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恩樵:语文三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11 13:4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恩樵:语文三题

1.让语文教学焕发活力
语文该怎么教?-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再探寻,一直再追问。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似乎在文本解读、课堂设计、应试研究等方面着力甚多,以为这样做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事实究竟如何呢?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吕叔湘之责”,如今不是仍然让人发出“咄咄怪事”的愤叹吗?其实,这些充其量只是细枝末节而已,语文教学要用大思维与大构架,遵循规律,坚守常识,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活力。
正清本源是正途。语文教学的“本”与“源”是什么?从教什么层面来说,“本”就是“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源”就是“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从怎么教层面来说,“本”就是要大量地阅读与写作,“源”就是要充分地综合与实践。正“本”清“源”,就是能够以玩味语言文字为抓手,达到语言文字习得与精神文化熏陶的融合,就是要以大量读写为载体,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性的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正“本”与清“源”有机结合才是语文教学的正途与大道。在语文教学中,我实践的“四多四少”(多读书,少[精]学教材,多写随笔,少做习题,学生多做,教师少说,活动多点,考试少点)做法,就是为正本清源的努力。
回归生活乃真经。首先,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应该丰腴于鲜活的生活。让语文回归语文,就是让学生感受生活,生活会给予学生语文的滋养,滋养他(她)感悟文字的灵性,滋养他(她)活跃思维的敏捷,滋养他(她)丰沛思想的充盈。其次,这是对语文的尊重。语文天生是与广袤而丰润的生活浸融在一起的,当语文遇上生活,语文才会散发迷人的魅力。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终将是干瘪而僵硬的。语文教科书也好,语文课堂也好,都不能成为“池塘”。池塘里再怎么“天光云影共徘徊”,如果没有“源头活水来”,注定是将是死水一潭。再次是对时代的尊重。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生时代,无数的时代元素都将激活语文的韵致,让语文教学灵动起来。我们必须将蜷曲于“分数语文”死胡同的语文教学拽出来,让其畅行于缤纷多彩的生活中。
优化结构为良策。当下的语文教学结构严重变态,听说读写只剩唯一的读,教材成为语文学习的唯一依托,课堂成了语文学习的唯一时空,分数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追求。结构畸形必然导致功能的孱弱。语文教学的“四唯”必须打破,架构起立体多维的时空。首先,教师有权利动动教材这一“奶酪”,改善教材的结构,让其规划与引导教学,其次,要雕琢课内与课外架联之榫,让其自然而牢固地联接,再次要将听说读写融于一体,以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为核心,让分数成为语文教学的“额外奖赏”。
语文教学注定是一份优雅的事业,我们不应该让其憔悴或僵死。每一个有志于做建设者的语文人,是不是该在自己的语文讲台前有所作为呢?我是“痛并快乐”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而行的。
2.“三个大量”:语文教学的宏观架构
当下的语文教学结构畸形,功能退化,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这样的痼疾,仅仅依靠改进课堂教学是不能消解这一矛盾的。我们必须有大思维,动大手笔,调整宏观结构,促进微观落实。为此,我提出并实践“三个大量”的语文教学宏观架构,引语文教学回归正道。
大量阅读:组建图书馆,保证时与空,举行读书会。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已无需再论,当下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大量阅读成为可能。我的做法是,一是利用语文课堂共读;二是利用课外阅读。课堂共读,就是班级所有学生共读一本书。共读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大量阅读。班级建立千册图书馆,营造自由阅读的氛围,倡导随处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时间上,努力做到让学生每周有一节课的阅读时间,并且不让学生去做大量的语文试卷,且鼓励学生多利用“十边地”时间阅读,努力保证学生有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课堂共读与课外阅读构成了学生阅读的点与面、质与量的交织,在此基础上,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激励学生有阅读的可持续性动力。比如,通过开展读书竞赛,按月统计学生阅读书目,对阅读数量多的会给予奖励书籍的激励。支持学生写读书心得,办好班级读书心得橱窗,及时张贴优秀的读书心得。举行班级读书报告会,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精彩等等。
大量写作: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提升品位。时下,语文教师像数理化一样让学生做大量的语文练习,以此获得语文应试的高分,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语文素养仅靠练习是练不出来的,相反,大量的语文练习,一来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二来僵化了学生的灵性,三来耽误了学生很多本该自由阅读与写作的时间。我特别鼓励学生写随笔。写随笔是我学生语文作业的主打。“大量写作”就是要学生每天必写随笔。我的观点在于“随”,随心所写。写什么,写多少,怎么写,都有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畏惧感。我会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随笔的兴趣,以致让其形成写作的习惯。在这方面,我有“四大法宝”,一是五角星激励,每次随笔,我会根据学生随笔的用心程度,用五角星的多少来激励。二是评语激励。我会不吝啬我的赞美之词来送给写得好的每一篇随笔。三是在班级里郑重其事朗读学生随笔,将作文指导蕴含在这些评点中。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每学期给每一个学生“出版”随笔盒装“书”。一个学年,平均每个学生写了四至五个笔记本,近200篇随笔。我将学生一年里写的所有随笔集放在一个自制的精美盒子里,成为盒装“书”。坚持两个学年四个学期的随笔写作,我的“100%的学生爱写作、80%的学生会写作,60%的学生出佳作”的愿景就能化为现实,学生所写的作文也已不是那种大众化面孔的作文了,作文品质大大提升。
大量综合:人人有“课题”,周周有“开讲”,常常有“活动”。所谓“大量综合”,就是大量地举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地举行是以“微课程”的形式展开的,而“微课程”的落实,是以“课题”“活动”与“开讲”为抓手的,做到“人人有微课程研究,周周有微课程展示,月月有微课程活动,年年有微课程作品”。
人人有微课程研究。就是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特点,指导学生选择语文中的某一个点作为研究的对象,形成微课程研究。当然,有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也鼓励他们多人形成研究小组,选择自己的微课程。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梳理,最终两个班上74名同学形成了43个微课程专题。周周有微课程展示,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做了提炼与梳理,然后形成一篇研究性报告,以便全面展示研究的成果。然后,从某一周开始,我每周拿出一节课,让这个(组)学生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微课程研究的经历、成果等。月月有微课程活动,是指在微课程研究的过程,网上查阅资料是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此,每一个月,我都会有计划地根据学生微课程研究的进展需要,挖掘学校内外的资源(主要是家长资源),帮助学生组织一些微课程活动,让研究的行为更加鲜活生动起来。年年有微课程作品,就是一般以一个学期为研究周期,一个学期结束,要求学生整理好研究报告,然后汇集成册,形成班级语文微课程研究的作品。
3.做语文教学的建设者
当下语文教学痼疾严重。多年来,我孜孜以求,实践不止,致力于做语文教学的建设者,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坚守语文教学的常识,启动大思维,筑建大构架,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活力,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是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促进教材的“转型升级”。语文教材是一线教师教学的“图纸”。目前语文教材的问题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我试着动动教材的“奶酪”,首先,改变教材体式。变人文修养的单元主题为语言习得的单元组块;变文选组合为训练系统;变阅读本位为四线合击(听说读写);变文体循环为能级递进;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其次,减少教材份量,让教材变薄。让教材变薄,可以避免“挖坑式”的教学状态;教材篇目少了,可以做足做精课文学习,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第三,优化课外读本及书单,形成课外教材。课外教材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实践。先以课堂教材的“举一”,来带动课外教材的“反三”,再以学生大量阅读的“举三”,来促进语文素养提升的“反一”。
二是以“主题阅读”为抓手,促进“微课程”的落实。改善当下语文教学僵化的局面,我主要将“微课程”引入语文教学现场,以“主题阅读”来促进“微课程”的落实。我的做法强化落实“四有”。人人有微课程研究,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特点,指导学生选择语文中的某一个点作为研究的对象,让人人都能参与语文微课程学习。周周有微课程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生主题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做了提炼与梳理,形成一篇研究性报告。然后,从某一周开始,我每周拿出一节课,让这个学生(组)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微课程研究的经历、成果等。月月有微课程活动,在微课程研究的过程,每一个月都会有计划地根据学生微课程研究的进展需要,挖掘学校内外的资源(主要是家长资源),帮助学生组织一些微课程活动,让微课程更加鲜活生动。年年有微课程作品,一般以学期为周期,一个学期结束,要求学生整理好研究报告,然后汇集成册,形成班级语文微课程研究的作品。将“微课程”融入语文教学,我的“三个大量”(大量阅读、大量写作、大量实践)的实践主张得到落实,极大地丰润了语文教学。
三是以“多维对话”为抓手,促进“课堂生成”的精彩。我认为课堂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阵地,但它一定是个制高点。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举一”。我的主要经验就是实施对话教学,以“读读—议议—讲讲---练练”作为课堂的主要结构形式,形成课堂上多重对话的格局。“读读”是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议议”是实现生生小范围之间的对话,“讲讲”意在形成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的多维往复的对话,“练练”意在让学生自己与自己对话。在多重往复的对话场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情绪处于积极的状态,思维也非常活跃,因而,大量的生成成为自然而然的态势,教师组织学生充分互动,研讨对话,对一些具体地问题,加以追问、修正、引导等。我的“灵动,平易,简约,智慧”的课堂教学风格就是在这样的策略与原则下形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9:05 , Processed in 0.0804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