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4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管季超工作室]关注台湾‘读报教育’!教师素质和研究意识上不去一切都白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9 05:4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台灣讀報教育資源網
郭玉慧的讀報教育之旅
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世新大學數位影音暨網路教學中心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5:46:48 | 只看该作者
臺北市99學年讀報教育在臺北成果彙編
臺北市逸仙國小編印
101年5月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發行
臺北市98學年讀報教育在臺北成果彙編
臺北市明德國小編印
99年9月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發行
讀報看天下
諶淑婷等
99年7月
國語日報出版社
讀報教育指南-入門篇
97年11月
國語日報社
讀報教育指南-兒童篇
96年9月6日初版 97年3月再版
國語日報社
讀報教育指南-兒童篇2
97年9月
國語日報社
讀報教育指南-語文篇
96年9月16日初版 97年3月再版
國語日報社
讀報教育指南-時事篇
95年7月6初版 97年3月再版
國語日報社
讀報教育指南-法律篇
97年5月
國語日報社
讀報輕鬆教-28個創意教學實例
98年11月
國語日報社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5:47:19 | 只看该作者
讀報學寫作教師版
98年12月
國語日報社
讀報看天下兒童版
98年9月
國語日報社
童年之死--在電子媒體時代下長大的孩童
楊雅婷譯
2003
巨流
媒體識讀:一個批判的開始
成露西、羅曉南編
2004
正中書局
批判的媒體識讀
成露西、羅曉南編
2005
正中書局
媒介素養概論
周典芳、陳國民編
2005
五南
媒體教育:素養、學習與現代文化
林子斌譯
2006
巨流
童年的消逝
蕭昭君譯
2007
遠流
媒體素養教育
吳翠珍、陳世敏編
2007
巨流
媒體教育的第一堂課
姜如珮、陳奕宏
2008
正中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5:49:16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6:36:51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6:53:53 | 只看该作者
讀報培養國際觀 學習成效躍進

劉偉瑩、趙瑜婷/臺北報導
 全球化下,國際教育越顯重要,但近年國內推動的外語教學和國際交流不夠多元,也對弱勢學生不利。
 國語日報社在八月十三日舉行全國讀報成果發表會,學者指出,報紙是國際教育的最佳學習素材,能即時提供最新世界訊息,內容深入政經文化,篇幅短,適合零碎時間閱讀,更可發揮日積月累的成效。
 本社在全國國中小推動「讀報教學實驗計畫」,已邁入第六年,十三日辦「二○一三年讀報教育全國成果發表會」,公布最新「一百零一學年度全國讀報問卷調查成效報告」,發現學生閱讀《國語日報》和《中學生報》後,比起寫作閱讀的語文表現,他們在「國際教育」上進步的成績更為突出。
 不過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葉興華發現,國內小學生在國際教育的學習上,有本末倒置的現象,對於國際事務的關心,遠高於對本土文化的認同。
 她說,國際教育的理念,在於學習並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更要回過頭來肯定自己國家的優點,或改善缺點予以創新,再創本土價值,不應一味認同他國,教師在教學現場應適當引導。
 教育部次長黃碧端指出,教育部在一百年提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兩年來實施成效仍以活動交流居多,進行國際知識閱讀、書信等文字交流的機會較少,要讓學生深入了解國際大事的意義,這樣的教育是不足的。
 她也鼓勵學校提供學生具有國際知識的讀物,增加討論和心得書寫的機會,讓國際教育執行起來更完整。
 教育部師培及藝術教育司長張明文表示,未來希望推動讀報教育納入師培訓練課程,讓教師具備讀報教學的基本能力。




調查報告發表人: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


媒材設計學系教授葉興華

101學年度全國讀報教育成效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二之一)
讀中學生報 學習力全面提升

報導/趙瑜婷
 國語日報社在全國實施的「讀報教育實驗教學計畫」已邁入第六年,為了解實驗班實施讀報教育對學生影響,每年都進行師生問卷調查與研究分析,今年邀請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葉興華進行「一百零一學年度全國讀報問卷調查研究與分析」。除針對國小師生進行《國語日報》問卷調查,隨讀報實驗班延伸到國中,也首度將閱讀《中學生報》的國中生納入調查,以了解全國中小學生在讀報後對各方面的學習影響。
 國語日報社今年針對國中實驗班學生進行讀報調查,在十九所國中二十二班中,有效回收五百三十六份問卷。臺北市立大學教授葉興華表示,今年隨《中學生報》的推動,針對國中實驗班學生進行《中學生報》讀報調查,內容也針對《中學生報》屬性作設計,例如,國中問卷增加了國小沒有的「生涯發展」項目,因為對中學生而言,了解教育會考或選擇學校,或了解不同職業類科內容等資訊非常重要。「社會關懷」也成為國中生重要學習項目,會透過讀報開始關心國家政經發展,這也是國小沒有的。
 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班學生中「每星期讀報兩天以上者」占了近五成。葉興華分析,這對國中生已是很不錯的成果,因為他們還能在繁重課業壓力下找出時間讀報,也代表《中學生報》一週一份,加上篇幅短,孩子容易閱讀,教師負擔也不會太重。
■閱讀不同版面和內容 收穫更多元
 調查也顯示,國中生讀報後,認為自己在各方面學習進步非常多,例如「豐富學習」上,又以「認識更多作家作品」的比率最高,占七成二,「生涯發展」中同意自己獲幫助比率占六成以上,尤其「認識不同職業類科的學習內容」及「明白學科外各種學習的重要性」都超過七成。
 國中生讀報後在「社會關懷」也有很大覺知,又以「知道世上有許多需要關懷的事務和議題」比率最高,占七成四;「國際視野」也有長足進步,不管是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的認同比率都在六七成以上。「寫作技巧」進步幅度大約在五六成,代表寫作技巧仍須靠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才能真正「應用」。
 調查中也有特別發現,就是「學生若閱讀頭版,讀報表現較佳」。葉興華分析,《中學生報》頭版是國際要聞,有專有名詞,文章也較深,學生會對這類較難文本有興趣,或想挑戰,代表閱讀理解程度比較好。葉興華說,報紙每個版屬性不同,娛樂流行版面雖易理解,但學習深度不夠,她建議教師可引導孩子嘗試不同版面和形式的閱讀,連新聞照片也能解讀它背後的故事,學生收穫會更多元。
■國文教師任導師 讀報教育成效佳
 葉興華說,調查也發現「導師是國文教師的班級,讀報效果最顯著」。她認為國文教師任導師,因長久文以載道的傳統,讓他們特別有使命感,也會指導學生關於品德、做人做事、生涯規畫等輔導,而導師所做的「生涯輔導」和「情緒輔導」也正是《中學生報》的重要內容,因此讀報成效特別好,她建議未來學校推讀報教育時可請國文教師擔任「種子教師」,有事半功倍之效。

101學年度全國讀報教育成效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二之二)
小學生讀報 理解力增強更有國際觀

報導/劉偉瑩
 國語日報社在全國實施的「讀報教育實驗教學計畫」已邁入第六年,為了解實驗班實施讀報教育對學生影響,每年都進行師生問卷調查與研究分析,今年邀請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葉興華進行「一百零一學年度全國讀報問卷調查研究與分析」。
本次刊出國小學生閱讀《國語日報》成效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 「
我喜歡和別人討論、交換心得,我知道,只有自己的想法是不夠的,必須聆聽別人的意見,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我以前完全不清楚國際大事,以為那是大人的世界;讀了國語日報之後,才知道我們都是住在地球上的人,對社會都要表示一些關心。」
 一百零一學年度全國讀報問卷調查結果公布,讀報實驗班的小學生,在問卷寫下讀報一年的感想,認為讀報之後,自己在批判思考、國際意識方面有進步。
 調查發現,教師最常利用晨光時間進行讀報教學,比率高達九成。臺北市立大學教授葉興華說,教育部推動晨讀計畫,而晨讀的時間比較短,進行長篇幅的閱讀教學容易中斷;報紙內容篇幅短,短時間就能完成教學和閱讀,利用晨讀時間推動讀報,應是不錯的選擇。
■讀報多元學習 培養深度學習力
 調查顯示,將近八成學生相當同意讀報後,自己閱讀速度變快,更容易理解文章內容。在國際教育方面,超過八成學生相當同意讀報後,自己在國際素養、全球責任感等方面有進步,比率高於語文學習。
 葉興華認為,讀報的功能不限於語文學習,教師可引導學生多閱讀不同的版面,讓孩子進行多元的學習,加強閱讀理解能力等深度學習能力的培養。
整體而言,學生讀報後各項基礎知識的表現,優於批判思考、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的表現。葉興華說,批判思考、閱讀理解等屬於認知學習中較高層次的能力,不容易由學生自己讀報就能獲得,須經教師多指導。
 另一方面,剪報是教師最常運用的教學方式,葉興華建議,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做主題式剪報,從蒐集到的剪報資料進行系統性的閱讀,再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的分析式閱讀,培養高層次的認知學習能力。
■讀報學生表現優 新聞強化學習
 會固定看新聞的學生,在語文學習、國際教育、閱讀思考、讀報態度,和整體上的表現,優於不一定會看的學生,不一定看的又優於不看的,顯示新聞的接觸對學生學習會產生一定的作用。
 從近兩年的讀報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讀報後,學生、教師對各項成效「相當同意有進步」的比率差異不大,與九十七學年的調查結果比較,則比率較低。
葉興華認為,讀報教育的推動已進入穩定發展,大家對讀報有一定的認識,未加入讀報前,教師已使用報紙教學或推動閱讀的狀況也都不錯,所以學生對報紙的新鮮感不像一開始推動那麼強烈。
 葉興華建議,教師不必用「絕對值」去比較學生的能力,最好用「相對值」來看孩子,「有進步就是好」,視孩子的能力,建立適切的目標和期待;發現孩子學習上沒有預期好的時候,最好能在教材、教學引導和期待上適度修正。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6:54:31 | 只看该作者
  讀報教育,顧名思義就是閱讀報紙的教育,也就是拿報紙當作教材,來教育孩子學習新知。這樣的教育,在歐美先進國家被稱為「NIE」教育,就是「Newspaper In Education」的簡稱。NIE開始於一九三○年代的美國,當時是由美國〈紐約時報〉協助推動大學的活用新聞運動。
  一九五四年美國愛荷華州曾經做過一個「國中生與文字的接觸調查」,發現受訪的五千多名國中生當中,居然有四成學生在教室以外完全不閱讀文字。這個現象驚醒了當地的報社,於是在美國教育協會的協助下,開始推動NIC(報紙教室:Newspaper In the Classroom)運動。這一個運動逐漸推廣到全美國,進而成為全球性的NIE運動。目前全世界已經有五十多個國家,亞洲地區至少有十一個國家加入NIE運動。
  最近幾年,政府和民間團體雖然發起了媒體識讀和媒體素養教育等運動,但大多偏重電子媒體的素養教育,而且著重在教育青少年辨識媒體資訊的良莠。對於平面媒體豐富的教育價值與功能,則較少關注;由媒體主動發起的NIE讀報教育,還沒有在國內萌芽。
  近年來,受到網路、影視等聲光媒體蓬勃發展的影響,民眾閱讀習慣改變,接觸文字機會減少,導致國內閱讀報紙的人口越來越少。這樣的現象如果持續下去,恐將影響國民的素質,不利於社會文化的多元發展,國家競爭力也將受到影響。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是國內唯一的兒童教育報紙,也是國內少數非營利組織的媒體。面對「兒童閱讀能力下降」的危機,國語日報這些年來一直在推動「兒童閱讀」,並且尋求解決方案,善盡一個媒體的社會責任。
  幾年前,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松村崇夫來臺拜訪國語日報。雙方共同關注了這個「全球性」的閱讀危機。朝日新聞是從一九八九年開始,響應美國新聞界發起的NIE運動,在每年春夏為小朋友編印特刊,而特刊的內容都以小朋友感興趣的題材為主,鼓勵小朋友閱讀報紙和寫新聞。松村崇夫認為,雖然臺灣目前沒有加入NIE運動,但是〈國語日報〉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為了臺灣下一代的教育和國內報業的永續發展,國語日報決定「拋磚引玉」,結合近年來舉辦的「送報到山巔」活動,率先在社內成立專責的讀報教育工作小組,由編輯部製作適合國小師生使用的這本《讀報教育指南》,正式發起臺灣的NIE運動,為臺灣的讀報教育開啟新的紀元。
  我們相信:推動讀報教育是符合公眾利益的作為。今天踏出的一小步,將是國內兒童教育的一大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6:55:11 | 只看该作者
讀報教育成效佳 教師以身作則持續推廣
2009-9-28
作者:李育真
【記者李育真台北報導】《國語日報》昨天公布97年度讀報教育實施結果,90.2%老師認為學生閱讀速度變快,81.5%教師觀察到學生對生活周遭與社會更加關注。80.2%學生認為自己更有耐心聆聽別人發表意見,77.2%的孩童表示自己更容易理解文章內容。


調查指出,83.5%孩子表示喜歡讀報,52.2%孩子每天會讀報,33.7%學生會將報紙帶回給家人共讀。大部分的學生利用晨讀時間(72.5%)、老師的讀報課(66%)與午休時間、下課時間(49.9%)進行讀報教育。然而,讀報功課太多、不知道如何整理報紙以及部分內容看不懂,是學生讀報時最常面臨的障礙。


負責調查的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葉興華指出,觀察讀報一年來的成效,台灣本島比離島來得好,南部與北部的距離也拉近了。學生每天讀報的效果最好,有投稿經驗的學生看報的意願比較高。


她說,女生認為自己有進步的比例高,尤其在寫作能力與公民素養項目上特別明顯。


老師實施讀報實驗時,最大困難是在課程進度壓力下,時間不足。老師缺少讀報教學知能與策略,沒有同儕討論分享,面對學生程度落差大,都是推廣讀報課程的困難。


葉興華建議,老師應該以身作則,也要天天看報,她也建議學校少在晨光時間作制式、無趣的宣導活動,才能有充足時間讀報。


讀報計畫今年邁入第2年,《國語日報》委託葉興華調查97年度讀報教育對師生的影響,鎖定實驗班的師生,針對97位教師、2,101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台北縣八里國小宋挺推動讀報教育已經2年,除了帶孩子讀報,她也積極讓家長參與。她每週剪一篇報導,寫上自己的心得,鼓勵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子互動。如果有家長寫心得,她會發送小禮物給孩子,讓孩子能成為推動家長一起讀報的助力。


彰化縣西勢國小劉容枝在班上推讀報教育時曾與學生約定,如果表現好,可以幫孩子加分、捐1塊錢,至今已經累積5千多塊。學生一致決定捐錢將報紙送給山邊的孩子,因為她們感受到讀報是快樂的,希望其他孩子也可以感受到。


她說,老師是推動閱讀的重要推手,以前學生只看到老師改考卷、改作業的樣子,但如果老師積極、一起讀報,孩子們就會跟著學習,同儕之間就會討論的很熱烈。


桃園縣義興國小家長會副會長廖淑怡組織學校的家長志工,在晨間帶學生一起讀報。她說,自從看到讀報實驗班的訊息,她興沖沖地請老師參加讀報實驗班,但老師以沒時間為由拒絕。


廖淑怡說,她可以體諒老師分身乏術的課業壓力,她認為家長應該加入,她號召許多家長志工,以家長會為單位組成社團,在學校推廣讀報。她認為,國小是奠定孩子品德的重要基礎,讀報是最便宜又最有效的方式,她希望教育單位、老師與家長能夠多加支持。


9#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6:56:17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中小学图书馆强化读报教育
时间:2011-06-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日本《产经新闻》6月23日发表文章称,日本中小学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目前还不够完善。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开始颁行的全国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中,要求提高学校图书馆使用率,推广校园读书文化。在新纲要中,加强读报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成为其中的一大特色。新纲要预计明年在日本中小学推行。
  日本中小学图书馆在上世纪80年代导入了起源于美国的报纸教学工程,由报界与教育系统相联合,通过免费赠送或折价出售的方式把报纸引入学校课堂,使报纸成为教科书或教学辅导读物。日本大多数家庭都订阅报纸,小学、中学教学中有指导学生学习读报方式和养成读报习惯的教学内容。许多日本教育学家认为,大部分的教科书都备有标准答案,明确给出了欣赏和理解的方向。而报纸则会刊登对于一个事实的多种意见,由读者自己作出判断,这有助于培养思考的能力。据了解,东京一些小学每天早上都有20分钟的报纸教育时间。还有一些日本小学生被要求改写《每日新闻》头版的专栏文章。指导老师介绍,这能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书写能力。
  截至2010年,日本全国有超过500所学校加入报纸教学工程。根据报纸教学工程的建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较多份的报纸十分必要。然而根据目前《产经新闻》披露的状况,日本学校图书馆中备有报纸的比例却很低,小学为16.9%,中学为14.5%,相当于每六七所学校中,只有一所学校为学生订阅了报纸。而订阅数量也非常少,平均每所小学只订阅了1.3种报纸,中学只有2种报纸。因此,新纲要要求日本中小学校坚持实施报纸教学工程,利用读报发挥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功能。
  除了加强读报教育,新纲要还对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册数有了相应标准。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此前所做的调查显示,2010年达标的小学比两年前提升了5.4%,中学则提升了3.3%。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还是有半数左右的学校没有按照文部科学省发布的标准执行。截至2010学年度,在公立学校中,仅有半数的小学学校藏书册数符合新纲要规定的册书标准,中学则不及半数,仅为42.7%。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人们对现代学校图书馆的要求不仅仅是丰富的藏书量。学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信息中心,有必要提供互联网设备,让学生们学习和开展小组研究活动。但是,日本目前只有半数的学校实现了藏书数字化。有51.2%的小学完成了藏书的数字化工程;而中学则刚过半数,为50.7%。
  调查还显示,都道府县一级的学校与下属市町村所属学校的图书馆基础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国立、公立学校中,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读书活动较多、形式活跃、效果较好,在学校图书馆建设方面,相应的财政拨款相对充裕。而资金正是地方所属学校最苦恼的问题,很多地方甚至拨不出资金进行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不过,各地各学校目前正在整备图书馆设施,活跃读书活动的情况在向积极方面发展。(月出)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6:56:43 | 只看该作者
臺灣首本讀報教育指南出版---2005/3/31

 【記者楊惠芳報導】讀報也必須教育嗎?面對兒童閱讀能力日益下降的危機,國語日報社今天跨出兒童教育的一大步,為臺灣的讀報教育開啟新紀元,首創先例發表全臺第一本讀報教育專用教材《臺灣NIE讀報教育指南》,作為兒童節前夕的獻禮,提升兒童閱讀及運用報紙的能力。
 「二○○五送報到山巔」兒童讀報公益活動今天起跑。這項由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富邦文教基金會、金車教育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活動,今年邁入第三年,並將擴大辦理。受贈學校將由原本六班以下國小擴大到十二班以下國小;讀報教育推廣範疇也將從離島偏遠國小延伸到北高都會區的文化弱勢學校,預計嘉惠全國一千兩百所國小。
 為了回饋社會,國語日報近年,引進歐美日先進國家行之有年的「N I E報紙教育」( Newspaper In Education ),作為國內讀報教育的推手,主動推廣讀報教育,以實際行動與學校合辦「報紙閱讀指導」研習活動,帶動運用報紙學習知識的新風氣。
 到目前為止,已有三百多位教師參與「讀報教育」,如以國小每班三十五人計算,教師回校後若能推動「讀報教育」,估計有上萬名學童受惠。
 今天的發表會由國語日報董事長林良主持,邀請臺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教育部社教司司長劉奕權、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靄玲、金車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孫慶國、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吳龍山、華研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吳慈、政治大學陳世敏教授、吳翠珍教授及臺北縣坪林國小校長張益仁等參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4:44 , Processed in 0.0705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