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史:-小语-课标教材第12册教学研讨会=网络教研案例-2010。4。15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0-5-10 10:01:18 | 只看该作者
《 矛与盾》教学设计
孝南区文化路小学
李萍珍
教材分析 《矛与盾》是一篇文言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课文主
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
教学构想:《矛与盾》是一篇文言寓言,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因为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难免会觉得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充分借助文言文的文本特征,坚持以读为本。因为文言文不读就显不出语言的特点,就品尝不出其中的韵味,就难以理解文中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熏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很多寓言,知道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寓言,不仅要掌握它蕴涵的道理,更要领悟文言文的独特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矛与盾》。

2.
板书课题:矛与盾
学生齐读课题

3.
你们知道矛和盾是用来干什么的吗?(指名回答)

4.
课件分别显示矛与盾;师简介: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古代战争中用来进攻的矛;这是用来防守的盾。

过渡: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就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有关,你们想读读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指名读,相机正音。

3.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在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它的节奏和韵味,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好吗?(师配乐范读)

4.
你们觉得我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5.
(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课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就是按这个节奏来读的,相信你们按这个节奏来读一读,一定也能读出古文的味道。试着读读吧!你还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请他帮你指点指点。(学生自由练读)

6.
指名读,评价,再读,齐读。

三、读懂课文,结合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
读文言文不仅要把句子读通,更重要的是读懂。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诀窍。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课后的注释默读课文,想想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你做上记号。

2.
学生借助注释自学,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自学完的同学,可以把你不懂的地方与你小组的伙伴商量商量。

4.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学生汇报到哪句说出句子的意思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读懂的。师相机点拨对“誉、鬻、陷、或”这几个重点字的理解。

5.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古文的方法,有的同学结合注释独立阅读思考;有的同学联系上下文并与同伴一起研究探讨,读懂了文中的句子,并理解了这个故事。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呢?

6.
学生在小组中练习讲故事。

7.
指名讲故事。
122#
发表于 2010-5-10 10:01:58 | 只看该作者
四、精读课文,明确寓意。
1.
我们知道卖东西的人都会推销自己的商品,这样他的东西才会卖得更多、更快。楚人在集市上卖他的矛和盾,他先举起自己的盾,是怎样吆喝的呢?(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句子)——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楚人夸他的盾坚固,这盾到底有多厉害呢?板书:盾
莫能陷

3.谁来当当楚人,读读这句话,夸夸这坚固的盾?(指名读,评价,再读)
4.刚才,我们用文中的话来夸了,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吆喝吆喝呢?
5.楚人一个劲地吆喝,夸他的盾任何物体都不能穿透,吸引了不少围观的人。当有人正想买时,他又拿起自己的矛来吆喝,他是怎样夸矛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6.这支矛到底有多锋利?
板书:矛
无不陷

7.这矛任何物体都能穿透,真是天下无敌!谁来夸夸这支锋利的矛?(指名读,评价,再读)
8.楚人多想把他的矛和盾卖出去呀!他充满自信,先誉盾再誉矛,让我们再来帮他夸夸吧!请男生夸盾,女生夸矛,看谁夸得自豪一些?
9.(课件出示文中插图)楚人的吆喝吸引了更多围观的人,你们看,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有活泼俊俏的姑娘;还有一脸稚气的孩子呢!听了楚人的吆喝,有人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句子)——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0.问这话的人可不简单,一下子听出了楚人说话的破绽。听出破绽,明知故问该怎样问呢?你可以模仿老人、小伙、姑娘等来问一问。(学生练习)
11.指多名学生读。
12.听了旁人的质问,楚人有什么反应?
13.(课件再出示图)大家再看看图,瞧瞧楚人瞠目结舌的可笑样子,大伙的表情是怎样的?(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讥笑、嘲笑)
14.大家为什么要笑他?(讨论回答)
小结:楚人一会儿夸他的盾任何物体都不能穿透,一会儿又夸他的矛任何物体都能穿透。当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么样?这个人说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产生了矛盾,所以他说不出话来。我们现在把人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就叫做自相矛盾。我们现在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就是根据这个寓言故事而来的。
15.你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过类似自相矛盾的事情吗?举例说说。
五、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我们不仅把寓言读通了,读懂了,还明白了其中蕴涵的道理,可真了不起!学古文就要反复品味,让我们再读读吧!
2.学古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背,方能学以致用。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你们会背了吗?(指名背,齐背)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借助注释、插图读懂了课文,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的韵味。它是那样凝练,仅仅只用了53个字,让我们逛了古代的集市,认识了一位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家今后说话、做事可别像那位楚人一样自相矛盾哟!
2.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亲朋好友听一听,再搜集一些古代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板书:


莫能陷












无不陷







教后反思:
《矛与盾》是一篇文言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因为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难免会觉得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充分借助文言文的文本特征,坚持以读为本。因为文言文不读就显不出语言的特点,就品尝不出其中的韵味,就难以理解文中的意思。这节课中,我做到了“四读”:
一、初读,力求正确流利。
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学生充分自己读书的时间,力求通过读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此时,学生没有读出古文味,不会正确的断句和停顿。我便及时范读,我富有韵味的范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文言文的情境之中,点燃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学生再根据我出示的节奏练读,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读出停顿、节奏,也对课文内容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再读,理解感悟课文。
古文要读好,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们通过自读以及合作交流可以达到的。学生汇报读懂的方法后,我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行提炼,为他们以后自学古文奠定基础。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读懂了课文,我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与物无不陷也。”学生自然的将对古文的理解与读结合起来,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楚人张扬夸耀的语气。体会到了楚人的说话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三、研读,张扬学生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指导朗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时,我充分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设想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在读这句话的语气,尝试个性朗读。于是,同学们饶有兴致的模仿老人、小伙、姑娘、小孩。他们极具个性的朗读活跃了文言文的课堂。

四、熟读,积累语言。

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充分朗读,熟读成诵。鼓励学生以一篇带多篇,课外继续接触文言文,努力实现“课堂与生活零距离。”在一次次的拓展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理解能力也会渐渐厚重起来,对文言文的理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节课充实紧凑又不失轻松愉悦,教学任务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教学重难点也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这让我更深的体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备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顺利,努力让每堂语文课充满快乐也就意味着学生每堂课都能充满收获。



在读中感悟古文的韵味



----
《 矛与盾》教学案例

孝南区文化路小学
李萍珍


【情景说明】

《矛与盾》是一篇文言寓言,文字简炼,却又不失形象生动。主要讲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学习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能根据注释读通读懂文言文,并且懂得寓意并进行背诵。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难免会觉得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充分借助文言文的文本特征,坚持“以读为本,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加深理解,充分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片段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你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她的“与”和“陷”没读准。
师:你听得很仔细,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断句断错了)
师:字音读得真准。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在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它的节奏和韵味,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好吗?(师配乐范读)师读后学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你觉得我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生1:老师读得比较慢,很流利。
生2:老师读得有节奏感,很有味道。
师:(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课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就是按这个节奏来读的,相信你们按这个节奏来读一读,一定也能读出古文的味道。试着读读吧!你还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请他帮你指点指点。(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再来读读?指名学生读课文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还算可以吧!如果我读会比他读得更好。
师:哟!这么自信,老师就喜欢自信的孩子。你读读吧!学生读
师:你读得准确流畅,有文言文的味道。还有谁想读?(很多同学举手)这么多人想读,我们一起读读吧!(学生读得有点味道了。)
评析:文言文拗口,要反复用心读,才能读正确,读流利。我给学生充分的读书空间,自由读、个别读、教师范读、听读、齐读,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广,学生读书欲望得到满足,初步感悟到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了。


片段二:读懂课文,自悟文意。
师:读文言文不仅要把句子读通,更重要的是读懂。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运用你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想想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你做上记号。
学生借助注释自学,师巡视辅导。(学生潜心会文,不时还审视着书上的插图,眼里闪动着的是灵气,是智慧。)
小组交流:自学完的同学,可以把你不懂的地方与你小组的伙伴商量商量。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生1:我读懂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是怎么读懂的?

生1:我是看了注释后明白的。
师:你这个办法真好!你从文中哪个字读懂他在夸耀的呢?
生1:“誉”是夸耀的意思。
师:谁再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生2:“其人弗能应也。”意思是那个人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了。
师:你理解得很好,是怎么弄懂的?

生2:我是看了书上的插图后明白的。
生3: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地。”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我是联系上下文还有和同桌一起讨论读懂的。
师:你真了不起!读懂了他在夸耀自己的矛很锋利。

生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是用你的矛去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师:刚才,同学们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古文的方法,读懂了文中的句子,并理解了这个故事。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呢?学生在小组中练习讲故事。
指名讲故事。
评析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在学生自读自悟后汇报交流,我注重提炼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借助注释学习,联系上下文猜读,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不可缺少的方法。尤其是对照注释,揣摩句意。如果将学习文言文比作一幅国画,那么这一步是一个局部精细勾勒的过程。经过这一步,课文的文言形式已在学生头脑中逐步稀释为相当的白话文。这些学习方法从学生中来又回归于学生中去,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再去读懂,这样的学习才会是有效的。
片段三:精读课文,明确寓意。
师:我们知道卖东西的人都会推销自己的商品,这样他的东西才会卖得更多、更快。楚人在集市上卖他的矛和盾,他先举起自己的盾,是怎样吆喝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谁来当当楚人,读读这句话,夸夸这坚固的盾?
(指名读,评价,再读)
师:刚才,我们用文中的话来夸了,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吆喝吆喝呢?指名吆喝
师:当有人正想买盾时,他又拿起自己的矛来吆喝,他是怎样夸矛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这支矛到底有多锋利?
板书:矛
无不陷

师:这矛任何物体都能穿透,真是天下无敌!谁来夸夸这支锋利的矛?(指名读,评价,再读)
师:楚人充满自信,先誉盾再誉矛,让我们再来帮他夸夸吧!请男生夸盾,女生夸矛,看谁夸得自豪一些?男女生读
师:(课件出示文中插图)楚人的吆喝吸引了更多围观的人,听了楚人的吆喝,有人买吗?
生:没有人买。我是从“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句子)——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问这话的人可不简单。听出破绽,明知故问该怎样问呢?你可以模仿老人、小伙、姑娘等来问一问。(学生练习)

多名学生模仿老人、小伙、姑娘、小孩等来读。
师:听了旁人的质问,楚人有什么反应?

生:楚人无话可说。
师:(再出示图)瞧瞧楚人瞠目结舌的可笑样子,大伙的表情是怎样的?(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讥笑、嘲笑
师:大家为什么要笑他?(讨论回答)
生:楚人一会儿夸他的盾任何物体都不能穿透,一会儿又夸他的矛任何物体都能穿透。当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么样?这个人说话前后抵触,产生了矛盾。所以大家要笑他。
小结:我们现在把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就叫做自相矛盾。成语自相矛盾就是根据这个寓言故事而来的。
师:你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说。
评析寓言故事的寓意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时候,才会显现它的生命力。课堂上,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表演。孩子们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内化了语言文字。凭借这种身临其境的知觉,学生领悟到了寓言的深刻寓意。学生的表演惟妙惟肖,举手投足间无不古韵十足。

片段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师:我们不仅把寓言读通了,读懂了,还明白了其中蕴涵的道理,可真了不起!学古文就要反复品味,让我们再读读吧!
学生齐读课文
师:学古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背,方能学以致用。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你们会背了吗?(练习背,指名背,齐背)
师:背得真好!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亲朋好友听一听,再搜集一些古代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教后反思】:

《矛与盾》是一篇文言寓言,文字简炼而又生动,道理深刻,在设计这节课前,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充分借助文言文的文本特征,坚持以读为本。因为文言文不读就显不出语言的特点,就品尝不出其中的韵味,就难以理解文中的意思。这节课中,我做到了“四读”:
一、初读,力求正确流利。
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学生充分自己读书的时间,力求通过读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此时,学生没有读出古文味,不会正确的断句和停顿。我便及时范读,我富有韵味的范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文言文的情境之中,点燃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学生再根据我出示的节奏练读,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读出停顿、节奏,也对课文内容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再读,理解感悟课文。
古文要读好,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们通过自读以及合作交流可以达到的。学生汇报读懂的方法后,我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行提炼,为他们以后自学古文奠定基础。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读懂了课文,我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与物无不陷也。”学生自然的将对古文的理解与读结合起来,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楚人张扬夸耀的语气。体会到了楚人的说话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三、研读,张扬学生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指导朗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时,我充分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设想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在读这句话的语气,尝试个性朗读。于是,同学们饶有兴致的模仿老人、小伙、姑娘、小孩。他们极具个性的朗读活跃了文言文的课堂。

四、熟读,重视积累语言。

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充分朗读,熟读成诵。鼓励学生以一篇带多篇,课外继续接触文言文,努力实现“课堂与生活零距离。”在一次次的拓展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理解能力也会渐渐厚重起来,对文言文的理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节课充实紧凑又不失轻松愉悦,教学任务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教学重难点也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这让我更深的体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备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顺利,努力让每堂语文课充满快乐也就意味着学生每堂课都能充满收获。
123#
发表于 2010-5-10 10:04:10 | 只看该作者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文化路小学  李俊菊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杰作,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这种细致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无情的鞭挞了当时不合理、不平等、贫富悬殊的、罪恶的社会制度。作品透射出了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有力地激荡着读者内心深处的爱憎感情。
(二)设计理念:
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训练重点,借助课件,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感受作品中蕴涵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行读课文,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以情感为主线,以读书为载体,培养孩子们热爱读书,热爱生活。采用交流合作、集中反馈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以达到教与学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构想:
精读课文教学 过程,应该 教师 ,学生自己阅读感悟 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 积极性 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 容,并 自读实践中逐步提 理解能力,教师 善于 学生质疑 基础 ,提出有价值有启发性 问题,指 学生阅读思考,善于 学生自读自悟 基础 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同学 合作, 学生 理解 逐步引向深入,善于针 学生 自学情况,有 放矢地进行点拨 讲解,做 教师 学生 学有机结合起 ”“ 阅读教学 基本手段,要让学生以读为本,感悟语言,激活思维,切实做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探究拓展。 理解 容,体 思想,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
、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24#
发表于 2010-5-10 10:05:5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人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4
.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125#
发表于 2010-5-10 10:07:0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理解真正的幸福
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个幸福: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真正含义是受罪与死亡,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教学反思:  1、教学中我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通过范读、指读、自渎、悟中读、指导读、重点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达到人文合一。
  2、培养了学生的三种能力:
    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命运悲惨”“幸福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并能划出相关的句子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加深了理解和感受。
    想象和表达能力:
     理解课文后,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们尽情地表达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发扬了团结友爱的精神,都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朗读能力:
     教学中我能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3、学生课外去读安徒生的童话,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领域。
126#
发表于 2010-5-10 12:34:21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向各位老师学习了,期待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O(∩_∩)O
127#
发表于 2010-5-10 21:02:21 | 只看该作者
答/
1,楼上发帖者非[实名],不知何人。李惠莲老师此帖上传时,是14点49分,已[截止期],评委已到达评审现场,恕未列入区评。

2,[教师之友网]是管季超自费创办的公益服务学术网站,不同于任何人都可随意[灌水/撒尿]的[槐荫论坛]。
128#
发表于 2010-5-10 21:29:49 | 只看该作者
               
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孝教科函【201033


关于举行全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

六年级下册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研室,开发区、双峰管委会社管局,市直小学:

        为了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提高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经研究,决定于201051314日在孝感举行全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教学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观摩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阅读、口语交际两节录像课;
       举行同课异构互动研讨活动;
       举办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专题讲座;
      组织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16年级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二、教学案例编写及要求

     1.编写体例。
        每篇案例由四个部分组成。
       1“情景说明”:主要提示教学内容、目标及重点,引导案例阅读。要求提纲挈领,言简意赅。
       2“教学过程”(实录或设计):重点反映教学的过程,或精彩片段回放,或完整案例展示,最大限度地呈现教学的真实情景,要求细节生动,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而简约,凸显特色,体现个性,理念新,有创意,有启发。
         3“教学反思”:重在对教学过程的前后进行自主反省,深入剖析,主要反映执教者(设计者)的真实感受和真心体验,抓亮点,思不足,求完美,给其他教师以实践的借鉴和理性的启迪,促进共同成长。
         4“标题”:反映案例的主题,是整个案例思想的集中体现。表述精炼,主题鲜明,切忌用课文题目替代标题,副标题提示案例的具体内容。

     2.案例可以是正例,也可以是反例,所叙述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教学活动情景和独特的体会,必须是有感而发。案例的行文方式不受限制,参照附件格式打印。

     3.参评课例应是自己原创性的课例,引用或推荐别人的课例在引用文尾要注明原执教者的姓名;杜绝剽窃、抄袭;每份案例字数控制在3000-6000字之间,1000字左右的经典小案例也行。送地市参评案例每篇收评审费、证书工本费共计20元。

     4.本次教学案例评选由县(市)区教研室和市直学校统一上报。参评名称分配如下:汉川、孝南25应城、云梦、安陆、大悟、孝昌各20篇,市直小学3-6篇,开发区、双峰各6-8篇。

5.各教研室将参评教学案例按姓名、单位、题目进行统计(电子表格),连同参评的教学案例(电子文档513发至xgjkgzh@163.com     报到时各单位每篇参评案例另交一份纸质文稿。

三、会议代表名额分配及要求
    各县(市)区教研室要组织六年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参加会议,由教研员带队,确保专题研讨活动能顺利开展。原则上每个乡(镇)至少选派1名代表参加,自带教材与会。具体名额分配如下:汉川、孝南30,应城、安陆、云梦各25人,大悟、孝昌各20人,市直小学,开发区六年级语文教师要求全员参加,双峰1-2人。

四、会议报到时间、地点
       与会代表513上午到孝感会宾商务酒店(交通路与城站路交汇处)报到,下午200在市体育路小学举行专题研讨,参加会议的代表不得缺席和迟到。会议期间,食宿费用自理,由大会统一安排,每位交住宿、生活、会务费共计140元,不食宿的代表需交会务费50元。









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00年四月十四日

本主题由 管季超0712 于 昨天 07:38 提升
129#
发表于 2010-5-10 21:39:58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小语优秀教学案例区评选定送市参评名单
单位

姓名

单位

姓名

祝站

王小军

区实小

郑小琴

西河

王玉琴

区实小

谈近娥

西河

  

新铺

王淑恒

文化路

李萍珍

西河

刘朝霞

毛陈

梁斌

朋兴

桂晶

中山

孙容丽

新华

钟裕华

毛陈

汤雪艳

陡岗

刘三华

毛陈

胡仕芬

朋兴

宋伟

毛陈

陈俊英

祝站

李丹

毛陈

管渲灏

西河

杨娟

毛陈

唐德志

西河

谢宝红

西河

汪宝丽

毛陈

陈泽民

西河

谢宝丽




(以上为送市参评案例作者名单送市参评的25篇案例是由区评的六位评委认真研读、甄选再计票选定的,确保了评选的客观、公正、公开、透明送市参评时间为513,请以上作者13将纸质文档送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同志处,补交市收评审费20元。管老师手机号 13971958105
130#
发表于 2010-5-10 21:45:24 | 只看该作者
          区评评委名单


区直三里学校副校长/戴桃兰
区实小教导处语文教研员/王建交
广场学区文化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李萍珍
杨店学区杨店中心小学副校长/李俊勋
肖港学区肖港中心小学教导主任/舒惠丽
朋兴学区朋兴小学教导主任/桂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8:43 , Processed in 0.0816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