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宋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2008——一个六年级语文教师的工作日记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45:47 | 只看该作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是送别诗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晴

      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了,正做着眼保健操,等阵要上课。
      回忆一下过去的几天的情况,真是挺“难受”的。星期五那天就去一个农庄活动,根本没什么玩,老师只有五条小票,可玩一个项目一般要三条小票,所以只玩了一个感兴趣的就不能玩了,只能看动物表演。可那水平又十分低,破破烂烂的,还对那些动物呼呼喝喝,边打边骂的。那些动物就像人长时间上班一样的厌倦,一天要表演四次。我们看了差不多两次表演,就看到那只海狮还开心些,那些老虎和狮子最不耐烦,还有走钢丝的山羊,它第二次干脆“反抗”,从上面跳了下来。而我最难受的是嗓子根本出不了声,说话很辛苦。
      星期六晚终于因为没电视看的原因打开了电脑,看了那只《综合性学习——叩开诗歌的大门》的碟。直看到十二点过了。不过没觉得怎样精彩。都是老师事先“设计”好而交待学生去按教案行事而“表演”的吧。缺少课堂的生成与老师的临场应变。
    今天上午也没什么精神似的,还是不停口地咳。上午只有一节语文课,跟学生复习了一下“送别诗”,特意为单元测验做准备的。其中《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大家熟悉的送别诗。但我想跟学生说说宋朝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现在初二那批学生五年级时我们一起“读”出来的一首“送别诗”。
     为什么这样说呢?单从诗题,就看出来作者在天刚亮的时候在(西湖边)净慈寺外送别林子方。到底送林子方到哪里呢?作者有什么感受呢?全诗表面上没有写一个字,而是笔锋一转,写起了西湖里的荷花和荷叶来。但又从这些荷花和荷叶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送别林子方的感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对送别林子方的祝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作者在借景抒情:毕竟林子方是升官上任,送别的风光也与别的情景有所不同;祝您像接天的莲叶和映日的荷花一样兴旺,能得到皇上的重用,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因为时间比较少,个别学生似乎有些想到了这一点,但还不能表达,于是我就简单给他们说了几句,他们也恍然大悟了。
     下午去了妇检回来,就差不多又上课了。于是下午第二节就布置学生大组合作编“诗集”,这次以古诗为主。每人负责一页。先把上次的手抄报展示给他们看,表扬了一些出得好的,明确了好在哪里,给他们提了几条意见,希望下次改正。然后让他们大组确定主题,选出代表负责封面设计。于是分头准备。
      明天下午测验先让他们做基础知识和加分部分。作文打算给他们讲一讲指导他们了再写,要不就这样让他们审题了就写他们可能根本写不出什么来。其实是要求把《游子吟》改为记叙文,但表达不够明确,而且要400字以上,这难度太大了。
     现在要去看看大清洁搞得怎样了。学校进行墙壁翻新好几天了,今天要求大清洁。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46:52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备课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晴

       昨天很忙的,忘记了写日记。昨天上午一二节备了第七单元的几课(有空才写具体些)。第三节上语文,让学生进行整个单元的预习。第四节四年级的综合实践。
     下午回来,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的汇报展示活动的详细方案写好了。第二节的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继续摘抄了几首诗,我自己写到教室后面墙的黑板上,再配上一些简单的画,那就给班里出好了一幅墙报了。
今天早上进行科组活动,听了两节课,一节六年级的语文,邻班的老师上的。一节四年级的语文。两节课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围绕重点问题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读感悟。可惜都是由学生牵着走,随机地他们答到哪儿就讲哪儿。我觉得这两篇课文都有一个发展的顺序,应该按课文的条理进行讲读更好。而且对于一些词句的理解还不够深化,不够具体生动。
      现在谈谈昨天的备课了。在参考书中看到了《最后一头战象》是篇动物小说,就更加让我怀疑,这是不是一篇悼念性的文章,作者在借写战象在怀念某一位英雄呢?因为我看到课本中清清楚楚地交代了1943年关于抗战的事,然后两次提到“二十六年过去了”,那分明就是1969年。是不是这一年有什么大人物逝世了呢?难道是贺龙?
     于是我到网上一查,果然,贺龙是1969年6月9日去世的。那肯定这是一篇暗中悼念贺龙同志的文章!因为当时他被打为“反革命分子”受到了严重的迫害以致病死的,人民大众不能公开追悼他,所以把对他深深的怀念之情寄托在塑造这样一匹英勇忠诚的战象之上。
       现在下午四点多了,想再到网上查一查关于沈石溪和《最后一头战象》的,网页打不开,不知什么原因了,可能学校的网线出了问题或者关闭了上网的设备吧。
      刚才教学了《老人与海鸥》一课,两课时,学生听了我开头读的教参上的“报导”之后,感情的投入都不错。特别对比今天上午听的邻班的那一节,我班学生表现的积极性好得多。有时,新课之初,导入的一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每每都自己设计教案,甚至细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过渡,都亲手写下来;即使现在网上很多教案可以下载,即使也有很多名师的教案,即使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都照搬别人的教案来进行教学。这个学期我现在已经差不多用了两个备课本了,感觉上手写的话思路通畅些。虽然用电脑输入也很快,可是觉得还是手写舒服一些。不过,有时如果要投稿什么的就不够方便。
      刚才拿到了一张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和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发的证书,我的《感念亲恩》方案在第三届省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评选中获得三等奖。那天教育组管这份工作的老师很高兴地告诉过我的,所以尤其高兴些。他说连着三等奖也共三十多份的,获奖的数量并不多。那个方案就是我去年任三年级班主任和语文科任时设计的,并指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所以觉得有些设计本着“实践”的目的去进行就可以,特别是学校的领导应指向这个方向,不要像现在很多时为了征文而要求老师写征文。平时的工作做好了,当然就有了征文的内容和题材了。
刚好今天母亲生日。儿子出生前,能发表了那篇《伟大的母爱》在《语文报•小学版》上,那时也是十分高兴的,觉得十分的“应景”。想不到这次得奖也有些相似。
      哦,对了,“粤星杯”学生作文比赛区赛结果出来了,我把三个学生的作文送了上去。其中一篇是指导三年一个学生写的,另两篇是六年级这个班的两个学生写的,一位是“优生”,另一个是“差生”。优生那篇是测验时他的习作,差生那篇是课后他得到家长的指导后写而交上来的作业。我觉得他比起一总价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态度好得多;而且他当时交来的这篇习作也确实写得很简炼,比当时所有同班同学都写得好。而刚好那几天收征文,所以我就交了他这一篇,作为对他的鼓励,也作为对所有“中下生”的激励。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47:09 | 只看该作者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练笔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晴

      刚刚上完了两节语文课。第一节让他们听写和抄写,很久没给时间他们练字了,权当练字,也增强记忆。第二节学习了《跑进家来的松鼠》,因为我自己备课挺好的,学生也配合得很好,所以一节课就完成了,并且报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习作时,他们都能联系到自己生活中曾养过的小动物,表现得十分积极。我觉得语文课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得到提高也就是一节好的课了。
      下午没有六年级的语文课了,上了四年级的课后我就在备课,今天用了很长时间都是在查找关于《最后一头战象》的资料,然后进行教学设计。
      昨天关于作者在借“最后一头战象”来悼念某一位英雄人物的想法,今天想在网上查找资料核实一下的,可是找不到那个内容,只找到关于作者沈石溪的介绍。他在69年到的云南,那时他是一个初中毕业生。而他1980年才开始发表动物小说……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所以,到底他是不是“借文悼人”就不得而知了。但从网上找到的这句话我觉得很有参考价值:“沈石溪讲述的动物故事,显然是别有深意的。他曾说过:‘动物小说的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现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说白一些,大概就是说,在人类身上不好说的话题,拿动物来说事儿吧。 ”
     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个观点渗透给学生,让他们懂得通过课文去认识作者,了解作者,了解他的作品可能包含的深意。
      另外,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突然想起,何不把课后的小练笔改为“改写课文”呢?就像我在《少年闰土》后面布置的一项作业,展开想像根据“管瓜刺猹”的一节进行改写。而《最后一头战象》这课呢,就要求学生学习第一部分后,想像自己就是嘎羧,进行自我介绍。然后下文的学习呢,老师扮演“读者”的角色,学生继续就是“嘎羧”的角色,每读到一处,老师提问,让学生设身处地用“嘎羧”的身份进行内心独白,展现这位“垂暮英雄”的思想感情。课后,就让学生把课文改写为一篇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以《我是最后一头战象》或《我叫嘎羧》等为题目。
      然后,还以我前几年教的一个学生的习作为例子,让学生感受第一人称的写法。那篇习作是苏家权写的《野象奇遇记》。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47:3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早上一二节继续为那些上级要来检查而“做”的资料而忙碌,浪费时间。
       第三四节语文,后面一节是短课。第一节上课前抄好了关于沈石溪的资料,以致拖延了时间。
于是第一课时就从题目入手,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找出课文带有“象”字的词语。学生找到了“战象、象兵、大象、骑象、象蹄、公象、象房、象鞍、象腿、象冢、象牙”等十多个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类,再分别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理解这些词语。
      在理解了象蹄、象腿和象牙之后,再引出“长鼻”一词,转入理解鼻子对于大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分别找出了课文中相关的语句,知道了大象的长鼻可以“劈、指、钩、吹、摩挲、卷、抛、盘”等,还能因此而被人“揪住”。
这样对大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回过头来再浏览课文,按故事情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小标题。交待这是一篇“动物小说”。
      第二课时只有二十多分钟时间,在回顾了一下故事大致内容之后,让学生说说这最后一头战象留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然后通过精读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情感体会,落实“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目标。
     在这个环节,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假设你就是那头经历了战火洗礼的象,在二十六年后的今天,你怎样介绍自己呢?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有些显得很意外,有些显得很惊喜。然后我让他们四人小组试一试,又怕他们还不理解,后来叫了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先来试试,她表现得十分出色,而大家的兴致也很高!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第二部分我们也采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先由我读课文,再由学生用“我”的形式站在大象的角度来表达。
      下课了,时间不够,还需要一节课才能完成这篇长文的教学呢。这样安排:让学生继续讲这个故事,教师补充介绍沈石溪的资料,还有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自己想到的关于贺龙的故事也与学生谈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最后报置学生改写课文,用第一人称站在象的角度来写一个故事,以前两届学生的《野象奇遇记》为例。
     下午第二节有一节课,那时再继续进行吧。不过,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上午已经有个学生在讲故事时就问我什么时候写下来呢,他是有了书面表达的迫切愿望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47:54 | 只看该作者
改写《最后一头战象》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多云

      今天又很忙碌的。早上回到学校,看看了课程进度,慢了一个星期左右。想了想这几天的工作安排,然后就着手准备了。
      首先上网收集了一些关于动物的古诗和诗句,以充实第七单元“回顾与拓展”的教学内容。可是打印机又出了问题,所以第三节课就要用U盘把需要的资料装到班里的电脑中,单是复制和开机也很费时间,因为第一次使用。
然后第三节就学习《马诗》和出示那些关于动物的诗和诗句,让学生记录下来。报置了四人小组出一份关于动物诗的手抄报。
      第四节课就以又在网上搜索关于第七单元“课外书屋”中的相关资料,足足用了一节课时间才找齐了相关内容。到放学了听说打印机可以用了,于是急忙把它打印出来。
      下午第一节空堂,就看了交上来的改写《最后一头战象》的文章,选出了四个优秀的同学。然后把结果列成了一个表格:
优点与不足
能忠于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丰富,特别是能写出“我”的感受。一些次要内容能进行删节。
能变换人称进行改写,但详略不够恰当:或者过长,原文不加删改,或者过短,一些重点细节忽略不写。
能完成作业。但或者太简短,或者不会变换人称,还是用“它”进行习作。
没有交作业。
还在输入关*怡的习作,就已经下课了。下课继续进行,以致第二节课的准备不够好,还没有把多媒体投影开好。
第二节课,让学生读了读书上关于“课外书屋”的内容,然后当我把机准备好后,就让学生读出我收集到的关于《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第七条猎狗》《狼王梦》《海狼》的介绍或读后感,还有关于沈石溪、西顿、杰克•伦敦和椋鸠十的简介,因为才只有二十多分钟,所以不能全部完成。不过,当介绍《第七条猎狗》和《狼王梦》时,学生都十分安静,大概他们也被故事中的动物所感动了吧。
     课后有个学生要求我把这些资料放到图书角,于是我下来后把上一次课外书屋的关于《小海蒂》等的内容和这次的内容,合订成一本,加上了一个封面,于是又一份新的学生读本出来了,明天交给他们去阅读。
下面附上关嘉怡改写《最后的一头战象》的习作:
         
               我是那最后一头战象
         ——改写课文《最后一头战象》
     大家好,我是嘎羧。我已经五十多岁了,样子显得十分衰老。二十六年前,我还是一头战象,与日寇的一次战斗后,我们八十多头全部中弹。当人们把我们这八十多头战象运去埋葬时,发现血泊之中我还在喘息。于是他们把我运回寨子里治好伤养起来,负责饲养我的是波农丁。从那以后,我就不用干活,整天悠闲地走来走去,饿了就把人们要串香蕉,要筒泉水。
      但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老了,快要走了。所以,我经常没胃口,不想吃东西,有时需要波农丁摇晃好一阵,我才能艰难地睁开眼看他一眼。那一天,我是多么想念当年与我一起上战场的象友啊!所以,第二天早晨,当我看见波农丁时,我就想向他要回自己当年作战时披挂过的象鞍。我知道象鞍就在阁楼上,就用鼻子朝阁楼上指。没想到波农丁以为我想吃,扔了一些玉米下来,我很生气地用长鼻把它甩出去。后来,波农丁终于扔下象鞍来了。
     啊,是它!虽然它已经破旧了,但是,我仿佛回到了当年披上它去作战的时光!是它,陪我经历了二十六年前那次激烈的战斗。就是那次战斗中,我的同伴全都死了,只剩下我!想到这儿,我忍不住热泪盈腔。
我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前来给我送行。村长在我的颈上系上了白纱巾,四条腿也绑上了黑布。人们带来了食物送到我嘴边,但我不想吃,只喝了一点水,然后我绕着生活了多年的这个寨子走了三圈。
      日薄西山,我要走了。我不愿去祖宗留给我的象冢,我打算跟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伴们睡在一起。
      我走了一整夜,首先来了到当年被抬上岸的打洛江畔。就是这里,我就是在这里与多位同伴告别的!还有那块龟形礁石,就是它,我才保住了性命!呕——呕——我忍不住大叫起来。
      天亮了,我快到了。再走一会儿,“百象冢”到了。我的同伴们,我来了!在这边,我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伸出象牙自挖葬坑。
      由于我几天没有吃过东西,体力不济,挖起来很辛苦。终于,挖出了浅坑,我滑下坑里,继续挖。
      啊,我终于可以安息了!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49:21 | 只看该作者
单元习作与资料补充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多云

       现在是早上八点钟,不是我早读,第一节也没有课。刚才把昨天写的“诗”和学生的几首诗发到了网上,补充我的那个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
      昨天下午原本两节语文的,只剩了一节。利用上课前那一点时间,让关嘉怡读了她改写《最后一头战象》的文章。另两篇读了几个关于心理活动的片断。休息了一会儿就正式上课了。让学生欣赏了以前的学生写的《野象奇遇记》,作了一些补充说明,告诉他们这也是根据网上的一篇报导改写的故事。然后转入第七单元的习作——根据图片报导来写一个故事。
     提示学生,可以从鸭妈妈的角度入手进行想象,也可以从掉入下水道的一只小鸭入手,当然还可以从没有掉入下水道的另一只小鸭入手。看起来学生的积极性挺高的,在小组内兴致勃勃地讲开了。个别学生还能提出了碰到的问题:“如果我是那只掉入下水道的鸭子,那怎么知道妈妈是怎么想办法的呢?”于是指导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报置他们课外完成这篇习作了。
     后来第二节课就又进行大清洁了。我去搞好了卫生室之后,已经一节课了。然后就把卫生室门前的宣传栏修改了一下,进行了一些新的布置。
     到了五点,把日记整理了一下,正想补充一下网上的文章的内容,忽然停了电。于是拿了份报纸来看,很久没有看报纸了。其中有一张《广州日报》载了篇署名周海婴和周令飞的《鲁迅姓什么——鲁迅遗产与法治语境》,看了很久,晚上带回去给老公看了。打算今天找机会给学生介绍一下,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我不时会把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节目跟学生交流一下的。前天晚上CCTV6台的《流金岁月》节目播放了关于1993年《犬王》这部电影拍摄过程的一些细节,由当时的演员谈感受。其中的主角是很多军犬,与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主题密切相关,于是我就想到向学生介绍一下。
       今早两节课,先用一节课给学生复习一下第七单元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简要的归类。然后另一节课给学生预习第八单元。教学进度确实要抓紧了,明天测验,后天开新课,抽时间设计好教学环节了。
       上午那两节课确实按计划完成了任务了。后来第四节还进行了《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
        现在下午差不多四点了,原本四年级的那些综合实践课都给他们的主科老师要去赶进度了,乐得清闲。于是我刚才就制作好了《伯牙绝弦》的简单课件,可惜又不能上网了,也没有声卡,不能配上《高山流水》这首乐曲。明天早上看看能不能找到它并录制好。还有《月光奏鸣曲》也录好来。
      很久没有看书了,昨天见到了12月份的《小学语文教学》(总第304期)到了,被放摆旧报纸的一个角落里,于是又拿来看。这份杂志大概只是我看的多。读到《向40分钟要质量——访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这篇文章,觉得这些专家是谈得好了,可惜落到下来那些领导根本不看你的课堂怎样,又或者很多的领导本身也是靠“课后补”来进行语文教学的。
      刚才提到了关于市优质学校的那些课,说相关领导已经说了,上一节复习课就得了,不用费时失事搞太多花样。我原本就打算上一节综合性学习汇报课,现在还是上这样的课好了,既作为总结,也作为复习。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49:41 | 只看该作者
音乐资料与课件运用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多云

      今天早上早读又被那些领导召集全体教师的“小会”占领了。现在这儿,经常给人的感觉,开会是最重要的,教学根本不重要。看来一些领导根本不知道珍惜“会议”,我看过一本书,一次会议所耗费的,等于人数乘以时间再乘以二十还是五十倍的。当然,这就要让我们重视会议,利用好会议,但也不要动不动就开会,耗费资源。
     第一二节进行第七单元的测验。第三节原本信息课,老师外出学习,让我代课,就让学生上语文。他们个别显得很有意见一样。虽然与他们做了一阵思想工作,但效果还不是十分好。虽然我已经用课件进行上课的了。
      关于《伯牙绝弦》这课开了个头,不能全部完成。首先让学生积累了一些描写景物的ABCC的优美词语,再从两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引出,再出示一些描写友谊与友谊的失落的词语,从“绝”字的意思入手,引出课题,问学生从题目知道了什么。然后提出了“伯牙为什么要绝弦”这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试划出节奏线。
然后老师范读,让学生对照自己画的节奏线是否适当。然后让学生按照节奏来读。这一步骤看来效果还不错,读得挺好的。
      但接下来的品读理解就似乎不是那么好了。一些学生分散了精神,影响了课堂。还有就是一要把古文变成白话来理解,学生就怕了,就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了。
      干脆就明天再学习了。
       下午去看了医生才回学校。昨晚起床看了儿子几次,自己就更咳了,医生让打点滴。下午没课,于是就打完了才回来。
       中午时写好了一些乐曲的名字,例如《高山流水》《月光奏鸣曲》还有其他各种风格的流行歌曲和戏曲等,共有十多首,去找了一间电脑店,让店主帮我下载和刻录。看完医生去取了回来,才收了五块钱,觉得又便宜又快,以后碰到要找一些音乐来制课件,就这样请人帮忙下载和刻录。
       傍晚轮到我辅导,于是就把那些曲子放给他们听。不过还是有小数一些人,特别是男学生,在那里胡言乱语。对于这样一些不知长进的人令人生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8:03 , Processed in 0.0571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