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作蓝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任海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 07:5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作蓝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任海林)



【教学背景】
常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写作水平低下,也常常听到老师慨叹作文教学之不易。我们常常只是陶醉于一篇篇经典作品带给我们阅读上的快感,却漠视了经典的永恒魅力还在于那作品中的人与事,情与理常常激起我们的共鸣,可以让我们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有想和作者一起在文字间倾吐真情的愿望。同时,经典作品又是我们模仿借鉴的写作蓝本,可以让我们秉着拿来主义的思想,从中悟得写法,为我所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童真童趣不仅能引起学生生活与情感的共鸣,更为学生搭建了“怀揣一颗童心,用纯真写童年”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体验鲁迅先生的一份童真,感受其中的一份童趣,激发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并能学习鲁迅先生在淡淡的叙述中,用最真的语言反映最真的童年生活的笔法,抒写自己的童年。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童年就像飘逝的雪花,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永远纯洁无暇;童年又像一幅美丽的画,永远走不出记忆的画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往事,心怀着一份温情,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有两个任务: 走进鲁迅的童年,感受童真;走进自己的童年,抒写童趣。
二、走进百草园,感受鲁迅的童心 
1感知“百草园”之乐。
朗读文章“百草园”部分,思考:作家在第一段中说“百草园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乐”在哪里?
明确:“乐”在春夏秋季,百草园景色秀美;“乐”在听长妈妈讲故事,惊险神秘;“乐”在冬季的雪地里,和闰土父亲学捕鸟,充满情趣。
2.探究“百草园”写法。
品读春夏秋季的百草园,想想作家怎么能把记忆中的百草园写得如此真切动人。
写法导引一:平凡的景物,充满童真的描写。
引导:作家为我们描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明确:作家捕捉到了百草园里各种植物、动物的具体特征,运用简练的文字,准确地将其再现于笔端。写植物:菜畦、桑葚,用碧绿,紫红点染,突出其斑斓的色彩;描写石井栏,用光滑形容,写出它的质地;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臃肿的何首乌根,还有那“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着力写出它们的体态、造型。写动物,黄蜂因其肥胖,所以“伏”在菜花上;叫天子轻捷, 因而“直窜向云霄”;写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拟人的修辞突出其轻柔悦耳的声音。
景物很平凡,极常见。甚至在成人的世界里,那些景物实在不值得欣赏。但作者站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用一双纯净的眼睛看世界,于是,就连破烂颓圮的泥墙根一带都有无限的乐趣。一个荒凉的普通园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美丽而立体的画面。既有斑斓的色彩,还有悦耳的虫鸣。一“伏”,一“窜”,一“唱”,一“弹”,这是独属于孩子的对事物的认知,真是精妙啊。
写法导引二:平凡的生活,饱蘸童心的回忆。
引导:作家回忆了在百草园中的哪些趣事?作者又是怎样写这些趣事的。
明确:略写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四件小事。详写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两件事。
这些事情,平平凡凡,却强烈地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这样的一幕幕,仿佛我们也曾亲历过。“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玩法新奇;“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这样的举动和心理,非儿童莫属。
听完长妈妈讲述的关于美女蛇的故事,让年幼的“我”很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可笑的孩子。
再看雪地捕鸟,“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传神地写出捕鸟的过程。用词准确、层次分明。但我们还应该关注这样的句子:“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寥寥几笔,就让我们窥视到一个充满好奇,充满渴望,但最终却为“捉住的不过三四只”而黯然神伤的孩童的真实心理。于是便要询问闰土的父亲得失的缘由,真是童趣盎然。作家是在用一双儿童的眼睛关注着童年的乐园,更是在用一颗童心回忆着温暖的往事。
3小结:
选材:一双纯真的眼睛看世界
                   表达:一颗纯净的心灵写生活
三、走进自己的生活,记录多彩的童趣   
小小练笔:作者在用一颗童心追忆他的童年生活,在用最真的情感抒写他最真的生活。因而找蜈蚣、按斑蝥、堆雪人、捕鸟……这些平凡的生活也因其“真”而更动人了。请同学们也打开你记忆的匣子,将你的童年生活记录下来。力求说真话,抒真情。
学生作文示例:
回忆中的“百草园”
文人鲁迅,在文章中写过他童年时的玩乐成长之地——百草园。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还有那轻捷的叫天子,多么生动有趣。而我,也曾有一个“百草园”,那里有许多关于我童年的回忆。
“百草园”其实是爷爷细心地经营了多年的果园,那里种满了杏树、梨树,还有一块很大的空地。而果园中的趣味可不比鲁迅的百草园少——阳春三月,园中一片青翠,满树繁花引来无数蝶舞蜂鸣;艳阳高照,盛夏似乎也引得虫儿烦躁,日夜不停地嘶叫着;金秋时节,自然少不了满树果实,引来许多孩子争相摘取;隆冬来临,瑞雪将一切覆盖,雪白的世界似乎在酝酿来年的丰收。
百草园之于鲁迅,自然不止是景色迷人,而果园对于我,也不仅仅是饱饱眼福。果园中那块空地,是秋天人们晒粮的地方,而闲暇之时,它便是我与伙伴们的足球场。抬起三根粗木,竖着钉入土中两根,再将另一根横架在那两根上,球门便算完成。学校里目光呆滞的伙伴,此时却成了球场上的贝克汉姆,双脚一个利落的交错后,将球踢了出去——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后落入球门,换来的,是周围小伙伴的一声声惊叹。
然而,我在“百草园”中的快乐时光最终还是停留在了几年前的秋天。秋虫躲在园中嘶哑地进行着生命终结前的绝唱,似乎也在宣告我童年的结束。然而,我始终放不下这属于我的“百草园”,最终仍没有离开它——我像鲁迅一样将它深深的装进了回忆中,伴我终生。
虽然如今我已很久未见我的“百草园”,但对“百草园”的回忆却从未停止。因为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百草园”,“百草园”里装着的,是自己的童年。
四、走进三味书屋,体验鲁迅的校园生活 
链接材料一:关于寿镜吾先生
关于寿镜吾先生 :浙江绍兴覆盆桥人,学生都尊称他为寿老先生。这个“老”不但指年龄大,还包括知识渊博、受人尊敬的意思。寿老先生年轻时,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极为不满,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深恶痛绝。他20岁考取秀才后再没去参加乡试,一直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60年。寿老先生热爱学生,也严格要求学生。放学时,必定亲自送学生到大门口,看到学生过了石桥,他才放心。有的学生三天不来读书,他就拄着拐杖上门访问。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早上教的课,当天傍晚必须背出。写字强调注意姿势,翻书前要检查手指是否干净。寿老先生非常喜爱鲁迅,说他脑筋“活络”、“懂事”。有一次寿老先生出了一个对子叫“陷兽入阱中”,许多学生苦苦思索都对不好,鲁迅对了个“放牛归林野”,寿老先生非常高兴,称赞“樟寿(鲁迅小时名)聪明。”寿老先生于1929年7月30日以82岁高龄谢世。
链接材料二:鲁迅书桌上的“早”字
鲁迅的爸爸得了重病,鲁迅就拿家里的东西去当铺把东西当一点钱,然后去药店给父亲抓药。有一天,鲁迅去上学,可是他迟到了,他教书的先生给他说,以后上学要来早。鲁迅默默地回到了那张旧桌子上,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
比较阅读:细读上面两则材料,寿镜吾老师正直、爱国、爱生、教书认真;少年鲁迅要强上进,惜时如金。而原文中的寿镜吾老师的形象并不怎么美,甚至有些严厉、古板。“我”的少年求学生活也不怎么勤奋,甚至有点贪玩,作者为什么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暴露缺点?
写作导引:独特的人生经历,别样的人生体验。
百草园的生活令人留恋,但三味书屋的生活为“我”翻开了另外的境界。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略显单调了些,但两个地点,都承载了“我”年少时的岁月,年少时的快乐,都记录着令“我”难以忘怀的独特的人生经历。
别样的老师:
先生和蔼可亲,“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先生行为方正,质朴,且又“博学”;先生慈祥开明,他会和蔼地向孩子们答礼。对贪玩的孩子,只不过是“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他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先生酷爱读书。当他醉心于古书,读到得意之处,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先生似乎不大欢迎学生问及课本以外的知识。当“我”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他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戒尺”、“ 怪哉虫”、“拗过去”的朗读姿态,都是孩子眼里最充满乐趣的。
别样的校园生活:
难忘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自寻的乐趣:爬上花坛去折腊梅;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可以说,玩得不高雅,但玩得又多么富有创意与情趣啊。
难忘师生读书的场面:大家扯开喉咙,读得人声鼎沸,场面实在壮观,更可爱的是孩子们根本读不懂古书的意思。现在想来,真是有趣。
难忘在课堂上做游戏,画画儿的情景:其实难忘的不正是儿时的调皮,天真,无拘无束的天性吗?
走进自己的生活,记录别样的校园生活
小小练笔:校园生活的难忘的。难忘操场上的那颗槐树,难忘那朝夕相伴的老师,难忘语文课上的朗读,难忘那课外的追逐……请记录下你别样的校园生活。
学生作文示例:
我们班的杨二嫂
我们的妈妈老高,像极了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题记
                           “豆腐西施”
三年前我们满怀青春活力踏入校园,迎接我们的“新妈妈”便是一个打扮素雅,温柔可亲的女人。在我们心目中,她虽然貌不惊人,但却成为我们心中的女神。她总是笑眯眯地站在台上讲话,轻轻地嘱咐着什么,甚至比清纯的少女都多一丝雅意。在我们心里,她甚至温和的像块豆腐,占领我们心中不可取代的位置。
                        “圆  规”
后来,这个原本充满活力的校园仿佛伴随着时针与秒针的交集开始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再次打量我们的老高,仿佛脸上多了许多岁月留下的痕迹,也少了当年那份雅意。她仍旧站在讲台,却双手搭在腰间,粗鲁得像她常用的圆规,面对我们的过错毫不退让。大多时候,她是踏着朝晖走进教室,然后吝啬地“搜刮”走我们前一天晚上熬夜积累的一本本“财产”,仿佛得到奇珍异宝般回到她的“领地”。又或者是在我们做题时,她又会拿起扫把,将满地的脏物搜刮一空,满意地笑笑。这只细脚的圆规,如此“粗暴”,如此“贪婪”,如此“吝啬”。
                         可爱女人
而本年度轰动全年级的一件大事竟是这杨二嫂的生日。那天我们异常激动,回到班中,蛋糕已准备好,点燃蜡烛,大家在烛光中许下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她也一样。只见她双手合十,闭上眼:“希望把你们这群臭孩子都赶走,赶到那些好学校,再也别回来……”话音未落,她脸上已满是泪水,这泪水又将她变为了多年前的“豆腐西施”,让人充满怜爱。那天,大家都哭了,可都好开心。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大花猫”,奶油抹得到处都是,夹杂着泪水,留下了一片最珍贵的回忆,难以释怀。其实,她一直是个可爱女人。
我们知道我们即将离开,即将离开这故乡,离开我们的妈妈“杨二嫂”。可在我们的心里,这个永远都那么可爱,那么温和却不失严厉的杨二嫂,她永远都是我们大家的妈妈,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她。
总之,不舍。
梦里花落知多少
最后一次看到同学们在教室里打打闹闹。也许年少时未曾失落,直到班长拿着口琴吹起《同桌的你》,淡淡的琴声盖过了撕心裂肺的不舍,忧伤如漫天风雪弥漫了整个春意融融的窗子。
刚入学,我们还是一些傻事做绝的孩子,为了去网吧从铁栏上翻下摔破了膝盖;为了见到心仪的男生在烈日下假装锻炼;为了告别父母无休止的唠叨,可以一个人跑到上海,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又跑回来。三年中,似乎没有什么欣喜若狂或痛彻心扉,却都是淡淡的丁香,开满了我途经的雨巷。
窗外依旧杨柳依依,但我再踏出这教室的门槛,却是正式地与三年初中生活做了诀别。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依旧,那些流淌着经过的记忆,正如梦中炽烈开放着的樱花,繁盛却不真实。
我依然记得,脆弱的叶子在朋友的簇拥中独自提着疼痛的心情笑得春心荡漾;依然记得呆笨的黑马在运动会上获奖时那光鲜的样子;依然记得旋天道士在遥远的地方偷看叶子哭泣;依然记得柳絮神色不安地胳肢我说“你都活着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但是一晃这些都从眼前流走,我不能象握住一片五瓣的丁香一样留住他们的欢笑,如果那些花儿在梦里早早凋谢,那么我宁愿长醉不愿醒,接着等待,下一次的花开。
我信念坚定地等待,希望再次见面时,叶子不再提着疼痛的心情傻笑,黑马不再为了一个解不开的题用脑袋敲墙,旋天道士不再惟惟诺诺地不敢表白。希望如火一样点亮我们所泅渡的大海,手里的幸福便不会再像梦中的樱花一般早早零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4:24 , Processed in 0.08842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