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8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教研工作--失败案例--存真》子栏2011年11月30日开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 17:0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站今日起在《管季超工作室》栏目下附设:






  【管季超教研工作--失败案例--存真】子栏。


http://xnjyw.5d6d.com/forum-185-1.html
http://xnjyw.5d6d.com/forum-185-1.html



     将陆续上传管季超自撰1996.10---2011.10月间管季超工作失败案例。


      实录一切工作失败经历


     敬请业务工作合作者、一线教师朋友审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7:37:32 | 只看该作者
===现将已经想到的管季超教研工作--失败案例--开列如下:





1,一次极不成功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将用最真实的文字记叙失败全过程】;
http://xnjyw.5d6d.com/thread-75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754-1-1.html



2,一次不成功的《学科发展规划》撰写设想;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374-1-1.html





3,一次自己对自己都极不满意的现场作文教学尝试;

http://xnjyw.5d6d.com/thread-39831-1-1.html






4,2008年3月10日----今日,企图通过公益服务网站《教师之友网》推动网络教研的失败案例http://xnjyw.5d6d.com/thread-2137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811-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380052-fpage-11-page-1.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380052-fpage-11-page-1.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380052-fpage-11-page-1.html



5,试卷编制【审稿】的失误案例;






6,企图策划组织一个【教师读书小组】的失败案例;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727960.html




7,区教研员【以管季超为例】参与【1十8】城乡结对工作的效果不佳案例;
http://xnjyw.5d6d.com/thread-28846-1-3.html




8,本兼四科,精力分散,劳而无功的失败案例;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513-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742-1-1.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693143.html

。。。。。。。。。。。


===本栏的惟一目的,是:

             记录失败案例。

仅以以上开列的8个题材来说,一时半刻写不完。请容我慢慢写,陆续上传。



                                               管季超 2011.11.3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11:28 | 只看该作者
要重视“失败研究”
2009年01月14日  来源:北京日报

  



    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而要想从灾难尤其是错误中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就要认真研究错误,研究失败。  



 失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失败的领域千差万别,失败的现象千姿百态,但失败的规律却
     有很多是共同的,是可以寻找到的,研究失败就要用严密的逻辑和系统的实验手段去剖析失败。这是失败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闻名的索桥技术、金属疲劳和焊接三大创新技术的发明证实了严密的逻辑和系统的实验手段是支撑失败研究必须确立的科学理念。     1940年,美国华盛顿州的塔克马新建成了一座索桥,但建成才4个月就被每秒19米的横风所摧毁。为了揭开这个失败的原因,美国华盛顿州组织大批专家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反复实验,终于弄清桥梁被毁是由于横风引起的自感应震动造成的。这一原理弄清以后,带动了索桥技术的飞跃发展。日本将塔克马索桥的教训引以为戒,建造的明石海峡大桥能承受每秒80米的狂风。     1952年,德哈维兰·彗星式喷气式飞机问世后名噪一时,但在其后不久连续发生飞行坠落事故。研究后发现是当时并不知晓的金属疲劳的原理在作怪,波音公司汲取了教训,把高空中的金属疲劳知识应用于新飞机的开发,结果波音公司的产品席卷了世界飞机市场。     二战时期美国制造的“解放”号万吨运输船接连受到破坏,调查发现是由于钢在零摄氏度以下失去伸缩性,出现“冷脆”现象造成的,这一失败研究的结果是促进了钢铁利用技术,特别是焊接技术的飞跃提高。     失败研究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其一,从失败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往往能开拓人类未知的新领域;其二,全面分析失败,有助于建立防止失败的预警机制。

   失败学研究中的“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认为:在一件重大事故的背后有29件轻度事故,还有300件有惊无险的体验。这一法则在失败研究上表明:一件重大失败事故的背后有29件轻度的能看得到的隐患,有300件潜在的不能轻易看得到的隐患。可怕的往往不是轻度的能看得到的隐患,而是潜在的不能轻易看得到的隐患。对潜在的失败隐患毫无觉察,麻木不仁,就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失败。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有一批失败的著名企业,就是没有对潜在的,不能轻易看得到的隐患失去警觉而导致了重大失败。譬如:陷入多元化陷阱,产生重大投资失误的“巨人”;热衷于广告轰炸却又最终引发市场信誉危机的“三株”;因财务危机而突发崩盘的“爱多”,都属于这一类。

  “好的失败”和“不好的失败”

    失败研究是在说自己不好,是在揭自己的伤痕,失败的责任者要有经得起研究,经得起分析的胸襟,全社会要营造宽容失败、研究失败的良好氛围。失败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种学科的人员进行艰苦细致的探索,外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对失败的研究在方法和价值取向上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日本科技厅有“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专门从事搜集事故案例、获取经验的研究,以开发新的“知识资源”。日本失败研究学者认为,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失败原因的多重性。在金字塔的底层是日常生活中重复着的小失败:无知、不注意、考虑不周、不遵守秩序,这是由个人责任导致的失败;从底层越往上走,越是带有社会性,如因经营者战略失误引起的组织运营上的失败;由于组织结构上的问题,造成上下信息不畅所导致的失败;因行政管理机制、价值观滞后,对新的社会机制不适应所引起的失败。因此,日本将失败分为“好的失败”和“不好的失败”。“好的失败”是指在遭遇未知之事时,即使充分注意也难以避免的失败,如果能从这种失败中认真总结经验,往往能开拓人类未知的新领域;“不好的失败”是指不该失败的失败,如不负责任、玩忽职守所导致的失败。对“不好的失败”必须严惩,但要把追查原因和追究责任这两者区分开来,善意对待当事人,帮助他鼓足勇气战胜失败,不再重犯。

    建造失败博物馆正在国外悄然流行   


  失败博物馆,即专门陈列失败物品供人观赏的地方。用建造失败博物馆这种正视失败,展览失败,警示人们避免重蹈覆辙再次失败的做法,正在国际上悄然流行。     在美国纽约就有一个失败博物馆,展出了八万多件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商品。美国每年推向市场的新产品有五千四百多种,而真正受到顾客欢迎和青睐的仅占20%。这些失败产品专门向人们昭示:此举不可仿效。     在瑞典有一座“瓦萨”号沉船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着十七世纪的木制战舰“瓦萨”号,这艘战舰在海底沉睡了三百年,被打捞起来之后陈列于此。它向世人昭示沉船的教训:违背科学、盲目决策,必将受到惩罚,甚至酿成巨大的灾难!     我国目前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创新型国家,实现这个目标,在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上,需要以大量的人文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其中就包括对失败进行深入的研究。反思失败是汲取历史教训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了起来。”是的,我们从不太聪明到比较聪明已经花费了很大的代价,要紧的是不能反复地花费这个代价。失败研究正是防止这个反复发生的最好办法。在失败研究方面,国外学界已走在了我们的前头,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迎头赶上。(王占魁/国家行政学院)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22:03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hibaixue.com/Index.html
http://www.shibaixue.com/Index.html
http://www.shibaixue.com/Index.html

===这个网站办得好。
       管季超有活生生的、绝对保真的-失败案例-向《失败学网》投送。



       废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可以卖钱;讲清楚了管季超为何有如此之多的-失败案例,肯定可以‘管’中窥豹,部分说清楚【教研】工作的未尽人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23:00 | 只看该作者
美军重视 失败研究


魏岳江 史伟光




  据美国《失败》杂志近日报道,针对伊拉克安全局势不稳的情况,美国白宫责令驻伊美军有关部门加强“失败研究”,从频繁遭受袭击的事件中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变不利局面。
  目前,不少国家和军队都十分重视对失败的研究,甚至有的还创立了一门新学科—————《失败学》,如美国专门出了《失败》杂志,日本新成立了“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俄罗斯也将建立“失败纪念馆”……失败研究也是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作战理论研究方面,美军主要从现实抗争和未来作战需要的角度去研究失败理论,作战思想表现出较强的务实性与创造性。在战例研究方面,美军着眼于先寻找失误,再总结成功经验。例如,美国国防部几十年来一直对越南战争的失败进行总结,他们反复研究当初强大的美军为什么会在小小的越南战场吃尽了苦头,以至于最后陷入战争的泥潭,并把越战的失败研究作为军校学员的必修课。海湾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纷纷总结多国部队的成功经验,而美军却把主要精力用在总结教训和发展理论上。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军出台了《科索沃战争内幕和教训》一书,总结了战争中为什么会发生平民误炸事件和战略指导失误等方面的原因,而对成功的经验却很少谈起。美军打击阿富汗塔利班之前,预先对苏军当年陷入阿富汗的泥潭进行专门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成功之策。
  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时,美国陆军就先总结伊拉克战争中的不足,并出台了伊战研究报告。评估伊战中,美军“先发制人”战略的风险也暴露无遗,如陆军给养部队没有跟上向巴格达快速推进的部队。有时部队不得不到处搜寻食物、燃料和医疗用品。有的情况下,他们还要向其他部队借。研究报告还指出美军在城市战中暴露出来的训练和装备方面的弱点。
  美军强化“失败研究”的另一举措是善于在演习中求败。演习是最贴近实战的训练,在演习中,美军往往把敌情和战场情况设置复杂些,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得更充分些。前几天,美韩搞联合演习,美军之前的“失败对策方案”就有好几套,足见其对“失败研究”的重视程度。▲


    《环球时报》 (2005年03月28日 第十版)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24:42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失败
顾旦  朱玉轩
总结成功的经验,自然应该研究,那么失败了是否应该好好研究?528日《中国教育报》报导了两个花季少年涉世未深,竟然都选择了自杀这条可怕的路。文章除哀叹悔之晚矣。也发人深省地提出了谁是“杀手”的严肃问题。正当人们为此扼腕长叹,悲愤不已之时,《扬子晚报》64日又报导了武汉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周超于“六一”前夕,只因参加比赛获得的是二等奖,竞在第二天早晨服农药自杀身亡。据报导,比赛前孩子表示这次比赛一定要获一等奖,当得知比赛结果是二等奖时孩子就哭了,担心老师会批评他,嫌他没用,孩子对他奶奶说,明天这一关我可怎么过呀?第二天早晨上学走到半途又返身折回。小周超的死,只因为比赛没有获得第一名。12岁的李某在人生的花季用红领巾挽成圈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
当今社会都在为教育呼唤呐喊之时,学校教育中上演的一幕幕的悲剧是不是失败?该不该研究这种失败?
事出有因

卢梭指出:我们从来也没有设身处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卢梭著《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的序言中指出:“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点错了,所以愈走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同样在《爱弥儿》里卢梭指出:儿童的第一个特点是发育不成熟,从孩子的本身来看孩子就可以看出,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生物比他更柔弱,更可怜,更受他周围一切的摆布,而且会如此需要怜惜、关心和保护呢?而我们家长除了对孩子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你了解孩子的思想吗?现实生活中种种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仍然在社会、家庭、学校中频频出现,而学校里的诸多问题成了促使学生铤而走险的催化剂。
谁人之过

由于目前的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因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往往局限在教学领域,使素质教育赋予的改革目标不能充分实现。对于教师,“教书”仍被强化,“育人”却未被摆上应有的位置;对于学生,“读书升不”仍被强化,“学会做人”未能成为教育常规。基础教育在升学教育的短期行为中,缺少“人格教育”的风骨。请洗耳恭听一下前面几位高中生的呐喊吧:我们这一代将是最没主见、最没有分析能力、最没有探索精神、最没出息、最没有尊严、最没有骨气的一代!
事实上,目前不少教师为了应付过多、过滥、过难的练习、测验、考试,常常对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违心从命,学科教育越来越走进死胡同,应该就这种状况首先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系密切。学生身上过重的负担已经为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后果,陷入空前的恶性循环,厌学、恐学、弃学的孩子仍在增加。在这个问题上,恐怕社会方方面面许多人,尤其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主管“在责难逃”。
研究失败

当然如果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说起来忧愤不已,做起来依然故我,那么,诸如此类的不幸事件将仍会继续发生。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他们成长的土壤。他们的知识、能力、思想、人格更多是在学校的生活中形成的,可就是在学校这块圣洁的土地上正在上演一幕又一幕悲剧。勿容置疑,我们的教育本身一定是出了问题。
学校里许多奇怪现象令人深思,有时候明明是儿童天性和潜能的自然表现,应予以引导和鼓励,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和“胡作非为”,而加以阻止和压抑;明明是幼稚的错误和偶然的失误,应予以教育和宽恕,却被认为是“恶习不改”,加以指责。
许多专家的研究证明、高创造性的孩子常对老师或大人的观点表示怀疑。我们的教育难道不该给这样的孩子表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使他们在顺应优势的方向上充分发展吗?
学生正当的差异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在这种传统教育观影响下,学校教育有意无意之中压抑了个性,扼杀了创造力,毁灭了天才。
教学改革,千头万绪,其中有许多理论需要探讨,作为学校和教师首先应该搞清教育的基本含义。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我们的教育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仅就学校教育而言,其问题的实质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路在脚下

学校和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好习惯,避免各种悲剧再发生?笔者积数十年教学经验特别是做班主任工作之经验,认为在千头万绪的教学改革中,学校和教师在目前情况下所能且必须马上做到的是:
一、
实施无为教育

学校应尽量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启迪智慧。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他们,宽容他们,有时对他们的一些幼稚甚至是缺点和错误也应给予一定的宽容。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做法是:学生犯了错误,不写检讨,写思想过程。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无为教育就是不做违背教育目的、教育规律的事,实施因势利导,“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
二、
进行心理辅导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教师都是心理辅导教师,都应对学生进行生活心理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1、生活心理辅导
所谓生活心理辅导就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的辅导,也就是对学生做人的辅导。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理解生活的意义,养成良好习惯,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交往,并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维护心理健康,促进自我发展。
2、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利用心理辅导的专业技能,协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提高其学习效果,发挥其潜能的过程。学习心理辅导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有机会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辅导的重点不是矫治性,而是放在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层面上。通过学校辅导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提高心理机能,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与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并较好地适应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我们今天这样的转型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不足为怪,可十几岁的孩子,人生的花季才刚刚开始就走上不归路,这怎能不使我们每个人悲思不已。中国有句格言“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想成功又怎能不研究失败?孩子走上死路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我们又怎能不研究这种失败呢?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25:54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26:59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失败者,你能看到生死的命门 [zt]    死人不会说话----很重要的逻辑观念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打得如火如荼。
  
  有一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统计学 家沃德 教授(Abraham Wald)
  遇到了一个意外的访客, 那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作战指挥官。
  他说:「 沃德教授,每次飞行员出发去执行轰炸任务,
  我们最怕听到的回报是: 『呼叫总部,我中弹了!』
  请协助我们改善这个攸关飞行员生死的难题吧!」
  
  沃德接下这个紧急研究案,他受委托分析德国地面炮火击中联军轰炸机的资料,并且以统计专业,建议机体装甲应该如何加强,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机会。但依照当时的 航空技术,机体装甲只能局部加强,否则机体过重,会导致起飞困难及操控迟钝。
  沃德将联军轰炸机的弹着点资料,描绘成两张比较表,沃德的研究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部位,而飞行员的座舱与机尾,则是最少被击中的部位。 沃德详尽的资料分析,令英国皇家空军十分满意。
  
  但在研究成果报告的会议上,却发生一场激辩。
  
  负责该项目的作战指挥官说:「沃德 教授的研究清楚地显示,联军轰炸机的机翼,弹孔密密麻麻,最容易中弹。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机翼的装甲。」
  沃德客气但坚定地说: 「将军,我尊敬你在飞行上的专业,但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建议加强飞行员座舱与机尾发动机部位的装甲,因为那儿最少发现弹孔。」
  在全场错愕怀疑的眼光中,沃德解释说:「我所分析的样本中,只包含顺利返回基地的轰炸机。
  从统计的观点来看,我认为被多次击中机翼的轰炸机, 似乎还是能够安全返航,而飞机很少发现弹着点的部位,并非真的不会中弹,而是一旦中弹,根本就无法返航。」指挥官反驳说:「我很佩服沃德教授没有任何飞行经验,就敢做这么大胆的推论,就我个人而言,过去在执行任务时,也曾多次机翼中弹严重受创,要不是我飞行技术老到,运气也不错,早就机毁人亡了,所以,我依然强烈主张应该加强机翼的装甲。」这两种意见僵持不下,皇家空军部部长陷入苦思。
  
  他到底要相信这个作战经验丰富的飞将军, 还是要相信一个独排众议的统计学家?由于战况紧急,无法做更进一步的研究,部长决定接受沃德的建议,立刻加强驾驶舱与机尾发动机的防御装甲。不久之后,联军轰炸机被击落的比例,果然显著降低。为了确认这个决策的正确性,一段时间后,英国军方动用了敌后工作人员,搜集了部份坠毁 在德国境内的联军飞机残骸,他们中弹的部位,果真如沃德所预料,主要集中在驾驶舱与发动机的位置。

  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
  
  乍看之下,作战指挥官加强机翼装甲的决定十分合理, 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弹着点的分布,是一种严重偏误的资料。
  因为最关键的资料,其实是在被击落的飞机身上,
  但这些飞机却无法被观察到,因此,布满了弹痕的机翼,反而是飞机最强韧的部位。
  空军作战指挥官差点因为太重视「看得见」的弹痕,反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这个案例有两个特别值得警惕的地方。

  死掉或被俘的人无法发表意见
  第一, 搜集更多资料,并不会改善决策品质。 由于弹痕资料的来源本身就有严重的偏误,努力搜集更多的资料,恐怕只会更加深原有的误解。
  第二,召集更多作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来提供专业意见,也不能改善决策品质,因为这些飞行员,正是产生偏误资料过程中的一环。他们都是安全回航的飞行员,虽然可能 有机翼中弹的经验,但都不是驾驶舱或发动机中弹的「烈士」。
  
  简单的说, 当他们愈认真凝视那些「看得到」的弹痕,他们离真相就愈远。
  
  信息界有所谓「Garbage In, Garbage Out」,
  前提(或假设)若是错误,再漂亮的统计算式或方法、再多的资料,也不能让后面的推论变得正确。
  在管理实务与日常生活中,许多关键的资料, 也像上述轰炸机的个案一样,会因为 「失败」而观察不到。
  
  台大 刘顺仁 教授在著作《决胜》一书中, 对「存活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举例说明,是我读过的书中最生动贴切又清楚的一个。如果有一位70岁的老人在电视上说,他就是靠每天抽一包烟、嚼一包槟榔才能长寿, 请想起「死人没法上电视说话」这件事。
  同样的道理,不是那个地方长寿的老人家吃或喝某东西, 某东西就是养生圣品。
  
  再看一个骗钱的例子(这已经进化到E-mail版)
  1月2日你接到一封匿名信, 向你表示,这个月市场会上涨,结果市场果然上涨,但你不以为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有元月效应这回事
  (历年来一月间股价涨多跌少)。
  到了 2月1日,你又接到另一封信,向你表示,市场将下跌。这一次,又给那封信说中了。
  3月1日再接到一封信,情形一样。7月,你对那位匿名人士的先见之明很感兴趣,对方邀你投资某个海外基金。
  于是你把全部的储蓄拿出来投资, 两个月以后,那些钱有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你伏在邻居的肩膀上嚎啕大哭,他告诉你,他也接过两封这种神秘信,但寄到第二封就停了。
  他说,第一封信的预测正确,但第二封不正确。
  这是怎么一回事?
  那些骗子玩的把戏是,他们从电话簿找出一万个人名,寄出后市看涨的信给其中一半的人, 后市看跌的信给另一半的人。
  一个月后,将有五千人接到的信预测正确, 然后再针对这五千人如法炮制。
  再一个月后,剩下二千五百人接到的信预测正确, 如此直到名单上剩下五百人,其中会有两百人受骗上当,因此骗子只要花几千美元的邮资,便可赚进数百万美元。
  把手法作些改变。
  某骗子假装投顾老师招收会员,跟你说你可以先加入一般会员,等你觉得准了再加入VIP会员。这改变更巧妙的地方在于,骗子一开始就能赚到钱,此外VIP会员还会帮骗子 建立口碑,证明骗子有多准:存活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只要信息不流通, 其它人不知道这假的投顾老师有多么(不)准。
  
  
  ————————————————————————————————————————————
  在我们的思维逻辑里,成功企业总有成功的原因的,于是将其归纳总结。
  但我们往往不会去关注那些,和成功企业在同一年代成长,最后相继消亡的那些,为什么会消亡。
  研究成功者,你能看到美艳的皮肤。
  研究失败者,你能看到生死的命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28:21 | 只看该作者
美军为何还在研究越战?

金一南
    美军战史教学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比较注重研究失败。至今他们还在反复研究越战,对海湾战争的研究却着力不多。
    越南战争是美军战史中最惨痛的一笔,虽已过去20多年,但一堆高级军官还扎在那里,反复探讨美军当初怎么一步步深陷泥潭。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世人以为其最耀眼的海湾战争,却放在一边至今未列入教案,即便讲课中偶然提到,也有用心良苦的安排。例如美国家军事学院的“突袭、蒙骗、预警和战争”一课列举5个战例,其中出现了海湾战争,与之并列的却是1968年越军的新春攻势。听课学员在领略“沙漠风暴”行动前一天,美军有能力把精确制导炸弹扔到萨达姆头顶上的同时,也领略到越南人民军能够在新春佳节的凌晨,突然把攻势推进到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驻越美军司令部门前。
    人们常说失败是警钟。美军之所以如此热衷于研究越战,无非想从失败中获取胜道。现在很多美国军官直言不讳,认为海湾战争的胜利得益于越战。当年从金兰湾狼狈撤出的第23步兵师两位青年军官克林·鲍威尔少校和诺曼·施瓦茨科普夫中校,海湾战争时皆以四星上将军衔担任美军指挥作战的首脑。前者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后者是海湾战地美军中央总部司令。
    失败是警钟,胜利又何尝不是警钟。海湾战争之后,美国的军事评论家纷纷指出美军发展历程中那条马鞍形路线:前次胜利往往导致下次失败。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冲昏了美国人的头脑,导致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连续失败。美国人认为,如果被海湾战争的胜利冲昏头脑,也必然会导致在下一场战争中失败。军队内部也不断有人告诫海湾战争局限性很大,对未来作战的指导十分有限。现在他们几乎没有人把海湾战争的胜利看做是单纯高技术兵器的胜利或军事胜利,而越来越强调取胜过程中的地缘政治因素。参联会主席鲍威尔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说:“沙漠风暴行动是与理想的敌人进行的一场理想的战争。……我们获得了理想的联盟、理想的设施和理想的战场。我们在总结战争经验时应该格外当心。”
    对失败揪住不放、对胜利格外当心的心态推动了下列现象的出现:冷战时期美军组织的对抗演习一般是扮演“己方”的美军获胜;海湾战争后多数对抗演习的结果则是“敌方”胜,“己方”败。1994年罗得岛州纽波特海军军事学院举行的大规模海上对抗演习最为典型。在这场有8名海军将军、40名海军上校和一批政策分析家参加,设想下个世纪初在西太平洋沿岸与某大国发生对抗的演习中,美国海军遭到沉重打击,实施有效防御之前第7舰队的航空母舰被巡航导弹击沉,海上编队铩羽而归。"这种一次又一次置自己于败军位置的作法,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美军一种更加急切的求胜心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30:06 | 只看该作者
从失败中学习 [zt]   



    有人说,胜利者书写历史。也就是说,特定时期的历史记录都带有偏见,替当时获胜的军队或思想说好话。而经理人往往力求找出经营成功的动因,这样,也犯了类似的错误。
    但是,只着眼于做得好的方面,人们就无法精确指出取得上佳业绩的关键所在。只有对出错的事情另加研究,才能揭示出突破性业绩产生的奥秘。
    系统地从失败中学习的企业,仍然会要求员工对业绩负责,仍然会毫不留情地根除愚蠢的错误和含糊不清的思想。但同时,它们给予员工自由,允许他们“智慧性”地失败。近期,范德堡大学教授马克·凯农(Mark D. Cannon)与哈佛商学院教授艾米·埃德蒙森(Amy C. Edmondson)在一篇论文中指出,正如几家优秀企业所显示的那样,组织学习源自于协调三个相互关联的流程:明辨失败、分析并讨论失败、开展试验。
失败研究的障碍    忽视对失败的研究会付出代价。“经理人只关注业绩超乎行业标准的企业,这样,他们往往就把这些企业的共同做法认定为成功的原因。这导致企业‘对有效管理产生错误认识’。”斯坦福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克尔·邓雷耳(Jerker Denrell)认为。
    邓雷耳解释道,失败的企业采取许多跟行业领袖相同的战略与实践。如果你并未就某个特定战略在业绩优异及业绩糟糕的企业中表现如何进行两厢考察,又怎么能确信该战略是真正的成功动因呢?
    宝洁公司多年积累的企业智慧印证了邓雷耳的论断。“观看一场你在比赛中把对手打得一败涂地的影片,不会让你学到多少东西。”宝洁首席执行官雷富礼说,“你或许很开心,但不会学到任何东西。只有观看你在比赛中被打得惨败,或在比赛中自以为会赢,结果却失败的影片,你才会真正学到很多东西。在宝洁公司,我们真正深入了解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开会时,讨论重点是描述自己怎么会搞砸,在哪个方面搞砸了以及为什么会搞砸,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下次准备做出什么改变。当人们刚加入公司时,这样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因为人的天性是希望谈论哪些事情做得好。”
    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看,研究失败的论点都是如此有价值,那企业为何不这样做呢?有时候,是因为存在技术障碍。凯农和埃德蒙森写道,例如,由于缺乏诊断问题、设计试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及控制统计流程方面的专长,企业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便会大打折扣。
    同样,如果不能广泛了解潜在的相互关联,并由此对跨职能工作加以管理,要认识到事物何时出错也比较困难。通过培训,可以相对较为容易地克服技术障碍。  
    当你应对从失败中学习的技术与心理障碍时,必须培养起主动而及时地辨识失败的能力。凯农和埃德蒙森援引了放射医学界的一个例子,说明如何做到这一点。在放射医学界,读乳房透视片本来就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即便是X光读片专家,也会出现10%~15%的预期失误率。所以,未能分辨出几个肿瘤的放射师,可能并不感到有多大动力要从此类失败中学习——毕竟,失误是预料之中的事。但是,当金·阿德考克(Kim Adcock)医生担任科罗拉多州凯撒·培门南特(Kaiser Permanente)医院首席放射师的时候,他看到了这个问题。于是,通过利用其病员记录中的纵向数据,该医院能够为每个读片者提供详细的反馈,从而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表现在何时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外。
    仅仅明辨失败还不够——你必须用富有见解的分析和讨论加以跟进。在凯撒·培门南特医院,仅仅向X光读片者说明他们的失误多得不可接受是不够的,读片者还必须能够发现“自己读片失误中的规律,或觉察可以加以纠正的特定弱点”。凯农和埃德蒙森写道。阿德考克让读片者有可能重新审查误读的X光片,这样,他们就正好能做到这一点。
分析和讨论    需要有正式流程来管理从失败中搜集的点滴知识,以便克服人们对失败退避三舍的心理。在明尼苏达州的儿童医院,首席运营官朱丽·莫拉斯(Julie Morath)通过做出结构性变革来消除该机构对失败研究的厌恶,以“创建可以明辨、分析失败并从中学习的环境”。莫拉斯建立的“病员安全指导委员会”决定,所有失败要加以分析,这样,不仅是严重医疗事故,在发生小规模失误或“毫厘之差”之后,都要开展“专题案例研究”。这种正式评审的结果,是在临床医疗小组中自发组建起了安全行动团队,帮助医护单位更好地了解并减少医疗失误。
    像儿童医院实施的那种正式流程,需要先建立信任关系,人们才会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如果人们相信讨论失败会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业产生促进作用,他们就会很愿意这样做。但许多企业还学会了创建信任关系,让交流错误成为可能。例如拿英国石油公司的“同侪协助”计划来说,通过这种计划,面临具体问题的经理人可利用英国石油公司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从曾面临相似问题的其他部门人员那里汲取知识与经验。这种“咨询”通常持续一到两天,四到五名同事跟“东道主团队” 会面。这种小群体的安排,加之日程中还安排了联谊时间,有助于参与者营建信任关系。谈话的议题固然针对失败,但重点不在于追悔或沉浸于过去的错误,而是探讨一个经理人可以如何帮助另一个同事避免他已经犯下的错误。“同侪协助”的架构利用员工希望改善公司业绩的共同心愿,创建合适的环境,让他们分享丰富的知识。
开展试验    从失败中学习的第三个基本流程——有意识的试验,“或许最不易为人理解,同时又是最刺激的。”凯农和埃德蒙森写道,因为这不仅需要明辨并分析失败,而且要积极寻求造成失败的原因。
    在IBM公司的“首次采用”计划中,可以找到这种故意试验的事例。该计划力图将某客户跟当前IBM公司某项研究出现的特定前沿问题对应起来。其中一个项目,是把IBM公司当时对所谓“快速查找算法”的研究跟某家试图精简其药品设计流程的制药公司配对。
    “最初,我们希望协作带来产品的方案,IBM公司可以向制药业市场推出此产品方案。”该项目研究方面的负责人莎伦·纽恩斯说,“但是,我们最终得出结论,我们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机会:技术过于复杂,而其应用范围则过于狭小。但该项技术的核心匹配算法,在正处成长的安全保卫市场找到了立足之地,应用于某个大范围的指纹匹配产品。”
    “理想化地来说,我们希望自己的所有研究都转化为项目。”“首次应用”计划销售方面的负责人玛丽·乔·弗莱德里希说,“但假如我们这方面的成功率是100%,我们就知道自己设计的研究项目风险不足。
    当美洲银行于2000年推出项目,学习如何让银行业务随客户财富同步增长的时候,主管们预计采用的失败率为30%。但新服务概念的实际失败率为10%,这表明,员工在尝试新产品方案方面做得还不够大胆。主管们很快确定,问题出在奖励体制,该体制的做法跟倡导试验的目标格格不入。在对新服务概念加以试验的25家分行中,员工的薪酬却是按照销售额而定的。事实上,员工说服客户开设支票账户会得到奖励,而让客户尝试应用更为创新的服务概念却得不到奖励,因为这跟销售额没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把奖励跟创新目标相结合,员工就更有可能尝试风险更大的试验,并在此类试验失败时获取知识。
翻译/连青松
附文1:综合运用“智慧性”失败的三个层面    总部位于匹兹堡的钢材生产商阿尔格尼(Allegheny Ludlum)公司必须迅速而“有智慧”地失败,以便应对一笔不期而至购买“双加固”钢材的订单。双加固钢材用于制造高抛光度的罐子和盘子,它有两层不锈钢,中间有一层碳钢,需要退火或软化,这样客户才能更容易地加以塑型。用于给双加固钢材退火的生产线没有多余的产能;满足订单期限要求的惟一办法,是启用被用于解决此类问题的另一条生产线。   
    阿尔格尼公司不得不进行若干快速试验(其中有些失败了),才能让生产线满足客户的需要。由于在对“智慧性”失败来说至关重要的三个方面,该公司都有过人表现,最终成功地实现了目标。
    1. 明辨      阿尔格尼公司细致的衡量体系,让经理人能够将各种等级钢材和各种等级设备的当前运行结果跟公司曾经取得过的最佳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相比较,这样做,就更容易发现失败,并找出开展试验的领域。  
    2. 分析和讨论     该公司用简单、统一的格式记录试验,这有助于确保试验的目标、程序和方法以及所应用的评估标准都已经过精心考虑,从根本上保证了试验结果(不管结果是否合乎预期)得到细心分析。
    3. 试验     所有经过批准的试验,得到运营预算之外资金的援助。对于按照运营利润取得奖酬的运营经理来说,这给了他们试验新方法的动力。总而言之,创建试验的整个过程,将妨碍从失败中学习的因素减至最少,并确保试验成为有意识、经常性的行动。

附文2: 从问题中学习 问题  
    “组织学习的一个可悲之处是:出现灾难性失败之前,往往会有较小的失败,但人们不将其判定为(值得研究的)失败。”范德堡大学教授马克·凯农与哈佛商学院教授艾米·埃德蒙森在近期的一篇论文中写道。“人际系统障碍往往是此类问题的关键因素。人们往往宁可否认失败,歪曲现实或掩盖真相,也不愿意承认并应对小失败。”群体和组织则倾向于压制人们对失败的觉察。
解决办法  
    须克服“明辨失败的必要资料无从获取”的问题。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在其卡车司机的每周日程中加入30分钟时间,让他们能聆听客户对服务提出的反馈意见。

问题
研究失败,往往会消磨个人的自信;难怪,大多数人宁可把错误抛在脑后,也不愿细加反思。
解决办法    要“通过本地经理人的态度和行动”,“一个工作小组接一个工作小组地”建立心理安全感,专门指定时间和地点开展讨论,并利用训练有素的辅导员引导可能产生冲突的对话,提高企业分析失败的能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3:54 , Processed in 0.1079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