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24|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顺德翰墨十家邀请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9 11:4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顺德翰墨十家邀请展 (2010-05-06)

 
   由顺德书法家协会、顺德容城艺术馆主办的“顺德翰墨十家邀请展”,于日前在该馆展出,共展出了十位顺德本土书法家李良晖、周冠登、胡焯渠、蔡坚、童汝嘉、刘锡亮、胡锦秋、欧阳英、黄倚虹、罗永全的作品60多幅,据悉此展将至本月16日结束。·艺讯·(佛山日报2010.5.1)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1:49:23 | 只看该作者
佛山市书协主席李小如受聘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9-10-13)

 
小如有大声,椽笔书胸臆
李小如正尽情陶醉于挥毫洒墨间。(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省文史研究馆素有“当代翰林”之称,所聘馆员,无不是夙有声望的文人耆宿,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造诣颇深的丹青名家以及社会各界名流,是当今广东美术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近日,由市文联推荐,省书协副主席、市书协主席李小如正式受聘为该馆馆员。该馆人事处处长张转红向记者证实,李小如是该馆聘任的第一位佛山籍馆员。乡人有此荣耀,乡亲亦觉脸面有光。
  ■淡泊名利,闲情逸致的生活
  昨日约李小如采访是在他的工作室,名曰“余斋”里。走进“余斋”,只闻翰墨飘香,名人字画置于四壁,典籍环列,汗牛充栋。四周树木环绕、颇有“结庐在人境,不识车马喧”之境界。
  此时清晨,清风扑面,李小如正细细地品茗着一壶陈年普洱茶,香气宜人。如果不是记者的来访打断了他的惬意,想必他会继续手轻磨着墨,视线游走在书架上,寻找感触,撩起动笔的意欲。李小如说,每日上午是他享受写字的时间,因为此间无电话干扰,人心安静,可以抒怀怡情,或细品古书,或陶醉于挥毫洒墨间。而当日下午四时,他还约了几位网球友切磋球艺,可谓动静相宜,利于身心。
  此种闲情无人不向往,但所达者有几人?大多则为名利所累。然而,早前在经历了佛山彩印厂设计室工作的摸爬、民间艺术研究社的锻炼、铁饭碗工作单位的滚打后,进入“知天命”的李小如有所顿悟:“人做任何事都有退休,唯有艺术无止境,何不提早做回自己想做的事,书画才是我一生的职业。”于是,这一两年,他婉拒了社会上抛来的一切诱惑,过上了字画求生的艺术生活,散淡自在、快然自足。
  ■书艺无涯,贵在日进的追求
  李小如从上世纪70年代就跟随书法名家林君选、麦华三研学碑,博学多师,后来成为两老的入室弟子。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法展,是大家公认的功力型书法家,并以小楷、行草名世。可在“余斋”的书台上,记者却看到了几张李小如临摹古贴所留下的字迹。原来,他从4岁开始临摹字帖,到如今已近50年。
  李小如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他每天都在争取时间拾起毛笔或接触与艺术有关的书籍,只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岁月变迁,他对艺术的理解以及临摹出的字感觉不一。他心神领会:“其实艺术追求就像是爬山,当你爬完一座山时才发现还有另一座更高的山,让你永不止步地向前爬。”
  潜心修炼艺术的人是寂寞的,李小如使然。不理解他的人把他这种每天对着白纸黑字的生活视为“枯燥”,理解他的人则深知他在不断拓宽书路,深入经典书风,超越自我。北京大学访问作者洪亮在谈到李小如书法近作是说:“小如君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在草书的笔法上,从追求点划的精熟流丽,到追求线质的质朴率性。这不是一般书家所能做得到的。我想这些是他宽广的胸怀和勤奋耕耘、广采博纳多方营养的结果。”
  ■功成名就,达则兼济天下
  李小如日前在广州正式接受聘书当日,副省长宋海代表黄华华省长向他与其他新聘的二十位馆员颁发了证书。记者了解到,省文史研究馆好比一个省文化艺术智囊团,该馆现有馆员103人,皆是德艺双馨、学养深厚者,李小如因其书画造诣和社会影响力而受聘。
  李小如说:“作为一名艺术家,最大的乐趣就是得到专家、社会的认可,而能受聘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则是社会对我的信任。”或许,从这一刻开始,他闲情般的生活将多少受到干扰,但李小如铭记孔子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心知,自己生活的安定宁静,是社会大环境所赋予的,今天,当社会需要他为省文化事业出谋献策的时候,他当义不容辞地去奉献。
  作为该馆的第一位佛山籍馆员,李小如希望今后还能有第二位、第三位……他也更希望,佛山能有自己的文史研究馆,将杰出的艺术家团结起来,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为佛山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为此,他常常鼓励后辈们:“唯有社会进步了,欣赏艺术的人多了,艺术家的生活环境才得到改善。付出和收获总是相辅相成。”
  有心如此,夫复何求?  文/本报记者 余慎
细品古书,如书如画。
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1:50:0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书协研讨当代隶书发展 佛山书法家庞国钟支招 (2009-10-13)

 
来源:佛山日报2008.4.1
本报讯 记者陈铭培报道:昨日记者获悉,来自全国各省的18位中国书协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近日齐集四川西昌市,研讨当代隶书艺术创作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广东唯一的委员、我市著名书法家庞国钟,在会上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据了解,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与会者都是我国书法界的顶尖高手,其中有中国书协副主席何应辉,著名书法家华人德、吕如雄、刘文华等。会上,大家就如何发展、创新当代隶书纷纷出谋献策。               
  我市著名书法家、佛山书协副主席庞国钟,在会上作了《隶书的可塑性及其创新》的发言:隶书上承篆书,下启“草”、“行”、“楷”三体,在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经过历代对隶书的发掘、发展,隶书的创新仍然有着很大的可塑性。现代人的创新意识较强,但书法基本功较薄弱,因此写出来的书法往往显得比较浮躁。而且,现代人的创新比较注重形式,从而给人的感觉雷同较多。
  庞国钟认为,隶书的创新,必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新内容,重视字外功夫,创新才有生命力。庞国钟的发言,受到大家的好评,认为言之有物。
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1:50:54 | 只看该作者
云卷云舒——杜耀绵、庞国钟、钟汝荣、梁国荣书画联展 (2009-10-13)

 
四人携手一小时作六米长卷
来源:佛山日报2007.10.2
本报讯 记者冯璐报道:四位志趣相投的艺术家,短短一个小时内挥就一幅六米长卷,这艺术创作行为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
  前日,《云卷云舒——杜耀绵、庞国钟、钟汝荣、梁国荣书画联展》在市博物馆开展,这幅集体作品引入瞩目。
  “闲看花开花落,慢随云卷云舒”,佛山知名书法家庞国钟在长卷上这样抒发胸臆,从右至左依次下来,是梁国荣的水墨山水、钟汝荣的人物与杜耀绵的花鸟,四位书画家的作品和谐地相处于同一画卷上,细细品味又各有特色。
  “我们四人是好朋友,又在书画上相互认同,很即兴地有了这幅作品和这次展览。”庞国钟在展览现场告诉记者,这幅六米长卷是四人在一个小时之内一挥而就的,此次展览是经佛山市博物馆撮合,四位艺术家共同演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美妙自在意境。
  近年来,佛山市博物馆对本地书画艺术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的意图在于通过对当下书画艺术现象的观察和形态的研究,探讨书画艺术如何去契入当代社会的文化生态并寻找创新的可能方向。
作品选登
来源:佛山日报2007.10.3
由佛山市博物馆主办的《云卷云舒——杜耀绵、庞国钟、钟汝荣、梁国荣书画联展》于2007年9月30日至12月20日在该馆展出。市博物馆近年来对本地书画艺术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通过对当下书画艺术现象的观察和形态的研究,探讨书画艺术如何去契入当代社会的文化生态并寻找创新的可能方向,而艺术家持续性的积累和不衰竭的创新实验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在国庆期间市博物馆邀请了佛山四位在书画艺术上独具个性的艺术家,展示他们近年来的创作成果。
  四位艺术家分别是佛山市民所熟知的书法家庞国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钟汝荣、山水画家梁国荣以及以水墨花鸟画见长的画家杜耀绵先生。
  四位书画家因其作品、思想的应和,高山流水般的欣赏和知音而聚到一起。社会的繁荣稳定和个人积累的日渐丰厚,使他们的创作正进入佳境。在这里,四位艺术家共同向我们演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之美妙自在意境。 (艺讯)
对弈图(国画) 钟汝荣
意气风发(国画) 梁国荣
书法 庞国钟
云斜花影没,日落荷心香(国画) 杜耀绵
5#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1:51:50 | 只看该作者
顺德青年书画十人展开幕 (2009-10-13)

 
来源:佛山日报2006.6.2
      本报讯  由佛山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佛山市书法家协会,顺德区书法家协会,顺德区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鸥波掠影——顺德青年书画十人作品展”,于2006年5月31日在佛山石景宜艺术馆开幕。参展作品有书法、国画、水彩画、油画近60件,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作者多为顺德本土出生,也有在顺德工作十年以上的后来顺德人。他们来自不同职业,但有着共同的爱好和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常聚首一堂,交流创作心得,并多次在省、市、区乃至全国书画艺术专业展取得佳绩。此展作品多为近作,颇能体现作者的审美取向。展览将展出至6月10日结束。(梁季明)
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1:52:34 | 只看该作者
佛山市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成员名单 (2009-10-13)

 
常务理事:李小如、庞国钟、李良晖、王志敏、何克承、李辉成、吴兆华、丁正、邓阜丙、何志斌、梁建华、梁家焯、黄森荣、梁季明、周文标、欧阳少峰、郑荣明、郭亚明、彭泽祥、梁炳伦、陈仕培

主席:李小如

副主席:庞国钟、李良晖、王志敏、何克承、李辉成(一人暂缺)

秘书长:王志敏。
7#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1:53:28 | 只看该作者
艺术的语言——读赵之谦篆刻(王志敏) (2010-07-10)

 
  艺术作品的成熟,表现在艺术风格的确立,艺术风格的确立,又体现在作者个人艺术语言的建立。艺术语言的建立表现为多种形式,文化氛围不同,取向也各异。但总体上讲,它离不开四个字,那就是创新与融合。创新好理解,那就是在符合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寻求他人未有的表现方法。而融合就稍为复杂点,他需要对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创作有一个详尽的了解,然后从中取各异而又适配的结合在一起,提炼成为属于个人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中,艺术风格的建立,更多是采取后一种形式,那就是触类旁通,选择古今艺术创作中成功的例子,融会、化育成个人的艺术语言。而这一选择方式,在书法篆刻艺术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特别和突出!
  这个特点,在书法篆刻创作的人群中,又表现为对作品"胎息"的看重。所谓“胎息”,就是指从作品气息中,能反映出来的传统特质。具体点讲,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接近传统某些名家或者名迹!事实上,在传统的名家当中,能否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判别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因此,书法篆刻家们在寻找艺术语言之时,大都乐于向故纸堆中搜索,从中开发一些通会与灵感,与书法篆刻的主体创作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既有传统,又能自出新面的效果。从这点上,我们回索一下前人的创作的足迹,会觉得很有意思。首先是邓石如、吴让之,他们吸收了汉碑额篆书的特点,创作出浣派一系篆刻婉转婀娜的用笔特色和大刀阔斧的表现方法。丁敬、黄易等开创的浙派,刀法上出于对秦汉古印及碑版风化剥蚀表现在拓片文字笔画上凹凸不平这一效果的摹拟,而取意上却发现了六朝唐宋人篆刻的妙处,以此入印,在当时一片学汉印的风气中可谓独树一帜!而随后的大家也是各有“依傍”:徐三庚得力于《吴天发神谶碑》;吴昌硕可溯源于《石鼓文》;齐白石取法于《汉祀三公山碑》。当代的大家王镛的作品取意于汉晋六朝的砖铭;韩天衡意会于鸟虫篆印;石开则暗合远古岩画;黄惇则出于对古代民间青花瓷押印的摹拟。通会之际,都跃然成家!
  而这里介绍的是晚清篆刻大家赵之谦,在篆刻创作上,他也是一位索源传统而能另辟蹊径,然后独树一帜,卓然成家的篆刻大师之一。
  赵之谦(1829~1884),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取名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学邓石如,而后能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篆刻初学浙派,继而取法秦汉鈢印,更向皖派学习,同时又参合宋、元篆刻的特点,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入印,一扫当时篆刻界的旧习,作品苍秀雄浑。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也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
  对于赵之谦的时代来讲,当时浣、浙流派篆刻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并形成了两派同时统治印坛的局面。要从中获得发展已十分困难。也就只有像赵之谦这样的大家,才能真切地意识到浣、浙两派已到了该合流的时候了,因而对当时浣、浙流派篆刻的多向探求;同时又参合宋、元篆刻的特点,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入印,在当时的印坛自然是少有的。这显然是赵之谦建立自己艺术语言的一个独特探索,正如他在致友人秦勉锄的信中所讲:“弟在三十前后,自觉书画篆刻尚无是处。壬戌以后,一心开辟道路,打开新局”。在他刻的《松江沈树镛考藏印记》一印边款上讲:“取法在秦诏汉灯之间,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这探索的成功,也为后世的篆刻家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创作途径,其影响直至今天。
  这里所选的篆刻作品《福山王氏正孺藏书》,是赵之谦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为王懿荣所刻,王氏为第一个发现甲骨文,并对甲骨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的大学者。作品在造字上明显不同于汉印的造字形式,充分体现了作者参合宋、元,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入印,又不著痕迹的艺术特点,明显地已非对传统的简单摹拟。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在融会贯通,博取传统营养方面的艺术魄力。
  正因为书法篆刻这一门艺术在其创作的道路上有着这样一种特殊的性质,使它难免地在其它艺术门类的眼里有“老古董”的感觉。但也正是这一特殊的地方,使得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一直蓬蓬勃勃,方兴未艾!(佛山日报2010.7.10)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1:55:55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3:35:21 | 只看该作者
书者如也——李小如

时间: 2009-02-22
当场即席挥毫
李小如作品

本网讯(记者 陈小文) 昨日(2月20日),佛山电视台顺德频道《佛山人物》栏目组,在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李小如的工作室,对其进行了电视采访。
拍摄结束后,记者也采访了他。
李小如简历
李小如,男,1955年出生于佛山。5岁开始在父母指导下临习碑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书坛权威人士誉其为“岭南书坛具有代表性的实力派书家”。
李小如从小就十分喜爱书画艺术。也许,是命运之神让他的一生与书画紧紧联结在一起。
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小如的父亲被打成“右派”。李小如小小年纪就觉察出世态炎凉。为了躲开世人歧视的目光,他每天除了上学,就在家中练习写字。没有书桌,他就在夜深人静与清晨利用饭桌默默苦练。
在书画艺术世界里,李小如寻找到了心灵的快乐与安慰。一本欧阳询的《九成宫》字帖,他整整临了九年。
高中毕业后,李小如以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有幸分配到佛山彩印厂设计室工作。之后,他先后拜佛山市书画名家林君选,广州美院教授、书法家麦华三为师。他遍临各家碑帖。1978年,李小如调到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工作,这是他书画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1979年12月,著名书法家启功到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参观,发现李小如的楷书写得特别好,有吴荣光、康有为的影子。于是,书赠李小如墨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鼓励他、指导他。
从此,李小如以小楷为主攻目标急起直追。
李小如的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百人展》、《当代大陆书法精英展》,并入编《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作品集》,出版了《李小如书法集》。
1979年,李小如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3年,“李小如书画展”在北京故宫东殿展出。
1998年,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为李小如举办“跨世纪之星李小如书法展览”。
2002年,中央电视台摄制播出《中国书法五十家·三分烟云七分雨· 李小如书法艺术》艺术片。 2003年,书法作品入选“第一回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在日本东京展出。
2003年,小楷书法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第三卷。
2004年,日本《书道》杂志刊登“现代中国书法人物李小如”专版。《书画天地》刊登书画实力派李小如书画专版。中国画“金鱼”入选《中国书画小品展作品集》。
2005年,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大典》“当代杰出书法家”系列作品集。应邀为“亚洲文化部长论坛”题字,作品并作为礼品赠送给亚洲二十三个国家的文化部长。中国画《兰花》、《荷花》入选“第十二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获佳作奖。香港亚洲电视台“文化风情”节目播出李小如专访。

对话李小如
李小如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有道是“书者如也”。作为书协主席的您,请谈谈对书法界发展的看法。
李小如(以下简称“李”):书法的发展地域性很重要,佛山的书法发展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但也不能离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要同全国书法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记:您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奖项与荣誉,请谈谈您的创作经验
李:要保持自我的个性,同时不要追求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认为一件事情能做好的话,要坚持把它做下去,持之以恒。这样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记:在您的带领下,佛山书协在提升和促进佛山文化发展上,做了哪些比较有影响力、卓有成效的事情?
李:书协举办的展览很多的,有历代书法作品展,同时还有国外的书法作品展。参与了全国中青联书法邀请展等。
记:接下来您将举办哪些展览,今年的创作计划有哪些?
李:最近在和佛山电视台合作举行现代最顶级的书法人物展览。以及评选书法界的“蓝丁奖”、举行楹联展等。今年的创作计划正在准备当中。
记:2月18日,石湾书画协会石梁荟贤书画艺术创作基地正式成立。您觉得它将对书法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李:书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进村居,也是对书法的一种普及。对辅助和帮助培养书法创作人才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对书法本身也是一种发扬光大的好事。
记:关于推进岭南文化名城的建设,书法协会将会做哪些工作?
李:把书法这种传承继续发扬下去,推动整个书法界的发展。
记:2月23日,佛山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将换届,作为文联成员之一的书协,您对换届有什么期望?
李:无论是谁当选了,对书法界的发展都是一件好的事情。我将会为书法的发展继续努力。当采访结束后,记者观赏了李小如即席挥毫。他陶醉于挥毫洒墨之间的那种享受,让在场的人都领略到了这位书法家专注工作的境界,令人佩服。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3:36:50 | 只看该作者
情凝笔端舞龙蛇

     □本报记者 陈铭培
  在广东,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不多,我市书法家邓阜炳,可算是写草书的佼佼者。他的草书,沉雄恣纵,大气磅礴,具有狂肆率野之美,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曾入选中国标准草书中日联展;不久前,由西泠印社举办的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中,邓阜炳的一幅5米长的狂草《梅花诗》手卷又入选其中。



邓阜炳不仅精于书法,而且善于绘画,尤以画牡丹和竹见长。
  近日,在一个春风和煦、艳阳高照的午后,记者来到邓阜炳的书画工作室,探求他用笔墨描绘的多彩世界。
  刻苦勤学终有成
  走进邓阜炳书画工作室,眼睛不由得一亮,三面墙壁上都挂满了他的书画作品,仿佛正在举行书画展览;两个房间里,也摆满了一卷卷的习作,其临池习艺之勤,实在令人钦佩。正在进行书法创作的邓阜炳告诉记者,他在工作室的时间,每天都达七八个小时以上。记者想,这大概就是邓阜炳能在书画艺术中取得成功的缘故吧。



  “我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至今已有50多年了。”奉上茶后,邓阜炳娓娓而谈,向记者讲述了他从艺之路。
  出生于南海和顺的邓阜炳,读小学起,就随王贤举、骆昌棉等老师学习书法,后来又得到广州书法名家麦华三的指点。每天做完作业后,他都写一二个小时的毛笔字,寒暑无间;家庭环境不好,买不起宣纸,就找一些旧报纸来练字,一直到高中毕业。“直到参加了工作后,我经常还是有用旧报纸练字的习惯。”邓阜炳说。
  1973年,邓阜炳考入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学习,浓厚的江、浙、沪文化的熏陶,以及学校丰富的碑帖图书资料,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他把课余时间都放在书法的学习上。每天凌晨,他已经起床练习书法了;星期天,同学们都出去玩了,他仍沉迷在书法的海洋中。几年时间里,邓阜炳反复临摹了《石门颂》、《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书谱序》等大量碑帖。期间,更得到书法名家祝嘉、宋季丁亲授,以及沙孟海、陆维钊等的指点,从而使书艺大进。
  辛勤的汗水,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八十年代初,毕业后回到佛山工作的邓阜炳,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广州、佛山青年书法联展”,他用《石门颂》笔意书写的一幅隶书集联:“荒山流水,断石残阳”,以其奇崛古拙,雄强朴茂,大气磅礴而哄动了展览。著名书法家秦咢生、李曲斋等认为深得《石门颂》的精髓,询问作者是不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广东青年书法协会会长、现任省书协副主席的周树坚看后也深为折服,称赞有“长戈大戟”的气势,给人以震撼。
  初步的成功,给了邓阜炳很大的鼓舞,也给了他在艺海中继续追求的动力。仅几年间,邓阜炳的作品就10多次入选全国和省市举办的各类书法展览并获奖,成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继承传统求创新
  然而,邓阜炳并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他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他确定选择草书作为自己攀登的目标。
  “你的隶书、篆书、楷书都很受人们的赏识,为什么选择草书作为主攻方向呢?”记者问。
  “因为草书是最能发挥艺术家恣纵率真天性的一种书体,它会随着书写者的喜怒哀乐,而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历代有名的书法家都多以行、草见长,如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就比他的楷书成就更高。而且,我的草书也有一定的基础。读中学时,一位同学曾送给我一本于佑任的《标准草书字帖》,当时就曾临摹了几年。草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得好的,我认为,自己有写草书的天赋。”
  探索的道路是艰辛的。在单位劳累了一天的邓阜炳,每天晚饭后就一头钻进小书房,沉浸在古今书法的海洋中,张旭、怀素、孙过庭、黄庭坚、徐渭、王铎、傅山、于佑任等古今书法大家的行草书作品,他都临了一遍又一遍,并融入了现代精神。为提高自己的学养,他还研读了大量的书法理论著作;其间,还尝试将多种字体共冶一炉,创出一种非篆非隶,非楷非行,自成一格,饶有风趣的“破体”书法。
  悟性加汗水,思考加行动,使邓阜炳的书法艺术有了新的突破,其草书线条变化丰富,结构纵横奇肆,法度严谨,狂而不怪,洒脱而不俗。1993年,他的草书对联“效右任草法,承鉴真遗风”入选中国标准草书中日联展;他运用楷隶行草相掺的一幅破体书法获“中日破体书法国际展”三等奖。“爨碑碑廊”、“神墨碑林”、“鄱湖碑廊”、“井冈山纪念馆”等多个单位都收藏了他的书法;名字被收入《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等多本辞书。
  “听说前几年,你的一件草书作品在日本展出时,引起哄动,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是1998年初,日本国际文化交流会书法家代表团到佛山访问,我市的10多位书法家与他们在佛山图书馆即席挥毫交流书艺。我当时一气呵成书写了八条屏巨幅狂草作品《怀素草书歌》,引起日本书法家的极大兴趣,纷纷与我在作品前合影留念。后来特别选上我和其他两位佛山书法家的作品,参加当年7月在日本熊本举行的中日书法展。作品展出时,受到日本朋友的好评,后来,我的这件狂草还被日本收藏。”
  记者观赏了邓阜炳最近书写的一幅狂草《怀素诗赞》,潇洒流畅,气势磅礴,痛快淋漓,比以前看到的又有了很大的提高。邓阜炳告诉记者,他目前已完成了一批以历代赞颂怀素的诗为内容的狂草作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举办一个草书个人展览。
  以画促书同提高
  邓阜炳不仅精于书法,而且善于绘画,尤以画牡丹和竹见长。其实,早在苏州丝绸工学院读书时,他就致力于山水、花鸟画的学习;毕业后从事纺织产品的花色设计工作,又对花鸟画作过一番较深的钻研。
  为画好牡丹,邓阜炳曾多次前往山东荷泽、河南洛阳、安徽铜陵等牡丹产地写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邓阜炳到洛阳写生,还发生这么一件“趣事”:那天,邓阜炳一早就来到牡丹园,到中午肚子饿时,才发觉出门时忘记了带买好当中午饭的干粮和水。如果出园外吃,来回一两个小时浪费时间;为抓紧时间写生,只好饿着肚子,到傍晚才回旅店吃晚饭。
  邓阜炳的牡丹,结构严谨,造型生动,高雅清丽,艳而不俗,深得人们的赞赏;然而,最受称道的还是他的墨竹,被誉为“南方一枝竹”。他的竹既师造化,又吸收了郑板桥、董寿平、卢坤峰、刘昌潮等古今画竹名家的长处。在他的笔下,无论是飘逸玉立的风竹,还是葱茏苍翠的雨竹,无不丰神秀逸,活灵活现,绰约动人,既见功力,又有韵味。1996年4月,中国书画珍品广东巡回拍卖会在佛山举行,邓阜炳的一幅《竹石图》以3000元拍出,成为佛山参拍画家作品拍出价格最高的一幅作品。
  现代国画大师李苦禅曾说过,书法以画法为至高,画法以书法为极则。邓阜炳对此甚为赞同。他认为,一位有成就的画家,也应该是一位出色书法家。他说:“我在绘画上取得的成绩,也得益于书法。我的‘装饰篆书’就是从绘画、图案的角度去变通,去走‘极端’的;而我的墨竹、兰花,又吸收运用了书法的草书用笔,使画出的兰、竹叶富有动感。”
  勤奋、恒心、毅力,以及书画互补,使邓阜炳的绘画艺术日臻完美,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年来,他的画作分别被江苏郑板桥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康有为故居、梁园博物馆、南海博物馆、南海档案馆、石景宜艺术馆等多个单位收藏;并曾在三水荷花世界和三水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岭南美术出版社还出版了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书名的《邓阜炳书画集》。
  繁荣书坛尽心力
  邓阜炳为人随和,性格爽快,不重名利。近年来,随着知名度的提高,特别是被推选为佛山市职工书会会长后,慕名上门求教,以及索求书画的人络绎不绝。然而,邓阜炳并没有把心思放在推销自己的作品上,他想的是如何提高会员的书画技艺和文化修养,繁荣、活跃佛山职工书坛。他说,书法是一种艺术,绝不可把它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或牟取名利的手段,如果沾染了这种恶习,书艺就不能提高。
  鉴于书会已多年没有举行会员作品展览,为使大家有一个相互学习、交流书法心得的平台,邓阜炳四出奔走,厚着脸皮,通过关系找一些老板赞助资金,联系展览场地。经过他的努力,2001年7月,在他接任市职工书会会长之职仅四个月的时间,市职工书会就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书法展”;同年10月,又在南海老干活动中心举办了“庆祝建国52周年书法展”,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2002年,“佛山市职工书会迎春作品展”到三水展出时,更引起了哄动,被认为是市职工书会历次展览作品水平最高的一次。时任三水区委书记的蒋顺威专门前来观看了展览,并高度评价说,“业余书法家写出了专业水平。”
  几年时间,佛山市职工书会已先后在禅城、高明、顺德、三水等地举办过近10次的书画展览,并应邀到江门市、清远市展出;前年又与澳门工联会分别在澳门和佛山举办了“禅澳职工书画作品联展”,成为了佛山书坛较为活跃的书法群体,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在赞扬声中,邓阜炳谦虚地说:“我只做了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
  当谈及今后的打算时,邓阜炳说,书画家只有和时代同步,其作品才有感染力和生命力。他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他要和书友们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品位,进一步活跃佛山的职工书坛。
  邓阜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元旦,他联合佛山职工美协一起在梁园举办了“佛山职工迎春书画展”;近日,又在佛山图书馆举办临摹古代名家书画的“书画临摹展”,并出版《书画临摹展作品集》;5月份,又将与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佛山市职工摄影、书画作品展,向人们展示他们的新作。(责任编辑:杜伟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1:46 , Processed in 0.0945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