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悄然无痕。屈指算来,在研子的山村小学,我已度过二十八个春秋。回首往事,心潮激荡,百感交集。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人生的座右铭,“真情奉献,求实创新,在不懈的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我毕生的奋斗目标,我的教坛生涯由此变得分外美丽。
我出生在贫穷的黄陂北部山区,艰苦生活的磨炼让我变得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1980年,我接过退休父亲手中的教鞭和粉笔,实现了当教师的夙愿。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教室里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心头涌出一种神圣感:这成百上千的山里娃,是山村的希望,是家乡的未来啊!
“春雨扬花湿更飞,愿为泥土更护花。”我全身心扑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天,迎着晨曦,我第一个来到学校;披着暮色,最后一个离开校门。
我爱自己的职业,更爱自己的学生。正如老师们评价的那样:“刘老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学生的挚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深沉的大爱已经扎根在他的心坎里,融进了他的血液中。”爱是最好的教育,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动力。但是,“爱”只有付诸实际行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先后带过几届全校公认的“差班”、“乱班”。每一届我都是深入到学生实际,做到“三勤”:脚勤、手勤、口勤;做到“三多”:多为孩子们想些、多为孩子们做些、多与孩子们接触些。每天挤时间为成绩差的学生补课,和爱闹事的学生交心谈心;通过家访了解孩子们的家庭背景,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举办竞赛评比,建兴趣小组,和学生们一起唱歌跳舞、绘画习字;组织参观、访问、春游、野炊、扫墓、慰问孤寡老人。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像一股股涓涓细流,融进孩子们的心田。爱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也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这些班级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但毕业、升学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而且一大批孩子被评为各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班级被授予县、市级“先进班集体”。我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热爱儿童工作者”、“师德建设先进教师”。
1984—1986年三年间,我同时身兼四职:毕业班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每周15节以上的课程,备教改导考评析每个教学环节我都力求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我的备课教案,作业批改等常被当作典范在全校传阅、展示。教学常规工作每次都受到教育组考核人员的高度赞扬。我团结和依靠全体语文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联系学校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从专题的选定、计划的制订,到活动的组织、实施、反馈与总结,都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那段时间,我每天几乎没有一点空闲,在校园里不停地忙碌着。我为能替学校多做一些事而感到自豪。学校的语文教研和少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上级部门多次在学校召开现场会。上级领导的重视,是对我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1986年秋至2001年间,从学校教导主任到党支部书记,从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到市小语会理事,从全国中小学课程导学研究会理事到中央教科所农村作文研究课题组成员,我身兼多职。自己的任务更多,责任更大,肩头的担子也更重了,也更加忙碌了。但我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一门主科的教学任务。1995年冬的一天,我晚办公后回家,因没带手电筒,在山坡跌倒,小腿摔成了骨折。医生劝我住院治疗,但我离不开自己的学生,放不下自己的工作,硬撑着坚持上班,拖着一条伤腿一拐一瘸地到校给学生上课,至今还留下了一遇阴雨天就腿痛的后遗症。
这期间,我几乎牺牲了所有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整日为学校工作奔忙,被老师们誉为“老黄牛”、“超人”、“工作迷”。
三尺讲台是教师永久的舞台。追求卓越,构建美丽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的课堂,是我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多年来,我系统地学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丁有宽、斯霞、李吉林等人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潜心探索,锐意改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象鲜明生动、感情丰富强烈、哲理隽永深刻的特点,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激发情感,在情感的体验、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三峡游》一课,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审题激趣导入,出示三峡风光的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观察三峡的雄姿美态,让“形美以感目”;通过播放优美音乐的录音朗读,启发学生领悟巫峡神女峰的奇妙意境,让“音美以感耳”;运用生动激情的导语指导学生朗读品悟,引导学生从山势、江流、形态、色彩、船速等方面品味山峡风光的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并从体验作者“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 !这种真切的情感,让“意美以感心”。
多年来,学生们对语文课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上课时情绪饱满,身心愉悦。学生们爱学、乐学、会学,教学效果比较好:1982至1992年间,学生们在毕业、升学考试中,及格率、优秀率、人均分等指标都居第一,取得了“九连冠”的优异成绩。不仅如此,还有一大批学生在各级各类评比竞赛中斩金夺银,在评优评模中受到表彰,在国内各刊物、少儿出版读物上发表作品100多篇。这些,被师生和学生家长们誉为“乡村神话”!
我曾经受惠于老教师和领导们,他们为我的成长搭建好了阶梯,做好了示范。我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之后,我也自觉地将积极帮助、培养和扶植青年教师成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采取定向联系、当面指导等方式,通过听课评课、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上示范观摩课,指导撰写案例、论文等多种形式,不遗余力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促使他们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1998年,罗文芳老师由村小调入我校。我发现她思想素质比较高、潜质较好,但教育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于是我主动到年级组办公室,深入课堂,对她的教学过程给予精心指导,并推荐她加入区小语会,让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我有意将她推到教研教改第一线,给任务(承担课题研究),加压力(上展示课、教研课)。几年下来,罗文芳老师进步显著,不仅成为学校语文教学、教改的骨干,被提拔到学校领导岗位,担任教导主任,而且在区级语文赛课中也夺得第一名,还荣获区级学科带头人称号。在我的帮助下,学校及区内相关学校有30多人被评为省市骨干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或语文教学能手。 近十年来,我主动和应邀到各地听课评课达400多节次,作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上示范、观摩课50多场(节次),指导备课、教学比武、撰写论文等计100多人次,足迹遍及全区20多个街乡镇(场)。有老师深情地说:“刘老师是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不仅学识渊博,教艺精湛,而且待人真挚、诚恳、热情,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回顾自己走过的漫漫人生路,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浸透着心血与汗水的脚印。如今,我身患重症,医生劝诫我要安心静养,规范治疗,但我仍依恋讲台,痴心不改,独守着那份宁静的执着与清贫,那份无言的幸福与欢乐。看到我忙碌的身影,许多人劝道:“刘老师,你重病在身,应该安心休息。或者调进城区为更多的学校服务,何苦在偏僻的山村小学,一干就是近30年呢?”我认为,人的生命有期,但价值无限。在这片滋养我的土地上,我将一如既往,用赤诚,用挚爱,用心血来续写自己的教育华章。
时光荏苒,我从教已经11年了,在四黄中学也悄然度过了7个春秋。在四黄中学的大家庭里,我快乐地生活着,努力地工作着,幸福地成长着。我和很多同事一样,早已深深爱上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澡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
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我很喜欢诗人赵朴初这首《金缕曲》,因为它不仅写出了教师工作的艰辛,更道出了为师者的快乐之源。
我一到四黄中学,领导就安排我带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学校实行学段循环制,平行分班,七年级时就把学生、教师进行合理分配,三年一循环,班主任带领科任老师一包到底,三年后比成绩,竞争非常激烈。在感受到很大压力的同时,我的工作热情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仅有热情是不能产生持久效力的,还必须靠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踏进四黄中学的校门,我就不断“充电”,积极参加自学考试,获得了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我还坚持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结合实践写下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形成了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尽可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魏书生的话成了我的奋斗目标。备课时,我以生为本,注意分析学情,精心书写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重视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互动合作,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在动口、动手、探究中掌握知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特别好。 平等的竞争环境让我觉得快乐而充实,和谐的合作更让人觉得轻松而惬意。我在教学中觉得有效果的方法就会和其他老师交流,让他们也试一试,尝一尝其中的乐趣。当然,我也分享到了其他老师递过来的甜蜜“果实”。 我们学校教师虽然专业知识底子薄,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老师们就会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这里没有年龄的差距,没有学科的差别,只有相同的宗旨:弄清知识,探讨教艺,教好学生。任何一位老师上课,其他老师均可以推门听课,听完后都会毫无保留的进行交流探讨。
我的小孩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他的学习我很少过问。学校毕业班的老师基本上全天都在教室里,早上我要辅导学生朝读,晚上6点到8点我和其他老师在教室辅导学生做作业。早上起来孩子还没起床,晚上回家孩子早已睡下,能和孩子说说话的时间都不多。自己最对不住的是孩子,还有操持了全部家务却依然任劳任怨的妻子。妻子却说,你的工作搞上去了,我的脸上也有光。 学校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家属。家庭的和睦让我们四黄中学所有老师怀着对工作的“痴心”与梦想,一路风雨兼程,乐此不疲。近三年来,毕业班的语文中考成绩都排在全区前五名,学校升入重点高中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在校学生人数也达到了1057人。四黄中学的名声越来越大了,我们每一个四黄人都觉得无比骄傲。
“什么都要管”是对四黄中学班主任教学工作的概括。不是教英语的班主任可以报听英语单词,不是教数学老师的班主任可以管计算题,不是教科学的班主任可以找科学题给学生做。只要学生需要,我们就会为他们解决学习上的任何困难。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三摸”作法:摸现状,在学习上因材施教,做学生的有心人;摸背景,在生活上热忱关怀,做学生的知心人;摸心思,在思想上鼓励疏导,做学生的贴心人。
2003届有个叫丽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但就是成绩不好,而且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那一天晚自习我把她带到办公室,摸摸她的头说:“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没什么。”丽丽摇摇头说。
“如果你把杨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就把心事说出来嘛。”
或许是我真诚的眼神打动了她,丽丽一下子扑到我怀里说出了自己的委屈。
原来,她家兄妹很多,父亲脾气很暴躁,又喜欢喝酒。她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猪草,还要做饭以及其它家务,有时还遭到父亲的打骂。第二天家访我见到了她父亲。她父亲的态度一开始很不好,我做了很多工作他才转过弯来。当时他就保证今后一定不拖丽丽学习的后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相信孩子,关心孩子,了解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要爱得深沉,爱得真切,爱得全面,我们就是这样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灵相融。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04年我被上级主管部门提拔为学校总务主任。此时我还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语文教学任务、学校档案管理任务、语文教研组长任务。工作任务繁重,尤其对于总务主任一职而言,我诚惶诚恐,毕竟自己太年轻了。谈宇国校长说:“不要紧,相信你会干得好。工作中有困难我们都会帮你。”学校老师们也鼓励我说:“我们支持你。” 这样的鼓励让我信心倍增。我和学校其他领导跟老师们一样带课,一样要求做好教学常规。我们从来不摆领导架子,而是主动去发现老师们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帮助的地方,关心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要制定相关政策,我们总是先倾听大多数老师的意见,然后再出台。 正是站在与老师们平等的位置,服务于他们,学校安排的工作,没有一个老师不支持我。我外出开会或者上级部门来校检查工作,科任老师抢着就把课上了;班级课桌坏了,班主任会主动去修;教室缺凳子了,老师会主动到自己家里去拿;清洁区、厕所脏了,总有班级主动承包;班级的日常管理更是每个科任老师,人人有责,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校领导中的一员,我和其他同志一样,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主动为老师们服务。老师们用更高的工作热情来回报学校。我不仅没有因为多了一项工作而感觉到累,相反在这个平等而和谐的大家庭中工作得很开心……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干好一行。”作为一名四黄中学的本土教师,我为我的付出无比自豪。既然选择了人民教师作为终生事业,选择了留在家乡造福桑梓,为了四黄中学的明天更美好,就要不断走在通往梦想、通向卓越的路上。我想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莫过于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