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12 09:2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林刚 姜春霄
 
    摘要:本文提出了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面临的几个热点问题,希望藉此引起学界的关注,群策群力,借鉴和吸收国外教育技术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国情,作好教育技术本土化研究,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
  关键词:教育技术 发展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34
  现代教育技术学是近年来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而且已成为跨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生长点。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再到现代教育技术几个阶段,学界一度出现了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但是非常遗憾,我们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还停留在引进介绍的层次上,热衷于翻译原著、“拷贝”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过多地在名词概念、定义理解等问题上纠缠不休,缺乏本土化研究,即没有思考过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中国的教育技术究竟是什么?它在教育中如何发挥作用?地位如何?反思、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成为教育技术学界同仁义不容辞的职责。
  当前国内学界对于教育技术的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总的表现为:有结论,没理论;有想法,没方法;有草案,没个案(魏奇 2001)。因而,当前国内教育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就面临着几大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一一罗列出来,抛砖引玉,并求教于方家。
  一、中心理论问题
  理论是对现实的抽象,它能够指导实践,并具有组织和总结知识、预测和启发等重要功能。因此,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确定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指导教育技术实践工作等。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许多学科的理论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一般说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视听教育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这是教育技术最直接、最浅层次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基础导致了媒体中心论的诞生,致使我们在电化教育阶段的研究一直在围绕媒体打转,禁锢了我国教育技术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但是,随着对教育技术研究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媒体技术理论如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兴的科学技术的理论也构成了教育技术的技术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和心理学。众所周知,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技术学在学科划分上隶属于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以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建立了学科自身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教育技术学科的雏形。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它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现在我们也非常重视学习理论的研究,从教学过程的设计、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到教学软件的开发等,都倾向于运用学习理论做指导。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影响教育技术的三种学习理论,对我们的教育技术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对我国当今的教育改革更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此外,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共同为现代教育学提供了新鲜血液,促使了教育技术学体系的生长。
  系统科学理论。“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新三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为许多学科包括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最深层次的基础理论应该是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桑新民)。“因为这决定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技术观和教育观,并由此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技术观……有了正确的教育技术观指导,才能从千变万化的教育技术景观和五花八门的教育技术理论中,深刻、科学地把握教育技术学的本质及其演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可见,随着教育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其理论基础已经从最初的媒体中心论发展为多因素论。目前,我们急需将多因素理论进行整合,提出一个教育技术的中心理论来。以体现教育技术学科的纯洁性、独立性和成熟性。
  二、本质与作用
  本质与作用问题,应当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又一热点问题。
  教育技术究竟是什么,其作用如何?有人认为,教育技术的本质就是应用教学媒体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有人把教育技术的本质归结为一种能力,认为“理论知识+技术”就是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绝大多数的学者持第一种观点,这一表述虽有“技术决定论”之嫌,但是切中要害,因为教育技术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无论研究的范畴多么广泛,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最优化这一目标。AECT的94定义也佐证了这一论点:“为了促进学习……”。不过得承认,这种表述还是过分强调了物质性(技术性)因素,是对教育技术狭义上即教学范畴内的本质的认识,视野不够广阔。第二种观点把教育技术归结为一种理论加技术的能力,似乎不妥。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术),需要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能力”的含义就是“做事的本领”,所以,“把教育技术内化为能力”这种说法可以接受,但是认为教育技术的本质是能力,确实太空泛,无助于解决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我们对于其本质的把握也应与时俱进,总之,正确认识教育技术的本质,要弱化其“物质化”因素,强化“人性化”成分。
  关于教育技术的作用和地位问题,基本没有什么争鸣,大家的认识颇为一致,即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它的发展对传统教育理念、教与学模式、学习方式等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乃至引起了人类学习的革命。所以,“有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教育技术的这一巨大作用到底该如何发挥,研究得不够,尤其是个案研究。缺乏实践,导致了理论的苍白无力。今后我们的研究重点应当从论证其可行性转移到实际操作上来,利用现有理论,从细微处着手,脚踏实地地做一点实际工作。
  三、定位问题
  对于教育技术的定位,关系到教育技术研究范畴的确定和培养目标的厘定,是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教育技术的定位,认为教育技术应定位在技术(梅家驹)。在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电化教育时代”,它重点关注现代化传播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至今,虽然教育技术已远远超出了媒体应用的范畴,根据94定义,还包括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等,但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注重的还是技术和实际应用(开发、管理和评价)。一些理论,如教学系统设计和讯息设计理论、媒体特征理论、问题分析和测量理论、反馈理论等,最终是为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服务的。
  第二,对教育技术学的定位。冯秀琪教授认为,教育技术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教育科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等学科的发展与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诞生的。伊利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定义的表述》中指出,应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强调个别化与个性化的学习、运用系统方法这三个概念被综合成一个促进学习的总体的智能方法时,就形成了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特点,从而也确定了这个领域的理论根据。AECT的定义也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方法。所以,可以将教育技术学列为“教育科学(教育哲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第三,对教育技术培养目标的定位。从教育技术引进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一直把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定位于培养能使用、维护各种教学媒体的专门人才,这样的定位显然已不能适应新世纪、新社会以及新教育对教育技术的要求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应从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转向课程设计型人才及教学问题诊断专家的开发和培养。培养学生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教学软件设计、开发与教学应用的能力,使其在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活动中都能有用武之地。
  以上这些定位都是从某一方面来认识的,并且有的还混淆了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笔者认为,对于教育技术的科学定位,应该是从整体上把握,把上述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教育技术的定位应包括教育技术定位、教育技术学定位以及培养目标定位,即内涵定位、学科性质定位、发展定位。教育技术不再是一门实践应用的纯技术学科,而是问题研究型的综合性学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2:01 , Processed in 0.0718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