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93|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新加坡感受华文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9 01:5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新加坡感受华文教育

2009年08月17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表评论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大多数、多个种族并存的国家。根据这一国情,新加坡教育部规定,所有政府开办的中小学校的学生必须学两种语言:英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母语。即华人学习英语和华文;马来人学习英语和马来语;印度人学习英语和泰米尔语……每个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具体来讲,所有的文化课程均用英语来教,而母语课一定要用母语来教。以华文课为例,要求学生以听、说为主,对读、写也要达到一定水平。实际上,学生在幼稚园时代就开始学习华文了,到上学时都可以用英语和华文两种语言交谈,到中学毕业时,很多学生的华文听说读写能力,与中国的中学生大体相当。
  讲华文运动在新加坡一直持续,也因此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一个新加坡华人或者在学校选学华文的非华裔学生都有两个名字:英文名和华文名。这样,新加坡华人的姓名结构是:英文名+姓氏+华文名;选学华文的非华裔学生只用名而不用姓,小一点的孩子不懂得这其中的缘故,常常天真地说:“我没有姓。”
  越来越多的印度、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籍以及欧美籍学生在学校选择学习华文,我想这和中国的崛起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当中有些人的华文成绩非常好,好到连新加坡的华裔学生也比不上。记得有一次,我去一家马来人的店里买东西,正当我用蹩脚的英文问话时,店主的女儿走了过来,用标准流利的华文接待我,我不由地称赞道:“你的华文很好!”
  一方面,政府强调华人一定要学华文,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觉得压力太大,毕竟华文和英文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学习起来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华文教育也一再地进行改革,目的不外是提高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并注重实用,尽量做到事半功倍。
  新加坡的中小学华文课本编得非常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及文化点点滴滴融入其中。李光耀等名人以身作则学习华文的故事也常会出现在课本里或见诸报端,以鼓励华人努力学习母语。媒体也很配合,人们常常会在电视中看到用心良苦、创意新颖的宣传学华文的精美广告、电视片等,其中的一些学华文的趣事和笑话常常令人捧腹大笑。如有一个电视节目,是主持人给在新加坡的外国人现场教华语,然后马上让他们用新学的语言去完成一项任务。学生们往往推陈出新,虽然会闹些“笑话”,结果却出人意料地好。(曹宁)
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1:55:40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1:56:09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1:56:36 | 只看该作者
http://wenku.baidu.com/view/648f762b647d27284b735102.html


新加坡衣食住行面面观
  新加坡是世界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现代化社会的一切生活便利,包括高品质的住房、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世界级的教育、保健和交通运输,在这里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而且价格又是相对支付得起的。由于新加坡实行自由经济,推行开放的贸易制度,新加坡在世界上一直享有最低的通货膨胀率。因此,你在新加坡将享受到支付得起的高品质生活。
  
住:
  新加坡可提供能满足任何预算和生活方式的居住条件。租金价格视地点、屋龄、面积以及产业种类、陈设和使用设施情况各不相同。大多数的新加坡人居住在建屋发展局(HDB)建设的组屋内。这些组屋单位大小不一,从两房一厅的三房式到三房加书房的公寓式,均可选择。
  新加坡的住房水平总的讲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为了节省你的费用,中国学生大多选择相当廉宜的住处,一般住在华人家庭里,为政府组屋套房中的一间,多为2人共住一间,房间内一般设施为床、衣柜、写字台和空调(有空调的价格要贵一些),房租费用视地理位置而定,租一间政府组屋约需新币500~600元,每月每人约需负担新币200~300元。
  对于经济背景强的未成年学生,也可以住在拥有私人公寓或独立式洋房的华人家庭里,有佣人,生活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照顾(吃、住、洗、烫全包)。费用则介于800~1200元新币。
  房费的缴纳办法一般是入住时缴押金(金额为一个月的房费)和第一个月的房费,以后每月的起始天交下月的房费。如果需要退房,要提前一个月向房主打招呼,并停付下月租金,也有的继续付下月房租,离开时房主退回一个月房租。
  
食:
  新加坡有许多现代化的超级市场,供你购买生活必需品。一般来说,超级市场售卖的食物会较贵一些,但它们所出售的食物、饮料和其他产品,有更多的种类和花样供你选择。新加坡有美食天堂之称,出外用餐有种类繁多和食物和饮料。新加坡人大多在外面进餐,这是因为方便、多样、便宜、卫生。在新加坡随处可见的小食中心,你只需花费几块钱就可以饱餐一顿。为了节省费用而又方便,你也可以从超市买一些牛奶、面包、黄油、果酱等等作为早餐之用。
  
交通:
  在新加坡本岛,由于公共交通设施齐备,价格合理,所以你去任何地方都十分方便而且省钱。在新加坡,海外学生住的地方一般都靠近车站(地铁、巴士)。一般每月的交通费约50~100新币,视居住地距离学校远近而定。
  
休闲与娱乐:
  从锻炼身心到娱乐和美食,新加坡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休闲娱乐活动,数不胜数。夜生活场景:新加坡在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与娱乐活动包括DISCO、卡拉OK、酒廊、酒吧、电影院和音乐会等。现成的本地啤酒每罐售价S$2.65,进口啤酒每罐售价S$2.80。电影院和音乐会:电影院入场券每人S$7,音乐会入场券则视表演种类不同而介于每人S$25-S$200。图书馆: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共藏书600多万册,不论成人还是儿童,会员费均为S$10。报纸和杂志:本地报纸售价从S$0.60到S$1不等。你也可以买到外国报纸,但价格较高,一般每份需S$3.10。本地杂志售价大约在S$1.50以上,外国杂志售价大约S$8.50。运动:公众可在公共运动场以每小时6的价格租用壁球、羽毛球和网球场等。公共游泳池2小时收费为成人S$1.30,而18岁以下的学生收费为S$0.70。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1:57:04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1:57:55 | 只看该作者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名存实亡

2009年11月27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7日电



  自上周,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华文教研中心会上对当前华文教学撂下重话,旋即教育部长黄永宏提出“让华文老师用英语在课堂上讲解”的重要宣示,一周以来,《联合早报》有多篇文章回应。长期关注狮城华语,来自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郭熙教授24日撰文倡议“不能用教母语的方式来教英语家庭长大的新加坡华人,而应该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也就是教洋人的那一套来教他们。”
  从李资政、教育部长到海外学人一语中的,不谋而合的认为用英语教华文之必要。至此,我们看见狮城华文教学已名存实亡,提早进入“对外汉语教学”的世界大潮,就像欧美人士学汉语,教语法,分辨主谓宾语,如何卷舌发音等,因为狮城华人的第一语言是英语,华语是外语的时代正式来临。
  可是,问题来了。狮城华文教师同样面对断层的危险,年轻一代有志当华文教师的本土新加坡华人几希。华文教师的主干来自:要么年届退休的老华文教师,更多是来自中国大陆和大马的华文教师。
  新加坡引进大批中国华文教师的同时,形成另一种语言的区隔。说华语的中国教师和说英语的教师其实是壁垒分明的,虽然他们同在一所校园,一个办公室。要华文老师用英语讲解,表面上是解决60%来自讲英语华族学生对上华文课的畏惧或憎恶的心理,而实际上要提升华文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升到能用英语讲解华文课文的地步,无疑是艰巨工程。
  其实,新加坡的华文已用英语讲解华文,看看《华文词语手册》,不就是中英对照的解释生字吗?又或者是《我报》或《逗号》的中学生版的报纸,不也是在华文词句中夹杂英文,推广华文的标语诸如“华文cool”或“华文fun”,一方面掏空心思让华语文变得像英文那样的fashion时髦的玩意,一方面以港台的流行文化为诱因吸引年经人讲华语,读华文资讯等,或把华文变成像“百万大赢家”的电视游戏节目。总之,学华语文,要好玩,轻松,酷,成了狮城华文教学和华文老师的挑战和功课,以及更重要的华语力量背后的中国崛起的商机和战略。
  这样,我们看到新加坡的华文教学成了难以承受之重,老师和学生都受不了啊。
  狮城华文偏离了它原来的轨道,和精英执政团队中将语文工具利益化脱不了关系,花了40年的双语政策,停办20年的华文教育早已是“覆水难收”,它回不了头,就只能往“对外汉语教学”的路子走。幸也乎,不幸也乎?(杨邦尼)
7#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1:59:20 |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谈华文教育 称前景充满曙光2012-08-21
  来源:人民网   

  中新网8月2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教育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双文化工作小组成立一年多来的心得。沈颖认为,新加坡本地华文教育的前景充满曙光,关心华文教育的人虽然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但总的来说,大家奋斗的大方向仍然是一致的。
  李显龙总理去年宣布在卫生部长颜金勇所领导的华社联络组之下成立双文化工作小组。这个由八名新议员组成的团队,过去数月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掘出潜伏在各个领域的双语双文化人才,进一步推广华文、华族文化与传统价值观。
  沈颖指出,小组在广交朋友的当儿,发现和他们站在同个阵线并一起奋斗的人很多,包括历史悠久的团体如中华总商会、宗乡社团和新成立的组织等。她指出,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对华文教学的现状有不同看法和意见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大家能在推展华文教育的共识上,继续踊跃参与讨论。
  她颇有感触地说:“我们现在培养出60后的双语达人。他们双语能力好,喜欢华语也支持华文教育。对于华文的关注和坚持是有传承下来的,并没有断层。”沈颖自认是个乐观的人,而她觉得母语教育继续走下去,不会越来越崎岖,反而会越来越平坦。这是因为她觉得,大众对于学习华文的态度已经变得更积极了。
  37岁的沈颖,是本地资深华文媒体人朱亮亮之女,1994年获颁总统奖学金,曾留学英美。她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说,她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上小学,1991年中学毕业。那个时候,很多新加坡人都无法想象华文对他们的人生会起多大的作用。
  双文化工作小组的其他成员还包括刘燕玲(蔡厝港集选区)、颜添宝(白沙―榜鹅集选区)、洪维能(裕廊集选区)、谢世儒(丹戎巴葛集选区)、司徒宇斌(波东巴西单选区)、任梓铭(蔡厝港集选区)和陈佩玲(马林百列集选区)。这些去年踏入政坛的议员多数是传统华校校友,或对华文华语有热忱。
  虽然他们各自的选区工作都非常忙碌,但沈颖非常感激这群同僚,因为他们很认真对待双语工作小组的工作,会尽量陪同沈颖出席各种交流活动。更令沈颖高兴的是,参与工作小组的议员也以身作则,常在国会里用华语发言。
  接下来,工作小组将推动的项目,包括设立华文教学沟通平台、成立“公共服务分会”、搭建消费者与翻译服务界之间的桥梁,以提高翻译产品的质量、推动本地高质量儿童华文书籍的编写和出版。
  与此同时,工作小组会继续和社会各界人士展开双语双文化课题的对话。
  沈颖说:“双语双文化人才我们远还没发掘完,所以我们会不断和关心双语双文化的个人或团体交流,继续广交朋友。”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1:59:50 |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小学华文创作比赛 非华族参与愈加踊跃
2012年09月17日



中新网9月17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福州会馆过去18年来,年年都和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联办“全国小学现场华文创作比赛”。作为福州会馆重点活动之一,这项比赛多年来不仅吸引华族学生踊跃参加,连非华族学生也积极响应,反应相当热烈。
全新加坡小学现场华文创作比赛是在2000年开始,在举行至第五届的时候,正式增设了“非华族学生”组别。这个赛项首次推出,报名参加的非华族学生就有130名,高峰期一度有200多名,现在平均每年有约150人参赛。
福州会馆第二副主席郑建铭是这项比赛发起人之一。他受访时说:“比赛开展几年后,我们发现参赛学校多元性日趋减弱,得奖者经常都是相同背景的学校。与此同时,学华文的非华族生越来越普遍,所以我们就想,如果增设非华族学生组别,或许能吸引更多邻里学校参赛。”
主办单位积极“拉拢”各校参加,用心良苦。郑建铭补充说:“我们希望校长和老师看到他们教导的非华族学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会受到激励,更积极地推动华文学习。”
这个决定的确拓展了参赛学校的多元性。比赛第一次在1995年举行,吸引了75所学校404名学生参加。过去几年,平均报名学校每年近120所,参赛人数翻了一倍,多达800名。
自开办非华族生比赛之后,主办单位发现参赛的学生,背景越来越多元化。以往,参赛学生大多是本地的马来族、印族或欧亚裔。但随着来本地工作的外籍家庭增多,比赛吸引到来自日本、韩国、柬埔寨、缅甸和泰国等地选修华文的学生参加。
西山小学的苏宝玉(11岁)原籍缅甸,她和父母一样,都是新加坡永久居民。今年,她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小学五年级生比赛,并以《最好的生日礼物》作文获评第三名。她说:“老师这次选我参赛,是因为我在年中考试里,作文有不错的表现。我还以为那时只是幸运,但这次能够拿奖,让我更有自信心,而且更有兴趣写作文。”
9#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2:01:39 |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学校越来越重视华文教育
2007年01月03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新加坡1月3日电(记者张永兴)新加坡大、中、小学自3日开始相继开学,在新学年里,新加坡的学校教育将更加重视华文。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报道,华文在新加坡学校越来越“热”。从3日开始,新加坡小学一、二年级的华文课已经全面推出“单元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法”。新课程能有效地让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华文的能力拟定教学方法,激发华文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此外,小学华文新课程从今年起逐年推广,到2010年将推广至全国的小学六年级。     素来重视华文教学的新加坡福建会馆属下的五所小学,从3日起开设小学四年级“双文化精英班”,旨在培养一批精通中英双语,掌握华文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并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学生。进入这些班级的中英文特优学生将率先参加全国小学独有的“双文化华文优选课程”。     与此同时,今年进入新加坡重点中学之一的立化中学中三双文化课程班的学生,将与华侨中学、南洋女中和德明政府中学等其他三所已经开办双文化课程的中学学生一样,有机会到中国和西方国家去留学。     此外,新加坡教育部今年为大学先修班增设的“中国通识”课程已经公布,选修“中国通识”的学生不需要专修古代中国的内容,而是把重点放在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通识”是唯一设有“华文”和“英文”版的大学先修班课程,即学生可以选择用华文或英文来修读。教育部此举的目的是鼓励华文能力弱却对中国近况感兴趣的学生选修这门课。     从今年起,新加坡的华文考试也将展示新面貌。配合从今年起实施的初级学院华文新课程,一些华文主修水平的文学考试以及特别试卷水平的文学赏析考试,都以开卷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测试,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2:02:23 | 只看该作者
华文教育在新加坡

作者:陈 蕾




-



  新加坡的社会背景、人口结构、语言环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独特性。在新加坡的四大种族中,华裔占了77%左右,华裔学生以华语(普通话)为母语。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从华侨私塾崇文阁算起,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但从1987年起,新加坡逐步统一了语文源流学校,所有学生都以英语为第一语文,其他语文为第二语文。就华文而言,全新加坡只有四所华文小学和九所特选中学,经政府同意,将华文和英文同时列为第一语文。新加坡社会语言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前些年以英语作为主要家庭用语的华裔家庭的比例明显增加。1988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华裔新生中,只有大约20%的学生家中的主要用语为英语;到了1999年,家中讲英语的小学一年级华族新生占同年级学生的43%,增加了一倍以上。新加坡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35.8%年龄介于5~14岁的华裔儿童以英语作为主要家庭用语,而年龄介于15~24岁的华裔青年只有21.5%以英语为主要家庭用语。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英语将逐渐成为新加坡华人最主要的族群母语,而华文将变成只能通过课堂来学习的外来语。这种家庭用语的改变,无疑给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华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所以那时到过新加坡的中国人,可能都会对中文在新加坡的境遇感触颇多。当我们满心期许地认为与我们同文同种的新加坡人应该说着、用着流利的中文时,却尴尬地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华文只是在小学和初中作为一门单科课程,因此很多新加坡年轻人的华文只能达到会听和会讲的水平,在读和写的方面能力都比较有限。除了少数精通华文的人士外,多数新加坡年轻人的华文仅限于一般的生活会话。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成功申办了2008年奥运会。中国的崛起使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语言文化热,促进了新加坡等周边各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的复兴。华文在华人占大多数的新加坡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珍惜中国发展带来的诸多机遇,新加坡政府也意识到中新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批具备较高华文水平、对中华文化有较深入的认识并了解中国国情的文化精英。新加坡已决定对其华文教学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通过灵活的教学制度,确保不同家庭用语背景的华人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华文。
  首先,新加坡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华文教育。新加坡政府在2004年特别成立了华文课程教学法检讨委员会,并于2005年提出,在学校实施新的华文创意教学法,即有效地接触与开发学生学习华文的策略,推出了华文教育的“八要主义”: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要注重语言的实用功能,对大部分的学生教学注重口语交际和阅读训练;要编写优质、实用、有效的华文教材;要利用资讯科技来提高教学效率;要制定考试制度来提高教学效果;要注重教师和专业人才的培训;要拓展学习和应用华文的机会;要营造一个学与用华文的大环境。2006年3月,新加坡中华语言和文化基金会正式成立,其宗旨是提高新加坡人的汉语水平,让新加坡华裔保留其语言和文化特色,使新加坡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金会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共同设立,下辖筹款与管理两个工作委员会。目前,这一基金会已筹款700多万新元(约合429万美元),加上新加坡政府“一对一”的资助,所拥有资金总额已超过1400万新元(约合858.8万美元)。这一基金会现已开始接受新加坡相关社团、公司、文化与教育机构的项目申请。在基金会的项目资助下,新加坡政府不断加大了民间华语的推广和教育力度。
  此外,随着华文实用价值的提高,华文在高等教育中也摆上了重要地位。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义安理工学院均开设了工商华文或商用华文课程。南洋理工大学下属的国立教育学院还成立了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和中国语言文学系,招收研究生攻读硕士博士课程。为了丰富中文系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课业水平,大学里经常举办中国舞蹈、戏剧小组和民族乐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还与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以现代化通讯手段推进华文教育,华语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如果说以前华文教育的推进主要靠学校教育,那么,目前华文教育的推进则是立体的,可以利用信息通讯技术,通过互联网上的中文学习网站、电视媒体的中文频道以及大量出现的华文报刊,对高级华文课程进行教学辅导。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早就指出,随着中国的崛起,华文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全世界带来巨大的机会,许多国家的人民都在学习华文。近些年来,随着中新两国友好关系的加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化,新加坡的华文教育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华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华界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世界多国华教界的认可和仿效。
  (作者地址:北京市北京语言大学来华留学生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83)





新加坡中文网站全新亮相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2日 新浪教育

联系新加坡全新中文网站首页截图

  2010年1月12日,中国 北京——如果你正在收集关于在新加坡工作、投资和生活的各种信息,那么你不必再为纷繁复杂的信息种类和信息渠道所困扰。
  从今天开始,你只需登录联系新加坡的全新官方中文网站http://www.contactsingapore.sg/cn,便可以获取有关新加坡的全面资讯,为前往新加坡发展做足准备。
  改版后的联系新加坡中文网站不仅内容更加丰富,更是凸显出三大特色:
  一) 锁定人群,精准沟通:无论你是毕业生、专业人士,还是投资者,都可以从打开网站的那一刻开始,就立即进入你最关心的内容频道;
  二) 专为中国,度身打造:联系新加坡以及网站的专业设计人员面向中国人才开展了深度的调研,采集意见,并根据反馈进行网站内容的编辑与筛选;
  三) 全面资讯,一站服务:网站囊括了政策、求职、学习、生活、娱乐、置业和投资等各方面的综合信息,为中国公众带来有关新加坡人才吸引和产业投资的各种最新资讯。
  在以上三大特色之外,网站还精心设置了互动活动。除了保留颇受欢迎的“成功案例”以及“博客”等互动内容外,新网站推出了“网络交流会”这一创新的网络视频会议功能,使中国的网友可以即时聆听全球精英在新加坡发展的成功故事和经验。同时,新增的“投票”以及“点击率最高的页面”等功能使网友的浏览体验更为互动。通过新增的共享工具条,任一页面信息都可以立即通过浏览者的电子邮件、互联网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工具和SNS网站等与他人共享,网站支持的各类共享服务和软件超过100家。
  众所周知,新加坡的商业环境以强劲的贸易和投资著称,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之地,也为行业精英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经商和业务发展平台。新加坡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获得美誉。在《全球贸易便利指数》(Enabling Trade Index)2009年的排名中,新加坡跃升首位;同年,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也显示: 新加坡超越美国,名列世界第一。此外,新加坡还连续十年在环球人力资源信息及顾问机构(ECA International)评选的“亚洲人最宜居的世界城市”中名列榜首。
  2009年9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出席第二届新加坡人力资本峰会上提出打造新加坡成为“人才之家”(Home for Talent)的国家战略,再次重申新加坡吸引全球人才的开放政策。同时,李显龙还将眼光放在了整个亚洲,指出“人力资本和领导力的培养对于新加坡和亚洲的未来都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吸引国际人才到新加坡工作、投资和生活,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人力部于2008年决定共同成立联盟——联系新加坡(Contact Singapore),并已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成立了办事处。联系新加坡除了提供有关新加坡就业机会及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还积极建立平台为全球人才和新加坡雇主牵线搭桥。同时,联系新加坡也与私营企业合作,为有意到新加坡投资的人士提供服务,涉及行业包括生物医药科学、化工、清洁能源、工程服务、互动数字媒体、医药等等。
  近日,联系新加坡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和新加坡旅游局一起入驻了位于北京CBD国贸大厦的新加坡中心(Singapore Center)。新启用的北京新加坡中心将为欲了解新加坡生活、工作、投资和旅游的北京市民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此前,上海新加坡中心于2008年6月正式启用,北京如今成为继伦敦、广州、成都、洛杉矶和上海之后的第六座设有“新加坡中心”的国际都市。
  在中国,联系新加坡已经成功举办了包括行业推介会和人才招聘会等的各种活动,将新加坡雇主和中国人才联系起来,为有志于在新加坡发展的人士提供详尽的资讯和殷实的协助。在2009年,联系新加坡组织开展的各种招聘活动多达15场,提供的职位涉及新加坡高速增长的电子、互动和数字媒体以及金融行业。
  2010年,联系新加坡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吸引国内更多的应届毕业生、专业人士和投资者。主要活动将包括:
  Careers@Singapore
  该活动旨在为特定领域(比如互动数码媒体和石化产业等)的新加坡雇主和有志于到新加坡工作的专业人士和毕业生牵线搭桥。参加这个活动可获取在新加坡工作和学习的资讯,甚至获得工作面试机会。
  Experience@Singapore
  该活动旨在为中国顶级大学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介绍新加坡。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同新加坡公司高级管理层直接交流,还有机会参观新加坡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同时,项目参与者还可以体验新加坡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欲了解关于在新加坡工作、投资和生活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contactsingapore.sg/cn。欲了解关于新加坡的职业发展机会,请访问:www.contactsingapore.sg/job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6 09:53 , Processed in 0.22735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