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郗晓波:学生写作文能去掉“套路”与“文艺腔”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6 21:3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生写作文能去掉“套路”与“文艺腔”吗?

温儒敏先生曾在《羊城晚报》有篇文章,建议语文老师“写作教学尽量避免‘两不’:不把‘文笔’当做第一要义,不教或者少教‘宿构作文’。”

温先生指的作为“第一要义”的“文笔”就是“文艺腔”。所谓“文艺腔”,温先生指出有这么几个共同点:多用排比、比喻;喜欢洋洋洒洒列数古今人物典故名言,显示有“文化底蕴”;堆砌词藻,走华丽的路子,大话空话多,炫耀文笔,很少是朴实、清晰、亲切的一路;预设开头结尾,彼此雷同。

温先生进一步分析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语文老师“为了准备中考和高考作文,往往就教学生如何把文字写得漂亮,去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这做法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作文课都往抒情、修辞、文学的方面走。于是那种缺少思想内涵与智性分析,动不动就用典、堆砌词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很多见。”

故而,温先生谆谆告诫语文老师,“不把‘文笔’当第一要义,力戒‘文艺腔’”。先生的用意肯定是善良的,美好的,言语也是中肯的,得体的。而所言的问题也正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症结。但学生写作能去掉文艺腔吗?我的回答是:不能。为什么不能呢?我的答案是:因为语文老师整个儿就是“文艺腔”化身。

如今的语文老师,他们在读中学时,所读的课文都是诸如《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赤壁赋》《归去来兮辞》《兰亭集序》《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等等以意象生动、音韵铿锵见长的美文,几乎没有读到几篇思想深刻言辞犀利的批判性文章。他们的语文老师解读文本,都是毕恭毕敬地从雅词到美句到漂亮的修辞一路赞美过来,哪有什么批判性思维。很多语文老师,就算喜欢读书,也很难喜欢读那些比较抽象的逻辑严密的理论书籍。

陈道明说:“好演员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带出来的。”如今的语文老师,都是被他们的语文老师“带出来的”,一带一路,一路走来,老一代又带出新一代,代代相带,带带相传,语文老师想不被熏染成文艺腔都不可能。这种东西已经融化在广大语文老师的血液中,渗透进骨髓里,极难去除。在中考或高考阅卷中我们见得更多的现状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具有批判思维的作文,总是入不了“文艺之眼”,能获高分的几乎都是辞藻华丽、矫情浓烈的作文。

至于温先生所言“不教或者少教‘宿构作文’”,那比“力戒文艺腔”更难。虽然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是中文系毕业的,但普遍特点是不写文章或很少写文章,大多语文老师基本不会写文章。其实,教作文的老师必须自己会写作。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我们都知道,教钢琴的人不可能不会弹钢琴,教开车的人不可能不会开车,教数学的人不可能不会做题……为什么单单教作文的人可以不会写作文呢?但,我们对教作文的老师不会写作文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写作是语文技能的高级形式。语文老师如果不会写作,或很少写作,他就从来没有经历过写作从痛苦到喜悦的过程,他也就永远不懂的怎么去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并提高语文能力。因为写作中有无穷的技巧,但这些东西是附着在具体写作内容上的,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出现。语文老师如果不会写文章,上作文课就只能教套路,只会套模板。你不让教套路,简直是要了他的命,因为除了套路,他就无东西可教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校语文老师压根也不教写作文。

指导学生写作文有两个角度:一是阅读者角度,一是写作者角度。俗话说,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阅读者角度基本属于看热闹一类,总是站在作文的外面欣赏作文,所以,就特别偏爱具有文艺腔的作文,而这类作文常常是散文形式,而散文又是最不讲求逻辑性的文体。这类作文共同特点是猛一看不错,仔细一看,真不如猛一看;但考场阅卷恰恰是“猛一看”。

叔本华说过:阅读走的是别人的思想路线,写作走的是自己的思想路线,是一种创造。一个语文老师只有将大量阅读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够写作。所以,作文教学是一门“高消耗、高个性”的学科。作文教学的门槛很高,即会写作的老师才能教好写作,不会写的老师只会教套路,事实是套路也教不好。更残酷的事实是,不会写作的老师即使教阅读,也不会教得很好,因为他缺乏一种“写作者的眼光”,对一篇文章的细微之处很难透彻理解。

温先生是大学教授,特别关注中学语文教学,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温先生就像是坐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湖边,舀了一瓢湖水,仔细研究,研究得很透彻,发现其中有两种化学成分不好。我是一辈子在这汪湖水扑腾的人,经常呛水,深知湖水之味道,故而深味温先生之用心良苦,但还是要提醒考生:温先生的文章未必有几个语文老师阅读,即使阅读了也未必有几个语文老师就改变了文艺腔,这腔调不是想改就能改的;也未必有几个语文老师抛弃了作文套路,这套路也不是想弃就能弃的。最最重要的是,你的作文就是大多不会写文章的语文老师批阅的啊!

结论是:写作文还真的需要一些套路,拿捏一些“文艺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3:32 , Processed in 0.06749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