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见证藏书的历史与现实——读韦力先生新著《书楼探踪》(江苏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19 09:0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见证藏书的历史与现实——读韦力先生新著《书楼探踪》(江苏卷)
《书楼探踪》 韦 力 著 华文出版社
  近日韦力先生新著《书楼探踪》(江苏卷)出版,我捧在手上,身边放着他此前出版的“书楼系列”著作:《书楼寻踪》《书楼觅踪》与《书楼探踪》(浙江卷),还有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三卷本《中国藏书楼》。几套书的出版时间,始于本世纪初,至今已有20多年的光景。
  说来20年只是历史的一瞬间,但你看一看《中国藏书楼》的编委会名单:季羡林、任继愈、李学勤、来新夏、白化文、安平秋、萧东发,一个个学术界的大人物,如今多已驾鹤西去。由此想到《论语》中的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师远去,此时我们除去叹息人生的短暂,还会产生哪些感想呢?当然是先辈们留下的典籍与成就,还有后学们承继前贤,更为出色的工作。说到出色,在我的心目中,当代访书人,首推韦力先生。
  评价韦先生的成就,我最看重三点:一在藏书,二在著书,三在访书。藏在研究,著在思想,访在实证。三者结合,使韦先生成为当今书界的一代大学问家。如果做一点深入分析,在韦先生的书生活中,访书人的身份与经历,最为让人震撼,也是他一生成就的基础。有评价说,韦先生的探访之旅,学问上跨越时空,行为上特立独行,是一位古今罕见的访书人。
  这让我想到韦先生的另一部著作《书魂寻踪——寻访藏书家之墓》,其中记述了他实地寻访的焚书台,以及几十位读书大家的墓地。书中的名目有:班固、柳如是、姚鼐、罗振玉……面对这一连串的名字,韦先生多少年风雨兼程,一一来到他们的墓前,一一拜谒,一一留下笔记。古今比照,学问不作比较,藏品不可比较,单就人生轨迹而言,我们必须赞叹,韦先生访书人生的奇绝之处,堪称一次跨越古今、冠绝当代的壮游。
  其实韦先生访书,有一个周密而庞大的计划。从宏观构建到微观设计,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谋划,精心布局。有了数十年寻访的基础,再伴以相关典籍的研究,韦先生关于书的信息库迅速膨胀起来,学问的总括与认知水平,直逼当代文献版本学研究的巅峰。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韦先生对于书,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那样的情绪几乎达到偏执,带来的结果,自然是他超乎常人的勤奋。
  有了访书的积累,韦先生的学术地位不断提升。他一面讲学,一面参加学术会议,更为出色的是他的写作,由涓涓细流渐成涌泉,20多年中,有近60部著作面世。归结起来,韦先生的写作大体有五个方向:一是学术研究,如《批校本》《古书题跋丛刊》《芷兰斋序跋集》《书目答问汇补》《鲁迅藏书志》等;二是藏书普及读物,如《得书记》《失书记》《古书之美》《古书之媒》《蠹鱼春秋》《硃痕探骊》《见经识经》等;三是文化觅踪系列,如《觅宗记》《觅文记》《觅理记》《觅诗记》《觅经记》《觅词记》《觅曲记》等;四是书友交流系列,如《琼琚集》《琼瑶集》等;五是寻访系列,除去前文提到的书楼系列,还有《上书房行走》《书魂寻踪》《寻访官书房》《书院寻踪》《书坊寻踪》《书肆寻踪》《书店寻踪》等。
  如此丰富的著述,大体涵盖了韦先生与书相爱相拥的人生轨迹。至于其中的核心著作,我觉得还是寻访系列。这个系列的第一部著作,应该是2003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楼寻踪》,此书收入傅璇琮、徐雁主编的“书林清话文库”中。从这部著作里,我们可以得到两个重要信息:一是韦先生最初访书的时间,他在此书的序文中写道:“自1997年初开始,至今匆匆逝去近五年,数十次寻访,其中甘苦难于尽述,然却保留了大量资料及照片。在已寻访过的80余座藏书楼中,至今有四座已被拆毁。”二是寻访系列著作的文体,根据《书楼寻踪》内文目录判断,此书原来的标题,应该是“藏书访古日记”。由此说明,韦先生寻访系列的文体,应该是日记体的札记。后来随着寻访工作的深入,韦先生将其内容不断细分,但初衷始终不变,基本文体也没有改变。
  《书楼寻踪》之后,一直到2015年,韦先生在中信出版社出版了接续之作《书楼觅踪》;2018年,在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书楼探踪》(浙江卷);2020年,在华文出版社出版了《书楼探踪》(江苏卷)。在此系列的写作中,韦先生始终偏重于对私家藏书的探访、发现、研究与思考。比如他在《书楼觅踪》的序言“致敬历代藏书家”中写道:“私家藏书始于何时,我未曾读到过确切说法,我所访得者,以时间论,二酉洞的时间似乎最为久远,是在遥远的秦代。有人会说,这不算私家藏书楼,但我不同意这种判断。首先,它不是官府藏书,因为这些书是那个时代的大儒伏生偷藏的。第二,这个洞即使不是伏生挖成的,至少也是他发现的,这样说来,该洞的所有权,或者发现权也同样不归官府……我访得此洞,就等于访得了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源头了。”
  最后关于韦先生的寻访成就,还有两点说明:首先是早在2020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藏书楼》。这是一部非常好的案头书,但它与韦先生著作的写法多有不同,一是前者官藏与私藏并记,后者主记私藏。二是两者对于藏书楼的定义不同,《中国藏书楼》是将寺院、书院等藏书形式列入其中,分官、私、寺、院四类并收。三是两者写作体例不同,前者是以论、史、表的形式,全方位论述藏书史,后者是以札记式的体例,以书与人为线索,实证藏书的历史与现实。其次是韦先生的书楼写作,从寻踪、觅踪到探踪,本着且记且作的办法,步步递进,大致按照藏书楼所在的地理位置分类,题目没有重复。比如江苏卷,《寻踪》按江苏下辖地域记载,有常熟、扬州、镇江、苏州等地的内容;《觅踪》按江苏记载,有30条内容;《探踪》亦按江苏记载,又有20条内容,人物一直延伸到孙毓修、柳亚子、钱穆等。韦先生说,就这样且行且记,一步步积累下去,最终整理出一部比较完备的藏书楼系列全书。
  (作者:俞晓群,系海豚出版社原社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0:10 , Processed in 0.0565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