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的大脑在想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11 10:3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的大脑在想什么?——对话《我的大脑好厉害》作者、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赵思家

作者:彭诗韵



我们的大脑在想什么?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感的?脑科学是一门复杂、深刻的学科,让人“望而生畏”,但当我们换个角度走进脑科学,就会发现,它与我们学习成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什么打游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做功课的时候却老走神?为什么有的孩子做作业时就喜欢听音乐?……这些问题,我们都能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得到启发。为此,我们采访了《我的大脑好厉害》作者、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赵思家,同她一起走进脑科学的神奇世界。

学习方法

“大脑改变的程度取决于体验的强度”

神经科学能否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更加快速地掌握一个技能呢?在赵思家看来,关键就是要找到入门和精通状态之间的决定性差别,然后针对这个差别做“刻意训练”,就能够事半功倍。

她列举了几个神经科学实验的案例。比如,加拿大心理学教授Joan Vickers通过观察发现,专业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眼睛的移动会比常人更少,并会让视线固定在一个位置更长的时间,她把这个现象称为 “安静的眼睛”(quiet eye)。她以此建议,在做运动训练时,记住训练自己控制好自己的视觉注意力,让这种控制变成自动的,将会受益匪浅。

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同样可以通过神经科学的运用来优化学习方法。比如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把字幕打开,会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当屏幕上出现和声音相符的字幕的时候,人就会自动去看字幕,而且很难故意去无视字幕。这一下意识的反射行为不仅在儿童和成年人中都存在。”赵思家说道。

要提高阅读水平,就需要了解大脑是如何学习新技能的。“当我们有所感、有所体验时,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也短暂地被激活。而重复地激活这些神经细胞,会给大脑带来物理性的变化。通过重复训练,这种‘偶尔发生’的神经活动慢慢变成‘固定’的存在。”在赵思家看来,这种“神经可塑性”也体现了学习的本质。“神经可塑性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但大脑改变的程度取决于体验的强度。有些体验印象深刻,它给大脑带来的改变就越大。有些体验很弱,但如果不断重复,也能增强所带来的改变。总之,耕耘越多,收获越多。”

神经可塑性还遵循“用进废退”这一原则。经常使用的突触会更为发达,而不常被用的突触则会被削弱,甚至逐渐消失。所以赵思家强调,对于大脑学习来说,坚持也是相当重要的。

“真正了解了脑科学之后,你就会发现没有一个绝对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你能获得一种科学的观察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赵思家说。

认识自我

“了解认知的界限,了解人在短时间内能够变化的界限”

为什么有人不能理解别人在想什么?人为什么需要情绪?……当我们深入了解便会发现,除学习之外,生活中各种大小问题也和脑科学息息相关。

神经科学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孤独症,这种因为大脑发育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疾病。“孤独症患者缺乏同理心,即理解他人的能力,或者从别人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能力。而让他们失去同理心的原因是大脑里与社交有关的区域出现了问题。”赵思家介绍道。通过神经科学,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多动症、抑郁症等在青少年群体中多发的病症。“无知最可怕,恐惧多是来自无知。你了解了,反而能更好地接受它、面对它。”

通过神经科学,我们也能进一步把握青少年的情绪管理。“当少年朋友们戴上科学的眼镜,以第一视角仔细体验和观察这一段路程。神经科学会告诉他们,人就是这样的,青春期的大脑就是更容易情绪化,更冲动,也更容易上瘾。”赵思家说道,“既然知道手里的鸡蛋容易碎,就要尽量避免拿着鸡蛋陷入危险的境地。”

学习、健康、情感、情绪,神经科学在诸多方面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此角度来看,无论对于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自己,了解神经科学都是十分必要的。但赵思家认为,神经科学的作用,并不是“十天内记忆力提高20%”或者“让脑潜力在关键期突破人类极限”等,“了解神经科学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清醒认识到认知的界限,认识到在短时间内能够发生改变的界限,以及技巧加成的界限。”

“对大脑了解更多之后,我反而放下了一些执念。大脑的美惊艳了我,我意识到自己的大脑真的好厉害,而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对于赵思家而言,大脑能让自己感受想感受的、选择想获得的东西,这本身就弥足珍贵。“神经科学让我客观地认识了自己,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存在,并发现自己无论平凡还是不凡,都十分珍贵。”赵思家说。

科普阅读

“兴趣的灌溉一定需要长期的阅读”

我们为什么需要不断努力?如何保持好奇和兴趣?从神经科学来看,其中的奥秘就在多巴胺。赵思家认为,作为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带来的效果是奖励,能让人充满干劲。当我们努力学习获得夸奖时,大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就会自动分泌多巴胺,我们则会感到开心和满足。在此之后,这份奖励会变成动机,鼓励、刺激我们下次也这样表现。大脑就是通过这样的机制,不断地激励我们用意志力反抗自己懒惰的习惯。

“人的所有行为都始于动机,在教育中也是一样。”赵思家说,“比起追求短期的满足,更应该去建立内在的动机。”在她看来,人和机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会有“想要”的冲动,“想”就是好奇心,而“要”就是动机。“教育就是要让人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让我们能够自主地朝着目标前进。更重要的是,人不仅要能维持追求这一目标的行为——坚持,还要能维持心理上对这个目标的渴望——热情。”

在赵思家看来,科普阅读正是培养好奇心和热情的重要方式。“感谢科普阅读,让我知道学习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也让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科学。”赵思家说,“正是十几岁时看的科普书,点燃了我对科学的热爱。”

赵思家的父母都不是理科出身,正是从小阅读的科普书籍,为她搭建了一座通往科学的桥梁。“没有人天生就是科学家,能够走上这条道路,必然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和长期的灌溉。”在赵思家看来,启发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或许是在书本上,或许是在大自然中,或许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兴趣的灌溉一定需要长期的阅读。知识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阅读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它能带来游戏和美食无法带来的满足感。” (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彭诗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6:03 , Processed in 0.0564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