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画之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6 15:0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版画之乡

版画之乡—兴宁市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宋称齐昌,素有粤东宝地,文化之乡的美誉,地处莲花山脉,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兴宁在我国新兴版画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931年8月,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木刻讲习会,参加学习的13位我国早期木刻家中,就有5位是兴宁人,即钟步卿、邓启凡、黄山定陈铁耕陈卓坤。此外,新兴版画运动中著名的早期木刻家属兴宁籍的还有罗清桢张慧罗映球荒烟王立张运辉等人。兴宁因而拥有“版画之乡”的美誉。1980年,老版画家罗映球先生倡导成立了兴宁市第一个版画组织“清桢版画会”,在1986年日本横滨市举办的《第十一回日中交流美术展》中,中方参展作品52幅中就有20幅出自兴宁清桢版画会员。1991年,清桢版画会会长罗映球先生和清桢版画会顾问王立先生荣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
兴宁版画是版画艺术、客家传统艺术和时代要求相结合所产生的大众化的艺术,几代画家创作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版画作品,不仅是广东画坛,更是中国画坛的瑰宝,在给人们以艺术享受的同时,又给人们以深刻启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刘可为老人说,版画跟其他画不同,是由画家本人自画、自刻、自印而产生的原作,因此难度相对较高。创作一件版画作品,首先是选择好刻制用的木板,然后要对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画成详细的木刻画稿,并将画稿复印到已准备好的木板上,填上墨稿,待干后就可用刀进行刻制。刻完后用胶滚筒将油墨均匀用力地在纸背面上来回摩擦,直至画面尽显图画时即拓印完毕,待阴干后托裱即成为一幅版画。因此,版画尤其讲究 “三味”,即 “木味”、“刀味”和“刻味”。    
然而,随着印刷术的提高,兴宁版画创作日趋凋零,特别是近年来,版画创作队伍逐渐萎缩,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发展后劲不足。为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兴宁市采取了扶持措施,支持版画队伍发展壮大。至目前,兴宁市清桢版画会共有会员逾百人,近年来创作版画超过3000幅,创作版画的热潮又逐渐在兴宁兴起。    
2011年6月,《刀笔传心曲·兴宁版画艺术作品展》在珠海市古元美术馆开展。这次展览展出兴宁籍著名版画家罗映球、张运辉等18位作者的100多幅作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风格各异,有着鲜明的客家特色,获得无数好评。    
兴宁市文化馆馆长刘利娜告诉记者,按照保护计划,今年内将先后在兴宁市、梅州市举办“兴宁市版画作品展”,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举办“清桢版画会·潮汕版画会联展”、 版画培训班和出版《兴宁版画作品选集》,通过这些措施来保护和继承兴宁版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让兴宁版画再创辉煌。[1]

版画之乡--建瓯市建瓯市地处闽北林区。汉时建县,唐称建州,为八闽首府。其地接武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1999年5月,获“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建瓯版画长期以来一直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其发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年,全国著名的版画家杨可扬、郑野夫等人曾到林木资源丰富的闽北创办过“抗日版画社”,他们以木刻艺术为武器,进行抗日宣传,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青年从事版画艺术创作,使众多的当地青年与版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建国后,这批成长起来的当地版画家以文化馆为阵地,以旺盛的精力投身于群众性版画创作、辅导与普及之中,并致力于打造富有建瓯特色的版画风格,培养当地版画人才,为建瓯版画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大批或专业或业余版画人才的涌现以及大量优秀创作作品的问世,更让建瓯版画得以扬名海内外。   建瓯版画的普及与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建瓯林区丰富的林木资源,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建瓯古老的民俗文化。因此,在版画创作题材上,大多反映的是林区生活、山川物产和民俗风情。在创作手法上虽然不拘一格,但讲究布局构图,以刀法细腻为其艺术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建瓯版画屡创辉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巩固发展版画成果,培养后继人才,建瓯版画特别注重对少儿队伍的培训。1984年,正式挂牌成立县业余艺校招收少儿学员,后逐步发展到学校美育课结合,直接把少儿版画办到课堂,十几年来共培训了千余名学员,创作了大量充满童真、童趣的少儿版画作品。建瓯少儿版画曾在福建省举办过专题展,在北京举办过“福建省建瓯少儿版画暨上杭漳平儿童画展览”;在省历届少儿书画大赛或展览中连续有300多件作品参加,屡获金、银、铜牌奖;有20多件优秀作品先后被送往欧、美亚各国或地区参加国际性儿童画展,不少作品获奖,其中《秋游天湖山》等作品还荣获金牌奖;中央电视台为建瓯少儿版画拍摄了《闽水谣(二)》和《我们爱上了版画》两个专题节目;省文化厅将建瓯版画定为“芳草计划示范点”项目。已故福建省美协主席丁仃为建瓯版画题词“小荷才露尖尖角”,现在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蔚为一派“芳草碧连天”的喜人景象。2002年,荣获文化部群文司授予的“中国版画之乡”称号。

版画之乡--松溪松溪版画松溪版画
眼前诗意生,读毕浊心宁。
何也乡村色,能移一代情?
松溪县概况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边陲,因河两岸长满青松而得名。该县东西部与浙江省的龙泉市、庆元县交界。全县总面积为1043平方公里,设有六乡三镇,人口15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农作物以稻谷为主,是本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县内盛产茶叶、毛竹、灵芝、烟草、食用菌、青梅,有"灵芝城"称号。全县有森林面积127.7万亩。松溪县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 位于城南12公里处的湛庐山海拔1040米,是福建历史名山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现有"三资"企业20多家。主要从事青梅果加工、香菇保鲜、蔬菜脱水加工、镘鱼加工、螺旋藻养殖、竹木制品制作、制茶等。
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松溪县地处闽北边陲, 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积淀。近年来,松溪的文化工作以松溪版画院和民间版画协会为阵地,狠抓民间版画艺术的继承和挖掘工作,开创民间版画工作新局面,推进松溪民间艺术的繁荣发展。松溪县民间版面已成为该县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浓郁的乡土芬芳和时代气息的地方特色。2000年5 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目前,松溪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版画第一县候选中国之最
创作队伍日益壮大版画班创办初期只有20多位作者,现在全县有以教师、工人、农民为主的骨干创作人员270多人, 群众基础越来越广,分部在县直机关、松源、旧县、渭田、溪东等乡镇,特别是城区中小学。全县各乡(镇)村均成立了版画兴趣小组,或民间版画协会分会。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版画队伍,松溪县将版画课外兴趣活动纳入中小学校的第二课堂存留计划,使中小学生参予版画艺术活动,做到有场所、有牌子、有辅导、多出好作品。在全县形成一个以版画协会为“龙头”,以版画班为主体,以中小学生为基础的版画创作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现有版画爱好者近3000余人。
创作水平显著提高松溪民间版画院和民间版画协会,采取“请进来、送上去、去出去、常下去”的办法,不断提高作者创作水平。组织骨干创作队伍深入研究和总结版画创作的规律和技法,充分发挥版画的艺术表现力,努力挖掘湛卢文化底蕴,将乡土文化融入版画这一艺术圣殿,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气息的,题材丰富,版种多样,构图讲究,手法新颖,刻作精致,拓印细腻,充分反映实践生活和改革开放成就的版画艺术精品。全县现有作品1000余件, 其中5件作品入选全国农民画展,并均获奖,1 件被省文化厅选送参加第九展全国美展的评选,3 件作品在福建省第三届书画节上参展,21件作品入选全省农民画展。17件作品在南平首届文化艺术节上获奖。
特色文化热爱和崇尚民间版画艺术的浓厚氛围
松溪县把发展版画事业,加强特色文化建设,作为该县文化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努力在全县范围内营造版画特色的浓厚氛围。该县以版画作为主题,开展了“弘扬湛卢精神,构建特色文化”系列活动,让全社会了解和熟悉版画特色文化,全县每季度举办一期版画作品展览,每年出版一本版画作品选集,制作一个专题片等进行广泛宣传促销,使版画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促成了全社会形成热爱和崇尚版艺术的局面。通过以发展民间版画为龙头,以构建特色文化为突破。进一步推动松溪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06:4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版画之乡
内蒙古新闻网 2004-10-22

  通辽市素有“版画之乡”的美誉。   
  通辽版画多取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内容写实,风格质朴,线条粗犷,色彩鲜艳,民族和地区特色浓郁。
恋人(韩戴沁)    1971年出版的《哲里木版画选》、1979年发表的版画《风能利用》、《草原建设的方向》和套色木刻《沙乡腊月》分别在吉林省首次科普美展、全国科普美术展览和我爱内蒙古美展、青年画展上获奖。
小兰花(萨因章)    1980年底,哲里木(今通辽市)版画首次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1982年,边疆六省区举办版画联展,每省参展作品35件,其中哲里木参展24件作品。1983年7月,哲里木盟版画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作品200多件。中国美术馆、中国对外展览公司、民族文化宫等单位共收藏59件作品,一些作品被编入《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中国版画家新作选 》、《黑白版画选》等国家级大型画册。1984年6月,《版画世界》第六期设“哲里木版画选刊”专栏,发表版画30多幅。还有多幅版画作品还先后在挪威、加纳、日本、东德、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获奖。
  1987年,扎鲁特版画100幅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1990年版画再次进京展出,在第十届全国版画展中,入选5件作品,其中《春的气息》获铜奖。版画《敖特尔的春天》入选《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1990年,有87件作品在江苏美术馆展出,《五月》、《接羊羔》、《草原,你早》被江苏美术馆收藏。在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中,有5幅作品入选,《乌珠穆沁的傍晚》获金奖。版画《秋风》获全国第十四届版画展铜奖。
孝庄文太后省亲图(陈立铁 韩戴沁)    通辽市儿童版画创作始于1983年,是通辽发电总厂子弟学校率先搞起来的“纸版水印版画”。1985年,在日本神户教育会馆专展中展出42幅,日本观众对这种新型儿童版画十分欣赏。1984年,科尔沁区聋哑学校指导儿童创造“石膏拓彩版画”。1985年7月,日中艺术研究会与《版画世界》在日本东京合办“中国内蒙古聋哑儿童版画展”,各界人士踊跃参观,《朝日新闻》及许多电视台采访,仅日本电视台就播映7次以上。1986年,科尔沁区聋哑学校50幅“石膏水印版画”又一次在日本展出。1985年8月,日中艺术研究会事务局长三山陵女士和我国著名版画家李平凡先生特来通辽,向通辽发电总厂子弟学校和科尔沁区聋哑学校颁发日本教育版画协会最高金奖。1986年,该协会授予科尔沁区聋哑学校教师马成武“贡献杯”。1985年,哲里木盟师范附属小学(今通辽市实验小学)的版画作品在日本枥木市举办专展,也受到各界及专家们的好评。
数九寒冬草青青(陈更)
  通辽儿童版画不仅在国内展出并获奖,还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其中以在日本展出、交流和获奖情况最为突出。 
新娘(刘宝平张德恕)    在第十五届世界儿童画展上,《叔叔们起得早》获银质奖,《打口袋》、《顶牛》、《这是我的家》获铜质奖。在国际儿童与周围世界上,《快乐的小院》荣获参加团奖。在十三届“理迪采国际儿童画展”上,《雪》获特别奖。《金牌是我们的》在全国职工摄影美术展览中获一等奖。《放骆驼》和《猫的一家》在全国第一届儿童版画展览上获优秀创作奖。在自治区儿童画展上,通辽有19幅儿童版画获优秀奖。在日本东京国际第十六届儿童画展上,《晨曲》获特别金奖,《海底帐蓬》和《马儿开大会》获银质奖,《我们到太阳上去住》、《月亮为什么》、《开会》、《初春》、《风雪不误》和《总跟我走》获铜质奖。1987年8月,日本教育版画协会会长一行30人与中国从事儿童版画指导的30人在西安召开中国首届儿童版画研讨会。会上,中日双方各出3位教师表演,中方表演者有2位来自通辽。   
  在国家教委和《美术教育》杂志主办的全国第一届少儿美术作品大赛中,哲里木盟有14件作品获奖。   
  1987年在日本第十七届儿童版画展上,《我是一个小画家》在日本第十八届国际儿童画展中获金奖。通辽市少儿版画《玩双杠》,在有38个国家参展的国际儿童版画展中获特等奖。科尔沁区实验小学、东门小学、解放小学、东郊小学及奈曼旗、扎鲁特旗的一些小学也开展儿童版画创作,一些作品通过中国对外展览公司介绍到日本展出。1989年 4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光明日报社、中国美术馆与台湾新东阳基金会、人间杂志社、寒舍画廊联合举办哲里木盟——台湾儿童版画联展,这是大陆在台湾举办的第一个儿童画展,共展出通辽儿童作品143幅,其中110幅出自蒙古族儿童之手。   
  展出后,1989年和1990 年台湾一些人士两次组团到通辽访问。1991年日本北海道教育版画交流团一行7人专程到通辽市与明仁小学等学校进行交流活动,并举办版画联展。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07:32 | 只看该作者
版画之乡的孤寂
陈彦

    人物:冯兆平,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湛江美术家协会主席
    建言:建美术馆,搞展览,鼓励创作,收藏优秀作品,这是文化积累
    人物简介
    冯兆平,1943年生于广东阳江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美术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湛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原湛江博物馆馆长、广东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湛江市第十届政协常委。
    长期从事版画和国画创作,作品以大海、渔船为主题,表达个人对人生的体验。作品入选1974年、1977年、1981年全国美展,第五届、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和多届全国版画展,曾参加“今日水墨”第七、八、九届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展、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国当代花鸟画展,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代表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百年版画》。
    1999年被评为中国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1991年获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金奖。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介绍个人艺术成就的专题片《一个画家的乡恋》。被《中国现代版画史》列为中国群体版画代表画家之一介绍。
    文字:记者 陈彦 统筹:林春荣、周军
    湛江是我国著名的版画之乡。不过,在现代经济社会当中,湛江版画略显孤寂。
    作为湛江版画的领军人物,冯兆平对湛江版画的现状颇感无奈,惟有谈起他所深爱的版画艺术时,才显出内心的激情。1959年,湛江版画曾与北大荒版画形成当年南北两大版画群体。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湛江版画一直以强烈的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清新的艺术风格在我国新兴版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好评。湛江版画群体曾获日本日中艺术交流中心创作群体金杯奖、广东省文艺最高奖鲁迅文艺奖一等奖。作为湛江版画的组织者,冯兆平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版画家,获得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和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金奖。
    走过了六十年的辉煌、挫折、振兴道路后,进入二十一世纪,湛江版画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版画创作群体。一批具有现代创作观念、思想活跃、开拓进取的青年版画家成为湛江版画的主力。
    任何一门手艺,任何一门艺术,最怕的是青黄不接,更怕后继乏人。
    让冯兆平感到安慰的是,目前湛江版画的整个形势还比较好,队伍年轻,素质高,所创作的作品也很有影响力。不过,作为一个老版画家,冯兆平最为担心的,是当前湛江缺乏一种前瞻性的眼光,没能营造一个让湛江版画持续发展的环境。“湛江版画本来是党的文艺事业一个组成部分,本应得到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帮助,现在却成为个体行为,变成一种作者的业余爱好。目前湛江版画没有市场,想从中得到经济回报是不可能的,这批从事版画创作的年轻人都是凭一种理想,一种对版画艺术的执着精神才坚持下来。”
    湛江文艺界一个比较响亮的品牌竟没人过问!
    “湛江版画那么出名,可是现在却连一本能反映湛江版画面貌的画册都没有!作为湛江文艺界的品牌,湛江版画没得到应有支持。对湛江版画的创作、湛江版画作者的培养、湛江版画的发展,从来没有将它列入考虑范围之内。一个文艺品牌任由它自生自灭,还如何抓文艺呢?”
    据冯兆平介绍,文革前“湛江版画”一直是在地委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组织创作的。地委组织湛江版画到北京展出,获得巨大成功,从而确立了湛江版画在中国新兴版画中的地位,获得版画之乡的美誉。还出版了三本画册——《湛江版画选》、《湛江农民版画》、《跃进中的湛江》,全国各大报刊不断发表湛江版画作品,国内外各种美展中,少不了湛江版画作品入选。
    文革期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出版过两本版画选集,一本是《湛江版画选》,另一本是《高州农民版画选》。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作者曾自筹经费出版过一本印刷质量很差的湛江版画集,自此之后到现在差不多20年时间,没有再出过一本版画画册,人们想了解湛江版画也找不到全面介绍的资料。湛江文艺界一个比较响亮的品牌竟然没有人过问!
    据了解,有一位关心湛江文化事业的企业家看了2010年《湛江晚报》关于湛江版画的报道后,就收藏了那张报纸,后来见到冯兆平时表示他愿意出资出版湛江版画集,这真是喜从天降。现在,《湛江版画集》正在筹划中,湛江版画家就像迎接即将降生的孩子一样,正满怀期待地为这个“孩子”的到来做着准备。
    尽管有热心企业家的支持,但“政府部门重视、支持”,始终是冯兆平在采访过程中一再强调的重点——“这是责任所在,既然搞文化强市,就应该支持。各级领导都那么重视,对湛江文艺品牌没有理由不给予支持。”
    谁来支持湛江市的画家?
    “湛江的美术创作状况差不多一样,都是个人行为,谁也不支持。”对于目前湛江的整个美术状况,冯兆平这样概括。“湛江市整个队伍创作能力很强,作为地级市来说,湛江的美术创作在全省历来都是领先水平,常在三名之内。”目前我市美术界,无论是版画、国画,还是油画、雕塑等画种,都有一批极具实力的画家在不断耕耘,不断努力。近年来,湛江青年画家的作品连续参加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全国中国画展、中国黑白木刻大展、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全国版画展和各项国家级大展并获奖,多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湛江市的画家为党的文艺事业作出突出的贡献,他们为湛江市建设文化强市默默奉献。但是,他们的创作困境又有谁知道,有谁给予支持?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湛江有一位当中学教师的国家级画家,每个月一千多块工资,为了完成主管部门的任务,创作一张作品,要投入多少钱?我们算一下,材料费300元、做画框300元、送到省里参评评审费100元,托运费100元、如果选上出画册要交500元,一共就要1300元,最后搞到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有了,你说怎么能坚持下去呢?他们只是由于一种对艺术追求的理想才作出这种牺牲。“我是文联业余的湛江美协主席,没钱也没权,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经常开开会,联络联络感情,给大家一点鼓舞,就靠这种形式来维系着。”冯兆平幽默地说。谁来关心这些为湛江市文艺事业作贡献的画家们?
    建一个美术馆也许有点实际意义
    记者:湛江要建设文化强市,美术界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
    冯兆平:建设文化强市,要出作品。出的作品越多,对文化强市就越有贡献。美术界的主要贡献就是出作品,这个是最终目的;文联、协会最终目的就是出作品、出人才。要出作品出人才,第一,是领导的关心,第二个就是经济上给予支持。
    记者: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政府能够为美术界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冯兆平:第一,给协会能够足够运作的经费,这是最实际的支持,现在文联给的经费开不了一次会。第二,好作品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在汕头,作品在省里得奖、全国入选,一万元奖金。我们湛江市两年一次的文艺基金奖只有一千多元,连创作的费用都不够,哪里有鼓励作用?
    说要建文化强市,最基本的投入就是建一个美术馆,现在连阳江市都建起美术馆,我们堂堂大市搞文化强市,还没有一个美术馆。建美术馆有什么作用呢?经常搞展览,鼓励创作,繁荣美术事业!收藏我市的优秀作品,这是文化积累。我市多年来那么多的优秀美术作品哪里去了?找不到啊!太可惜了。花点钱收购他们的作品,建个美术馆,用这点钱来建设文化强市,难道不值得吗?何况美术馆也是湛江市的文化“门面”。我做湛江博物馆馆长时,做了一件好事——用有限的经费征集了一批湛江版画,作为博物馆的藏品,为湛江版画保存一点“物证”。现在省里调去参加广东省网络博物馆在全省巡回展。
    人物素描
    这是个幽默大师,话不到三句就喜欢哈哈大笑,性格直率,说话一针见血。
    冯兆平从不收弟子,很多人问他教不教小孩子,他说不教,因为不喜欢受约束、上课限制了自由。
    他自称不善于和领导打交道,没有为美术界争取更多的支持,有愧于湛江的画家。“以前喜欢提意见,反正不想当官。现在‘收敛’了些,因为那不起作用。”
    中国书协会员、湛江市书协副主席周军与其乃多年知己,评道:“很热心美术事业,除了自己画画之外,对整个美术界都很热心。湛江那么多的协会中,美术家协会是最团结的,也是最有成果的,他是最关键的带头人。这也反映了他的一种人格魅力,公正、热心。”冯兆平说自己最开心的事是:“个人画多一些画,能搞一张作品出来,又有影响,这是做画家最开心的一件事。当然,如果有人肯出钱买我的画的话,我更开心!”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08:14 | 只看该作者
夷陵区争创湖北省“民间版画之乡”
2013-06-26
朱家梅



核心提示: “夷陵民间版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创始人都是生活在峡江地域的普通劳动人民。若干年来,峡江人民以版画这一独特形式反映日常生产和生活状况,表达美好愿望,展现美好生活,讴歌时代楷…...

三峡新闻网消息(通讯员:朱家梅)6月25日,夷陵区的一名民间版画爱好者正在聚精会神地创作民间版画。
“夷陵民间版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创始人都是生活在峡江地域的普通劳动人民。若干年来,峡江人民以版画这一独特形式反映日常生产和生活状况,表达美好愿望,展现美好生活,讴歌时代楷模。据了解,早在1988年,原宜昌县博物馆就着手在小溪塔对民间版画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部分版画作品走向全国,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人民日报》(海外版)专门介绍和推介过夷陵的民间版画。







夷陵区历来重视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今年,夷陵区小溪塔街道结合民间文化资源特点,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创建“湖北省民间版画之乡”。今年5月27日至6月18日,夷陵区组织开展了为期23天的民间版画创作培训,参加培训的32名艺术骨干共创作出版画艺术作品50余幅。下一步,该区还将通过举办展览、建班花创作基地、版画进课堂等方式,让“夷陵民间版画”这一民间瑰宝得到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创全省之牌,扬全国之名。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0:02 | 只看该作者
版画之乡——樟树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6日
大江网-江西日报
  版画之乡樟树,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地上地下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版画遗产,如筑卫城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纹样,商代吴城青铜器图案,北宋阁皂山的画像石和明清之际的樟树木版年画。樟树镇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明末清初,这里已是江南木版年画的集散地之一,樟树木版年画和湖南滩头年画齐名,在中国木版年画中占一席之地,当时在樟树城区聂公庙一带,有数十家年画作坊,印卖门神钟馗、观音、财神、关帝、葛仙翁、天官赐福、金玉满堂、年年有余、龙凤呈样、春牛图等。樟树年画技法混合南北年画之所长,地方特点虽不够明朗,但仍保留了质朴的乡土气息。
  现在的樟树版画,就是在这块孕育着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土壤上发展起来的。
  对樟树版画有直接影响的,是鲁迅先生倡导、培植的新兴版画运动。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这一运动波及全国,势不可挡。四十年代初,地处当时抗日前线的上高、樟树、分宜一带,曾聚集了罗清桢、荒烟等一批热血青年,用木刻形式宣传抗日,如罗清桢的《雾中行军》、木刻连环画《一个难童的故事》等作品,在樟树民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柯克从浙江宁波来到江西,在著名版画家野夫先生的支持和指导下,在赣中大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版画运动,他组织木刻小组,在学校开设木刻课,讲授木刻知识,出版木刻刊物《笔与刀》,在宜春、萍乡、新余、樟树、万载、铜鼓、宜丰、奉新、高安、上高、分宜、丰城、安福、吉安等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江西播下了版画的种子。
  新中国成立后,柯克调来樟树中学任教,在学校组织木刻小组,培养了许多版画新苗,创作了一批少儿版画作品,“樟树中学木刻小组”名闻省内外。现在知名的版画家陈正元、周新如、李林洪、皮良政等都是从这个木刻小组走出来的。
  20世纪60年代,樟树版画进入初创期,版画队伍初步形成,并创作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版画作品,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如陈正元的《改造红壤第一年》、《开路》、《特约教师》,杨方武与陈正元合作的《抗旱》等五幅版画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美术作品展”。
  70年代,通过不断举办学习班,樟树版画队伍逐渐壮大起来,作者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后来,樟树参加过版画学习班的知青,绝大部分都考上了美术院校,有的成了专业画家、教授及系主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和各省地版画组织纷纷成立的鼓舞下,全国最早成立的县级版画群体———樟树版画协会于1985年挂牌,樟树农民版画会和新苗小版画家协会也随之成立。专业和业余版画作者提高很快,他们作品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自改革开放以来,创作出大批生活情趣浓郁,有乡土气息,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作品。这些作品先后有120多幅入选全国各种美展或在国家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有的还被中国美术馆及中央美术学院收藏,有60多幅被选送到日本、美国、南斯拉夫、德国、瑞士、挪威、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展出或出版。
  樟树版画这几支群体,目前共有创作队伍120多人,其中2人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7人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其中2人是理事,有15人为省版画研究会会员。1999年10月,樟树市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版画之乡”称号。
  (章文 江西日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0:47 | 只看该作者
在“版画之乡”,一名年轻画家用木刻刀精心雕琢——游走于刀尖上的“风景” 新晚报 2012年11月27日






    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刘茜艾文/摄
    阿城素有“版画之乡”的美誉,以北国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赢得好评,至今已形成一支颇具规模的版画创作群体。在阿城画院仅有的两位专业画家中,院长郭长安与年轻画家谢崇,用木刻刀精心雕琢着刀尖上的“风景”,为阿城版画锦上添花。近日,记者来到阿城采访了26岁的谢崇,近距离了解一幅幅版画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三个月精琢完成一幅画
    11月24日,记者来到阿城画院时,谢崇正在忙着进行版画的印刷工序。在创作间,记者看到,一幅幅版画或抽象、或写意、或质朴、或动感,无时不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工作间隙,谢崇向记者介绍了一幅版画的制作过程。
    “首先需要捕捉题材。”谢崇告诉记者,“可以依据个人喜好,朴实、抽象、乡村、城市都可以。”接下来便是制版过程。先要在椴木胶合板上画画,为了防止掉色,还要在画好后打上一层蜡。打蜡过后,便开始用木刻刀在画板上刻出纹络,用刀法过渡画面的整体。谢崇介绍道,“画的美感体现在刀法、油墨和颜色的运用上。版画里每个颜色都要刻一次,细节绝不能差,版画的颜色若重叠,则会起很大变化。”
    木刻过程结束后,便进入印刷环节。“我们使用的是绝版印刷。与套版印刷不同的是,印版不能重复使用。”谢崇告诉记者,“这也是阿城独有的印刷方式。”印刷过后,再需晾2-3天,一副版画就这样完成了。从选题到完成,需要3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幅版画。
    多次获奖展示版画魅力
    谢崇是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攻木刻版画的专业画家。虽然入行仅三年,却参加过《2010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第二届云南国际版画展》等国内国际大型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发表在《美术中国》、《鉴宝杂志》、《中国文学》等报刊上。
    采访中,谢崇告诉记者,自己平均一年能创作七八幅版画。在他的作品中,主要有三条主线:一是东北地域特色,家乡的田园风貌,以及家乡的淳朴的农民;二是城市风情都市丽人,显现80后、90后的阳光人生;三是构成系列,“线是美术绘画中具备生命的线,我想把线条移植到版画里,让版画有灵魂有活力。”
    “阿城版画的题材多数集中在农村,风格以‘北大荒版画’居多,以往的路子较窄”。有过国际大赛参展经验的谢崇表示,“我希望多加入一些时尚性元素,创新一下。”谢崇说,版画可以反映地域特色,并且不同的题材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版画是国际性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3:12 | 只看该作者
宋洪宇,为版画之乡育英才
http://suihua.dbw.cn   2012-01-16




宋洪宇在指导孩子们作画
  静谧的农家小院、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硕果累累的金色稻田……置身庆安“洪宇画室”,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版画映入眼帘。让你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各异的版画作品竟然出自5~12岁的儿童版画作者手中。这些小作者的老师就是庆安四小美术教师宋洪宇。
  今年36岁的宋洪宇,1996年从原肇东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庆安任教。宋洪宇说,从自己当美术教师那天开始就有一个夙愿:一定要为版画之乡培养后继人才做点事。
  把“副科”当“主科”教
  在一般人眼里,学校的美术教学是可有可无的“副科”,特别是版画教学,更是费时间、费精力、费材料,而宋洪宇却不这么看。他认为,版画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它和其他绘画一样要选题、构思、造型、构图,还有版画特殊的工艺流程——制版和印刷,这就要求孩子除绘画技能外,还要在操作上有较强的能力。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动手能力不强是一个共同的弱点,他想通过版画学习可以在这方面有所改善。将这样一个画种,引进到儿童绘画教学,对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改善庆安版画创作队伍后继乏人现状,都能起到应有效果,应该当做“主科”来对待。
  宋洪宇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向校长和盘托出,校长非常支持宋洪宇,特意辟出足有60平方米的地方作为版画教室,专供宋老师和孩子们使用。在教学中,宋洪宇不怕费时、费力,一开始时,他手把手地教,引导孩子们打下扎实的基础。他说,平行线、疏密间线、方点、席纹斑等四十八种刀法是版画的基本功法,只有基本功扎实,在创作中才能运用自如。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版画作品成型的那一刻,高兴之情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宋洪宇说,每一个学版画的孩子,当他们从版画机上掀开刚刚印好的版画的那一刹那,都那样惊讶,那样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孩子们看到的不光是版画作品本身,他们体会到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再创造,它包含着整个版画创作过程中的甜酸苦辣,那种体味是可以长期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的。现在,在庆安四小的每层教室走廊墙壁,都悬挂着学生们自己创作的版画作品,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创办“洪宇画室”培养版画后继人才
  为了能全身心致力于版画人才培养,2006年宋洪宇创办了“洪宇画室”,他的业余时间全部用于辅导孩子们版画创作。宋洪宇说:“我爱艺术,爱孩子,爱跟孩子们在一起,更爱孩子们发自心灵创作的艺术作品。我选择了美术教育,选择了版画,我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感到精神生活的充实,孩子们给我带来了快乐和满足。我感到只要很好地引导,孩子们身上是隐藏着巨大的创造才能的,我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庆安版画艺术发展的希望。”
  现在常年在“洪宇画室”接受宋洪宇辅导的孩子有六七十人,小的5岁,大的有高三打算报考美术专业的。孩子们一致反映,宋老师不但专业课教得好,平时也把他们当成朋友,一起交流,讲故事,听歌曲,看图片,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表现生活,通过画面叙述对世界的认识,表达内心的感受与喜好。不仅如此,宋洪宇还经常组织孩子们外出写生和观察生活,参观各类展览。总之,每一次创作课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要求孩子们去挖掘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表现与别人不一样的内容,这样作品内容也就自然丰富起来了。
  付出总有回报。在宋洪宇指导下学习版画创作的学生,作品相继在每两年一届的庆安绿节和展示庆安历史文化成果的百年回眸展、全国中小学生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大赛等赛事展览上参赛或展出,成绩不俗。在“洪宇画室”学习4年的初三学生王鹤然,在2009年全市中小学生庆“十一”绘画作品现场大赛中获版画一等奖。11岁的谢春阳在由县关工委联合县教育局、体育局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书法绘画现场大赛选拔上获得专家好评。
  宋洪宇说,版画创作的每个过程都会影响画面的最后效果,从一开始就来不得半点马虎。孩子们要经历选题、构思、构图的思考。要在制版时考虑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创造自己有特色的刀法,预见版画的最后效果。要在印刷时想办法保持画面的整洁,套色的准确等等。总之,版画创作的涉及面很广,孩子们所得到的能力锻炼也是多方面的。
  “夫唱妇随”携手登高
  宋洪宇的妻子邢悦是一名县机关干部,从小就喜欢画画,夫妻二人可谓是志同道合。婚后,在宋洪宇的影响下,邢悦对绘画也从业余爱好转为“主攻方向”,二人经常结伴到广东、上海、北京、哈尔滨等地参观学习、进修,共同提高进步。现在,邢悦工作之余教儿童画,在她的指导下,9岁的曹睿在今年的“艺术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中获二等奖。
作者: 贺金龙 苗潆文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4:26 | 只看该作者
版画之乡樟树,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地上地下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版画遗产,如筑卫城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纹样,商代吴城青铜器图案,北宋阁皂山的画像石和明清之际的樟树木版年画。樟树镇是江西四大名镇。明末清初,这里已是江南木版年画的集散地之一,樟树木版年画和湖南滩头年画齐名,在中国木版年画中占一席之地,



版画之乡

当时在樟树城区聂公庙一带,有数十家的年画作坊,印卖门神钟馗、观音、财神、关帝、葛仙翁、天官赐福、金玉满堂、年年有余、龙凤呈样、春牛图等。樟树年画技法混合南北年画之所长,地方特点虽不够明朗,但仍保留了质朴的乡土气息。
现在的樟树版画,就是在这块孕育着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土壤上发展起来的。

新兴版画运动对樟树版画有直接影响的,是鲁迅先生倡导、培植的新兴版画运动。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这一运动波及全国,势不可挡。四十年代初,地处当时抗日前线的上高、樟树、分宜一带,曾聚集了罗清桢、荒烟等一批热血青年,用木刻形式宣传抗日,如罗清桢的《雾中行军》、木刻连环画《一个难童的故事》等作品,在樟树民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柯克老师从浙江宁波来到江西,在著名版画家野夫先生的支持和指导下,在赣中大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版画运动,他组织木刻小组,在学校开设木刻课,讲授木刻知识,出版木刻刊物《笔与刀》,在宜春、萍乡、新余、樟树、万载、铜鼓、宜丰、奉新、高安、上高、分宜、丰城、安福、古安等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江西播下了版画的种子。
解放后,柯克老师调来樟树中学任教,在学校组织木刻小组,培养了许多版画新苗,创作了一批少儿版画作品,“樟树中学木刻小组”名闻省内外。现在知名的版画家陈正元、周新如、李林洪、皮良政等都是从这个木刻小组走出来的。

六十年代六十年代,樟树版画进入初创期,版画队伍初步形成,并创作出了一批有份量的版画作品,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如陈正元的《改造红壤第一年》、《开路》、《特约教师》,杨方武与陈正元合作的《抗旱》等五幅版画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美术作品展”。

七十年代七十年代,通过不断举办学习班,樟树版画队伍逐渐壮大起来,作者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后来,樟树参加过版画学习班的知青,绝大部分都考上了美术院校,有的成了专业画家、教授及系主任。

樟树版画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和省地版画组织成立的鼓舞下,全国最早成立的县级版画群体一一樟树版画会于1985年挂牌,樟树农民版画会和新苗小版画家协会也随之成立。专业和业余版画作者提高很快,他们作品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自改革开放以来,创作大批生活情趣浓郁,有乡土气息,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作品。这些作品先后有120多幅入选取全国各种美展和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有的还被中国美术馆及中央美术学院收藏,有60多幅被选送到日本、美国,南斯拉夫,德国,瑞士、挪威,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展出或出版。
樟树版画这几支群体,目前共有创作队伍120多人,其中2人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7人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2人是理事,有15人为省版画研究会会员。1999年10月,樟树币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版画之乡”称号。
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4:54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5:33 | 只看该作者
河南省著名版画家朱玉生老师到全国少儿版画之乡
——新郑市新华路小学进行美术教师版画技能培训
新郑市新华路小学
赵建勇
为继续提升新华路小学少儿版画教育,围绕逐步让版画家走进小学校园,使老师们提高版画创作水平,给孩子创造近距离接触感受版画家的机会。2011114河南省著名版画家、商丘师范学院教授朱玉生老师应新郑市新华路小学邀请,进行为期一天的木刻油套和木刻绝版版画制作技法培训。培训期间,新华路小学全体美术教师以及来自全市的部分热爱版画的美术教师共计23名共同聆听了朱老师的精彩讲座,增进了对木刻版画的进一步认识,提高了广大美术教师的木刻版画创作技能。培训结束时,朱玉生老师又观摩指导了新华路小学的少儿版画创作活动,并给孩子们做了亲切的专业技法指导,受到了孩子们极的欢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7:52 , Processed in 0.0812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