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 典 回 放]:在湖南民院附小举行的一次活动--‘柳丝如风’提供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6:54:13 | 只看该作者
9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6:56:18 | 只看该作者
时间:06年7月23日

内容:案例讲座

主讲人:摩西(夏昆)

案例写作与案例分析

一、案例教学的历史

案例在医学界使用最早

随着现代社会对法律、法规的强调,案例教学被引入法学界,现在在法学界存在的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后者常常是以案例来立法的。案例引入到工商管理学界是20世纪初的事情,其中,哈佛工商学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到今天为止,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在工商管理学界最为彻底,案例经典的写作方式以及对案例本身的研究也来自于工商管理学界。

在教育界中教师写作案例,并将案例运用于教师培训,在西方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传统培训方式效率的低下、不适应教师的实际需求,迫使研究者们寻找更适合的培训方式。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成功经验,说明了案例分析的重要与珍贵;由此案例也就逐渐纳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成为教师培训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什么是案例:

第一关键词:事件

案例是事件,是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一个的故事叙述的应该是故事产生、发展的历程,是对事物或者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第二关键词:问题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足条件。能够称之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包含问题在内,而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第三个关键词:典型

案例是典型性的事件,除了问题或疑难情境这样一个基本要素,作为案例的事件还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够从这个事件的解决中说明、诠释类似事件,要能够给读者带来这样或者那样的启示、体会。

第四个关键:真实

案例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不能是杜撰的,必须是事件的真实再现。

老师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尽量跳出来描述这个案例,客观一些,是不是一个客观的案例,而不是想当然的案例。

概括: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者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

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是统一的,写日记与随笔没有必要分开,因为你是一个职业人,必然会有一些生活与职业息息相关。打一个比方的话,我们可以把我们从事的职业活动比作一个矿山,教育日记与教育随笔是矿石。现在你拿到手里是一堆散矿。需要提炼,可能会提炼金、银、铜、铁……如果再经过细加工,可以会成为一个艺术品。这样的话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教育思想。逐渐地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我们的案例能代表我们的思想,很多朋友都在在线上或者第一线写了很多随笔,比如从自己的随笔里抽出来一件事进行反思,就是一个案例。有时候一件事发生很长时间,甚至更长,我发现一个案例,需要整个过程发生完以后,再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如果没有教育案例就不会有教育思想。

作为一线老师,要写案例,我现在知道案例关键的之处在于什么地方,好案例会保持自己的观点,必须要有有趣的情结,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好案例的标准

应该讲述一个故事,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在这其中,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要突出一个主题;

描述的应该是现实生活场景,应该反映的是近五年发生的事情;

应该包括从案例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

网络是个普及的事情,网络提同老师的工作效率。另外案例包括反映的对象,对象在教育案例里非常重要,有些老师他的案例,纯粹是老师唱独角戏、一厢情愿。当今的教育是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进行当中,必须进行大量资料的收集,这一点是获取教育案例的一种必要做法。对案例的一些解决办法、反思,应该提出自己的真实的办法。而现在的案例过程中,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或者说学生有没有可能反对过你,你的解决之道是不是都是正确的,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解决办法都是正确。

需要对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决策的评价;

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包括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描述要具体、特殊;

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当然在写作的时候要完整,之后要将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我理解不是某个班,某个学生,还应该就任课教师,学校情况等多种背景。我认为在作案例的事情,无论其是长的或者是短的。我们在关注一个时间,哪怕教育一个很小的事情,意义也是深远的,如果你把这些很多很多东西整理、反思应该说没有很多问题。

案例写作的格式

案例撰写:

案例的形式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案例的关键词是不同的,如果刚学写案例的老师可以模仿着去写。其实等会儿我们要点评两个案例。写案例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标题,一般以事件为标题。要根据主题进行概括。第二个是引言,包括一些必要的背景资料的概括,教学主题,教学环境,教学有必须提出的因素。第三个背景,从篇幅来说,是比较长的。第四个是:问题。第五个是问题的解决,第六个是反思与讨论。

案例的作用

1 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2 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3 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

4 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案例必须首先是一篇好报道。实际上,案例写作既像写好报道那样简单也像写好报道那样困难。一个案例作者必须学会不仅恰如其分地报道他所看到的事情,而且还要能看出他所观察的事件中哪些对他来说是新鲜和不同的。



——劳伦斯(LawrencePR.)
9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6:57: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分析:《作弊之后》
主持:摩西(夏昆)

嘉宾:刘支书助理、实小十八字、修远、赵娟

案例叙述:


作弊之后

陈会





一年前,我调到这个学校,教初二住读班。以前的学校我带的是最好的班。学生素质很好,但是这里这个班相对要差一些,是三班,学生比一二班差一些。他们受的教育并不均等。这个班男生多一些,水平不是太好。
这个班的很多孩子父母是做生意的,无暇顾及孩子。一学期之后,期末考试,与一班二班差异不大。得到了学校和领导的认可,我更看重的是学生,我希望学生明白,我是优秀的,他们也是,我们用成绩证明。这个学期以来,学生、班级有所好转,我甚至还沾沾自喜,所以这次的事件才使我很受打击。
五月放假的那个星期,周三是月考,也是期中考试,考了下来之后,学生议论纷纷,说有学生作弊,我想激发大家的正义感,我说欢迎大家检举揭发,我是下午最后一节课说的,我说,到今晚12点之前,凡是主动承认的都从宽处理,我叫他们放在我办公室。也算是给他们一个缓冲,想速战速决。
检举VS报复

第二天我看,有检举揭发的,但是没有一份是主动承认的,我很失望;而检举的几份,都不是很清楚。于是中午我把几个涉及的人找来问,有些承认了。但是随着我的询问,每个人说的都是一长串的名字,似乎全班都在作弊。
下午的时候,我在吃饭,校长电话说班上出事了,说班上几个女生哭哭啼啼的,说有人要打她们。我去的时候,遇到另外一个班的班主任说:几个检举的女生在吃饭的时候被其他学生威胁,说要打她们。老师说很不象话。说要支持这些孩子。我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我问她们怎么回事,她们说的情况跟老师说的大致一样,我问是哪几个人,她们说不是几个,是一群。当时她们从楼上下来,男生在楼道堵住她们,说得很难听,几乎动手。回寝室的时候,女生也是用十分恶毒的话辱骂她们,她们上不能上,下不能下。她们说:
“陈老师,我们做错了吗?”
我很难受。有些学生说,她们也作弊,为什么不说自己,但是我觉得她们这样做仍然是正确的。我感受到这样群体的攻击太黑暗。我们在说话的时候,窗外有些学生在围观,起哄的声音十分嚣张。
问问自己的心

男生调皮也许可以理解,女生也是这样,我觉得不可思议。我对孩子们说,谁威胁她们,还说要打她们的,我一定要收拾。我进教室之后,我问:
“谁辱骂她们,告诉我”
她们说了,其中一个是班委,学习委员,我就问学习委员起来说说,学习委员说我今天是没有作弊的,但是听到别人说她们打小报告,于是有些生气,所以我是替别人打抱不平。
听到这里,我也想,是不是不仅是打击报复,还有其他原因?我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有学生说:我跟她关系本来不好,所以骂。还有的说我今天的确作弊了,但是她们说我看了谁谁的,其实我没有,她们把其他的人牵扯进来,所以我很生气。
我只有做一个简单总结,主要谈了我们应该诚信,真实面对自己的问题。说了之后,似乎很多人都很激动,于是我说叫每个人都说一下,自己作弊了没有。当时已经下课了,我想希望她们能够面对自己的内心,我叫她们把教室灯关了,灯光有些朦胧。大多数承认自己作弊了,我认为气氛还是比较好。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一个个站起来说了。有一下共同点:
1, 承认作弊(大多数),但是为什么作弊,因为父母期望值太高,我不能达到。觉得爸爸妈妈确实很辛苦,不忍心拿这样的成绩给她们看。
2, 想到希望辛苦半个学期之后,希望能够过一个好好的五一。
我也在想,父母似乎并不管学生的进步,而只是订立一个分数,并不清楚学生的底线。
也有没有作弊的,一个学生说:“我没有作弊,因为上次月考的时候,有些同学说我作弊,陈老师没有问过我们,就在我的成绩单上打了0分,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发誓不能有一点点嫌疑让别人以为我作弊。”我问其他:你们能证明她没有作弊吗?学生说能。我说还是有坚持不作弊的,全班响起了掌声。
一个女生班长,智商不算很好,但是很勤奋。成绩中上,但是威望很高,我开始还奇怪,这孩子比较柔弱,后面才知道,她对待同学很友善,不像有些班干部还有架子,或者自私。这些她都没有。没有歧视弱者的行为。内向的很多女生都是她的朋友。她都能接收。
这个孩子说:“我的成绩好,但是我是靠的勤奋,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不要作弊,用真实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后来上来的孩子说得很多,很细致。后来一个男生发言引起了我注意,他在班上排名二三,初二来的,初一的时候在一中,这个孩子平时个性很强,我没有问他为什么转过来。他成绩没有问题,但是行为习惯很多老师不喜欢,他说话很直,包括上课指出老师的问题,跟同学相处的时候有些扮酷,语言比较拽。跟同学关系不是很好。他说:
“我没有作弊,但是我说过我要打检举的人。我认为她太不象话了,同学之间的不对应该我们自己解决,但是不应该打小报告,所以我想打她们。但是听了陈老师的话,我还是有触动。我以为我还是没有作弊的,但是根据陈老师的观点我还是作弊了,因为考试结束之前,我问过后面同学时间。”
我语文没有作弊

后来,我发觉很多学生都说其他科目作弊,惟独没有说语文的,我问了,后来有几个学生说了,还是翻看了词典。说到这里我激动了,我说我一直教你们诚信,我们的成绩与其他班基本一直不相上下,到这次我们能高出一二班,我还以为是我们语文成绩的提高,原来是你们作弊!我眼泪夺眶而出,因为我怀疑还有其他不敢承认的事情,因为我是班主任。我站在讲台边,实在说不下去,于是走出教室外。
里面学生很闹。有学生说把陈老师请进来,说我们可以发誓,除了她们几个,我们都没有作弊,我擦干眼泪走进去,她们都看出我哭过。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说,你可以怀疑我们在其他课作弊,但是请你相信,我们语文成绩是真实的。还有孩子说:你一直教我们自信,为什么你不自信?你难道以为我们都是抄的别人吗?还有孩子说:我们语文的确提高了,我们由不喜欢到喜欢,到现在的提高,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确没有作弊,我现在觉得自己好像是没有自信,
对这件事,我也做了一个总结,我说:
“你们是对的,我经常教你们自信,而老师没有自信了,我们通过一个学期我们的语文成绩提高,为什么在其他科目不行呢?我们能否保证:能不能真实面对自己?”
学生说:
“能!”
我总结在黑板上三句话:
1,允许犯错误,但是必须知错就改。
2,作弊可耻,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大家必须认识,
3,今天检举的同学,能够伸张正义,打击报复同学可恶。这些检举的同学是为了班集体着想。


结局

最后我问,这次作弊的怎么处理?如果大家都是0分,肯定全校轰动,以前我们是有钱班脏话班,现在群起作弊大家都是打击。我说,成绩单我不发了,各位的成绩,你觉得应该报多少,自己给家长说,自己告诉家长。我不会公布。全体同学起立,今天我们一起发誓,以后无论大小考试,我们绝不作弊,不管怎么样,我们至少能随和我们是真实的。我说能做到的起立,全体都起立了。
第二天的家长会,我说:考试成绩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公布,请你们自己回去问你们的孩子。
后来……

后来,五月份的月考,当时监考的几个老师都是平时维持纪律都很困难的老师,第二天,我又出去听课,没在学校。我随意走到一些学生边上,问她们今天考试,你觉得有没有同学作弊?问了十多个,都说没有,都说自己发誓没有作弊,也没有看到其他同学。我问考场是否安静,她们说是有史以来最安静的,我说是否每科都是如此,她们都说是。
当时我很欣慰,我说了她们的回答,我问全班,当时是不是这样,她们都说是。全班鼓掌。表情十分骄傲。
很多学生在周记里面说这次是我们的真实成绩,但是可能得不到进步奖了,也许还下降,但是很真实。我选了一篇周记,给大家朗读,题目就是真实光荣。“这次成绩很多都下降了,但是是我们的真实成绩,我为真实而光荣。”我说,也许我们的成绩一辈子达不到一班二班,但是一件事我们做到了,就是真实的光荣。
后来,我想了解一下其他班的情况。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作弊是一种风气。一方面是资料显示大学生作弊都很高。从一班二班看,以前带过的一些学生,是由于虚荣心,想考好,于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甚至有些学生说看到别人答案自己很得意,以作弊为荣。甚至个别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是有问题的:考试带书被抓是很傻的,但是瞟到别人的答案是聪明的。学生就想,这样是聪明的。
后来,在成绩单贴在墙上的时候,我在没有作弊的12个同学名字下面画了五角星,写上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12颗星星能照亮整个班。”


案例访谈:



摩西:写案例应该说是非常高兴的事情,部分是开放。如果是小事情, 就会将这个事情记一下,如果是大问题,尽管马上没有写出来,但经历了整个发展过程以后,重新对思想梳理、参与对照。就会写出一篇很好的案例。对案例事件的影响,对工作的反思,是以后工作的开启,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升华。我们平时不是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是长青的。案例与一线老师的实践因素是分不开的。把这些理解写出来。希望更多的老师多去记录一些事情。我经常写,有很多年之后,我以前经历过的老师,家长,孩子,这会成为自己凝固自己的人生,定格自己的位置的一个美好的回忆。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当它进行顺利的时候又真令人兴奋。----这部分地由于它使人思想开放,使人重新经历重大事件并真正参与对话,而这就是生活。从案例作者的角度看,我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其中所包括的意思,能足够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并且富含启发性。

今天,带给大家的案例是《作弊之后》,很多老师可能都看过了,我想请几位老师谈一谈你们对老师的这种处理怎么看待?

刘支书助理:很多老师在进行班级处理时,通常采用了揭发,通常所谓的小报告或者监视。这种方式方法是可耻的:做弊是可耻,揭发的方式也是可耻的,用一种恶来制止另一种恶对不对;用一种卑鄙制止另一种卑鄙。把作弊看作是打小报告,更卑鄙的是什么?这种方式会造成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可能会,肯定会造成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且案例中写道打小报告的人正因为与别的同学有过节,借检举肆意报复。

摩西:你的意思是这些同学动机不纯。

刘支书助理:这种动机也会有,这种行为客观会让学生相互不信任,会成为打小报告的人有意的鼓励,还在班级会议上进行表扬,也就是纵容他们在社会上做小人。在大社会里,服从组织,实际有个人的利益的素求。这是看了案例后的第一个感受。

刘支书助理:如何对待?如何处理?首先肯定会高度的重视,我也会开一个班会,用最快的时间。我不会让同学们进行相互的检举,我把它做成一个主题班会,我不去追究谁去做得,但必须通过班会必须传达一个作弊可耻这样的信息。第二个信息非常重视,以至于在开主题班会时主题的确定是“诚实光荣,作弊可耻”。第三个如何减少作弊,限制作弊,在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的,只能够把它作为一个班级普通现象消除掉。第四点这个主题班会可能会起到这样一个作用。通过班队会举行,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现有的思想动态,也可以了解一些班主任以前不了解的现象。班队内容在我们班是不允许这样作弊现象出现,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一种舆论,会给作弊学生形成一种压力,这样对班风的建设更好。

但是班会是不能制本的,班会不能起根本问题,不是靠惩治,而是要在于唤醒意识。在作弊的时候,她的尊严睡着了。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唤醒自尊、自重。同学作弊,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是偶尔作弊,有些是惯犯,真正屡教不改的进行教育。偶尔可以进行教育,使良知在心中复苏。

实小十八子:刘支书是在一个高度站了一个高地,关于告密者,说出真实与告密有什么基本点,不同点?告密首先是带着任务来告诉你的,这样的告密者是可耻的。那这个时候很有兴趣探讨一个问题,遇到规则是说出真相还是不说?我们是否有必要在公开的场合暴露个体的恶性。西方的忏悔,是犯错的人在上帝面前进行个人忏悔,而这两种形式的比较我也很有兴趣听大家的思考。作弊有个界定,除了考试作弊之外,还会有其他行为的作弊。

摩西:揭发是可耻的,十八子对告密与揭发有着自己不同观点。

刘支书助理:舆论的揭发与告密,作为一个官员,一切生活都是置于公共之下,狗崽队发布的一些信息这叫不叫告密?如果把普通的人员揭发出来,那就是不正当的行为。

刘支书助理:要是检举谁愿意去谁就去,反正我不去。(笑声)

修远:这倒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看得一篇文章,比较大陆与香港,香港每个公民有责任与义务反映公众,我们是否应该教育孩子是否有责任教育孩子要正义,要揭发。

刘支书助理:站出来,为了正义我肯定支持。向公安机关举报,做一个公民,对于违法、犯罪。这与告密者是不一样,是两回事。

摩西:我想到一个故事,美国的西点军校有这样一种做法,凡是进入西点军校新学生都被老学员欺负,一个同学刚进去被欺负,因为事闹大了,军事法庭让他把打他的同学举报出来。面对母亲,面对良心的谴责。而另一方面对军庭法庭,面对是打他的那些同学。最后他还是选择沉默!接下来赵娟老师你谈谈你的看法。

赵娟:我说三个场景,第一个就是我原来参加本科函授,监考老师非常严格,我们几个老师就在路上进行议论,我的孩子回来后,我们也没有注意他,还是在讨论。当我们的老师都走了以后,我才发现他在这儿。我儿子却对说:你学习要认真,学校要花很多钱。第二个就是孩子小考都排在后面,大考考得很好。后来孩子才告诉我,因为小考作弊的人比较多。大考可能老师监考的就比较严格。第三个今天中午接受任务,回家以后我就给他看了这个案例,我认为我的孩子有正义感,我们都是老师,想听听孩子的建议。孩子看过之后,不应该这样做,总觉得不应该这样做。我就谈这三个小片断。

刘支书助理:告密与检举,告密一般都是个人动机,检举,是为了公众利益。告密,是一种阴暗的一种暴露,检举,是一种良知的行为。告密那几个同学得到好处了吗?打击了她想要打击的人,取悦了老师的赏识,评小红花,三好生就会想到他。

实小十八子:老师这样做我是不认同的,在这里,假如没有老师指派,假如发现别人作弊,就私下告诉老师,这个时候是说出真相,我看的时候很奇怪。

清澈:文革的形式,检举维护班级的正义,像助理,这只是你的猜测。我没有记清楚,学生检举,是不是猜测,实际上在牺牲自己的利益,他得到的好处有多少呢?从老师得到好处是很少的。也有可能学生不这样想,也许很单纯,学生检举不能当成告密。打击,维护受到打击报复的学生。

泥土:我想到我自己,回忆起一件事,聊一聊,1982年,我刚出来工作还不久,出来的时候,就到了正规中学的一个班。一个初中二年级。我接受了这个班,上午接手,下午班长就来找我,就给我很负责的汇报班级情况。某某怎么样,某某爱作弊,上课情况怎么样。几乎三天两次都要找我,当时心里面不大喜欢她,但我同时想到,她也很负责任,也不能很好去说她。后来,才知道班长与班上的同学关系不好,很多同学与她不好。她之所以当班长,是因为以前的班主作非常喜欢她。可是她成绩并不理想,我就继续关注她。我发现怎么当班长成绩怎么那么差。前任班主任喜欢她是因为她告密。甚至上课没有认真地听课,除了听课,都在前后左右地扫视,哪个同学在说小话,她哪儿的话,出于一种负责任。但是,我当时有个想法,但没有告诉她。班级里这些事情好好学习,我也有冲突,人家这么负责,你波人家的冷水。这样的家里很贫穷。这个事情隐约地觉得很自责。没有很好地引导她。今天来看,本身来看就是畸形的。这个学生活活地站在我与前任班主任的引导。也许就是我一个回忆。

老师:我有一个疑虑,班干部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是不是会让学习受到影响,关于检举与揭发,我这样认为,学生给老师反映情况。首先心里是好的,反映一个情况,我只是一个梦想者,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不好现象的一种举报、反映。我是不是就是一个小人呢?为什么学生不太想当班干部,因为关系不太好处,因为想做一个负责的班干部就得得罪同学。班干部的存在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就是把中国的社会本位移到学生身上。学校组织也好,是寄予一种兴趣、爱好,他没有类似于管理。我们最喜欢说班长是老师的一个助手,反过来说是不是老师的耳目,这种制度不会长期存在下去,实际上是不正常,世界上是极少数存在这种情况。

实小十八子:我们班现在就没有班干部,班干部来找我要求恢复班干部管理。后来也为这件事情展开讨论。记得有一本书这样写道: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在班级中有人危害到你的行为,是为个人站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有默默承受呢?我看在国外考试一种现象,有学生在考场上睡着了,监考老师不会去摇醒他,因为在国外,这样做是造成不公平的一种表现。但在我们中国如果这样做就会狼狈不堪的。另外班干部会跑到你的办公室里,告你这个,告他那个,班干部就是存在有什么作用,基本上是告密。班主任如果让他反映就是告密。如果班主任没有让他说,但她说出来就是检举,我发现非常不正常的现象,班干部存在就是为管人吗。我觉得更多应该把班干部存在的目的定位在为大家服务。我可不可以将班级的文化的力量,立足于服务,而不是管理。

老师:我觉得话题扯得太远了。我们主要分析作弊之后案例写的特别好,她没有反思,我的感觉不是一个好案例。



摩西:有反思,暂时还没有印出来。

修远:有客观的,家长给客观的压力。后面提到了,为了面子,自身惰性,当然有教师意愿强迫的。当然学生没有意识到是卑鄙的,可耻的,习以为常了,是正常的事情。后面给了一个总结,教师的行为是不是作弊,本身教师的宽容是唤醒,但是我们要问教育学生自己犯了错误之后,自已有没有承任的勇气。

摩西:我们现场采访四位老师,如果是你们,你们准备怎么做?

修远:如果是我,我会奖励那些没有作弊的学生,奖励本身就是对惩罚者扣分的可耻的一种惩罚。

摩西:你这样的话是不是你也在作弊?

赵娟:根据学生自己的作弊,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把这个成绩会告诉他们。在平时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再给一次机会。

刘支书助理:我觉得自己填,你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就自己填。按照谁作弊,处分谁,无论是零分与扣分,学生回家怎样解释?家长又会对学生进行一番教育与惩戒。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采用这样一种有风险的方式,一个个学生面对超乎预期的信任,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无视这种信任继续作弊,第二种可能,老师知道,多数学生一定会选择诚实,选择诚实的孩子就一定会改变的。我愿意选择未来,“相信未来,就是相信未来的眼睛,它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它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网友:这个案例写作有问题。如果我是老师,选择实实在在告诉家长,我们一起来面对,既然成绩不是那么重要。

刘支书助理:我谈一下个人的体会,关于作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爸与老师关系特别好。本来语文是我的强项,但有一次只考了80多分,可老师给了90多分,这也许是老师对我一个特别的关照,但我不是这样想的。我觉得应该对得老师,对得起老师的这份信任与期待。所以拯救心灵是最好的教育。

观棋:你们在这里讨论,不要比哪个比哪个更可耻,学生为什么会作弊,为什么语文没有作弊,考试制度有没有必要。我觉得说谁告密与检举是不是很无聊。

刘支书助理:谢谢你的信赖。为什么作弊,这是大家都知道,诸如面子,家长等,这是寻找我们对策的理由。说了两种行为都不对,不是比,希望观棋同学认真听课。

教师:关于教师的行为及其效果,观棋提到了这个问题,十八子提到了考试作弊,行为作弊,这个行为是不太恰当,有学生告密,但是后面学生的行为作弊。教师用自己的诚心、真心感动大家,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真心。所以,语文课不作弊。对待学生的处理,是一种历程,对学生是必需的,处理不当会造成一种伤害。教师选择一种内压,真诚地对待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制度与内心感动相结合。第二方面,因为你说的揭发,举报,或者告密,在平堂的工作中比较普遍,对此我有一种看法。讲一种情境,那年刚好教初中,小学里面校长辞职了。我在中学里教初三的语文教学,同时又到学校里面做管理。在中学里学生思维性很强,在小学里你就能发现同学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某某怎么样。每天都是这样,怎么回事?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对的事情,自己解决不了,求助于老师。罪犯要有人去揭发,当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面对罪犯,只能去公安部门。第三点,我们学生为什么作弊。文本上面没有,家长看重分数,家长为什么看重分数,我们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口饭吃。六七年代能上了中专就不错了,后来不行了。大专、大学后来也不行了。希望注意一个细节,这位教师并不仅仅要学生揭发,还要主动承认。结果是揭发别人的很多,揭发自己的没有。如果是揭发自己,性质是否得到改变。

修远:如果大家都把可耻的行为当作光荣的事情来做,也就不觉得可耻了,这是一个普遍的变异现象。

黄海:只说作弊可耻,作弊有什么不好,更应该告诉学生。我平常是这样,总是以亲身的经历告诉学生作弊的坏处,“作弊,是让自己退步的绝招”。如果我处理这件事情,如果事先没有强调的话,我不会说什么,如果我事先强调的话,我会严格地去惩罚。

摩西:为什么不好?

黄海:奖励没有作弊的孩子。

老师:反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学生觉得爸爸妈妈太辛苦了,希望在五一的时候给家长一个交待。现在的教育,是一个扭曲的教育,是一个变态的教育。这也是孩子最真实的流露。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追求真实。

摩西:关于这个案例作者也有自己的反思,为了避免有个点评印到上面,影响到大家的点评,所以暂时没有发给大家。我们现在看一下,当时他的点评。

不足:

1、 启发认识作弊可耻的时候,我说: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可能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同意这个,可能很多学生会觉得情有可原。以后,还会有学生作弊,因为她们有理由。

2、 检举揭发的学生的评价。这些一些学生在平时跟大家相处不是太好,我在处理的时候把这个淡化了,没有处理好。说了很多细节,一些学生认为是泄私愤。我也在思考:检举揭发一定就是完美的吗?我也想,她们是平时私愤成为公敌吗?大家反感她们是由于什么?也许是由于她们平时就是喜欢打小报告的人,于是大家都讨厌她们?

3、 打小报告能简单说是对是错吗?
9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7:00:18 | 只看该作者
23号晚上茶话会泥土大哥与大家倾心交流!
交流材料整理如下:
泥土老师和现场老师的互动:








师:您"专制"的时候成绩好还是现在成绩好?






泥土:当然是专制的时候,首先,当时学生什么都不敢做,而且每一套卷子我们都要做统计做分析。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思考的,有所得才有所失。我们在教育上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是否能批量生产?我们的学生是否只是劳动力?为什么没有原创性?因为我们追求的是批量生产。但是如果只要有一个两个学生能够获得一些成长,我觉得比整体上提高成绩有意义得多。比如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这些人,不在乎多,有一两个,就是很大的贡献,为什么中国不能出,因为我们太负责了?有些学生实在不能学习,又能怎么样?无非是奖金多少问题,如此而已。







师:泥土大哥,在研修班第二期的时候你谈到了生命觉醒的问题,我也一直带高三的,我属于助理那种情况,但是我又是理科组的组长,去年我给学生的时间多了一些,现在也许就是考差了,别人的好了把我掩盖了,您现在有了一定高度的人了,已经是风云人物了,对我们这种人,老也不老,嫩也不嫩,有一点点地位,还有一些更年轻的,他们再这样追求的话,很可能,一届两届,三届就下岗,我们怎么去操作?
泥土:我也知道,我在那里是倚老卖老的,年轻的老师们确实面临这个问题,很多次活动我讲话,老师们都很高兴比较喜欢,其实我知道,我觉得生命意识醒了,就不是一个弱者,是一个强者,这样的强者在考试中是不会出大问题的。我每一次考试的成绩绝对是拔尖的,我没有当一回事,但是每次我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觉得学生可怜,因为生命是枯萎的,没有活力的,所以我主张第一个生命自觉,要自由。首先要是一个强者。我的学生少数能够理解这个观点。我说不要为考试而学,我说考试相当于到医院查血,但是现在的考试不是查学,而是在查血的地方作假。所以我觉得现在考试的科学性比较差。如果能够有另外的机制,不去恶性竞争,不为考试,本着兴趣,本着知识,才能回归.对年轻老师,我首先认可他们对现在状态下的无奈追求,我只是倡议说在你们这么辛苦之余,在打牌之余,或者这些时间少一些,挤出一点时间读书。我说现在教育是不正常的,我相信不会长期下去,不然最后是要出问题的,失败将比清末还要惨。一旦教育走上正常轨道的时候,你们要比较硬本事了,拿什么比?当然效果是不理想的,只是尽责任而已。






摩西:我有个偏的看法,有职称,最先走得是应试教育的路,作为我个人的成长来说,从体制来说,我是高中老师,是个语文老师,我制定所思考制定考核制定,当一个普通老师的,觉得教研组长不是东西,当了教研组长时,觉得教务组长不是东西,也行对教育体制有改变,与其是希望,但可能是空想。这个学期,在一中,我觉得很好玩。我所代的班考了倒数第一,因郁闷喝了很多酒,第二学期考了正数第一,我该干什么就怎么做,讲座,放电影,如果你反抗的一种制度,必将做好反抗应该承受的压力,比起我的率性来说,规则是不值一提的。觉得自己的教育没有白费,我教语文,我经常搞一些音乐欣赏,你可以假装音乐欣赏。上语文课不做课件,但做音乐课会做一结课件。我今天所做的一切,你们在座的有一个人懂,就值得了,如果你们不懂的,今后会懂。站起来就必须做!

摩西:我有个偏的看法,有职称,最先走得是应试教育的路,作为我个人的成长来说,从体制来说,我是高中老师,是个语文老师,我制定所思考制定考核制定,当一个普通老师的,觉得教研组长不是东西,当了教研组长时,觉得教务组长不是东西,也行对教育体制有改变,与其是希望,但可能是空想。这个学期,在一中,我觉得很好玩。我所代的班考了倒数第一,因郁闷喝了很多酒,第二学期考了正数第一,我该干什么就怎么做,讲座,放电影,如果你反抗的一种制度,必将做好反抗应该承受的压力,比起我的率性来说,规则是不值一提的。觉得自己的教育没有白费,我教语文,我经常搞一些音乐欣赏,你可以假装音乐欣赏。上语文课不做课件,但做音乐课会做一结课件。我今天所做的一切,你们在座的有一个人懂,就值得了,如果你们不懂的,今后会懂。站起来就必须做!

一师:我请问郭初阳老师,杭外是一个很好的重点中学,象您这样的老师,在杭外还有吗? 郭初阳:泥土大哥刚才说的五个字概括,低能的努力,其实大家都是很负责的,特别是一些中年妇女,一切都在工作上,泥土大哥刚才说的消极我很赞成,泥土大哥的三个转变恰恰也是我的转变。应当有志于做一个新教师而不是好教师,如果要这样的话,还要冒着失去工作的风险,当个老师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看不起那些一看就是老师的人,我竭力想洗去自己身上的老师味道。只有一天我们不像老师了,我们才成为真正的老师。






木鱼儿:如果这样就意味着牺牲……
木鱼儿:如果这样就意味着牺牲……
一师:泥土大哥是不会牺牲的 !
刘支书助理:泥土大哥是不会牺牲的,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是不一样的效果的。这一点我要把他揭穿。我和周老师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办公室,我们俩的路是不同的。同样的是把报纸冰点什么的贴在教室里,但是我在学校还是一个很常规的老师。因为我还有很多利益上的考虑,和这里是完全不一样的,回到学校,是没有这种话题的,就是看今年的学生考试如何,去招生,招收人家的好学生。但是比较符合我自身想法,因为是俗人,并不能构成我可以做很多庸俗事情的理由,我不能成为做大事的朋友那样的人,我不会去扛开,但是我又绝不愿意象一般的老师那样除了高考应试就没有别的,所以我是采取一种人格分裂的方式来做。我其实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单在我现在的认知范围之内,我所能够做的,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理想和现实,并非不可连接。






郭初阳:助理说的人格分裂我不同意,我主张是不同层面。应该不仅仅满足于这样的层面,最成功的是两个层面都可以达到。

郭初阳:助理说的人格分裂我不同意,我主张是不同层面。应该不仅仅满足于这样的层面,最成功的是两个层面都可以达到。

梁卫星:我也是一直带高三的,也是面对应试教育的冲突,我没有助理那样的冷静,赤膊上阵,但是学生会反对,说他们还是要考试的,所以又一想又冷静下来了,但是还是不甘心,所以很矛盾,刚开始的时候,技术不成熟,成熟了之后,这个矛盾可以得到部分的缓解,就是利用应试技术,给人文教育腾出时间来,没有人敢反对,学生效果很好,学校也管不着我 。高一高二搞素质,高三搞应试,在盐外,在高三,也是一条路,操作与方法完全不一样。

一师:我很困惑,每次看到分数心里都会跳,很多人的目光都会注视着,我作为一个矛盾的角色,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泥土:这个对我是个难题,我一辈子没有当过领导,最大的就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我想假如我当主任怎么办?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办?多半是不当吧。现在当领导的确实有他们的难处。学校的一些做法尽管我不满意,但是我不怎么抨击他们,我抨击的是这个体制。明天吴思先生来了,他有一个理论,老百姓是冤大头,皇帝也是冤大头。因为是制度的问题。






师:我觉得应试教育只需要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因为人文教育本身就有应试的因素,人文性内部就包含了工具性,如果理解了文章的丰富含义,难道卷子还不会做吗?现在有些卷子是很弱智的……
师:我觉得应试教育只需要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因为人文教育本身就有应试的因素,人文性内部就包含了工具性,如果理解了文章的丰富含义,难道卷子还不会做吗?现在有些卷子是很弱智的……
郭初阳:现在的卷子也在改良。通过良好的教育,完全可以达到很好的分数的,不需要长年累月地来伤害他们。








木鱼儿:珍珠鸟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惑,放还是不放是个问题,泥土大哥的讲座也给我们一个问题,作为还是不作为,是一个问题,在以后,我们仰望蓝天,我们会有一个启示,将我们的双脚,放在我们的坚实的大地上!
……
同天晚上,徐斌老师晚上在一楼会议与所有数学老师直面对话!
徐斌老师与数学老师的对话!
7月23日[星期日]晚上

讨论记录:

徐斌:参加这个班级很有收获,班上老师的精神感染了我。上午和全体教师交流,学术化氛围不是很浓,晚上和数学教师交流,学术化会浓一点。和老师们交流采用漫谈的形式,大家和我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围在一起,会好一些。盼望着这样的交流,上午,对于数学教育、数学教学方面的问题还没有机会完全说透,今天晚上开一个圆桌会议。先做一个调查了解,对上午的八个问题,有是什么别的问题,今晚主要进行学科化的讨论。

l (徐)对公开课上的“三无”现象,指的是什么?无板书、无练习、不看书。

发言1:板书是重要的,过多借助课件,黑板上什么也没有留下,不是很好。

徐斌:公开课的作用带有一定的示范性,有些教师就想到模仿,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从模仿开始,如果公开上课经常有这种“三无”现象,就会出现问题。有一次问一位教师为什么不板书,老师回答有课件、我的字不漂亮、板书好耗的时间太长,这些都不是问题,板书总喜欢用纸写好后贴上去,这些板书的方法您感觉怎样?

发言2:这次在大会上对板书的问题有比较激烈的讨论,十八字的回答比较有道理,板书不能为了板书和板书,作为我们实际的教学,不要把它体在抬高的角度讨论没有实际的意义就板书,形势就没有必要

发言3:这一刻由必要让学生在脑海在记忆总留下痕迹,就用,就数学课而言,起码要把课题协商,对课堂上关键、重点地东西、概念性的东西要完整板书,在学习过程中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发言4:把字写在纸上,在贴,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上是可取的/

发言5:概念性的东西,边写就是孩子记忆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是孩子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

发言6:概念不是一下子让孩子理解这种,把零碎地整理成为完整的概念。

发言7:比较长的概念

徐斌:分数意义概念比较长,对于板书,公开课也是一种平常课的视角,课堂为学生服务的,不应该上课的不地点、听课人数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板书的问题应该引起老师注意,一节课上下来一个字没有使不正常的。课堂上关键的词语、名称、需要板书,能够体现思维发胀过程、思维脉络、思维进展的过程需要板书,如何从繁琐变成简单到更简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发展过程的关键点需要板书出来。在公开课上,学生也需要上黑板板书出来,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问题,板书的作用,能够不断刺激学生的视网膜,不同于课件一闪而过,课堂上的板书我市很注意的,黑板上的板书是很多的,板书需要自然一点,不要像练字,写字的速度要快,关于贴字,以前我曾经试过,但现在不贴了,板书尽量不贴。优秀的教师在公开上除了图画是不贴板书的。

发言8:数学教师的板书,在张启华老师在写分数线的时候,特意用直尺写分数线,分数线作为一条短短的分数线,是否一定强迫用尺子画分数线?

徐斌:第一次学习分数线,还是要用尺子画,第一次是加深印象,到了五六年级时,就不需要强调,一旦习惯就要超越。

发言9:分数的写法先写什么?

徐斌:没有对错之分,个人习惯问题。对于教师来讲,肯定要教一种方法。先写什么不是数学的本质。

l (徐斌)关于:看书的问题,需不需要看?怎样看?

发言1:对这个问题感触比较深,看书有一定的用处,例如说如果学生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如果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必须要有阅读课本的能力作为基础,这是当时退出来的理念,看书,第一编要求读书,把课本上的生字读懂,这是第一层次的阅读,第二遍的阅读是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去叙述,第三遍能把这个概念具体把握,睡者能力的提高,可以减杀阅读的次数。低年级高年级的阅读不同,低年级时从书中看到什么,第二层次是把事物与调理陈述出来。第三层次是理解。

徐斌:如何把读书作为一个课题研究

发言1:把主体图的意见用具体的话语描述出来。一年级入门的指导非常细致,有专门的阅读指导课。有具体的要求。

徐斌:这个研究参加了几年?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发言1:最大的好处是每个学生能够自己读书,比别的班级平均分高10多分

徐斌:有什么障碍?

发言1:不利于思维的打开。

徐斌:数学老师打开学生思维的……。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会不会影响台探索的过程。

李玉龙:现在的数学教师基本上不强调预习,

教材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做练习。

在数学教学方面程序化一点,在这个方面还有很有借鉴的,对于学生读题、把意思弄懂之后再动笔会比较有好处。在练习时老师让学生抄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了,成绩就提高了,有时在考试中,学生因为一些字引起解题的错误。现在数学图画比较多,如果不让学生说,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应该引起重视的。把阅读数学题本题起来。

徐斌:数学书作为书记与其它书籍与其他的文本有相同的意义。去年专门作了一个调搽,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数据,都反对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书。低年级的教师说,不能让学生随便看书,书本上像卡通片。高年级的教师说,数学书由什么好看的?课本山都有答案,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看书应该指导,特别是总高年级不但要指导,还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李烈,课堂上要教的内容学生已经预习,课堂上是展示学生预习的结果。低年级也是可以指导学生看书的,例如算法多样化,有的时候学生只能想到一种,这时候就需要看书,学生通过看书就可以进行比较,有利于他选择优化的方法,看书能够更好的帮助理解知识。看书的火候把握非常重要,程序性的知识,怎样获得方法,要先探索后看书。平常我们也需要注意,在教学当中要有意识让学生看看书,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在什么时候让学生看看书。

李玉龙:老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预习的基本方法是需要的。让学生先看内容,对基本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果学生不了解学生的起点。

徐斌:教材过程中是简约的过程。老师不希望学生预习,有的地方不知道怎样了?预习是没有办法控制学生的。要养成预习的习惯,便于教师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工作。公开课是没有办法预习的。

李玉龙:

徐斌:预习要因人而异。

回家后只布置预习作业。

徐斌:我们学校从1-6年级都不布置家庭作业,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一般教材上把结果都显示出来了,那第二天上课时不是检验过程而不是探索过程?

李玉龙:……,学生的闪光点是很重要的。

徐斌:当预习成为一种习惯,有的学生会学生懂了之后再课堂上就不听了。预习了课堂和没有预习的课堂教师的关注点不一样。

l 对于“没有作业”的看法?

徐斌:对于这个问题,苏州进行赛课,让我点评,我指出,这节课是计算课,为什么不能够让学生用3-5分钟的时间静静谢谢作业呢?在北京上课时,我就让学生静静在做作业,我们应该从数学学习的角度,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l 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有人说过程当然重要,我们现在要放大过程。有人说结果很重要,学生知识在体验,最终是无果而终。

发言1:过程和结果都重要。像原来只重视结果,现在如果只重视过程也是不对的。

发言2:结果收获在过程中。

发言3:过程至少有2个作用,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目标中不但收获结果,还生成精彩的东西。

发言4:家常课可能会出现只重视课程的过程,学校在半个学期就把学习内容上完了,然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取得成绩。

发言5:过程和结果的关注点不一样。有过程的于无过程的所获得的知识是不一样的。

发言6:吴亚平教授的,重心下方到底到哪一个度?三个教师的课堂,开放度发言7:达到哪个程度。既然提到探究探究实在?有没有效用?

发言8 :数学课不是每节课需要探究的,例如《圆的周长》所给的教具限制了。小组探究也……。自己没有思维。

发言9 :过程和结果,接受的班级上级教师比较注重过程,发现两级分化严重。过程和结果肯定都要重视,过分重视过程是个体教学,对于好的学生变得约来越聪明,过分重视结果,可以使班级所有学生都得到一种最实惠的东西,让您来看,应该是重视哪个方面?根据中国的实情,应该还重视全体的教学。

发言10:《找规律》中牺牲那么多孩子的时间为了一个答案,值得吗?上课时如果太开放,对于孩子有利吗?青年教师不重视练习,不重视辅导,学生成绩就不理想。

发言11:肯定有过程和结果都很好的情况。

发言12:过程和结果都应该关注,对于大班教学怎样关注过程的教学?如何让开展探究?

徐斌: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关注到课程改革以后,有的课堂过分走过头了。可改后,书中没有了法则、有的教师在课堂后误导了学生,没有让学生总结方法、更不要说获得思想,特别是有的课堂,学生数很多时,很难展开合作和探究,有的学生不知道在课堂上做什么?这类学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关注他们,他们就约来越差,差生就是这样来的。展示过程是重要的,但比展示过程更重要的是结果,如果课堂只有过程没有结果,倒不如关注结果。过程为谁而存在?过程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能只关注过程,有的学生需要比较高的过程,有的学生……,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关注,结果和过程的关系是这样的关系。结论的价值的体现……。

发言12:提前介绍新的课程标准的修订。

徐斌:在基本理念部分作了一些变化,数学是一门科学。人人学有价值的学习……,也作了一些修改。理念目标的词语,经历、体验、探索,把原来大纲上的词语用进来了。心理学的名词。在具体内容方面在统计和概率和方面做了修改,做了适当的合并和后移。强化了解决问题的部分。有解决问题的例题。变化最多的是初中。总体来讲小学变化主要体现在理念、统计的表述多一些。

发言1:关于教材总表述的指向性不明确,怎办?

徐斌:对于教材的理解,苏教版教材不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考试时不再加括号,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命题的人需要熟读课标的要求。

l 从数学的角度讨论,数学课上的情景创设问题。

l 小组学习的问题。

l 关于计算问题的看法:

1、 复习铺垫和情景创设的关系

2、 算理直观和算法多样化的关系

3、 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

4、 计算机能和能力养成的关系。

《教学教学参考》、《人民教育》7、8月合刊、

计算教学要引起老师的足够的重视,计算教学占去总课时的一半以上,计算在很多的课堂上,计算在调查分析开始,发现现状,提出假设、进行专题试验,在写研究报告、论文操作性不强,从研究的心态,对计算进行探讨,现在的研究已经缺少一种原创。
9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7:01:47 | 只看该作者

吴思老师的讲座在所有老师的热切期待中开始了
9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7:02:29 | 只看该作者
聚精会神的老师们!

讲座现场!
9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7:03:20 | 只看该作者
724日上午




主持人:方少文




报告人:吴思




报告内容:




非常荣幸,第一故事讲的是有关潜规则的故事,引出一些概念;第二,中国经济是一什么的特征,正在向什么方向发生变化,介绍四个概念;第三个内容,算计中国,举一些例子,工会的价值,做一些非常具体的计算,做一些侧面的了解。
9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7:07:1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分,讲的是潜规则的故事。
我先讲个故事,或者说,先出一道社会经验测试题,大家看看如何对付。这是18379月(道光十七年),安徽省宿松县举人段光清遇到一个难题,他自己记载在《镜湖自撰年谱》这本书里。 有一天,段家的佃户,还有几户家境较好的邻居跑来诉苦,说他们忽然被差役传唤,诬陷他们接了贼赃。佃户吓坏了,找到段光清的哥哥哭诉,段家哥俩就开始商量对策。 如果把这个局面比喻为一局棋,我们看到,对局的双方,一是捕役,一是段家的佃户和邻居。捕役近似于如今的警察。 我们又看到,捕役方面主动出招进攻,说佃户方面窝赃。窝赃是什么意思?按照大明律,根据主从地位的不同,窝赃银两的不同,重的可以判处死刑,轻的也要杖六十。一旦挨板子打,又可以在轻重之间做手脚,闹不好也有打死的危险。而且无论轻重,都要蹲班房或者进监狱,在那里可能冻着饿着,还可能被挨犯人毒打,是有性命之忧的。总之,这个招数是很要命的,相当于将军。当然,捕役并不真想要佃户的命,他们的真实意图是“将军抽车”,迫使他们破财消灾。段光清也识破了这套把戏,说这是捕役吩咐盗贼咬他们一口,借此敲一笔钱。 我们又看到佃户方面的策略。他们面对杀招,找到段家求援。这里边大有深意。 首先,举人的地位仅次于进士,如果把进士比作博士,举人就是硕士了。在座的不是举人就是秀才监生,都是有干部身份的读书人,有功名的人,按照老传统,家乡有人遇到了困难,照例要找你们拿主意。如果你们拿不出主意来,丢人不说,实际利益也难免受损。诸位设身处地替段光清想想,佃户找你哭诉来了,你拿不出办法,人家被敲得倾家荡产,你还好意思收租吗?一亩五斗地租,十亩地的租子就是一千元人民币。 诸位如何应对? 在这里,我再多介绍一些背景,或者叫一些定式和常规。 据《竹叶亭杂记》记载,清代的四川有一种流行甚广的陋规,名叫“贼开花”。每当民间发生盗窃案件,州县地方官接到报案后,官吏衙役不作任何调查,先把被盗人家周围的富户指为窝赃户。那些被指为窝赃户的人家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里无人作官,没有后台。于是官府放心大胆地把他们拘押起来敲诈勒索,每报一案,往往牵连数家,“贼开花”由此得名。那些被指为窝赃的富户,特别害怕坐牢,只能自认倒霉,拿出大把的钱来贿赂官吏,打点差役。官吏捞足了钱,才把这些富户放出来,并宣布他们没有窝赃。在术语里这叫“洗贼名”。 我们看到了两个词:贼开花和洗贼名。这是一种惯例,用当时的语言就是陋规。陋,就是不好看,自然就拿不到桌面上来,经不起追究和暴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旦盗窃案件发生,贼开花和洗贼名就难免发生,这是可以预期的,大家都知道,也都这么做。当然,按照法律法规和官方文件的规定,绝对不能冤枉好人,加害无辜,这些事情根本就不应该存在。这种不明说的,实际上又支配着社会生活运行的规矩,我称之为潜规则。贼开花和洗贼名就是潜规则体系中的两种花样。班房中也有一大堆潜规则花样,我们就不展开了。 如果诸位拿不出好办法来,只能说几句好话把邻居和佃户打发走,让那些农民被动挨宰,自认倒霉,根据四川的经验,贼开花和洗贼名之类的事情就会发生。一来二去,这种潜规则也就在安徽普及了。一旦出事,衙役窃喜,邻居倒霉。这种潜规则形成的前提是:受害一方采取了事先不作为的策略,自认倒霉。 段光清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策略。 段家哥俩在一起想办法的时候,段光清首先回顾历史,看看前人如何处理这种事,从前人的智慧和经验里寻求启发。 段光清对他哥哥说,父亲曾经说过,嘉庆初年(1797年前后)乡里有一种恶习,乞丐生病倒毙了,地方无赖就要借机生出波澜,说必须要经过地方官验尸才能掩埋。而地方官每次下乡验尸,必定要带一大群人。仵作和刑书自是必需的,还要包括县衙门里院的门印、签押、押班、小使,外院的六房、三班,再加上地方官的仪卫、皂隶、马仆、轿夫,浩浩荡荡多至百余人。于是,只听得地方官验尸的锣声一响,乡下有数百亩家产的人家,就要倾家荡产,连灰也剩不下了。 段光清说,父亲当时的办法是:召集同乡的绅衿到县里向领导请示,如果乞丐确实是自己死了,经检验没有伤痕,可以由地保掩埋,无须报官府验尸。领导同意了,还把这条规定刻在石碑上,立在路旁。段光清没有说他父亲拜见县领导的时候带没带银子,从情理推测,应该不至于空手去求人。 段光清联系现实,说如今嘱托盗贼栽赃,这又是一种恶习。兄长最好召集同乡开一个会,大家凑一笔经费,每年给负责本片的捕役数千,作为他们辛辛苦苦为我们抓盗贼的奖励,同时要求他们别再嘱托盗贼诬扳良民。段光清的哥哥接受建议,召集同乡开了会,果然大家踊跃掏钱,贼开花的问题就这样得到了双方满意的解决。 换了诸位,是否采取这个办法?诸位如何评论这个办法?我认为这是个好办法。 从被害者方面说,每年凑一笔经费,免于贼开花和洗贼名的损失,就如同购买意外灾害保险。这种意外灾害,落到谁头上谁就要倾家荡产,而且谁也不敢保证这事不落到自己头上。如此分担灾害是合算的。再说,反正要受损失,反正要破财消灾,不如做得顺溜点,办得漂亮点,减少了许多执行过程中的恐惧和误会,降低了交易成本。 从加害方考虑,每年固定收一笔辛苦费也是合算的。收入固定了,也免得费心找茬,冒险嘱托盗贼,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双方都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策略,应对固定下来,一条新的潜规则就这样诞生了。   下边我们分析这个故事,拆解这场人间对局,看看能够发现什么东西。    一、潜规则 最明显的,已经提到几次的,就是潜规则。潜规则有如下特征: 1、首先这是一个规则。双方都遵循,大家都认帐。洗贼名的人也认帐,因为他本来可能遭受更惨重的损失。送辛苦费的人也认帐,甚至很有积极性,很主动。 2、这个规则前边要加一个潜字。不能明说,不能公开,因为这种规则违背正式法规和主流意识形态主张的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就是说,在这个对局中,其实有三方在场。除了交易双方之外,还有一个正式法规和正义原则在场,潜规则中的互动双方要结成同盟,采取隐蔽策略对付正式法规。 3、这种潜规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使得交易双方获得比较多的好处,或者减少损失。 4、潜规则是内生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外边引进的。这是双方斗法,各方都把自己的招数使尽之后,找到各自的最佳策略之后,达成的一种默契。   我们已经看到,各自的招数不同,潜规则的边界位置也不同,所达成的默契的条款也不同。如果被害者积极主动一些,边界就可以扩张一点。如果是众乡绅集体出面,要求县长立块碑,这道边界与公平的边界就差不多。力量弱一些,但是积极主动送上辛苦费,也是一道边界,肯定比贼开花好。如果什么也不干,干等着祸从天降,损失就要大一些。真实的权利边界是否落在公开宣称的那个地方,取决于边界双方的真实力量。如果民间力量不足,没有反击能力,只能指望对方严格要求自己,爱民如子,为民父母,那么这道边界不过是说说而已。空有几座界碑。而那些官爱民,民拥官之类的说法,如果没有真实的反击能力作为保障,往好了说,这些说法体现了一种良好的愿望。往坏了说,这种说法背后恐怕有自欺欺人的企图。    二、合法伤害权 如果以棋局为比喻,一局棋有棋手,有规则,还有策略。我们已经分析了对局的游戏规则。除了正式规则之外还有潜规则。现在我们分析对局者的策略。 在这场对局中,我们可以发现,衙役方面是主动进攻者,因为他们手里掌握了一种很厉害的武器。他们可以伤害对手,对手却无法伤害他们。 例如贼开花和洗贼名。认定嫌疑犯是官吏们的合法权力,关押嫌疑犯也是他们的合法权力,他们这么做当然没什么风险。一旦怀疑错了,也无须承担什么责任。他们这么做是合法的,我称之为“合法伤害权”。 当然,有时候合法伤害权并不合法,在段光清的故事中,嘱托盗贼诬陷良民就不合法,但是这么做的风险很小,成本很低,你抓不住他。你怎么能证明自己不是窝主,怎么能证明对方栽赃诬陷?还没有找到证据,你已经被关进班房了,已经有性命之忧了。你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对抗吗? 即使你能证明自己清白,风险主要也是由盗贼承担的。衙役的风险仍然很小。盗贼关在班房里,带不带刑具,犯人之间打不打架,抢不抢吃喝,抢不抢被子,是否挨饿受冻,生病是否及时得到医疗,等等,许多足以致人死命的东西,都掌握在衙役手里。于是,关在班房中,就意味着小命捏在衙役手里。衙役让盗贼栽赃陷害,盗贼服从,就可以换来一些优待,否则就可能丧命。一旦追查起来,盗贼还不敢承认,还要自己承担责任,否则就可能杀人灭口。再说,多交代几个人,甚至诬陷几个人,又能有多大罪过?经过历次整人运动的人都知道,被迫咬几个无辜者,通常平安无事。不攀咬别人的反而更倒霉。   总之,衙役嘱托盗贼诬陷平民很容易,这是一种低成本伤害能力。这就好比巡航导弹,打得着对手,对手却够不找你,你很安全。在我们这个例子里,衙役手里的武器比巡航导弹还厉害,巡航导弹很昂贵,嘱托盗贼却不用花钱,赏他们两顿好饭就行了。在这种情境中,拥有优势的一方就特别好战,进攻性特别强。因为这么做很合算,低投入高产出。用一句老话说:“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掌握了这种利器,名义上的均衡状态就要打破了,名义上的边界就要悄悄移动了,身怀利器的一方的边界就难免扩张。
9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7:07:50 | 只看该作者
三、灰牢和灰色处决 我们在对局中看到了合法伤害权,看到了对局者的厉害招数。我再介绍一个具体招数,一种常见的手段。 我们在对局中看到了班房。什么是班房?从知道班房这两个字起,我就一直把班房当成监狱的口语化叫法。《辞海》(1979年版)对“班房”的解释是:“看押犯人场所的俗称,指看守所、监狱等。”看来有这种感觉的人不只我一个。 前些年开始认真读古书了,才知道班房并不等于正式监狱。在原初意义上,班房是官衙或私人府第里的差役们值班或休息的地方,后来这地方用来临时关押人了,便渐渐发展出监狱的意思。 在我的阅读范围内,班房二字最早出现于(明)汤显祖(1550-1616年)的《牡丹亭·闹宴》。官衙里举办宴会,秀才要进去找岳丈,被差役拦住,秀才想:“怕进见之时,考一首太平宴诗,......且在这班房里等着,打想一篇,正是有备无患。”这里说的班房便是衙役值班之处。后来,一百五六十年之后,《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写到大夫看病,“一时出了园门,就在守园的小厮们的班房里坐了,开了药方。”这个班房也是家仆值班和休息之处。 再过半个世纪,著名师爷汪辉祖(1730-1807)在《学治说赘》里提到的班房,已经有了监狱的意思。在谈论为政要点时,汪辉祖告戒官员要建立班房的“管押簿”,经常查看,他说:“管押之名,律所不著,乃万不得已而用之,随押随记。” 请注意“律所不著”这四个字。监狱在法律上是有正式地位的,班房却没有。班房中的关押是没有法律根据的关押,这就不能叫“白”;但这是由合法官府“万不得已而用之”的,又不能叫“黑”。说黑不黑说白不白的关押场所,正是“灰牢”。简单地说,灰牢就是非正规监狱,用来非法关押人的地方。 我们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灰牢的名称也难以统一,譬如在四川就叫卡房,有的地方叫官店,还有差馆、押馆之类的名称。班房只是流行比较广泛的一种。 班房中关押什么人呢?据汪辉祖说,最多的是贼盗嫌疑人,还有与命案有牵连的人。与民事诉讼有关的人也常被关押。 张集馨曾经出任四川臬司(主管刑狱的副省长),他在《道咸宦海见闻录》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记载中描绘了四川班房的规模和状况:“卡房最为残酷。大县卡房恒羁禁数百人,小邑亦不下数十人及十余人不等。甚至将户婚、田土、钱债、佃故被证人等亦拘禁其中,每日给稀糜一瓯,终年不见天日,苦楚百倍于囹圄。……前此通省庾毙者,每年不下一二千人。” 全省每年在灰牢里关死一二千人,这意味着什么?当时,四川省每年明正典刑的处决人数不过一二百,“灰色处决”比合法处决多十倍。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量化的判断,明白煌煌国法与灰色规矩孰强孰弱。   班房仅仅是灰牢系列中的一个大户。这个家族还包括许多名目。晚清的湖州南浔镇有洗心迁善局。抗战期间国民党有训练团和训练班。文革中有牛棚,还有学习班。前年李昌平出了一本书《我向总理说实话》,里边还提到学习班,用来关押不交税费的农民,其中很多税费根本就属于乱收费乱摊派。农民称之为小黑屋。这是当代湖北农民的叫法。张正明先生的《晋商兴衰史》上,有一段描写官府如何强迫商人“自愿”捐款的文字:“嘉庆五年(1800),山西捐输有一县派至10万两,勒限催交,其未能措交者,即行掌责,甚至锁闭班房,名曰‘黑窑’。”山西住窑洞,就叫黑屋而叫黑窑。二百年前就有近似的叫法了。    四、隐身份 我们继续拆解对局。规则说过了,策略也说过了,现在说说棋手,对局者本身。 设想一下,对局双方本来是父子关系,一方是父母官,一方是子民,或者一方是主人,一方是公仆。忽然,父母官动用了灰牢,亮出了合法伤害权,并且凭借这种狠毒手段扩张自身的利益边界,压缩子民的利益疆界,把父慈子孝的关系修改到近似狼和羊的关系,这时候,父母官还是父母官吗?子民还是子民吗?如果不是,如果正式身份随着上述博弈而悄然改变,改变后的身份又是什么呢? 这种与潜规则相应的身份,随着正式规则的变化而悄然变化的身份,我称之为隐身份。隐身份是隐藏在正规身份之下的真实身份。例如那些捕役,按照正规身份和法定的角色要求,他们是抓盗贼的,是维护平民安全的。但是,他们对平民造成的危害,恨不得比盗贼还要大,那么,他们的真实身份到底是平民的保卫者呢,还是盗贼呢?这个界限并不容易划分清楚。如果用黑帮的比喻,在黑白之间有巨大的灰色地带。隐身份很可能是某种灰度的灰帮身份。   海瑞曾经很具体地描绘过县官的隐身份。“县官真做了一个驿丞。”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7:09:07 | 只看该作者
五、白员

对局者除了灰帮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社会集团,这是一个未曾命名的社会集团。例如,在段光清的故事中,地方官每次下乡验尸,必定要带一大群人。仵作和刑书自是必需的,还要包括县衙门里院的门印、签押、押班、小使,外院的六房、三班,再加上地方官的仪卫、皂隶、马仆、轿夫,浩浩荡荡多至百余人。于是,只听得地方官验尸的锣声一响,乡下有数百亩家产的人家,就要倾家荡产,连灰也剩不下了。 这些人究竟是什么人?是国家正式干部吗?是经制吏吗?是法定编制内的衙役吗?不完全是。县衙分里院外院,里院的“门印、签押、押班、小使”,都属于县官的家人长随,并不是官府编制内的人员。外院的三班六房,各县的正式编制不过一百多人,但实际上往往达到千八百人。 用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的话说,“一邑之中,食利于官者,亡虑数行人,恃讼烦刑苛,则得以嚇射人钱。故一役而恒六七人共之。” 这一个役的编制上,挤了六七个人,那多出来的五六个人应该如何称呼? 对所有这些人员,我们一概称之为超编人员。古代称之为冗员。这个说法很有问题,如同相声中的笑话。这个说法还忽视这个集团独特的利益,收入来源,收入策略,还有巨大的规模,超过官僚集团本身的规模。对这个集团,借用古代白役的造词方式,我称之为白员集团。   正由于潜规则的存在,潜在利益的存在,合法伤害权的存在,加入这个集团的收益很高,于是汇成一个难以阻挡的趋势,渐成十羊九牧之局。    六、基本局势:淘汰良民定律 对这种基本局势,复社名士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曾有一段描述。他目睹明朝灭亡,入清后在《壮悔堂文集》“正百姓”中写了一段文字,我想把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称为“淘汰良民定律”。 侯方域说:明朝的百姓,税加之,兵加之,刑罚加之,劳役加之,水旱瘟疫加之,官吏的侵渔加之,豪强的吞并加之,百姓一,而加之者七。 此时老百姓的对策是什么呢?侯方域说,富裕的百姓,争相出金钱入学校;狡猾的百姓,争相拉关系充吏胥。用这种办法可以逃避七项负担中的两项。 侯方域接着说:现在单说赋役问题。百姓正在痛苦无告之时,进学校就免除了,当吏胥就免除了。免除的结果如何呢?侯方域开始进行动态计算。他说,十个人中逃避掉一人,就要以那一人逃避的份额加于剩下的九人。百人中逃避掉十人,就要将那十人的份额加于剩下的九十人。如此恶性循环,逃避的压力越来越大,逃避的竞争越来越难以禁止。于是,天下的生员和胥吏渐渐增多,百姓渐渐减少。开始还是以学校和胥吏加于百姓,后来就是以百姓加于百姓了。   侯方域说:剩下那些没有办法的百姓怎么办呢?如果不死于沟壑(指逃荒要饭病饿而死),就只好相率为盗贼。天下怎么能不乱啊。这就是淘汰良民定律。良民或者死于沟壑,或者沦为盗贼。然后,天下大乱,暴力集团蜂起,打天下坐江山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这是我们很熟悉的王朝循环。    总结 1、在这个对局中,我们发现了双方遵循的潜规则,追踪了一条潜规则形成的全过程。 2、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对局一方掌握的致命武器——合法伤害权,或者叫低成本伤害能力。这种利器有许多存在形式,灰牢是其中很醒目的一种。还有灰色处决。 3、我们还看到这种能力对当事双方的真实身份造成的影响,即隐身份的形成。这种能力也在正式法规向潜规则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由于加入一方带来的收益很高,隐身份带来的灰色收入很高,便形成了趋利避害的运动,一个编制外的白员集团形成了,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导致了正式规则越来越失效,均衡的局面遭到致命破坏。 5、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上,动态地看问题,这种格局的基本局势,发展趋势,从官员一方看,就是淘汰清官。从民众一方看,就是淘汰良民。 6、局观历史。从李鸿章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到赵翼的秦汉布衣卿相之局,到宋诗“世事如棋局局新”,中国古人分析历史和社会,经常以“局”为框架,并且积累了许多相关概念,如局势,开局,终局,平局,招数,规则,对局,当局,等等,隐然成体系之象。把这种源远流长的观念与博弈论相结合,从这个角度观察和解释历史,我称之为“局观史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23:53 , Processed in 0.0752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