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雷颐:词汇的禁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4 21:2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雷颐:词汇的禁忌 作者:雷颐

摘要 “禁忌词”包含的历史信息至为丰富:可以校堪历史文献年代,探究时代特色,窥视社会特点,观测政治风云,分析文化政策……而最重要的意义,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的短短一句话早就一语道尽:“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畔。”



  名目繁多的各种“禁忌”是人类社会自远古以来的普遍现象,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经典著作《金枝》将原始社会的禁忌行为作了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其中之一,就是词汇的禁忌。直到现在,所有社会仍有各种各样的词汇的禁忌。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种种禁忌,包括词汇的禁忌,毕竟是越来越少。因此,词汇禁忌的多少,往往可作为时代、社会“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   中国的词汇禁忌史来尤多,不知避讳就身陷牢狱之灾,许多人还因此丢掉脑袋。由于禁忌的有关规定并无严格的“法治化”,为官家的提供了操作空间过大的“自由裁量权”,百姓稍不留意就可能犯禁罹罪。例如,对帝王姓名避讳的惯例是讳名不讳姓,但李唐王朝就曾讳“李”。所以开元三年、十九年朝廷曾两次“禁断天下採捕鲤鱼”;曾有规定“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有卖鲤鱼者被杖六十,盖因“鲤”为“李”也。所以,鲤鱼也被改称“赤鯶公”。
  宋代苏轼的《庐山二胜·开先漱玉亭》中即有“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鯶公”之句。安禄山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所以唐肃宗李亨对“安”字甚恶,认为有害天下,故将许多有“安”的地名改为他名。据著名史学家陈垣在《史讳举例》中的不完全统计,三十多处地名中的“安”字被改,如将安定改保定、将安化改顺化、安康改汉阴、保安改保宁、遂安改晋康……中国官权向来强大,甚至地方官也可要求属下、百姓避其名讳,州官田登不许人用“灯”字,于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已是尽人皆知的成语
  说来有趣,清王朝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入关,定鼎中原,曾被中原“华夏”视为“狄夷胡虏贼蕃”等,因此清初对这些字深深忌讳。如明末的“红夷大炮”,清政权改为“红衣大炮”,直到“盛世”乾隆时编纂《四库全书》,还对书中的虏、狄、夷、胡等字作了改、挖。虽然雍正、乾隆对此都曾明确表示不以为然,但编书的史臣对真实的“圣意”体会至深,仍不敢不改。从清初对这些字的改、挖,到雍正、乾隆表示不必改、挖而编书史臣却仍然改、挖的这段历史,可以看到原本属“狄夷胡虏”的清政权入主中原后、又以“华夏”文明代表自居的矛盾心态。随着统治日久,无人否认清王朝是“华夏”正统时,这些词汇才“脱敏”,并在鸦片战争之后“强化”,“严夷夏之防”思潮再起,因为此时的“狄夷胡虏”所指的是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清王朝已俨然成防止“用夷变夏”的“华夏”的捍卫者了。翻来覆去,当它对自己是“华夏”正统不够自信时,“狄夷胡虏”便是禁忌,至少是“敏感”;当它对自己是“华夏”正统充满自信时,这些词便全部“解禁”。
  对“反清”的太平军,清政府规定自然不能“直呼其名”,不是“贼”就是“发匪”、“发逆”。而太平天国也是等级森严,禁忌词汇种类之繁,字数之多,范围之广,执行之严,较之历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同样规定称敌对的清政府只能为“阎罗妖”,清官为“妖头”,高官为“大头妖”,清兵为“妖兵”,清军营为“妖穴”。还规定“鞑”、“咸丰”等字样都要加上反犬旁。
  国共相争最激烈之时,彼此也忌讳“直呼其名”而互称为“匪”。这种情况,延续数十年。对此现象,著名民国史专家杨天石写道:“‘蒋匪’与‘共匪’,其核心为一个‘匪’字。”(《摆脱“土匪史观”,跳出“内战思维”》,2007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
  在“史无前例”的“全面专政”年代,认为有毒、有害的禁忌词汇瞬间爆增,从暴风骤雨般的商店、街道改名运动,即可略窥一斑。从1966年8月20日开始,北京红卫兵在“伟大号召”下冲上街头,开始“破旧立新”,给许多商店、饭店、街道强换新名。8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浪潮席卷首都街道”的长篇报道,同时发表了名为《好得很!》的社论,热烈赞扬说“这是振奋人心的大事,这是大快人心的喜事”。因为“许多地方的名称、商店的字号,服务行业的不少陈规陋习,依然散发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气息,毒化着人们的灵魂”。随后几天,《人民日报》连续发报道、社论、评论赞扬红卫兵“横扫‘四旧’的革命风暴”。
  据报道,北京的长安街改为“东方红大路”、王府井大街改为“防修路”后又改为“人民路”,景山东街、后街改“代代红路”,天坛路改“曙光路”,白石桥至中关村叫“文革路”……同仁医院改为工农兵医院,协和医院改为反帝医院,友谊医院改为反修医院,宣武医院改为东方红医院,清华附中改为红卫兵战校、王府井百货商店改为北京市百货商店,颐和园改为首都人民公园,全聚德改为北京烤鸭店,东安市场改为东风市场,荣宝斋改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二门市部,天桥剧场改为红卫兵剧场,蓝天时装店改为卫东服装店。几天之内,改名风暴席卷全国,连四川名菜“麻婆豆腐”也被改为“麻辣豆腐”,成都的陈麻婆饭店改为文胜饭店,寓意“这次改名是文化大革命的胜利”
  穷乡僻壤,森山老林,亦难以能免。产于福建武夷山深处著名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也曾被迫改名。由于“大红袍”散发着“中状元,加红袍”的“封建毒素”,红卫兵来到茶树前要砍掉此树,崇安县茶叶局茶科所管理人员吓得不知如何是好,突然有人想起毛主席也喝此茶,就对红卫兵解释说毛主席也喝过大红袍,所以“谁敢砍大红袍茶树,谁就是阶级敌人”,这才使大红袍茶树免遭砍伐之灾。
  但是,红卫兵还是勒令树名必改,一位吴姓生产队长想起了新近发表的毛主席词《卜算子·咏梅》,歌颂梅花,而且在“文革”中梅花被认为是非常革命化的植物,“是当时红极一时的政治符号”,于是提出将“大红袍”改为“大红梅”,终于顺利“过关”。但不久,问题却接踵而来,原来“大红袍”相当部分出口海外,改为“大红梅”后引起海外误解,严重影响出口创汇。想来想去,茶科所人员又将“大红梅”改为“大红岩”,既具“革命色彩”,又贴近“武夷岩茶”。“观音”也是封建迷信,所以“铁观音”也改名为“铁冠音”。(邹全荣:《“大红袍”险遭“文革”浩劫》,2008年11月25日《人民政协报》)改得最多的,恐怕是人名了。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为女红卫兵宋彬彬改名“宋要武”后,改名风潮霎时涌起。连“文质彬彬”都属政治“不够正确”,那富贵、进财、光宗、耀祖、仁智、孝悌、淑芳之类,就不必说了。直到文革后期,江青还为人“改名”。据胡学常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的《百年潮》杂志2005年第4期发表的《江青与小靳庄》中说,1974年6月,“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正在高潮,江青来到小靳庄。这时“孔”、“周”等也成忌讳。“
  面对每一个人,江青几乎都有‘正名’的冲动”,女社员王淑贤刚自报家门,江青就说又有淑又有贤,《三字经》里全有,要改成“王树先”或“王先”,由其任选一个。有于瑞芳者,江青认为“瑞”字特别要不得,同样透着《三字经》气味,于是为她改名“于芳”。老贫农魏文忠刚报告“我叫魏文忠”,江青就批评他的名字太封建,后来这个老农自己给自己改名为“魏文中”。
  王孝岐这个名字更把江青吓了一跳:“啊呀!你这个‘岐’字改了吧,周文王啊!”最终,王孝岐改名“王灭孔”。妇代会主任周福兰是负责接待江青的人员之一,江青见面就问她的姓名,然后说:“你这个名字太封建了,我可要造反了。”遂为其改名“周抵周”或“周克周”,要“抵抗奴隶主头子周公”,或者“克制周公”,“用咱们这个周,克制他那个周”。
  文革后,词汇禁忌锐减,地名、商店企业名和人名大多重新改回旧称。不过,在某些时候,仍会有某些“敏感”。邵燕祥在《百年潮》1999年第7期发表《何必改词》,说在有次他在电视中看直播的在北京举行的《黄河大合唱》纪念性演出,结束时,齐唱《团结就是力量》。这支歌他会唱,歌词也能记诵:“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他在电视屏幕前跟着哼唱,但是:“唱着唱着不对了,再唱第二遍时,仔细盯着字幕看,发现原歌词中的“向着自由”被改成“向着胜利”了。”
  在介绍了这首唱遍全国多少年歌曲的背景后,他感叹道:“我真不明白,到了本世纪的九十年代末,为什么要去改掉五十多年前唱遍全国的一首歌曲中的‘自由’两个字,以为这样就能改变人们的历史记忆,就能抹煞当时革命者和爱国者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吗? ” 王缉志是我国IT业前辈、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之子,2006年10月31日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博文“不能理解的禁止”,他写道:“我常用HTTP://WWW.BJMCC.NET北京移动网站来发手机短信,这样比在手机上输入短信内容方便些。现在我在南宁,住在我姐夫家,在民主路。明天我要去老家博白参加他们举办的客家文化节,他们来车接我。刚才我用上述网站发短信,告诉他来南宁民主路来接我。但是短信发送失败,理由是:您的短信内容里含有不许发送的内容。我把‘民主路’三个字去掉之后,短信就发送成功了。于是,我还要用别的手段告诉对方我的地址。真的不明白为何不许在短信中出现‘民主’两个字?”但经历过“史无前例”的他毕竟具有历史感,对此虽不理解,却不否认时代的进步:“这种做法,我觉得很可笑。不过,社会毕竟在进步,回想起文革期间,如果用废报纸包东西,被发现报纸上有主席相片,会被批斗。如果不小心打碎了主席的石膏像,甚至要被定罪为反革命而进牢房。”(http://blog.sina.com.cn/wangjizhi)
  词汇禁忌史不绝书,一直是历史研究的对象,这种研究也是史学家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之一。“禁忌词”包含的历史信息至为丰富:可以校堪历史文献年代,探究时代特色,窥视社会特点,观测政治风云,分析文化政策……而最重要的意义,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的短短一句话早就一语道尽:“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0:07 , Processed in 0.0577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