生命的投入而有了热情流淌的血液,永不衰竭的激情。”
名师热爱学生,尊敬学生,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爱的使者,应该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让学生在爱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名师在爱生尊生的情感里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在释放爱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勇于超越,积极创新。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超越和创新的过程,只有教师首先具有超越既往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获得这种品质和能力。名师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运用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积极参加各项课题研究,敢于质疑、敢于否定、善于综合、善于联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尽情遨游,在创新进取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调查问卷中,“您觉得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教师吗?”94.1%的浙派名师给也了肯定答案。在访谈过程中,很多浙派名师提到,正是多年来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找到了教师职业的价值,找到了自己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
——务实勤奋,稳扎稳打。
教学是一场艰难的跋涉,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踏踏实实地摸索才能于山重水复处柳暗花明,找到教育的真谛。名师之所以能成名师,一方面是由于超凡的教学天赋,另一方面,更由于他们身上具有踏踏实实、勤勤肯肯、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人曾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浙江省前六批中学特级教师进行分析,发现70%以上的教师是专科乃至高中毕业,没有上过名牌大学,然而他们不断进修自觉,现在都已经基本达到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而实际工作能力、知识水准却远远超过相应的应届毕业生。在访谈中,很多浙派名师在谈及自己的专业成长时,都提到离不开务实勤奋、稳扎稳打的专业态度。
2.知识渊博,理念先进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作为教师认知活动的一个基础,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翻开浙派名师的资料,会发现他们最大的一个爱好就是读书,最享受的事情还是读书。几乎所以的浙派名师都非常重视个人积累和沉淀,在终生学习理念下不断学习,并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积累了大量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
教学活动不但受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名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强调学生的尊严、价值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主张教学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把教学活动的重心引向学生。在访谈中很多浙派名师提到在课堂这个舞台上,他们不愿意做木偶戏中那个幕后的操纵者,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演出,共同体验成长的乐趣。他们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适当地运用讨论模式、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等,倡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和发现知识,联系和应用于生活,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最终步入自主学习的良性轨道。
3.技能精湛,艺术超群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达到更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更加理想的育人效果,就不但要努力提高教书育人工作的科学性,还要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艺术性。浙派名师教学技能精湛,教学艺术超群,真正意义上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
——课堂开放,教学监控,能力高超。
在访谈中,很多浙派名师提到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师生的学习过程就像是一次有意义的旅程。没有权威,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路线,在通向目的地的途中常常意外发现美丽的风景。正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说:一堂好课,一如辽阔的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课就像大海一样开放,向学科开放、向生活开放、向心灵开放、向经典开放、向时代和未来开放。有了师生的互动,课堂才会充满阳光,课堂都会有动态生成。这一切离不开浙派名师高超的教学监控能力。
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像,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保持师生互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言幽默,课堂氛围良好。
教学幽默是一门艺术,使用好这门艺术可以有效地唤起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笑声中让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幽默大师卓别林说过,幽默是智慧的最高体现。具有幽默感的人最富有个人魅力,他不仅能与别人愉快相处,更重要是的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在访谈中很多浙派名师提到,如果课堂是一部机器,幽默则是润滑剂,没能幽默的课堂,将会运转缓慢,甚至锈迹斑斑。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轻松的情境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很多名师善于恰当把握和运用幽默艺术,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得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科研能力强,硕果累累。
教育科研是一个老师从教书匠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途。在访谈中得知,许多浙派名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并加以提炼总结,一般会在专业性刊物上发表数篇论文,并有专著问世。其中,在浙江省杭州市培养跨世纪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工程中,在被统计的361个培养人选中,1998年以来由培养对像负责或作为主要参加者的立项课题有945项,平均每位培养人选承担或参与的市级课题近3项,平均每人发表论文约3篇。
三、名师是可以培养的
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非直线性发展是一条普遍规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龄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曲线呈上升趋势;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现一个平衡的发展趋势;八年以后,教师群体逐渐分化。5%的教师通过再学习、再创造,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效果出现第二个上升斯,逐步发展成所谓“专家型”教师;95%左右的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先后开始下降,虽然下降的幅度和速度不同,但一直是表现平平的“教书匠”
可见,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能力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存在一个“高原期”。少部分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优良环境支持,突破这一“高原期”成为名师,大部分老师正是因为没有越过这个平台而没有能够成为名师。我们在长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七环培训法”,力图把那些已经是或即将成为“教书匠”的教师,培养成名师。“七环培训法”具体内容是:专业愿景—实践教学—名师示范—课堂模仿—同伴互助—展示突破—反思提高。现仅就专业愿景培训的反思提高培训展开论述。
1.专业愿景培训
“愿景”,即所向往的前景,是指一个人为之奋斗并希望达到的图景。它就像灯塔一样,始终为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专业愿景”培训,旨在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学员通过学习孔子、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牢记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意识远重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美国学者威蒂通过对47000名学生的调查,归纳出最受欢迎的教师特征:合作,民主;仁慈,体谅;忍耐;兴趣广泛;和蔼可亲;公正无私;有幽默感;言行一至;对学生问题有研究兴趣;处事有伸缩性;了解学生,给予鼓励;精通教学技术。除最后一项,全部与教师的专业精神有关,全部是师德修养问题。因此,从这一角度说,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成为名师。
我们调查浙派名师的成长规律,也印证了专业愿景对名师成长的重要作用。一位30岁出头的省特级教师,从小的梦想就是长大当老师。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把“当一名最好的老师”作为自己的目标。这种专业愿景成为她教学工作的无穷动力。她在教学中始终有一种激情,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有一种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期盼。
可以说,初任教师要想成为卓著的优秀教师乃至名师,就需要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地学习、求知、探索、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追求教学的卓越与完美。如果没有这种专业发展动力和教学激情,名师很难达到教学上的巅峰,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景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及水平的内在核心因素,起着唤醒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激励和维持教师为达到专家型教师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景越强烈,意味着教师投入专业发展的热情越高,所作的努力越大,所能达到的专业水平也就越高。
2.反思提高培训
早在1989年,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主张经验与反思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两个支柱。要实现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培训目标,除了教师在培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外,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学反思。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是现阶段培养优秀教师,加速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形式。
杜威在研究人类的思维机制时指出,反思是思维中较好的方式,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教师不是技术操作工人,改进教学行为不但要更新思维观念,更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自我察觉、解析和修正,要形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而这种互动的桥梁就是“反思”。确切地说,教师是反思性专业工作者。教师的反思,就是用批判的眼光,多角度观察、分析、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行为,并作出理性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从反思的深度看,教师的反思从低到高一般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是技术性反思,只关注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情况,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第二种是背景性反思,关注蕴藏在教学行为后面的理论和制度假设,是对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反思。第三,批判性反思,关注教学目标、实践和活动的道德、伦理问题。
反思会使人的行为变得更有意识。在培训中的反思,就是学员对自己的教学目的、行为、条件、效果等进行全面反省和思考,以便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目标、教学行为,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反思提高”培训环节,学员对照“专业愿景”培训中所确立的信念和使命感,结合自己在理论、实践、科研培训方面所习得的经验,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反思,力求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这个环节,“反思”是手段,“提高”则是目的。
(2013年3月24日上午,浙江省“浙派名师名校长工程”培训班开班第一讲。地点:文一路杭州师范大学报告厅。记录:罗树庚)
(本文是国家一般课题《特级教师专业特征与成长规律研究》[BHA100054]的阶段性成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9:44 , Processed in 0.0583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