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农家乐]营业,即日起免费接待‘游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3 16: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菜篮
     来源:中国农村博物馆   


菜篮说明:菜篮是农民用于盛放零碎物品、蔬菜等的日常农具,一般由柳条编织而成,篮子中央穿有木质的篮柄,用来方便人们行走时提或挎着篮子。菜篮是农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农具,方便农民将分散的物品或蔬菜集中盛放,特别是秋收时间,各类蔬菜瓜果都可以用菜篮运回家,大大方便了农民的农活进度。



实物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郭塬乡景塬村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6:07:23 | 只看该作者

大襟衣服说明:
大襟,就是有一片或左或右的衣襟特别宽大,盖住另一片衣襟,一直延伸到胳肢窝下。古人穿的衣服主要就是大襟。大襟的好处是比较保暖,按照中原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大襟的开口是要在右边的,即所谓左右衽。就是说,衣服左半边的襟大些,盖住右边的衣襟,衣服的开口要在右肋下。这就是右衽。所谓衽,是指大襟的边儿。
人类的心脏偏于身体的左侧,因此需要更多的保护。大襟向左覆盖,左胸就多了一层御寒之物,可以避免心脏受冷;而当遇到需要露出一边身体散热的时候,当然是露出右边比较好,这样左边还有一层衣襟依然可以保护心脏。特别是在上古,以狩猎畜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先民,骑马是经常的事,骑马的人多数是用左手控缰,右手持鞭,身体左侧在前,右侧在后。此时,速度块,风力大,即使骄阳下要散热,也只适宜脱光了右边肩膀,而保留左边的衣襟护住心脏。这里就显出了左衽衣服的高明之处。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6:08:26 | 只看该作者

板车说明:板车是一种以其平板部分载货或载人的非机动车辆,车厢由木头制作而成,车厢下面装有两个轮子,车厢前装有两个木头把手,用于手推或由畜生拉。板车的连个轮子能较好地保持平衡,适用于在乡间的土路行驶。如果车里所载物品较重,可用驴或骡子来驾车,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而且能搬运笨重的物品,驾车的人还可以坐在板车把手上省去走路的艰辛。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6:09:12 | 只看该作者

驮粪篓子说明:驮粪篓子是农家人用于驮运物品或肥料等的农具,主要用来将春耕时地里所需的粪驮到目的地,一般由柳条编织而成,中间穿有木棍将两个篓子连起来,使用时由于篓子里装有比较笨重的物品,需要两个人抬上畜生背上。驮粪篓子在农家运送物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6:10:07 | 只看该作者


驮鞍说明:放在马、骡、驴背上供放置欲载重物品的器具,一般为木制,内设垫层,两头高,中间低,还配有攀胸,后鞧,肚带等附件用于固定其在牲口背上的位置。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6:10:52 | 只看该作者

老牛车说明:老牛车由木头制作而成,是农家重要的工具,牛车的使用年代久远。《淮南子•说山训》说我们的祖先“见飞蓬转而知为车”。古老的黄土地上,牛车因其简易、实用深得庄稼人喜爱。他们对老牛车有一种特别的依赖情结:农肥拉到地里需牛车,秋收的庄稼运回场面需牛车,粮食归仓里还得要牛车,起房架屋离不开牛车,走亲窜戚离不开牛车,有时甚至娶亲嫁女也常常要用到牛车。在还不太遥远的过去,也只有光景殷实的人家才有牛车,牛车也是好人家的门面工具。
赶老牛车也需要技巧,会赶车的人用心,不会赶车的人用鞭,用心赶车的人对牛总是充满感情地照顾,经自己百般照料的牛仅用一声“得得、咧咧、球的”口令就可以达到轻松驾驭的效果,有时牛不高兴了也从不鞭打,而是用牛喜爱的东西在前面导引,诱惑它奋力前行;而用鞭赶车的人,从来不懂得疼惜牛,只知道狠命揍牛,每当牛不听话或力衰气短时,使鞭子狠狠抽下去,牛背上立即出现道道血痕。老牛车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化。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6:11:32 | 只看该作者

窗棂说明:窗棂,即窗格(窗里面的横的或竖的格)。窗棂不同于窗框,窗框是窗的四周木框(铁框、铝框……)。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使窗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成为建筑的审美中心。有板棂窗、格扇、隔断、支摘窗、遮羞窗等.  窗子的传统构造十分考究,窗棂上雕刻有线槽和各种花纹,构成种类繁多的优美图案。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外面的不同景观,好似镶在框中挂在墙上的一幅画。  

在传统的房屋建筑中,常会出现一些形状不同的窗棂。如仙桃葫芦,福寿延年,石榴蝙蝠,扇状瓶形等等,极富装饰趣味,然而更多的让人在窗子中漫游移步观景,犹如在画廊中赏画。我们就会发现窗子不仅是画,也是诗。比如在古典名诗中就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窗子绝不是为了透光和通风。一个好的窗子应当是一个好的画框。室人在面朝窗子时,首先感受到的应当是一幅优美的诗文图画,让人难已忘怀。
窗棂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每个角落,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地名也好,村落也好,胡同街道也好,房屋建筑也好,往往浓缩了历史文化的精华。重视它们,研究它们,进而珍爱它们,在发展和建设中应该给予特殊的照顾。可惜的是,住在现代都市里,古老建筑多被拆除,高楼密集,窗外难见蓝天绿地,阳光照射也显得珍贵了。加之窗子的造形千篇一律,窗棂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怎能不让人感怀。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6:12:06 | 只看该作者

笤帚说明:笤帚原指用细竹枝束成的扫地用具,现常指用已脱粒的高粱穗或黍子穗等扎成的扫地、除尘用具。笤帚是雁北人用来打扫卫生的,其形状类似手枪,一头大一头小,一头是把手一头是毛毛状用来归拢垃圾,笤帚把手小的那一头,是一个疙瘩,于是雁北人把笤帚把手这一头称之谓笤帚疙瘩。在笤帚使用较长时间后,逐渐磨成了秃状,整个笤帚就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疙瘩。

笤帚疙瘩在战争年代曾被游击队员用来吓唬过敌人,敌人误以为真枪而缴械投降,笤帚疙瘩还曾被家长用来当作惩罚孩子的工具,特别是所犯的错误到了不可饶恕的地步时,笤帚疙瘩就派上了用场。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6:12:42 | 只看该作者

独轮车说明:
独轮车俗称“鸡公车”、“二把手”,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分布。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特别在北方,几乎与毛驴起着同样的作用。过去的独轮车,车轮为木制,有大有小。小者车盘平;大者高于车盘,将车盘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但两边须保持平衡。在两车把之间,挂“车绊”,驾车时搭在肩上,两手持把,以助其力,独轮车一般为一人往前推,但也有大型的独轮车用以载物,前后各有双把,前拉后推,称作“二把手”。
由于车子只是凭一只单轮着地,不需要选择路面的宽度,所以窄路、巷道、田埂、木桥都能通过。这样非常适用于茶区生产运输,又由于是单轮,车子走过,地面上留下的痕迹,是一条直线或曲线,所以又名“线车”。
独轮车以只有一个车轮为标志。由于重心法则,极易倾覆,奇怪的是,中国古代人用它载重、载人,长途跋涉而平稳轻巧,因此,它的创制者和第一个驾驶者必定是有胆有识的机械工程师。至于独轮车的车辕,其长短、平斜,支杆高低、直斜及轮罩之方椭,几乎随地而异、随人而异。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6:13:25 | 只看该作者

古灯说明:利用煤油燃烧来照明的灯具。在以前农村,有不少农民使用过这种灯具。最常见是用陶瓷或墨水瓶作底座,用铁皮卷一个细而短的筒子作灯芯管,并在灯盖上打一个小孔将灯芯管插入并卡住,然后在灯芯管里穿入灯芯即可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4:36 , Processed in 0.0619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