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会表达——阅读教学的落脚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30 11:0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会表达——阅读教学的落脚点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许多人因为能说会写而改变了命运,朝着更加充实而有意义的生命轨迹前行。我知道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因为教学使他(她)的学生能说会写,增重了生命价值的砝码而倍感成功。
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其中,教学生会说会写,学会表达既是重难点,又是语文老师的根本任务。
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动员自己去胜任这一任务,而一直以来,我都感觉自己在胜任之路上走得倍感艰难。阅读教学,我该怎样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习作教学,我又该怎样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到现在为止,我都不能说自己能够完全胜任,我只能说我在努力做,很努力地做。今天,我将自己努力中的行为和心得作个简单的梳理,正确与否,敬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先说说我现在接触的三年级学生表达中的突出问题:学生提笔就写,开口就说,信马由缰,表达的自信心很让人钦佩,但表达出来的内容顺序不清,重点不明,大部分学生言之无物,遣词造句十分随便,大多不符合语法规范。面对这种现状,教三年级的老师在习作指导上最常用的办法是:统一内容,一段段地指导,一句句地教,学生写出的作文的确一下子提高很快,恍如五六年级水平,对付考试似乎绰绰有余,可学生自由表达的信心一点一点的被蛀蚀掉。实际上,多数学生还是根本不明作文旨意,不得作文技法,甚至讨厌作文。我想解决的办法还是应该上好阅读和习作教学课,并努力让这两种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今天我想主要就阅读教学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谈谈我的看法。
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完全可以为提高学生的读写服务的,我们的老师只要从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角度去备课,设计教案,学生在老师的施教中不断地积累表达的思想和知识,学习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增强表达的愿望和信心,在经常的表达训练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是能够慢慢学会表达的,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自然本是天成,要想学会表达,就得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该如何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服务呢?
首先,我要谈谈我眼中的阅读教学。我眼中的阅读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其中决定语文素养高低的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是我全部的阅读教学关注的焦点。我个人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围绕文本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留下思想观点、语言形象、情感体验和表达方法的过程。当然我眼中的阅读教材的范围也不光是语文书上的课文,还包括课本以外的文学经典。
一、教好课文,服务表达。
我们常常奇怪这样一个现象:有些小孩子读书前说话既大方又能说,可读了几年书下来说话竟变得胆小拘束、吞吞吐吐,不如读书前会说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很大可能与读书期间缺少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有关。过去我们常常看见学生在课堂上说错话后,受到的是老师疾言厉色地批评和同学肆无忌惮的嘲笑,于是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差,以致后来害怕发言。新课改以来,由于师生关系的转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保护,但在我熟悉的学生中,不爱表达、不善表达的学生仍然比比皆是,爱发言善发言的仍寥寥无几。问题主要出在哪儿呢?我们的语文课堂本来就该是学生学习表达的主战场,现在他们不愿意学习表达或表达的效果很差,我们的语文课的实效高效也就不知从何说起了。个人以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是我们使用的人教版的教材在编排上没有有序列有梯度的设置表达训练。
二是我们的老师在钻研教材时不重视也不擅于去发掘每篇课文中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点。
三是在接受表达训练的机会上,学生参与的面太小,参加后接受的指导太少。
以上三个原因,后面两个原因是我们语文老师可以想法改变的,如何改变呢?
拿钻研教材来说,备课时,我就特别注意根据课文的重难点去发掘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点,并围绕这个点来设计我的教学过程。
比如钻研《孔子拜师》一课时,考虑到课文介绍的人物年代久远,学生知之甚少,而教学的重点又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两位伟人进行评价。为了把突破教学重点和训练学生表达结合起来,我决定指导学生表演“孔子城外拜见老子的情景”,让学生在表演中积累人物对话,留下人物形象,体验人物高尚的品行,情绪高涨地学习表达。过程如下:在学生明白第二节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到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并读好关键句子后,孔子在城外拜见老子的情景我这样引导学生去读好,演好。第一步:请一个同学读叙述的话,师演老子,全班学生饰孔子,师生相对而立,朗读表演拜师情景。老师在表演的同时,还要注意发现齐读中表演孔子表演得好的同学,并单独和他演一次,以达到更好的示范带动;第二步:老师读叙述的话,把全班学生依据竖排数量大致分成两大组,然后分角色相对而立,又一次朗读表演;第三步:不要叙述语,不看课文内容,请两位同学上台创造性地表演,集体评议交流;第四步:同桌之间分角色创造性表演,老师巡视指导。这样从读到说,从模仿到创造,学生的表达能力就得到了实实在在地锻炼和提高。而且也没有脱离文本,偏离重点。
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的25节时,我采用教扶放的策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训练表达。我设计的问题是:
1、这段话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景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哪一个字,哪一个词把景物的特点写活了,让你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美好的画面?
3、围绕景物的特点,借助写活景物特点的词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推荐去这个季节的小兴安岭游玩的理由。
围绕以上三个问题,我先教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节,在揭示学法后,我又扶着学生用此法学习了第三节,然后放手让学生选择四、五两节中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自学,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一位同学抠住 “封”等重点字词畅谈的夏季前往小兴安岭的理由至今犹在我耳畔,她说:游客朋友们,夏天天气很热,我们一般只能在空调房里避暑,可是在空调房里呆久了,我们会感到很不舒服。大家这时一定想找一个又大又美又凉快的地方玩耍吧,我推荐你们去夏天的小兴安岭游玩。你们知道吗,这时的小兴安岭真的很凉快!树木长得青翠茂盛、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整个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不仅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也把夏天那滚烫的热浪挡在了外面,此时的小兴安岭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空调房。你可以在这个大大的空调房里享受到很凉爽很新鲜的空气,你还可以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散步,看书、荡秋千,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烦躁。夏天的小兴安岭还特别的美,早上,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比王母娘娘的瑶池还要神秘。当太阳的千万缕金光像利箭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时,雾早已没了踪影,你会被草地上盛开着的五颜六色的野花深深地吸引。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拿出照相机,按下快门,留住这比瑶池还美的风景。怎么样,夏天的小兴安岭迷人吧?心动不如行动哦!
该生的表达层次清楚、想象丰富,情感细腻,真比四五年级的学生还牛!
当然,教材里训练学生表达的点还有很多,训练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口头表达。比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学生在体会到“中华不振”就是“警察的为虎作伥,洋人的得意洋洋,妇女的哭诉无助,群众的怒不敢言”后,适时让学生写写当时心中的感想,就能在学生心中播撒仇恨邪恶的种子,生长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理解就能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学了《赵州桥》《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这些结构十分有序的课文,则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这些课文的结构特点说说写写家乡的桥和其它风景,学习有序的表达。
二、尝试课外阅读教学,服务学生表达
我们常常听见这样两类家长的抱怨,一种说家里课外书不少,孩子就是不喜欢读;另一种说孩子课外书好像读得不少,可阅读和作文还是不行。这其实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现在的学生面临太多的诱惑,游戏玩具的更新换代速度令人咋舌,各种各样的歌星影星层出不穷、光芒四射,丰富多彩的影视节目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寝食难安。面对这么多的诱惑,我们的学生非常辛苦地抵制着。我们的学生又有太多的作业,仅就小学生而言,语数外三科都有,尤其语数不光要做课本里的,也许还有好几本练习册上的,再加上每个单元必不可少的检测试卷,我们的小学生学校家里辛辛苦苦地对付着。一边是生活中撩人心魄的各种诱惑,一边是学习上必须加班加点应付的作业和考试,心急火燎的苦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我们的课外阅读就在这样的夹缝中展开,成绩差的学生几乎就没有时间看,也不想看课外书,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也许会有部分走马灯、快餐式地读读课外书,成绩好的学生在作业考试和娱乐中间也许还有一片安静的心灵之地,但不乏一心钻研课本考出好成绩来的,能比较专注地把自己交给课外阅读的孩子其实并不多。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课外阅读教学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从而达到改善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不论我们怎么作为,都绝不能以牺牲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为代价,绝不能以牺牲学生考试成绩为代价,只能是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那么怎样做呢?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先说说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时间的安排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课业负担和学校的课时计划。单从学生年龄来说,建议七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次大约十五分钟(一天可以安排两次),九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次大约三十分钟,十二三岁的小朋友一次大约四十到四十五分钟。语文老师可适当压缩学生的语文作业,每天尽量给学生留出三十分钟左右时间看课外书,可以在早读时间、中午时间和放学之前挤一挤。如果是要上比较正式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也可以偶尔占用自己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在班上可以大力提倡睡前读二十分钟左右课外书。
接着谈谈课外书的推荐。课外书的推荐是一个非常慎重的问题。这里抛出我个人的一个观点。不给学生推荐自己没有读过的课外书。就算是班上多数同学都欢迎的课外书,老师也要自己读了以后再推荐。一般来说,给学生推荐的课外书,都是老师读了后觉得文质兼美,相信学生会喜欢,然后全部或部分地读给全班同学听后的确受到学生欢迎,这样的课外书就推荐学生去买,当然,因为你的影响,即使你不推荐,学生也有可能去买。对小学三年学生而言,比较受欢迎的有郑渊洁的《红旗车历险记》、黄蓓佳的《猎人海里布》、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系列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等。对于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来说,先读后买的推荐办法是十分可行的。对于那些会选书的学生而言,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兴趣爱好。
那么如何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更要尊重学生的读者地位。基于对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尊重,我努力从以下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是引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帮助他们储存表达的资源,培养动笔表达的习惯。不过我的原则是: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但绝不强迫学生们做他们不想做的笔记。教学生做笔记,我一般用两个办法,一是常常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书上和笔记本上做笔记。当学生还不会在笔记本上做笔记时,我就偶尔在黑板上跟学生们一起做,教他们格式,跟他们商量如何做对自己表达更有用的笔记。二是把自己所读的课外书和做的笔记拿给学生看。告诉他们我这样纪录的真实想法。在引导学生学习做笔记的同时,我又经常告诫他们,这只是一份简单的阅读书目纪录,并不是一份作业。你可以在读完某个故事某一章节或整本书后,在笔记本上留下“什么什么真棒或什么什么很无聊或什么什么好好看啊”这样简单的纪录。但这件事你应该去做,一定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无关紧要的事情。它应该是一件帮助你再现当时的阅读心情且又有利于你学好语文的大事。我会在班上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些喜欢动笔读书的同学,表扬他们的良好习惯,肯定他们在书上和笔记本上留下的文字和符号。每个星期,我都会在班里追踪一次学生们有没有好好的记录。凡记录做得比较好的,且对自己的纪录比较熟悉的同学我一定会表扬,并将他们的名字张贴在教室的光荣榜里,他们当中那些表达感想丰富的笔记我还会不遗余力地复印张贴出来展览。
二是坚持每天给学生们读一会课外书,开展“说来听听”的活动。我给学生读的课外书,一定是我事前默读过又朗读过的,一定是全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喜欢听的。这是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必须坚持的底线。在为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也会千方百计地训练学生表达。一般来说,我会在读到学生猜测声四起或情节紧要处来个急刹车,让学生猜猜后面的情节。读书结束后接下来我便组织学生开展“说来听听”的活动,通常我会问这样几个“基本问题”:你喜欢哪些内容?有没有什么是你不喜欢的?有没有让你感到迷惑不解的地方?你注意到什么模式了吗?情节间有没有什么关联性?有时我还会根据需要加问一些问题,比如在读了《克雷洛夫寓言精选》后问:你曾经读过这一类型的书吗?你会怎么跟朋友谈论这本书?读黄蓓佳的《猎人海里布》时我经常问学生:“哪些细节、哪些段落的描写特别活灵活现,让人看见了事情的发展过程?”或者“故事里有没有什么情节实际发展需要很长时间,书里却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有没有正好相反的,只需很短的时间,却用了很多篇幅来描述?”读儿童文学里的《一滴眼泪掰两半》后问:你觉得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得花多少时间?你觉得哪一个角色最有意思?在说来听听这个活动中,班里会有很多同学积极地参与进来,学生们会在不断地表达中发现着文本的意义,接受着表达的训练,生发着喜欢课外阅读的因子。
三是上好难得的“课外经典阅读课”。首先,教师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阅读材料,在学生阅读该经典材料之前,教师先给学生诵读经典材料的作者的其他的作品,了解学生的欢迎程度。其次,提供经典材料给学生,并提出阅读要求——大致能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读后感想,做有益于提高自己表达能力的笔记,提出一个自己很想弄明白的问题。再给足时间,布置学生去独立阅读。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全班学生分成一个个四人小组,组织组内交流主要内容及感想(有时还要先交流段落大意)和各自所做的笔记(把组内大家都喜欢的好词佳句勾画出来),再接着从互问四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每组选出组长负责纪录,然后每个小组筛选出一个最想拿到班上来讨论的议题,再交给老师,由老师再筛选出几个最有价值的问题由易到难地交全班同学讨论。集体交流环节,一说主要内容及感想,二赏好词佳句,三讨论老师筛选的问题,四由老师根据文章的情节安排要不要分组表演或用形式多样的读后感来反馈评价。以上不论是学生自学、小组交流,集体讨论,还是可能存在的反馈评价,都多角度、多层次、多次数地训练着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课外阅读课为浓厚学生的阅读兴趣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服务。
三、用自己这本“活教材”影响学生表达
不管是教哪种阅读,语文老师都要有资源意识。没有资源意识的语文老师,不管教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都能把学生教“死”了,学生很有可能还是不会表达,不善表达。
这里所说的资源意识,就是语文老师应该树立“我就是语文”的思想,即用教材倾吐自己的的思想情感,以影响学生倾吐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这要求语文老师得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博闻博览,乐思乐行,成为一汪清澈的源头活水。简单点说,要想学生能说会写有思想,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能说会写有思想的人。试想,当你在教室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地挥洒自如时,学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当你言简意赅,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地表达时,学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当你思维缜密,举重若轻,流畅而准确表达时,学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当你声情并茂、入情入境,却又张弛有度地敞亮学生心扉,点燃学生想象时,学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当你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地点在学生愤悱处,教在学生需要时,学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当你亲切平易、温暖和煦的表达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启迪学生思考时,学生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你就是一本学生百读不厌,百听不倦的语文活教材,学生对你的敬重、爱慕之情该有多少?你的思想、阅历、学识、情怀,该会给学生多么大的影响?当学生喜欢上了你这样的语文老师,自然也会喜欢上语文。当你给学生心中播洒了一颗热爱语文的种子后,学生的表达能力何愁不会提高呢?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老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似乎都是在告诉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给被教育者以巨大的心灵震撼,以积极深刻的思想影响。大道无痕,教会学生表达的最高境界也许应该是不教表达吧!教什么?教热爱,教影响。而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要有资源意识,树立我就是语文的思想,永远做一本语文的活教材。
可当下,许多学校的语文老师都很忙。忙着训练学生做各种各样的习题,忙着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忙着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当然也包括到处听课,听讲座。忙得像个陀螺,像架机器。忙得没有多少时间读书思考,探索研究;没有多少时间潜心备课,反思记录;忙得没有时间与专家对话,与同事切磋。我们的老师尽心尽力地教着,可不管走进哪所学校,哪班课堂,我们都很难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们流畅自如的表达,自信舒展的讲话。更不要说创意频频、妙语连珠。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又会是我们的语文课费时低效造成的。但我们的老师却确实是在尽心尽力地工作呀,为什么费力不讨好?我们的语文课究竟怎么啦?我想,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思的很多,值得我们教育管理者深思的也很多。
教育就是给受教育者以积极的影响,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热爱。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只为分数而读书。他们应该首先成为热爱这个学科的人。对语文而言,就是热爱语文,热爱读书,热衷表达。这种热爱也许会关乎他们一生的幸福,也关乎我们自己的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8:12 , Processed in 0.0858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