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语口语交际典型课例[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9 09:0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9:08:07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9:10:11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9:11:26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菜单”式专题培训课题  
   
学校或部室  

集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小教部  

姓名  

 徐海舟  

所分管  


  

 小学语文  

  

  

  

  

  

  

  

  

  

方面  

专题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初探 

设计授课  


  

2小时  

提纲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及意义  
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当前,口语教学仍存在不少误区:  
1、认识片面,以朗读代替口语训练。  
2、训练不足,训练的内容狭窄。  
3、要求偏低,以能把话讲通、回答正确为目的,训练不到位。  
4、训练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一,要言之有礼、言之有物;第二,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第三,要言之有度、言之有智。  
(一)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让学生乐于交际。  
(二)创设互动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人。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立足课堂,为学生搭建口语训练的平台。  
1、创设情境,紧扣教学内容生发交际话题  
2、把口语训练融汇到语文教学始终。  
(五)重视口语交际训练过程的评价。  
(六)挖掘多方资源,实现口语交际“四结合”  
(七)授之以渔,交给交际方法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9:13:08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之我见  
                无锡市长江路小学王静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说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教活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这个“活”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地创设情境,经过分析,我认为创设情境的策略主要有两种:  
创设交际情境,在于把握教学机遇。于永正老师上言语交际课《学一点问的本领》就是这样。他抓住本班数学老师做了一件大好事,被救者家属写来表扬信这一契机开始教学。他让学生看过表扬信后,说:“朱校长说,准备在明天全校老师会上表扬周老师,但对这件事的具体情况还要了解一下。校长请我们班问问周老师,问清楚了,写下来,交给朱校长。”这样,巧妙地给学生学习如何提问采访创设了跟校长交际的情境。不但如此,于老师还特意请来了周老师,让学生像记者一样提问,这又是一个交际的情境。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为第一个交际情境所激发;而第二个交际情境则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境的创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尤为重要。如:苏教版第八册口语交际《两只小花狗》,在看图之前,教师先用语言描绘出图中的一个场景,“可以说是两只一模一样的小花狗,怎么会出现如此情景呢?”这样就快速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去探索漫画大意,创编有趣的故事。  
2、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如《学配音》一课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课件或录像播放《小萝卜头》,体会演员的配音,让学生感悟。然后再播放无配音的《宝莲灯》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给动画片配音。这样,变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情绪高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配音就不是件难事了。  
3、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演愿望,让学生参与故事的表演,既能创设一个大的语言环境又便于学生直接进行换位思考,揣摩在具体事件中该怎么做、怎么说。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演演林冲和洪教头,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融会到故事中,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人物间的口语交流,发散思维,丰富语言。再如教学口语交际《学会安慰》,让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练习所提供的语境,分角色表演,这样学生入情入境,容易产生说的欲望和说的激情,进而让学生懂得安慰别人必须有同情心,说话要委婉动听及多说鼓励的话的道理,真正学会安慰别人。  
4、通过活动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有:作实验、游戏、手工后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或者参加各类活动时进行训练等。训练的方法为:首先以活动为先导,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活动,再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如果是即兴说话,则按事先设计的活动内容和程序,指导学生边活动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二、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放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比如“学会向别人解释”专题训练,教师可以提供案例。小红吃早点时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泼到了她的身上,小红无奈之下只好回家换衣服。等她到校时课已经开始了,老师马上当众批评了小红。下面的做法怎样,请学生评一评。①小红马上哭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小红马上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该责备我,要不你去问我妈妈?”③小红马上轻声说:“老师,吃早点时服务员弄脏了我的衣服,我回家换衣服才迟到了。”通过案例比较,学生能领悟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讲文明,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合适等。  
三、教学多样化,让孩子们会说  
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由母语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  
(一)口语交际专题训练。通过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这种专题训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随着学生身心发展,他们的交际面会更广泛,要求的相应交际技能和素质也更高。比如低年级的口语交际题目一般是自我介绍、借文具、带路问路、道歉、转述、看病等;中年级的训练专题一般是:介绍一本书、劝阻、找人、建议、约请、接电话等;高年级一般是:用压岁钱、讲故事、说实验、请教别人、说成语、演讲、辩论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比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更注重了学生的主观性,这使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其说是教师,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及思维。  
(二)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教师这方面的引导、矫正等往往不着痕迹,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乳交融。“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的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三)随机训练。(1)紧扣生活随机训练。丰富多采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从违”,参与、影响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组织“该不该看动画片”的讨论等。(2)利用活动随机训练。活动是孩子的天性,班级、学校等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如国际卫生日上街宣传后交流感受,开展有关热点问题(减负就是不做作业、怎样过双休日等)的讨论、辩论等。  
从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许多同学怕与人交谈,害怕参加口语交际训练。有的同学想说,可又表达不清,不断需要别人提醒和帮助。进一步了解,你会发现这些同学读书很少,且特别害怕朗读,因此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呀。口语交流的随机性特征决定了参与交流的对象必须有良好的说话习惯、丰富的语言积淀等,用来口语交际的语言材料要有“招之即来”之神奇功效,而这一切与大量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立足课堂教学,抓好朗读、背诵训练;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扩大积累。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和背诵有利于感受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有利于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有利于规范语言、培养语感,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说、写的能力。苏教版教材把朗读和背诵作为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水平大有裨益。“胸藏万江凭吞吐”,口语交际不可“无米之炊”,需吞纳百川,方能“口若悬河”,而这一切是离不开读的。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是一个新事物,就像春天一样鲜活,就像原野一样蕴藏丰富,还有待于我们教师一起来研究、探索,一起开创小学口语教学万紫千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师》  
                                          2008、10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9:16:32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教学设计

-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本册教材也对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取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本课是通过实物、挂图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运用普通话,说说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让同学们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
     (1) 你最爱吃什么水果?把它的样子、颜色、味道讲给同学们听。
     (2)评出一两种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根据学生的识事经历来确立本课口语交际的难点:怎样来激发学生能围绕“水果”积极地参与讨论,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进行听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教法分析:
    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礼貌地进行交流,说出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等。
2.通过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2.教学挂图、有关水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在观察画面中交际
1. 看屏幕,进行交际。
    利用多媒体课件,逐幅出现水果的图片,采用师生、生生交际等形式,初步形成水果的概念。
2. 看挂图(即课文插图),进行交际。
(1)师生交际:桌子上摆着什么?有哪些水果?(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进行口述,可先总后分,也可先分后总。)
(2)同桌交际:从每种水果的数量、颜色、样子、味道等方面进行交际。
(3)指名口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4)想象口述:你听到桌旁的小朋友在说什么?
(5)小结,揭示课题。
[这是创设生活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去说,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同学们能听得懂即可,不能要求过高。把学生说话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想说要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展示实物中交际
1. 介绍水果
(1) 同组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
(2) 学生代表上台,边展示水果边介绍;台下的同学根据他的介绍进行评价或质疑,做到有说、有评、有问、有答。
2. 谈爱吃的水果
(1) 师生交际,如:
师:请问××同学,你喜欢吃什么水果?
生:我喜欢吃××。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喜欢吃××?
生:听我妈妈说,××含有很多维生素,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所以我喜欢吃××。
师:谢谢!
(2)生生交际:
a.同组的同学互相问一问、说一说自己爱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吃?
b."小记者"采访。在互动交际中,要求学生做到举止大方,有礼貌,语言规范。交际内容可涉及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味道、好处、坏处等。
c.请"小记者"汇报采访情况。
    [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平时吃的水果。在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注意那些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学生,要多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另外还要注重说话要有条理。让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例如按“名称——样子——颜色——味道”来说,即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说。在这个环节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言,说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
三、在创设情景中交际
创设"买水果"的情境:
(1) 教师当售货员卖水果,请同学到前边来当顾客买水果,挑水果,买卖双方进行问价,要价,讲价。(结合生活实际表演)
(2) 同组表演"买水果"。(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3) 请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听,再做简单评价。
    [组织学生开展演示活动,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及时反馈,相机纠错,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手、口、脑、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力。]
四、在评选活动中交际
    开展评选水果的活动,让学生根据刚才同学的介绍,或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评选出一、二种最受欢迎的水果。
    [选同学位最爱吃的水果,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它的特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最具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演。同时从各组里抽出一名学生当评委,教师给予引导,提出比赛规则,评一评谁说得最好。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相互作学习,取长补短。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锻炼自我。从而学会怎样把事说明白,说清楚,说具体。并能做到表达自如。懂得听话时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述,边听边想,有不同意看法要用“我认为”、“我觉得”的语气向对方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交际习惯和能力。]
五、在品尝中结束交际
    出示准备好的水果实物,让学生亲口尝尝其味道,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再“评一评”在这些水果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是什么。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向往秋天》课堂实录_陈金才
一、激发对秋天的向往。

师:同学们课前的诗词诵读得很好。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过这句诗“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在他的眼里秋日比阳光明媚、万物更新的春天更美好。他对秋天真是情有独钟啊!现在正是秋季,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秋景图。(出示秋景图片1:秋天的树林。)

师:怎么样?

生:好怡人的秋景。

生:真让人喜爱!

师:为什么喜爱?
生:这幅图色彩鲜艳、明丽!

生:秋天的树林里,落叶满地,就像铺上了金黄的地毯。

生:阳光透过秋叶的缝隙洒落在林间小道上,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师:会想象,还善于描绘,很好。再看。 (出示秋景图片2:秋天的山泉。)
师:什么感觉?

生:看着图中的瀑布,我觉得就像《鼎湖山听泉》一文所描述的泉水一样,显得雄厚磅礴。

师:你是不是有了置身于景中的感觉?不过我们通常都是用“雄浑磅礴”来形容水的气势。

生:我觉得还是用《黄果树瀑布》一文中的语言来形容更好一点,画面上的流水不是像极了“从织布机上织出的白练”吗?

生:画面真的很壮观,瀑布直泻下来,像织布机上刚织出来的布,我仿佛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

师:连声音都入耳了,妙!

生:我想到的是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同学们精彩的描绘让我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想和你们一起吟诵:空山新雨后,

生:天气晚来秋。

师:明月松间照,

生:清泉石上流。  

……

师:看来我们已经引发了共鸣。再看第三幅图。(出示秋景图片3:秋天的果园。)

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树上累累的果实,看到了一个丰收的秋天。

生:这就像秋姑娘的一幅杰作。只有秋季才有这样的美景!

生:我仿佛看到农民伯伯在秋天的果园里辛勤地劳作。

生:我感受到了果农丰收的喜悦。

师:不仅看到了,还感受到了!很好。我们再看第四幅图。(出示秋景图片4:学生野炊。)

师:看到这幅图,你又会产生什么想法?

生:这幅图上,一群秋游的同学正在野炊。看上去他们都很高兴。我想他们做的粥肯定很美味。

师:哦,你或许还闻到了香气吧!

生:我小时候去野炊过,我们也是用枯枝来烧饭呢!那种味道至今仍让我回味。  

生: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真让人羡慕。

二、听听秋天的杂音。

师:是啊,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收获的,秋天是快乐的,秋天是令我们向往的!看了上面的图片,我也想到秋天的大自然中去旅游,去野炊,去观赏风景如画的秋色,去品尝秋天香甜的果实!你们想去吗?

生:(声音响亮):想!

师:其实,我早就想带你们去秋游了。可是,你们知道学校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组织秋游吗?

生:为什么?

师:因为有的同学家长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不赞成组织大家去秋游!我把他们的讲话录音都给带来了,你们也来听一听吧。

(播放“学生家长”录音:“陈校长,我向您提个建议,今年的秋游是否可以取消呢?秋天没有什么好看的,树叶枯了,小草黄了,花也快凋谢了。另外,小学生年龄小,秋游要坐车,要走路,要过桥,要爬山,万一出了事故怎么办呀?陈校长,现在学生的学习任务多紧张呀,秋游会耽误学生功课的。出于以上情况,请您不要组织学生秋游了!”)

师:听到了吗?这位家长提了几点意见?

生:她提了三点意见。

师:哪三点意见?

生:1、秋游耽误功课;2、秋游要爬山、坐车、过桥,说不定会发生意外。她还说,秋天也没什么好看的。

师:是不是这三点?

(投影出示家长的三点意见:秋天没什么好看的;秋游不安全;秋游耽误学习。)

师:你们同意这位家长的观点吗?  

生(齐声):不同意!
三、为了秋天的召唤。

师:有道理呀,怎么都不同意呢?那今年的秋游,到底去,还是不去?

(师板书:秋游,还去吗?)

生:(学生争着说)去!

师:唉,麻烦就在这里,这个家长说的观点,我也基本同意。怎么办?

生:我们先说服你!

生:你再帮我们说服她!

师:好聪明的想法!只是要说服我也不容易呀!你们打算怎么说服我?

生:以理服人。

师:好主意!家长提的意见有三点。你们打算一点一点地逐一反驳,还是概括起来一起讲?如果能说服我,我就有信心帮你们说服家长,说不定下周我们就可以去秋游。我们就请后面听课的老师当裁判怎么样?
(学生兴致勃勃。)
师:不过,我只有一个人,你们可是群策群力呀,所以,我有一个小要求,就给你们三次机会,你们只能派三名同学上来说,如果他们都不能说服我,你们就没有机会了。所以你们一定要慎重,认真做好准备。要不要先分小组讨论一下?三分钟够不够?

生:不够,要五分钟。

师:那好,就听你们的,赶紧开始吧!

(小组自由交流,讨论激烈。)

师:这一小组做得很好,由一个同学将大家说的意见全记录下来了。其他组也可以学习他们的这种方法,推荐一个记录员。

(小组开始分工,由一人笔录。)

师:小组讨论很热烈,看样子收集了不少很好的建议。为了等会儿讲得更有条理,我还建议你们快速编写一个提纲,注意,概括性要强。

(学生开始编写提纲,教师巡视。)

师:好多同学提纲编写得很好。一会你们来劝说我的时候,光读提纲行不行?

生:不行。

师:对。我们还要围绕提纲把话说好,说具体,要把道理讲透。可以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来增强说服力。我这有一些材料,说不定你们能用上。(幻灯出示数条相关名言警句。)

师:有没有用得上的?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这一句:“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师:刚刚家长提出了三点意见,你选择的这一句,可以用来反驳她说的哪一个观点?

生:反驳第三点:“秋游会耽误学生的学习。”

生:我喜欢“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师:用来反驳哪一个观点?

生:也是第三点。

生:我喜欢“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霜,笼子里的小鸟难上天空”这句话,可以用来反驳第二个观点。

师:好。可以把你认为有用的材料补充到提纲的下面。除了老师提供的材料,你自己在课外书中看到的材料,也可以用上去。(学生在提纲上添加相关材料。)

师:时间到。你们首先推荐谁?谁最有信心,请把手举高一点。

(学生互相推荐,气氛热烈。)

生1:陈校长,我认为那为家长的观点是不对的。首先,秋天是美丽的,在我的眼里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秋天里有很多其它季节里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说:飘零的落叶、成熟的果实等。第二,秋游是安全的。过去秋游我们从来没发生过事故。秋游也许会有点危险,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怕出事故,就不去秋游。我们这些小小的雏鹰不经历风雨,怎么可以展翅高飞?第三,秋游不仅不会耽误学习,相反,会让我们增长见识。古人云“从无字处读书。”所以,我认为秋游是有好处的。我们应该去。

师:这为同学思路很清晰,讲得条理清楚,语言流畅,还能恰倒好处地使用名言警句,增强说服力。这些都值得肯定。你们觉得,他有没有说服我?

生:(大声)有!

师:(摇头)还没有。因为他说理不够充分,不够具体,简单了些。比如说家长提出的安全问题,很重要,你怎么才能让家长放心,让我也放心呢?  

(学生跃跃欲试。)

生2:陈校长,你听听我的意见吧。有些家长会认为秋游会耽误学习,我觉得不会。秋游也是一种学习。我们去秋游,会看到丰收的果实。我们看到果实,就会联想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就能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艰辛,改掉自己浪费粮食的坏毛病。

师:看到果实,想到农民的辛苦,从中受到教育,这就是秋游的收获,你很会联想。

生2:此外,我们不能老是在教室里死读书,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的名字就叫“陈觉浅”!纸上得来都是浅薄的,要亲自去体验,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我觉得,家长的意见是不对的。再说,我们已经长大了,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秋游那点风险怕什么,“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霜,笼子里的小鸟难上天空。”亲爱的父母们,你们就让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吧!最后,我还要补充一点。现在别的学校都在组织学生秋游,我们的心早已飞到了大自然中去了,如果你们老是把我们关在学校里,我们还有什么心思去学习呢?秋游以后,能使我们心情愉快,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

(掌声)

师:不错!你的讲话有几个亮点。第一能联系自己的名字——“陈觉浅”来说理;第二是你的语气很恳切;第三是能从反面来论证,“如果你们老是把我们关在学校里”,就会怎样,说得很有的技巧。你们觉得,她有没有说服我?

生:(大声)有!

师:她的确有点打动了我,不过我这个人有点固执,很难被说服,何况还要帮你们去说服家长呢?我希望第三个同学能让我心甘情愿。

生3: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的观点是这次秋游还是应该去的。

师:很有礼貌,很有风度。

生3:刚才那位家长对陈校长提了三点意见,让我来一一反驳。首先,她说“秋天没什么好看的。”我认为这个观点不正确。其实,秋天很好看,果实累累,到处是金黄的落叶,让人陶醉;呼吸新鲜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走进秋天,凝望那一泓碧水,山、树会重叠了你的身影,清风会涤荡了你的肺腑,天籁之音会拨动着你的心弦,这么美好的秋天,多么令人向往呀!难道秋天没有什么好看的吗?  

(热烈鼓掌。)

师:这段话说得很精彩。其他同学只说秋天很美,而她却具体地说出了秋天到底美在哪。语句优美,打动人心。

生3:(更加自信地)还有第二条:“秋游不安全”。我认为秋游没有什么不安全的。只要我们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问题也就不算太大了。这位家长说,秋游的时候,要爬山,过桥,坐车,走路。其实爬山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过桥可以增强胆量,走路能够增强我们的体质,如果能进行野炊进更能锻炼我们的自理能力了。(掌声)

那位家长的第三个观点是:“秋游会耽误学习。”可是有人这样说:“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我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敞开心扉,大脑更加清醒,心情更加愉悦,我们一边看瀑布飞泻而下,一边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不就是最好的学习吗?所以,我代表天健小学的同学申请陈校长同意我们去秋游。(学生长时间的鼓掌)

师:同意不同意?

生:同意!(学生的回答响亮。)

师:我没有问你们,(指后面听课的老师)我是问后面、各位裁判。

(听课老师笑,鼓掌表示赞同。教师在黑
四、感悟演讲的魅力。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其实就是一种演讲,一种精彩的即席演讲。演讲是生活中一种很重要的交际技能。我们长大了,走入社会,会在不同的场合要劝说别人,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要让别人相信自己,信服自己。这种即兴讲话,就是即席演讲。你看,演讲其实就这么简单。我们回顾一下刚才演讲的过程,一篇好的演讲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生:要用事例说服别人。

师:对,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或者一些名言警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增强说服力。(板书: 讲道理)

生:要先写好提纲。

师:正确,这样才能有顺序,有条理。(板书:有条理)

生:语句要优美,观点要独特。还要以情动人。

师:对!这就是最后发言的那位同学为什么能博得大家热烈掌声的原因。她代表的是全班同学,语气恳切,语言优美,以情动人。

生:还要有针对性。

师:是的,观点要鲜明,针对性要强。(板书:针对性)

生:讲话要有一定的分寸。

师:你所谓的“分寸”是指什么?

生:不能胡说八道,语气不要过分。

师:即使有充足的理由反对别人的观点,也要耐心地彬彬有礼地讲道理,切不可出口伤人。以上这些,都是一篇好的演讲稿所应具备的要素。

我还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假如让你们给今天的演讲添加一个题目,你会用一个什么题目呢?这样吧,先在提纲上写下来。(学生开始写题目。)

师:好。我们交流一下,看谁的题目最能吸引人?同学读完一个题目我们就鼓掌,你认为这个题目特别好,你的掌声可以响一点,你认为一般,就轻轻地鼓掌,认为不好,也可以拍得没有声音。

师:谁愿意第一个展示自己的题目。

生:我的题目是:要对秋游说“bye-bye”吗?(掌声不够热烈)

生:秋游对小学生有益还是有害?(掌声较少)

师:(指一学生)你刚才没有热烈地鼓掌,你觉得这个题目不好吗?  

生:题目没有新鲜感。还有,没有说清楚到底去,还是不去,观点不鲜明。

师:有道理。继续。

生:秋游风波!(掌声少)

师:(指一学生)你没有鼓掌,你觉得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更像一篇习作的题目,不像演讲稿的题目,看不出自己的观点。

师:那你们的观点是什么?

生:走进秋天!(掌声热烈)

生:享受秋天!(掌声热烈)

生:让我们尽情地去拥抱秋天吧!(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

师:你们已经彻底把我说服了。为了让家长们也和我一样心服口服,还得请你们把这些想法用演讲稿的形式写下来,我会选出最棒的稿子送到家长手上,我相信他们一定也会和我一样被你们打动的!同学们,秋游见!

生:秋游见!(学生欢呼)



口语交际《学会劝阻》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根据图意和提示,练习说劝告语。
  技能:分角色表演,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劝阻的技巧。对别人的说话练习能作一定评价。
  情感:面对不正确的行为要勇于用言语去劝阻。对别人正确的
  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并表示感谢。
  教学重点:说话练习时要大方、清楚、正确。
  教学难点:练习劝阻的过程中要把不正确行为所造成的危害说清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图片,表演道具(风筝、火炮、草堆图片),奖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情境导入。
  播放教材改编的录像,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同桌讨论,明确要求、
  、过渡:当我们的同学、朋友有不正确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帮助他。让他成为文明的孩子。现在老师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你们想听吗?听好了,劝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如声音、语言、态度等)
  、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语言文明、态度和气、声音响亮、把危害说清楚。
  三、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画,现在大家看看这四幅画的内容,思考一下,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
  、交流图意。
  四、小组表演,展开训练、
  、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往回看,这是咱们毕节电视台的记者叔叔,他今天来我们学校,想听听你们是怎样劝阻有不正确行为的同学的。来,和叔叔打个招呼。
  、现在这些图上的小朋友来到你们小组,你们小组怎样劝阻他们呢?4人小组选一幅图的内容来演一演,愿意吗?有信心演好吗?
  、学生表演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五、情景表演,升华训练、
  、过渡,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热心,劝得也很努力,现在哪一个组的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劝阻的本领?注意说的时候要······,听的人要······(学生看板书回答。)表现好的同学还可以得到奖品哦。我希望你们都能得到“声音响亮奖”、“认真倾听奖”、“最佳评委奖”。
  、学生表演。
  、采访。(记者叔叔委托张老师来采访同学几个问题,现在我是记者阿姨,小朋友们好······)
  评委:谁表现好?为什么?
  被劝的同学:听了他的劝阻,你有什么想法?
  (发奖)
  、再表演、再采访、发奖。
  六、记者采访,延伸训练、
  、平时你身边有没有出现过有不正确行为的同学、朋友?
  、你是什么态度?帮助他了吗?怎么做的?效果怎么样?
  、今后再遇到这些现象要怎么做?
  、出示图片。记者叔叔在采访中悄悄拍下了这些现象,你们看看,这些行为正确吗?
  、选定一个学生,师生表演劝阻。
  总结:采访结束了,可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没有结束,老师希望今后,再遇到有不正确行为的人大家能够用我们语言、我们的热心去劝阻他,帮助他。
  板书设计:
  学会劝阻
  语言文明   态度和气   声音响亮
  把危害说清楚
  口语交际《学会劝阻》说课
  毕节地区实验学校 张  梅
  《学会劝阻》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练习3里的口语交际内容。教材中有4幅图,分别是劝阻不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劝阻运动完不要冲凉、喝生水;劝阻不乱扔垃圾;劝阻不在草堆旁放鞭炮。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了“话源”。
  因为二年级上册时练习过“学会祝贺”、“学会问路”、“学会请求”,学生已初步懂得一定的口语交际礼仪。比如:说话文明,态度自然大方等。这次口语交际练习除了继续作以上要求的训练外,更侧重在学习和掌握劝阻技巧。难点就是要把不正确行为所造成的危害说清楚,这样才能以理服人,达到劝阻的目的。
  为了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让学生敢说,乐说,在设计此次口语交际教学时,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创新教学设计:
  、观看录像,情景表演。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范例,唤起学生的“先备”经验,使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课堂学习生活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交际活动,激发起学生的“表演欲”、“交际欲”。学生的表现会真实自然。
  、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表演。增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角色意识,实现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培养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进行切实可行的锻炼。
  、教师参与表演,让学生当小评委等环节的设计,特别是记者角色的设计,旨在营造轻松、和谐、平等对话的多元互动情境,调动学生 “交际”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敢说、乐说、能说,使学生 “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二、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口语交际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两个特点:一是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专心倾听。二是在情感态度上关注了“环境保护”、“安全教育”思想。
  课后反思:
  由于太受课堂教学设计的束缚,因此课堂思路不够开阔,对课堂生成性问题处理不够到位。尤其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训练方面的指导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进一步学习和锻炼。



《学会转述》口语交际片断
作者:西渚小学 周献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面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学会转述》是二年级下学期的口语交际内容,下面撷取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片断来进行反思。

  [案例]
  一天中午,原本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我,因为临时有事,一直到上课前才赶到学校。没想到,我还没赶回学校,就有一个人来找我。
  这是一位女同志,她走进教室说:“请问周老师在吗?我姓王,是中学老师,请你们告诉周老师,学习心得在这个星期内完成,周六早上一同去交。周老师回来后请她打个电话给我,手机号码是13906152918(还重复了几遍)。”说完就离开了教室。
  上课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刚踏进教室,“老师——”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说有人找我。
  “有人找我?”我问,“是谁呀?”嘴上这样问着,心里却灵机一动,何不趁着这个机会让学生学会转述别人的话呢?
  “是个女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小朋友们都在摇头,是呀,怎么忘了问呢?
  “女的?女的范围很广,有老奶奶、阿姨……”
  “是位阿姨。”小朋友继续答道。
  “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穿什么样的衣服?”
  当小朋友们生动形象地将找我的人从头到脚地描述完毕后,我十分高兴地说:“哎呀,那是中学的王老师啊!肯定是她!”小朋友们感到很兴奋,他们觉得这半天没白说。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学会转述”。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转述别人的一件事、一段话。”(虽然这时候还没有学到练习七,我觉得教材的先后顺序并不是最重要的,要看教师是不是善于利用教材。)
  “转述,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准确,不能含糊。谁能把刚才的情况准确地转述给周老师呢?”
  于是,小朋友们又向我转述王老师来找我的原因。
  一位学生说:“周老师,中学的王老师让你把学习心得写好。”
  我高兴地点点头说:“是中学的王老师找我,学习心得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小朋友们一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学习心得要快点写,这个星期内完成。”“王老师说星期六早上和她一起去交。”
  我笑了起来:“这么多的内容要转述给我,不过,转告不但要准确,还要讲周到。”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周老师,阿姨还说,叫你打个电话给她。”“电话号码留下了吗?”我故意问(其实这个手机号码我知道)。大家都在用力地想,“是1390615……后面的我就不知道了。”“你怎么知道前面的七个数的?”“我爸爸的手机号码前面就是这几个数。”这是另外一个小朋站起来说:“后面是2918。”我夸奖了她,又连忙问:“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记住的吗?”这个小朋友回答道:最后四位数是2918,我把它记作“你(普通话中的èr宜兴话中就读‘你’)就要发”,所以就记住了。
  我高兴地带头给她鼓掌,连连称赞她讲得好:这个小朋友不但认真听别人讲了什么,而且还想办法记位这些内容。只有这样,转述别人的事情才会准确、周到。
  “请大家准备准备,看谁能把这件事说得准确周到。说得好的,老师就奖励一本‘采蜜本’。”
  ……

  [反思]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
  口语交际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与过去的听话、说话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强调的是多向、互动、交际,强调的是交际过程中民主平等意识的培养。在本案例中,教师抓住生活中的平常事,让学生转述别人的一件事、一段话,通过这听与说这双方互动的过程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
  “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天地是活的知识宝库,便是活的书。”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让我充分感觉到口语交际训练其实就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在本案例这种真实的情境里,学生们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还学会了怎样表达。这才是口语交际真正的目的。
  三、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我们教师要能举一反三。本案例中,虽然练习七的内容还在学期的后面才能进行教学,但这件事发生在前,如何利用这现成的口语交际情境进行教学,我想这也需要老师们要对全册教材进行研究,抓住生活中的亮点,寻找口语交际的场景。
  如今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得最多的是知识点的传授,是训练点的确立,却恰恰忽视了学习中的人的感受。原本有滋有味的话题,学生却感到索然无味,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教师是牧羊人,要把可爱的孩子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学会转述》口语交际片断
作者:西渚小学 周献学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面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学会转述》是二年级下学期的口语交际内容,下面撷取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片断来进行反思。

  [案例]
  一天中午,原本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我,因为临时有事,一直到上课前才赶到学校。没想到,我还没赶回学校,就有一个人来找我。
  这是一位女同志,她走进教室说:“请问周老师在吗?我姓王,是中学老师,请你们告诉周老师,学习心得在这个星期内完成,周六早上一同去交。周老师回来后请她打个电话给我,手机号码是13906152918(还重复了几遍)。”说完就离开了教室。
  上课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刚踏进教室,“老师——”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说有人找我。
  “有人找我?”我问,“是谁呀?”嘴上这样问着,心里却灵机一动,何不趁着这个机会让学生学会转述别人的话呢?
  “是个女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小朋友们都在摇头,是呀,怎么忘了问呢?
  “女的?女的范围很广,有老奶奶、阿姨……”
  “是位阿姨。”小朋友继续答道。
  “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穿什么样的衣服?”
  当小朋友们生动形象地将找我的人从头到脚地描述完毕后,我十分高兴地说:“哎呀,那是中学的王老师啊!肯定是她!”小朋友们感到很兴奋,他们觉得这半天没白说。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学会转述”。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转述别人的一件事、一段话。”(虽然这时候还没有学到练习七,我觉得教材的先后顺序并不是最重要的,要看教师是不是善于利用教材。)
  “转述,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准确,不能含糊。谁能把刚才的情况准确地转述给周老师呢?”
  于是,小朋友们又向我转述王老师来找我的原因。
  一位学生说:“周老师,中学的王老师让你把学习心得写好。”
  我高兴地点点头说:“是中学的王老师找我,学习心得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小朋友们一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学习心得要快点写,这个星期内完成。”“王老师说星期六早上和她一起去交。”
  我笑了起来:“这么多的内容要转述给我,不过,转告不但要准确,还要讲周到。”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周老师,阿姨还说,叫你打个电话给她。”“电话号码留下了吗?”我故意问(其实这个手机号码我知道)。大家都在用力地想,“是1390615……后面的我就不知道了。”“你怎么知道前面的七个数的?”“我爸爸的手机号码前面就是这几个数。”这是另外一个小朋站起来说:“后面是2918。”我夸奖了她,又连忙问:“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记住的吗?”这个小朋友回答道:最后四位数是2918,我把它记作“你(普通话中的èr宜兴话中就读‘你’)就要发”,所以就记住了。
  我高兴地带头给她鼓掌,连连称赞她讲得好:这个小朋友不但认真听别人讲了什么,而且还想办法记位这些内容。只有这样,转述别人的事情才会准确、周到。
  “请大家准备准备,看谁能把这件事说得准确周到。说得好的,老师就奖励一本‘采蜜本’。”
  ……

  [反思]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
  口语交际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与过去的听话、说话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强调的是多向、互动、交际,强调的是交际过程中民主平等意识的培养。在本案例中,教师抓住生活中的平常事,让学生转述别人的一件事、一段话,通过这听与说这双方互动的过程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
  “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天地是活的知识宝库,便是活的书。”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让我充分感觉到口语交际训练其实就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在本案例这种真实的情境里,学生们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还学会了怎样表达。这才是口语交际真正的目的。
  三、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我们教师要能举一反三。本案例中,虽然练习七的内容还在学期的后面才能进行教学,但这件事发生在前,如何利用这现成的口语交际情境进行教学,我想这也需要老师们要对全册教材进行研究,抓住生活中的亮点,寻找口语交际的场景。
  如今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得最多的是知识点的传授,是训练点的确立,却恰恰忽视了学习中的人的感受。原本有滋有味的话题,学生却感到索然无味,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教师是牧羊人,要把可爱的孩子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从失败中汲取营养—口语交际课《未来的桥》
黄石市市府路小学   张敏
【情景说明】
1、《未来的桥》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本节课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还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4、教师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指导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
【教学过程:】
教学片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重要目标是以各种各样的桥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使学生说话避免一些烦琐的、老师无法调控的句子,我安排了统一的句式训练:用“桥是用来……”的句式来介绍图上的桥;用“桥的本领可大啦!它可以”和“我最喜欢……桥,它可以……”的句式来夸夸图上这些桥;用“我想设计……”的句式来介绍自己设计的桥。
在课上,我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学生“依葫芦画瓢”,稍一出轨,我就立即拉回:“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满以为,这些句式既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又可以使教师有效调控,而结果却适得其反,它像绳索一样,牵着学生的鼻子,学生循规蹈矩,小心翼翼,说的都是一些干巴巴的句子。
如:有一位学生自己带来桥的图片,非常独特,功能很多,他神气地作了介绍。我不仅没有鼓励,反而指着黑板要求他用指定地句式说。顿时,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一下子变得木纳起来,不知道该怎样说,最后在我的“帮助”下,终于费力地说完一句简单地话。
【课中反思】
难道我事先设计好句式不对?这时,我猛地想起新课程标准上所指出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位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任何知识都是他们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新课标的理念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是啊,刚才这个环节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我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建构”,强调了教师的“外部塑造”。这又怎么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呢?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9:20:2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 [z]


     
1.引言
  口语交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神经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开始经过辨声练音期(0-7个月)、声语过渡期(8-12个月)、形成发展期(1-3岁)及成熟完善期(4-6岁)四个阶段才能基本掌握母语。至六岁时,儿童已有了相当稳定的语言,能基本正确地运用语法进行交谈,能随语境与交际对象的不同调节自己的说话方式,以基本满足日常言语交际的需要,但儿童言语与成人言语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语体方面。因此从儿童基本掌握母语到形成运用母语的熟练技能,大约还需要10年的时间,小学阶段无疑成为了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纵观小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口语交际教学显示出自身跌宕起伏的命运,从春秋战国时期说学盛极一时至两汉以后说学的消声匿迹,从辛亥革命以后会话、演讲、诵习及辩论的重新崛起到文化大革命的重归沉寂,直至1986年以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为目的的听说教学才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确立了稳固的位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倾向根深蒂固,听说教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与同期轰轰烈烈,众多流派百家争鸣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研究相比,除了几种听说能力结构模型以及听说测标指标,我们很难找到指导成功实践的成熟理论。在2000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中首次出现的口语交际教学,作为对听说教学的深化和发展,让我们看到小学语文教学突破自身樊篱,实现与多学科融合的趋势,也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及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紧迫性。那么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心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如何开展,迄今为止我们还未能找到这方面的调研报告,因此我们在上海市组织了一次中等规模的调查,以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决策提供参考。

  2.对象

  我们从上海市20个区县中随机抽取了14个区县,每一区县又随机抽取了2至3所学校,对93名任课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回收率达97.8%,即实际有效调查了91名,其中女教师85名,占93.4%,男教师6名,占6.6%。这91名教师的年级分布为一年级教师14名,占15.4%,二年级教师18名,占19.8%,三年级教师17名,占18.7%,四年级教师19名,占20.9%,五年级教师23名,占25.2%。

  3.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编制调查问卷前我们举办了由部分小学教师参加的小型座谈会,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及自身的教学实践状况,在此基础上自编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调查问卷》。该问卷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方法,共设计了21题。问卷制成后,我们先在一所小学内进行小范围试测,并根据试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然后才开始正式调查。由于在正式调查中有不少教师对开放式部分没有作出回答,因此对这部分内容我们未作处理,仅作为定性分析时的参考。

  4.结果和分析

  ①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是我们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60.4%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一起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这个整体,是不可或缺的四大扳块之一,39.6%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不能成为独立的一块,而只是附属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为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打基础。
  ②口语文际教学的内涵
  对口语交际教学内涵的理解教师中出现了较大的分歧,65.9%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是口语理解和口语表达教学,20.9%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说教学,是听说教学的代名词,7.7%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教学,另外还有5.5%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另作他解。
  ③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25.3%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中规定的内容,19.8%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29.7%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就是口语交际的意图、环境和风格,14.3%的教师认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就是教学内容。
  ④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
  在调查前的小型座谈会中我们了解到小学教师对采用情境法进行教学已形成了共识,但是如何来创设情境呢,教师们认为情境创设应当依次围绕;①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57.4%);②语法项目(26.6%);③课文情境(10.6%);④其它(5.3%)。
  ⑤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
  对于教学途径,我们给出了14个项目:日常会话、问答、生活报告、读书报告、看图说话、复述故事、自编故事、讨论、演说、辩论、会议发言、访问、表演及其他,教师们对于低、中、高三个阶段各应选择哪些项目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结果见表1。我们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这14个项目来进行分析,可将这14个项目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训练的主要途径,第二层次为训练的次要途径,第三层次为训练中可忽略的途径,见表2。
表1 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
 
日常会话
问答
生活报告
读书报告
看图说话
复述故事
自编故事
低年级人次(367)
75
35
9
8
73
40
43
%
20.4
9.5
2.5
2.2
19.9
10.9
11.7
中年级人次(404)
53
32
25
35
29
44
44
%
13.1
7.9
6.2
8.7
7.2
10.9
10.9
高年级人次(525)
46
25
36
47
12
28
36
%
8.8
4.8
6.9
9.0
2.3
5.3
6.9

 
讨论
演说
辩论
会议发言
访问
表演
其他
14
4
2
4
3
51
6
3.8
1.1
0.5
1.1
0.8
13.9
1.6
48
16
8
9
19
38
4
11.9
4.0
2.0
2.2
4.7
9.4
1.0
53
56
53
38
40
50
5
10.0
10.7
10.1
7.2
7.6
9.5
1.0

  ⑥口语交际教学的序列
  除了极少部分的教师外,被调查的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按照一定的教学序列进行,他们认为设计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要依据依次为:①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42.2%);②学生日常生活需要(32.1%);③语言的交际功能(18.3%);④教材编排的先后顺序(1.8%)。
  ⑦口语交际教学的课时
表2 口语交际教学途径的聚类分析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第一层次
日常会话
看图说话

日常会话
复述故事
自编故事
讨论

日常会话
读书报告
讨论
演说
辩论
访问
表演

第二层次
问答
复述故事
自编故事
表演

表演
问答
生活报告
读书报告
看图说话

问答
生活报告
复述故事
自编故事

第三层次
生活报告
读书报告
讨论
演说
辩论
会议发言
访问

演说
辩论
会议发言
访问

看图说话

  有24.2%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无需安排专门的课时,只需结合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进行教学,53.8%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当1周1课时,11%的教师认为应当2周1课时,8.8%的教师认为需要1周2课时。
  ⑧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
  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评价,我们设计了三个维度,第一是评价者维度,第二是评价过程维度,第三是评价媒体维度。对于评价者,86.8%的教师认为评价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对于评价过程,73.6%的教师认为应在师生、生生的交际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价;对于评价媒体,74.7%的教师选择现场评价,25.3%的教师选择录音带评价和录像带评价。
  5.讨论
  以上的调查结果表明,广大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方法方面,形成了采用情境法的普遍共识,在教学评价方面,形成了多元评价观念,但是本次调查也显示出目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①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口语交际数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因此在实践中他们认为无需设计专门的系列,安排专门的课时来进行训练。我们认为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没能很好地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本质。语文她的根本性质是言语教学,从言语交际过程来看,言语教学可分为言语的理解教学与言语的表达教学,从言语交际本身的分类来看,言语交际可分为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由此可见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是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二是没能正确理解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我们可以用四个参数来说明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1)情境率,指的是言语个别成分省略的程度,口语的情境率大大高于书面语,(2)不重复词的取样率,即词汇的丰富程度,书面语的不重复词的取样率率大大高于口语,(3)鉴定率,即对事物特征详细反映的程度,书面语的鉴定率远远高于口语。(4)积极率,即动词的丰富程度,书面语的积极率高于口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来分别加以培养。
  ②对口语交际教学内涵的认识存在肤浅性
  许多教师肤浅地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等于听说教学。我们认为听说教学是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提出的概念。而口语交际教学是从言语交际学角度提出的概念。心理语言学着眼于言语的心理方式,从言语的内部过程出发研究言语活动,将口头言语交际解释为编码、发码、接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和发码就是说话接码和解码就是听话,口语即听话、说话,口语能力就是听说能力。言语交际学着眼于言语的行为方式,主要从言语的外部过程来研究言语,即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研究言语,研究语言运用于交际的运动状态。因此在言语交际学的视野中,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除了语言及其伴随手段之外,还包括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交际动机,交际环境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口语交际教学突破了听说教学的狭隘框架,使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发出一定意义的语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说出结构正确的句子,而且要指导学生较好地把握交际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能正确理解每一具体语境下的话语,说出正确、流利、得体的语言,较好地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③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模糊性
  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大多致教师有着模糊的认识,他们中有人认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规定,有人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就是课本。我们认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教材是教学内容外在的物质载体,教学内容则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凭借,是隐含在教材之中的口语交际知识以及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活用。指导学生根据每一个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言语的意图,准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逐步形成自己的言语风格,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认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口语意图的教学,口语语境的教学及口语风格的教学,也许这种认识还不完整,但它能至少能揭示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中最本质的部分。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使教师抛弃对教材的依赖,努力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选择口语交际的典型例子,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④对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构建上存在着盲目性
  如果我们对根据调查结果构建出的一条训练序列作认真的分析,就会发现很难找出其中的逻辑体系,即很难发现构建教学序列的科学依据,这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缺乏一条科学、清晰道路的真实写照。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认为应当根据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特点、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言语知识技能训练的特点来构建言语交际的训练序列。小学低年级的思维特点是想象能力的敏感期,学生的主导活动是读写算入门和游戏活动,主要应通过口语交际发展学生语言想象和自我表现的功能冲年级是观察能力的敏感期,学生的主导活动是比较系统的学习活动,主要应通过口语交际发展学生观察和自我表现的功能;学生在高年级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学生的主导活动是人际联系活动,主要应通过口语交际发展学生个别影响和自我教育的功能。
  对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使我们无法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持有乐观态度,关键概念认识上的偏差,教学中的盲目和随意,带来的只能是教学中的无序和低效,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加入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行列,使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9:29:49 | 只看该作者
[z]口语交际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门大学问,重视口语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地在母语教学中的共同趋势。
2000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首次用口语交际这个新概念替代了以前的听说教学。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教学活动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1]
“口语交际”的提出,不是名称变换的问题,而是观念的改变,体现了新时代语文口语教学重视交际功能的新理念。教材作为实现教学的重要载体,它的编制直接影响到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理念的实现与否。目前使用的口语交际教材质量如何?笔者以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低年级一至四册为例,分析口语交际部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以便更好地完善教材,促进口语交际教学向前发展。
一、编排的主要特点
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主题:自然风光类,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春天在哪里”;风土人情类,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夸家乡”;科普类,如,二年级上册园地七中的“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日常生活类,如,一年级上册园地一中的“有趣的游戏”;发挥想象类,如,一年级下册园地八中的“未来的桥”。编排的主要特点,笔者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生活性
现代教育的创始人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即生活”的论断。解读他的“教育即生活”,其中蕴涵了这三层意思:首先,它意味着儿童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等价性。因为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在另一个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部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其次,它意味着教育需要了解和同情儿童时代的真正本能和需要,并且探求使这些本能和需要获得满足的条件。生活是首要的,学习是通过这种生活并与之联系起来进行的。再者,它还意味着儿童的学校生活、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同时,杜威经常将“生活”与“经验”等同使用,视生活和经验为同样的东西。[2]他的思想对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践回归
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文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材料是口语交际活动的载体,当学生面对现实生活材料时,往往习惯于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生活化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并非仅仅为了教学的有趣和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口语交际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感悟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这才是选材生活化的本意
所在。
教材中编排的口语交际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充分考虑儿童交际的内容和形式。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中的“该怎么办”,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的“我的想法”等。以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为例,内容是:小朋友单独在家,有陌生人来访,称是父亲的朋友,要求学生们讨论怎么做,并编成一个故事。教师在教学中会很自然地安排学生扮演小朋友,自己扮演来访者,提出各种可能性的回答,让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小朋友应答的话语,选择最礼貌的方式完成人际交往的任务。
这些内容创设的情境,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碰到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代表性。选取这些生活事件,有利于使学生有感而发,调动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学过程形象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扎扎实实地巩固。与此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口语交际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学习的真正价值,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都大有裨益。
(二)互动性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一般是靠言语交流来实现的。这也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征必须着眼交往主体之间的互动,只有坚持互动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
注重互动是教材在编排上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有趣的游戏”,一年级下册园地一中的“春天在哪里”,二年级上册园地一中的“秋游”,二年级下册园地七中的“看图编故事”,都明确地提出了生生、师生交流的互动要求,这显露了口语交际重视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趋势。这里的互动是在师生间、生生间发生的人际互动。作为互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客体的。在互动中,无论是师生的身份还是互动的目的、内容和互动发生的途径、情景等,均体现出明显的教育性的特点。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同时,师生间和生生间的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与个别学生、小组学生或全体学生的交往,或是与学生共同参与;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生个体间的合作,学生群体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内容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对学生知识的教育、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习态度、价值观、能力、观点的相互影响,等等。因此,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3]
通过多元、多层的互动交流,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能使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展示的知识。学生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聆听学习心得,汲取采纳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学习成果,接着自己总结,改进提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潜能,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多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引导和监督,促进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合作交流的力量和成果,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三)综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快速变动,知识和信息呈爆炸趋势,一个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学会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因此,知识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知识已被人们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与知识本身相比,求知的意识和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做事的能力和反思能力更是学生可以享用终身的、最有价值的综合能力。且现代学科发展的根本特点是趋向综合和学科交叉,因此教材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它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材中有意识地、带有启发性地反映这方面的内容,将对学生拓宽思路和提高综合能力产生重要作用,使之在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学习中,碰到问题或考虑问题时能拓宽思路,向其他学科渗透,获得新的灵感或创新性思维。
本教材在编排口语交际内容时,正是顺应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努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同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动手能力、应对能力和想象能力。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的“我们的画”,一年级下册园地八中“未来的桥”以及二年级上册园地八中的“有趣的动物、植物”,对动手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都提出了要求,这体现了口语交际教学重视综合能力培养的发展特点。
学科能力的发展是综合能力发展的前提,综合能力的发展又带来学科能力的发展,学科能力的发展最终是以综合能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综合能力是将观察问题的全面性、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学科知识的渗透性、科学方法的交互性及探究未知的创新性融为一体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全面思考,综合培养,不可偏废。
二、建议
教材编排从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空白到出现,说明了口语交际在教材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但是仍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口语交际教材的内容应该更加凸显交际性的主题
通过这些跟交际性主题有关的实例的练习,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如何与人沟通,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之所在。近二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言语教学要围绕人类交际的需要进行”等观点,如,李维鼎、刘焕辉、李海林等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刘焕辉教授更是对言语交际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有《言语交际学》《言语交际学基本原理》《交际语言学导论》等著作[4]。因此,在教材编排和教师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成果。
(二)训练序列编排应该更加科学化
口语交际教材要力求“按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发展过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加深地组成序列,依次向前发展,体现出渐进性。”[5]通过这种序化组合,才能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叠,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教学质量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材编排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各有侧重。低年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但口语规范性较差。因此该阶段应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模仿能力、良好的交际习惯和文明礼仪。从训练形式看,多采用看图说话和日常会话的形式。在中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口语水平与书面语言水平持平,并开始反超,该阶段应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并重视体态语的教学。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要多注重交谈这种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训练形式,设计的交际内容要贴近生活。高年级学生以抽象概念思维能力为主,他们的生活圈子也日渐成人化,此时可以重点训练他们的调节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应对,如何做到大方得体。口语交际的形式可以是演讲、讨论、表演等形式。
(三)在教材中对教学提示需要更加明晰
口语交际教材中的教学提示应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指明培养的是哪些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应该在哪些环节得到体现、如何体现,可以用建议的形式向教师呈现,使教师在教材基础上酌情添加或删减教学内容。教材中设置比较详尽的教学提示,能使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更加明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把握话题的每个步骤,适时进行调节,同时可以对学生需要掌握的教学重点进行详细指导,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掌握教学难点,从而弥补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能力。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2]张三花:《教科书生活化研究──以〈英语(新目标)〉为例》,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3]谢志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4]张纲:《中学口语交际教学改革初探》,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5]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44页
9#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9:35:40 | 只看该作者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的实施

             罗定市船步镇中心小学 吴彩嫦

  新课程人教版小学语文中有一个常见内容——口语交际,是把“说”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安排在每一组课文里,充分体现了教育要面向未来的作用。的确,这是一个越来越注重“说”的时代:日常沟通要会说,竞争职位需要演说,应聘面试需要演讲,推销业务要有说服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口语交际能力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要认清口语交际课的现状
  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为了孩子们他日能适应社会,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现代社会需要有技能的人,更需要有口才的人。但有些学校、有些老师受到旧观念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对升学考试内容的教学,上口语交际课流于形式,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二、明确口语交际课的目标
  “有的放矢,矢矢中的”,要想学生能从口语交际课上锻炼出好的口才,任课教师就要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不仅要确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标,还要制订每一节口语交际课的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使学生“说”有所获。口语交际课以“说话”为主要内容,还应包括声音训练、目光训练、肢体语言等。
  三、上好口语交际课的途径
  1.针对每个口语交际的主题,精心设计导语、过渡语、结束语。好的导语、过渡语、结束语就像一条导火索,瞬间能点燃同学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这是组织好口语交际课最不可少的。
  2.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口头表达欲望。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都极具童趣。语文老师通过组织一些故事会,让学生展现和锻炼口才,讲完故事后要求学生互评。通过听、讲、评几个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在一节四年级的主题为讲童话故事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有的复述了课文的故事,有的讲了从课外书阅读到的故事,有的自己编了一个小故事,讲的同学在台上得到锻炼,听的同学也不能坐享其成,他们要给讲的同学评一评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要改进,让全班同学在听、讲、评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
  3.结合课文内容提高说话技巧。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总是由几个人物或角色组成,如《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陶罐和铁罐》等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角色表演、话剧表演等形式达到锻炼口才的目的。如在学完《陶罐和铁罐》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情节设计一个话剧,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完毕后要求其他观看学生点评,最后再从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指导,使学生学会说话技巧。
  4.结合生活实际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学是为了用,教师应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模拟,如客人登门,买卖东西,遇到困难求助,结交新朋友,做小导游等。如客人登门场景的模拟,先要求学生结对子讲演,让学生根据讲演者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作出评价,评选出最优秀的“客人”和“主人”,最后由优胜者介绍成功经验,学生从中明白了做客、待客之道,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晏子的能言、蔺相如的雄辩流传千古,周总理的妙语、吴小莉的巧问名扬中外,口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肯定,我们肩负着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要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提出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努力。

[table=85%][/table]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9:50:0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1 16:33 , Processed in 0.1519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