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寒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语文教育家/山西[语文报]社总编蔡智敏先生为[教师之友网]题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10-28 16:10:07 | 只看该作者
                 报刊传奇:《语文报》简史


  《语文报》是在改革开放汹涌澎湃的初潮中崛起的,也是在改革开放摧枯拉朽的洪流中不断嬗变和日益壮大的。自1981年问世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渐次深化和拓展,它不仅奇迹般地确立了自身层级鲜明的品牌体系、独具特色的品牌价值和广泛持久的品牌影响,而且积极参与并有力推动了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以及语文出版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传奇源于梦想
  1980年,改革开放的曙光已经开始照亮整个中国的天空,唤醒了每个中国人久孕于心的梦想。
  这年深秋,红叶翩飞的北京香山,全国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会议正在进行。会上,时任山西师范学院《语文教学通讯》主编的陶本一和时任浙江杭州大学《语文战线》主编的张春林,在党的"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号召鼓舞下,在86岁高龄的着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虽临夕死,犹欲朝闻"的精神激励下,一种"应该为中学生做点事,应该为发展语文教学事业做点事"(陶本一语)的崇高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油然而生,"两人合计着调动两刊的社会资源,团结各地的教育精英,编一份面向中学生的,让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结合的报纸"(张春林语)。
  他们商定,以山西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山西师范大学)作为大本营,由陶本一总负责,尽快启动《语文报》的创办工作。接下来,他们便雷厉风行,与北京西城区教研员陶伯英相约,在北海公园进行了初步的论证;随后为了确保稿源,又紧锣密鼓地在北京、上海、杭州、长春、武汉物色了一批思想活跃、学识渊博的语文专家,筹建了五个强有力的编辑分部。《语文报》的传奇历史,就这样悄悄掀开了火红的扉页。
  1981年10月5日,经过几近一年的策划、调研、碰撞、磨合,带着油墨的清香,带着一批仁人志士的汗水与智慧,带着丰收季节的喜庆气氛,由着名书法家启功题写报名、中国第一份专门为语文学习服务的《语文报》终于问世了!由于它的内容十分丰富鲜活、精彩有趣,同时又采用新颖而独特的16开16版的版式,可以折叠,便于阅读、携带和保存,立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10月11日,新华社及时播发了"《语文报》创刊"的电讯稿,《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文汇报》《山西日报》等报纸都转发了这则消息。《语文报》首期发行量便高达78万份,第二年期发行量超过了100万份,第四年期发行量飙升到198万份,成为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十种报刊之一。它的读者中,既有中小学师生,也有农民、工人、部队官兵和机关干部,可谓老少咸宜、人见人爱。
  对于《语文报》的横空出世,1982年10月,着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在北京所举行的《语文报》创刊一周年座谈会上,曾一语道破天机:《语文报》之所以能创刊出版,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人关注、能有这么大的发行量,一句话,是应运而生,是应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运而生,应文化建设大高潮迅猛兴起之运而生。
  诚哉斯言!回顾《语文报》诞生之初,中国社会尚处于一种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状态。"十年浩劫"的终结,使得突然间睁开理性眼睛的人们,特别渴望充实空虚的头脑,解放禁锢已久的思想,实现精神上的新生,曾一度被鄙夷乃至厌弃的学习,终于被认定为做人做事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一个学习至上的时代,一个对学习无比尊崇的时代。而当此之际,由于"文化大革命"几乎革掉了文化的命,真正有价值、有水平的精神产品极其匮乏,这就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摆脱极左思想的阴影和"假大空"的恶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们心灵的文化普及读物。
  在这样的情势下,《语文报》明确定位于以"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传播语文知识,促进语文教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为编辑宗旨,以"大语文"为编辑理念,以"高品位、高质量,实用性加可读性"为编辑方针,这就扣住了时代脉搏,顺应了大众需求,较之后来那些"以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以课程辅导为主要内容"的同类报刊,其价值、功能和作用要大得多,势必会成为中学生乃至社会各界人士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提高素质的必备文化普及读物之一。
12#
发表于 2010-10-28 16:10:40 | 只看该作者
幼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
  倘若把破土之际的《语文报》,比喻成一棵在风雨中摇曳生姿的幼苗,那么,如今的《语文报》,则堪称一株枝繁叶茂、昂首挺立的参天大树。而在《语文报》从幼苗到大树的成长历程中,创新精神无疑就是它不断超越自我、引领未来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创新,正是因为不断的创新,《语文报》才会成为时代的骄子,才会永葆青春的激情和活力,才会开辟出越来越宽广的市场空间!
  《语文报》发轫阶段,出版周期是半月一期,1983年1月开始改为周报;报纸开本早期是16开16版,1989年7月改为4开8版。当它初步完成了品牌的培育和塑造后,这些年来,又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了三次品牌的延伸和提升: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为了配合小学阶段语文学习,1986年3月,《语文报》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试刊出版了《语文报·小学版》,1987年1月正式创刊,1988年更名为《小学语文报》,每期16开8版,期发行量曾高达130多万份。1989年1月,《语文报》成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报,《小学语文报》成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报。1992年,《语文报》又面向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幼年级学生,增出了全色彩印的《小学语文报·低幼版》,期发行量曾高达50多万份。
  1993年,为了进一步帮助中学生养成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丰厚的素养,语文报人还推出了《语文报·扩大版》,每期4开8版;次年更名为《语文报·七彩月末》,每期4开24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文汇报》、《新体育》杂志、《大学生》杂志、北京市作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社科院、鲁迅博物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出版社等单位的记者、作家和学者,都为其提供过大量优质稿件,故而在部分城市的街头和地铁站,该报曾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语文教材编写和出版开始打破一纲一本,不再实行全国统编统用。1992年,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会先后审查通过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出版社等七家单位出版的九套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1993年,又审查通过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H版和S版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为了提高报纸的针对性,1996年,语文报人便将《语文报》分为《语文报·高中版》和《语文报·初中版》,每期均为4开8版。分版以后,《语文报·高中版》期发行量曾高达100多万份,《语文报·初中版》期发行量则曾高达148万份。
  第三次是21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语文教材出版更加多元化,形成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高考彻底告别大一统,实行了分省命题,中考命题权也由省级向地、市级大面积下放。而在教辅类报刊界,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结构,不同区域的经济、教育、文化水平,都有着天然的差异,新课改的启动,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差异,分版于是便成为一种普遍的无奈选择。
  当其他教辅类报刊跑步跨进分众化时代,配合不同教材、不同年级乃至不同区域争先恐后地分版,报刊品种和成本巨量增加之后,语文报人并没有任由市场的牛鼻子牵着偏离自己的方向,直到2003年1月,才经过充分调查和周密论证,增出了《语文报·高考版》《语文报·中考版》《语文报·教师版》《语文报·故事版》(2004年1月改出《语文报·文科综合版》),每期均为4开8版;同时将《小学语文报》易名为《语文报·小学版》,将《小学语文报·低幼版》易名为《语文报·低幼版》,前者每期4开8版,后者每期4开4版。到了2006年9月,则慎之又慎地将《语文报·初中版》分成初一(七年级)版、初二(八年级)版,每期均为4开8版;将《语文报·小学版》分成三四年级版、五六年级版,每期均为4开4版。最近一次是2008年9月,将《语文报·高中版》分成高一年级版、高二年级版,每期均为4开8版。
  在这个阶段,虽然报纸一再细化,语文报人却从未忘记自己所肩负的传播民族文化、倡导素质教育的使命,他们继续殚精竭虑引导着市场、培育着市场、开拓着市场,故而报纸期发行总量才能长期保持在500万份左右。
  除此之外,2000年7月,语文报人还尝试在澳大利亚创办了《语文报·海外版》;2003年1月,又在美国创办了《语文报·北美月刊》,《语文报·海外版》则更名为《语文报·大洋洲版》继续出版,为推广华夏文明、推动汉语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办公室应邀担任其指导单位,《语文报·北美月刊》还被美国大学理事会列为AP中文考试唯一推荐的辅助读物。两种杂志化报纸在海外市场的登陆,虽然步履维艰,最终不得不因故停刊,但这种有益的探索,标志着语文报人已经树立了全球化的战略意识,开创了教辅类报刊走向世界的历史先河。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2008年6月至7月,语文报人为了帮助孩子们从小写好汉字,传承祖国的书法文化,推出了中国第一份全色彩印的手写报《语文报·书法版》试刊号,每期4开4版,该报目前已成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报,由着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担任名誉主编;为了引导中学生真正走出课本,走出题海,让阅读成为心灵的美妙享受,语文报人又推出了专门为中学生量身打造的全新课外读物《语文报·青春阅读》试刊号,每期4开24版,熔青春气息、人文情怀、时尚元素于一炉,可谓"青春时代的精神盛宴";为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倡导"为大而学、为学而大",推出了中国第一份大学生人文报纸《语文报·大学人文》试刊号,每期4开16版,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欣然担任指导单位,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扬州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批着名高校也都先后承诺担任编委单位。这是三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品种,2008年9月,它们的正式上市,给《语文报》这个品牌镀上了更美丽、更珍贵的亮色!
  迄今为止,在风生水起的创新过程中,《语文报》已经由一张报纸裂变成两大系列13个品种:第一个系列包括《语文报·低幼版》《语文报·三四年级版》《语文报·五六年级版》《语文报·初一(七年级)版》《语文报·初二(八年级)版》《语文报·中考版》《语文报·高一年级版》《语文报·高二年级版》《语文报·高考版》《语文报·教师版》;第二个系列包括《语文报·书法版》《语文报·青春阅读》《语文报·大学人文》。显然,这是一个层级分明、多彩多姿,受众可以各取所需的品牌体系。有了成熟而完善的品牌体系,《语文报》这株参天大树,无疑就会奏出一阙更其高亢雄壮、振聋发聩的时代交响曲!
"大语文"理念:领素质教育之风骚
  《语文报》的编辑理念是"大语文",这种超凡拔俗、经久弥新的理念,是《语文报》最独特的品牌价值和最突出的品牌魅力。28年来,《语文报》一直坚持不懈地研究"大语文",倡导"大语文",推广"大语文",对全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界和语文出版业,都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大语文"这个术语,是张春林在《语文报》1981年第2期发表的专栏文章《从"大粮食"说到"大语文"》中率先提出的。目光犀利、胸怀天下的陶本一随即便把"大语文"确定为办报、办刊理念。那时,在语文报人的心目中,就形成了"大语文"理念的雏形:语文学科的终极目标是育人益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
  到了新世纪,语文报人又明确强调:以"大语文"为办报理念,既要尊重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熔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炉,又要把握教材的学习方法和考试的命题走向,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研究考试、超越考试,还要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小课堂、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境中和机动灵活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由此可见,"大语文"的核心,就是倡导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它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也符合语文学习的普遍规律;不仅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也符合语文考试的改革取向,更符合青少年全面发展、长足进步的内在要求。
  这些年来,在《语文报》的影响下,"大语文"已经成为广大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共识。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曾经指出,"大语文"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一再强调,"新课标"在课程建设上,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1983年起,语文教育家张孝纯还领军在河北等地开展了多年如一日的大语文教育实验。现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各种报刊、书籍以及网络中,有关"大语文"的论文、教学设计、训练题,更是不胜枚举。用"百度"搜索"大语文教育",可找到相关网页71,700多个;搜索"大语文",可找到相关网页151,000多个……
  正是由于坚持"大语文",《语文报》刊登的《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一把炒米》《一只鹭鸶》《把刀插在朋友的肋上》《只爱一点点》《人生的阳面》《父亲来信》等作品,多次被《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儿童文学选刊》《今晚报》等报刊转载;《读书乐,乐读书》《夏》《全国137家中学生文学社致〈语文报〉读者的公开信》《墙,推倒了就是桥》《泥土的朋友》等作品,甚至被先后选入中小学教材和读本。
  正是由于坚持"大语文",尽管语文报人从来不屑于猜题押宝,每年中、高考结束后,广大读者就会发现,《语文报》系列报纸的内容,都与中、高考试题发生了惊人的对接:1991年,《语文报》刚刚刊出《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文字,当年的高考试题恰巧选用了茨威格这篇名作,一时人们口耳相传,说什么高考题泄密了;1998年高考试题中的小作文,要求考生补写中间情节,而《语文报》1998年6月16日就刊出了《补写情节》一文,题型与高考题型如出一辙;2000年的高考试题中,选有《语文报》1995年10月23日刊登的美文《长城》;2005年广东卷所选的《壶口的黄河》、福建卷所选的《日历》,2006年上海卷所选的《杨柳》、四川卷所选的《乡村的瓦》、辽宁卷所选的《雨和瓦》等阅读材料,均曾刊登于《语文报》……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与《语文报》的对接,无论是在语言知识和运用方面,还是在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方面,抑或是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其深度和广度更是十分罕见。仅以2005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为例,湖北黄冈卷所选的《母亲河的自述》,湖北襄樊卷所选的《访兰》,湖北荆州卷所选的《关爱我们共同的母语》,云南昆明卷所选的《谁来报告春的消息》和《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湖南永州卷所选的《成全一棵树》,贵州铜仁卷所选的《谈生命》,江苏南通卷所选的《感动是一种养分》,江苏常州卷所选的《我的四季》,山东济宁卷所选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山东聊城卷所选的《爱滋病概述》,甘肃兰州卷所选的《生命的化妆》等阅读材料,均曾刊登于《语文报》……近年来,伴随着中、高考命题的日益地域化,《语文报》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成为中、高考命题的重要资源库,全国各地许多师生和专家为此一再断言:如今的语文考试,考的就是"大语文"!
  正是由于坚持"大语文",《语文报》才不像许多教辅类报刊那样跟着教材和考试亦步亦趋,大搞题海战术,而是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人格的建构、创造力的激发,为青少年读者的健康成长和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当年它的许多小作者和小读者,如今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诸如新华社音像中心主任景旭峰,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社长胡劲军,文广新闻集团总裁黎瑞刚,《青年文学》主编邱华栋,《凤凰周刊》执行主编师永刚,《中国音乐报》副社长江小鱼,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洪烛,《北京青年报》现代物流中心总裁段钢,《中国政协报》文化周刊主编毛梦溪,文化活动策划人张华夏,青年作家、诗人和学者如田晓菲、任寰、伊沙、段华、雷霆、周瑟瑟、韦敏、邵文杰、马萧萧、晓波、何葆国、徐润、南岛、半岛、左春和、唐荣尧、吴茂盛、安武林、肖铁等,学生时代都是在《语文报》崭露头角,后来才走上成功之路的,至今提起《语文报》,他们仍一往情深。
  20世纪末以来,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拉锯式的鏖战中,一些竞争对手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先是大打"小语文"牌,说什么"大语文"不实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启动后,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他们又说什么"大语文"过时了,现在要的是"'新课标'语文"。对于"大语文",一代又一代语文报人却从来没有动摇过、怀疑过。因为语文报人坚信,在如今整个传媒业特别是教辅类报刊越来越同质化的时代,"大语文"依然是《语文报》在市场上领素质教育之风骚,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从而继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
13#
发表于 2010-10-28 16:11:10 | 只看该作者
内容为王,质量至上,追求无止境
  《语文报》的编辑方针是"高品位、高质量,实用性加可读性",为此,语文报人一直恪守内容为王、质量至上的信条,精益求精,永不满足,追求无止境。
  28年来,《语文报》不仅将目光投向字、词、句、篇的讲解,语、修、逻、文的辅导,听、说、读、写的训练,而且重视知识的积累、方法的点拨、能力的建构、思想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它的版面构成中,既有以语言知识与运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思维开发等为核心划分的常规性版面,又有文学欣赏、文化扫描、社会观察之类的延伸性版面;它的栏目设置里,既有《识字辨词》《新语词》《黑猫警长》《语言与文化》《新教材导读》《新千字文》《阅读全攻略》《古诗文助读》《美文对对碰》《看图写话》《讲故事,谈写作》《名家评点》《同题三重奏》《作文思维训练》《作文小医院》《教你学口才》《能说会道》《思维体操》《现代文优化设计》《命题密码箱》等介绍基础知识、训练基本能力的栏目,又有《当代新诗百家》《文学形象画廊》《名着新干线》《趣味活动快车》《大语文看台》《作家新视窗》《我的少年时代》《文史札记》《新月书屋》《科技前沿》《花季悄悄话》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素养、完善人格的栏目;报纸所刊登的文章,既有课文的说疑解难、名作的导读、优秀作文的评点、考试题型的解剖、语言文字的透视,也有"感动中国"颁奖词、春节联欢晚会对联、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欣赏,并立足于语文的层面,对青少年的课外阅读、文学创作、心理健康、上网成瘾、理财现状、偶像崇拜、"超女"走红等社会热点,进行了及时而深入的观照与剖析。如此一来,它便覆盖了语文学习乃至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对于大部分同类报刊只重视阅读和写作来说,它的视野是宽广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的,实用性和可读性自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确保报纸的高品位、高质量,这些年来,《语文报》曾约请着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着名科学家杨叔子、朱伯芳、齐民友、沈致远,作家陈伯吹、高士其、严文井、姚雪垠、杜宣、毛志成、涂光群、魏巍、茹志鹃、王蒙、刘绍棠、丛维熙、邓友梅、蒋子龙、梁晓声、叶永烈、张洁、韩静霆、韩少华、梁衡、理由、鲁光、祖慰、贾平凹、肖复兴、张抗抗、赵丽宏、叶文玲、罗达成、庄之明、罗辰生、陈刚、曹文轩、王充闾、卫建民、谢大光、钟道新、王开林、张海迪、杨红樱、杨鹏、周锐、乔忠延、伍美珍,诗人臧克家、公刘、朱红、舒婷、叶延滨、林染、纪宇、张洪波、孙建军、李自国,文学评论家吴思敬、李元洛、刘锡庆、阎纲、孙郁,学者郭预衡、冯亦代、李何林、陈洪、裴显生、张恩和、朱金顺、范培松、方智范、卢济恩、田增科、鲁宝元、周庆元、徐枢、吴继路、陈越光、杜和戎、孙琴安、门岿、陆昕、景克宁、黄竹三、冯俊杰、卫灿金、高远东、黄乔生,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刘国正,语文专家陶伯英、申士昌、陈钟梁、陈必祥、喻旭初、邢大华、朱寿同、阮有道、傅文昌、刘福增、及树楠、蔡澄清、陈日亮、曹文趣、邓日、孙芳铭、余映潮等,撰写了许多文质兼美的稿件,大大提升了报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有不少专家和作家,还曾为它主持了一系列专栏,如《于漪信箱》(语文教育家于漪主持)、《方老师信箱》(语文专家方仁工主持)、《跟着李老师学汉语》(语文专家李裕德主持)、《文君信箱》(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主持)、《花季小说巡礼》(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主持)、《教你学口才》(徐州师范大学教授汪缚天主持)、《作文红茶馆》(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主持)、《阅读趣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阎景翰主持)、《语言学习与应用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庄文中主持)、《语文规范知识茶座》(语言学家李行健、余志鸿主持),使它的权威性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另外,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视野,提高语文素养,这些年间,《语文报》还曾策划推出了一系列颇富创意、缤纷多彩的专号,充分拓展了报纸的内涵和外延。早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专号、"吃喝玩乐"专号、"山水花鸟"专号、"神话与文化"专号、"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群体创作大展"专号等,都曾因其选题独具匠心、内容精彩独到赢得了读者的普遍喜爱。近年来,中、高考前后,为了便于广大师生吃透命题意图、了解命题走向、分析题型特色、掌握解题方法,《语文报》每年都要约请全国各地中、高考研究专家以及部分命题人,共同组织编写中、高考专号。一年一度的寒、暑假期间,一些同类报刊纷纷休刊,《语文报》则不仅从不休刊,而且精心策划、着力打造了"寒假日日读""暑期大看台"等大型系列专号,其内容更是流光溢彩,辐射到学生寒、暑假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今,这些专号已被读者誉为学生寒、暑假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套餐。
  报纸出版首先是一种内容产业,这就决定了报纸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内容的竞争。28年中,《语文报》把"内容为王,质量至上"奉为圭臬,它的风靡全国和长盛不衰,当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开放式办报:立足本土,胸怀四海
  多年来,每每谈及《语文报》的身世,不少人都感到迷惑:《语文报》的出生地是黄土地上的一座小城──尧王古都临汾市,主办者山西师范大学也只是一所省立高校,信息、技术、交通、资金等方面都有天然的局限和劣势,它究竟是怎样像高原上的雄鹰般一飞冲天,而且飞向全国乃至飞向世界呢?
  1991年,着名作家肖复兴采写已经担任山西师范大学校长兼语文报社社长陶本一时,曾经揭示过这位创始人对此问题的基本认识:"临汾是偏点儿,远点儿,但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船小好调头划动,便也会有游刃有余的便利,不像大地方婆婆多,掣肘便也多。"(见《文汇报·扩大版》1991第29期所刊《一个校长和一张报纸》一文)
  的确,正因为《语文报》生存的摇篮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新闻出版事业还徘徊于计划经济的时代,审批手续就简化了许多,行政干预、舆论管制就减少了许多,运营成本也就降低了许多。那么,只剩下一个问题,即:怎样充分调动和有效整合全国各地的优势教育、文化资源,办一份高水平的报纸?
  为此,语文报人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一种立足本土、胸怀四海的开放式办报思路。
  在草创时期,《语文报》曾相继建立了由陶伯英、申士昌、周美昌、田增科等组成的北京分部,由陈必祥、陈钟梁、陈刚、方仁工等组成的上海分部,由朱绍禹、于亚中、胡丁一、马世一、王家振等组成的长春分部,由冯一、雷秋山等组成的武汉分部,由阮有道、方向、朱寿同、谢雨旸等组成的杭州分部。随后又逐步建立了由丁耀良、张文虎等组成的苏州分部,由喻旭初、徐昭武、邢大华等组成的南京分部……这些分部的成员大多都是当地语文界的精英,主要负责组织稿件、配合总部举办活动等工作。有了他们的鼎助,《语文报》也就如虎添翼,可以在神州大地尽情遨游了。
  在发行方面,《语文报》起步阶段走的是自办发行的路子,1982年1月才开始交邮局发行。接下来,它所采取的则是一种邮局发行和自办发行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模式。据统计,新时期以来,我国大众报刊的自办发行,以1985年《洛阳日报》的改革为肇始;而教辅类报刊的自办发行,当由《语文报》首创。目前,它的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依然是教辅类报刊发行通用的模式。
  28年来,《语文报》不但和全国各地邮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办发行网络也覆盖了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各大中小城市,发行分部和工作站共计200多个,从业者达到3000多名。这些人员不但承担着《语文报》的发行任务,而且承担着调研反馈、宣传推广、约稿组稿、开展活动等任务,与编辑部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的互动,在《语文报》实现市场化、科学化的历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世纪来临后,一方面,国家为了治理中小学的乱收费,先后采取了"减负""一费制"等惠民政策,客观上使得教辅类报刊原有的"超级蛋糕"大幅度缩水,这些政策在部分地方执行过程中的"一刀切",甚至使得一些名报大刊也被学校拒之门外;另一方面,教辅类报刊的竞争对象如今又日趋多元化,它们不仅要应对教辅类图书的挑战,还要应对社会类媒体的抢断,电子、网络媒体的冲击,以及各地正规的、违规的教辅资料的围困,市场饱和度、细分度越来越高。一些教辅类报刊,于是便纷纷大打价格战和折扣战,以图更快地占领市场,多分一杯羹,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语文报》则从来都不打"价格战",而是坚持打"价值战",它的发行费在同类报刊中是最低的,发行量却是最高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开放式的办报思路,使得《语文报》牢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和高端市场。
14#
发表于 2010-10-28 16:11:40 | 只看该作者
在活动营销中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
  "活动营销"也叫事件营销(英文Event Marketing的直译),"本意是指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历史事件、体育赛事和国际博览会等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鸣惊人'目标的一种行销方式。其操作手法非常依赖企业调动公共资源的能力--比如企业通过整合本身的资源,以具有吸引力和创意性的活动或事件为切入点,将其上升为大众关心的焦点话题、议题,从而吸引媒体的报道,进而达到提升企业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媒介营销案例分析》,266页,张志安、柳剑能/着,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北京第1版)。
  20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媒体依旧普遍处于以产品为中心、以销售为目标,通过扩容、扩版实现扩张的阶段。直到新世纪的曙光喷薄而出,我国媒体真正走进营销时代,媒体的活动营销才开始浮出水面,进而呈现出云蒸霞蔚、波澜壮阔的态势。
  而早在1981年冬天,《语文报》上市不久,陶本一便提出"用活动走向全国,树立《语文报》形象",从而拉开了活动营销的序幕。由于他经常强调,我们的报款,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长期以来,在活动营销中,语文报人从来都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这也是《语文报》深入人心、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文报人活动营销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主举办;另一种则是与有关部门联手举办。
  28年间,《语文报》自主举办的活动主要有:"热爱国旗、国歌、国徽、版图"征文竞赛(1983),"青春诗会"(1984),全国中学生夏令营(1983、1984、1985),"走向社会"征文竞赛(1984),"我们这个年龄"征诗竞赛(1984),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春笋"奖评选(1985),小学语文智力竞赛(1986、1987),华夏中学生作文大赛(1991),"郑渊洁杯"小学生童话写作大赛(1993),"联想杯"思维联想作文大赛(1994),全国中学生书画摄影大赛(1995),"热爱生活"作文竞赛(1996、1997),"爱我家园"征文竞赛(1997),"1+1"全国小学生读写大赛(2002年至今),"'语文报杯'新世纪少年之星"评选活动(2002),"语文之光"夏令营(2007),全国小学生成语城擂台赛(2007),"我写高考作文"征文(2006年至今)等。
  28年间,《语文报》还与部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媒体机构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联手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与《青少年日记》联手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日记竞赛"(1985),与全国百余家报刊联手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金凤凰童话写作大奖赛"(1988),与《中国科学报》联手举办的"科普作品征文比赛"(1990),与中学生学习报社、陕西师大出版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联手举办的"七彩阳光杯"中学生作文大奖赛(1992),与南京金箔集团联手举办的中学生"金箔杯"课本作文大赛(1993),与《语文世界》联手举办的"语言文字知识竞赛"(1996),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联手举办的"水,生命之源!"征文活动(1999),与上海教育电视台联手举办的"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论文大赛(2002),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联手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诵读中华古诗文知识竞赛"(2002),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手举办的"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2004),与北京鲁迅博物馆联手举办的"走近鲁迅"大型有奖征文活动(2007至2008)。
  尤其是以下几项重大活动,曾达到了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地步,当属《语文报》活动营销的经典案例:
  (一)全国中学生读书评书活动。该活动自1981年底启动,其宗旨是倡导青少年"读优秀的书,做高尚的人"。建国以来,在中学生中组织大规模的活动,由中学生以投票的方式评选自己最喜欢的图书,这还是第一次。广大师生对此热烈响应,参加人数总计上千万。
  1981年至1991年,《语文报》连续组织了五届全国中学生读书评书活动,并先后在北京(两次)、南京、太原、石家庄举行了颁奖仪式。其中第五届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国家新闻出版署图书司、团中央学校部、中国教育报社、山西新闻出版局、全国书评学会、语文报社等七家单位联手举办,故而规模和影响最大。
  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严济慈、孙起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老将军肖克、洪学智,彭德怀夫人浦安修、陶铸夫人曾志,中宣部副部长李彦、翟泰丰,国家出版局局长边春光,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杨正彦,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王明达,山西省副省长王中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高占祥,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伍杰、中宣部教育局副局长梁为楫,团中央学校工作部副部长肖东升,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刘舒侠,着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吕叔湘,着名作家吴伯萧、苏灵扬、马烽、苏叔阳、柯岩、王蒙、李存葆,语文教育家刘国正、于漪等,都曾出席该项活动。
  获奖图书共57种,包括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王蒙的《青春万岁》、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姚雪垠的《李自成》、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和《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苏叔阳的《大地的儿子》、丛维熙的《北国草》、柯云路的《新星》、郑渊洁的《皮皮鲁全传》等长篇小说,理由等人的《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肖复兴的《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宏甲的《无极之路》等报告文学,彭德怀的《彭德怀自述》、杨得志的《横戈马上》、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等历史类读物,华罗庚等人的《爱国与信仰》、吴运铎的《和青少年谈道德修养》等修养类读物,林汉达和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陈必祥和段万瀚的《世界五千年》、羽人编着的《文化五千年》、郑颐寿的《比较修辞》、张之的《读书的艺术》、陈绪万的《千家诗全译》、王长海和马钧的《世界名城100座》、林霏开的《集邮长知识》等文化类读物,王梓坤的《科学发现纵横谈》、叶永烈的《科学王国漫步》、孙怀川的《星球考察记》、梁衡的《数理化通俗演义》、张景中的《数学与哲学》、李正明的《发明奇径探》等科普类读物。
  (二)16城市中学生语文邀请赛。这是《语文报》与中央电视台1984年联手举办的,也是该台建台以来举办和实况转播的第一次中学生语文竞赛活动。为此,《语文报》约请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语文教师、语文教育工作者,历时半年,精心设计了各种竞赛题型。
  7月16日至24日,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武汉、兰州、西安、太原、长春、南京、福州、广州等16所重点中学的近百名中学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演播厅参加了现场竞赛。现场竞赛共15场,分为四个阶段:预赛、复赛、半决赛、决赛。与此同时,《语文报》还在报纸上刊出场外竞赛题,使众多的读者也有机会参与这一盛况空前的活动。
  着名科学家茅以升、华罗庚,着名语言学家王力,着名作家严文井,语文教育家刘国正、于漪,彭德怀夫人浦安修,团中央学校工作部副部长肖东升,中央电视台顾问戴临风等,出席了颁奖仪式。
  (三)"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这是《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与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后改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联手举办的一项大型语文教学活动。1995年启动,至今已先后在太原(1995)、大同(1998)、昆明(2000)、南京(2002)、杭州(2004)、沈阳(2006)成功举办了六届。每届听课老师上千人;其中南京大赛更是高达2400多人,开幕当天中央电视台便对其盛况予以了及时报道。参赛选手由各省、市、自治区教研室或中语会层层选拔,各省、市、自治区每届只能推荐一名参赛选手,临时抽签决定授课篇目,分初、高中组进行赛课。组委会除在全国范围内聘请部分语文名师担任专家评委外,还在现场随机抽取听课老师担任群众评委。由于评奖严格、选手水平高、观摩人数多,此项大赛现已成为全国中语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品牌赛事,历届参赛选手也已普遍成为各地的学科带头人和名师。
  (四)"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这是《语文报》系列报纸、《语文教学通讯》系列期刊与团中央、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等单位联手举办的,1998年启动,每年举办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届,第十届还得到了商务印书馆的独家赞助。全国有数百万中小学生先后参加了此项大赛,获奖证书现已成为20多所着名高校自主招生及更多重点中学破格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五)"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2007年11月起,《语文报》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手举办了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大型征文活动。本次活动的宗旨是"引导广大青少年关爱母亲、体味母爱,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
  据统计,截至2008年3月底,组委会便收到了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学生稿件125411份。2008年5月11日母亲节,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母亲援助行动办公室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办了"感恩母亲"慈善宴会。受组委会委托,语文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蔡智敏代表全国妇联宣读了《关于表彰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获奖者的决定》。历届全国"十大杰出母亲"和"百名优秀母亲"的十名代表,向本次征文活动十名特等奖获奖学生颁发了精美证书,并给他们每人颁发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向在本次征文活动中表现特别优秀的指导教师和学校校长分别颁发了特制的荣誉证书和奖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莫文秀,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刘海荣,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彭玉,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王萍,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苏凤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秦国英等领导出席了慈善宴会。莫文秀副主席在与语文报社领导交谈中,对本次活动予以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今后将把该活动纳入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重大项目规划中。
  本次活动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媒体的积极支持,还得到了许多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例如,辽宁省教研室曾为此下发过书面通知,内蒙古海拉尔区、江西宜春市、江苏南京市等地教育部门还统一印制了专用作文纸,有的甚至先组织初评,再将优秀作文提交主办单位),在全国各地中学校园掀起了一股敬母、爱母、助母的热潮。
  (六)"暑期大看台"大型读报竞赛。自1999年开始,《语文报·初中版》《语文报·高中版》每年都要结合暑期系列专号内容,配套举办一届大型有奖读报竞赛。截至2008年,这项不收任何参赛费的公益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届,全国先后有30多个省、市、自治区数百万名师生参加,在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又极其有效地拉动了报纸发行量的快速增长。
  该项大赛一直是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指导下开展的,每年的评卷工作都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先后与西安圣方电脑公司、接力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等达成了多元合作。
  2004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语文报社考察时,听取了关于这项大赛的情况汇报后,曾经盛赞道:"好,好,这个办法好!"
  "活动搭台,营销唱戏",《语文报》的这些活动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也间接、直接地赢得了一定的经济回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对于"中华语文第一报"这个品牌的打造,对于市场的开发、产业的拓展,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5#
发表于 2010-10-28 16:12:09 | 只看该作者
品牌的光辉永恒
  28年来,由于一代又一代语文报人勤于创新、勇于开拓、乐于服务、甘于奉献,《语文报》作为改革开放的骄子,不仅赢得了亿万读者的无限钟爱和信赖,而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称道。

  国家副主席王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方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费孝通、雷洁琼、周谷城,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中宣部副部长曾德林、腾藤,轻工业部部长宋秀文,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副署长梁衡、报纸司司长刘波,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高占祥,教育部副部长张文松,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何东昌,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副书记郑社奎、副省长吴达才和王昕,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严美华,彭德怀夫人浦安修,教育家叶圣陶、刘佛年、董纯才、韩作黎、孙敬修,语言学家王力、吕叔湘、张志公、苏培成、李行健、厉兵,科学家苏步青、茅以升,书法家卫俊秀、钱君匋、费新我、陈振濂、张飙,作家高士其、唐弢、柯灵、姚雪垠、端木蕻良、金庸、马烽、吴运铎、茹志鹃、魏巍、刘绍棠、贾平凹、莫言、莫应丰、古华、叶文玲、冯英子、尤金、郑渊洁、曹文轩,诗人冰心、艾青、臧克家,学者吴小如、钱谷融、崔希亮、于丹、张颐武、李白坚,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刘国正、于漪,语文专家张鸿苓、丁有宽、杨再隋,演员王铁成、田华,"铁榔头"郎平,国际象棋大师谢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鞠萍、董浩等,都曾给《语文报》题词勉励。
  1985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曾向全省宣传系统、各大院校、各报刊社下发《关于语文报坚持正确办报方针的通报》,并于同年12月,代表山西省委向《语文报》颁发了"精神文明之光"的奖匾。2003年8月,又把《语文报》列为山西强势文化品牌之一,要求重点抓好品牌建设、形成品牌效应。在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全省报刊质量评审中,《语文报》还连续六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报纸"。
  1994年10月和2002年7月,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组织的报刊评选活动中,《语文报》系列报纸屡获优秀奖。2000年9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李行健在其题词中,把《语文报》誉为"中华语文第一报",从此,"中华语文第一报"这个光荣的称号不胫而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2005年9月和2007年12月,在中国少儿报刊工作者协会组织的报刊评选活动中,《语文报·初中版》蝉联"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金奖。这是国内少儿报刊评比的最高荣誉,国内仅有个别报刊曾获金奖殊荣。
  近年来,在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审读中心组织的全国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中,《语文报》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2005年,《语文报》在全部送审报纸中被评为并列第二名;2006年,《语文报》又获取了文科并列第一名的名次;2007年,《语文报》则夺得了中学组第一名的桂冠。这种持续、稳定的优异成绩,在全国教辅类报纸中,当属凤毛麟角。
  "语文报"商标于1993年注册,1997年起连续三届被评为"山西省着名商标"。2006年10月,"语文报"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我国媒体界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12月,山西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表彰奖励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暨山西省着名商标认定发布会",语文报社获得了1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长期以来,语文报社与山西日报印刷厂、山西工人日报印刷厂等八家印刷厂和山西日报青年封发部等建立了十分稳定的合作关系,印刷质量和物流服务都达到了一流的水平。
  近年,报社对原有的语文天地网进行整改升级,推出了中华语文网,2008年又与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加上报社的"元老"《语文教学通讯》系列期刊,一个"报-刊-网"多媒体互动共赢的崭新局面已经形成。
  ……
  28年来,《语文报》创造了一系列不可磨灭的奇迹,也赢得了一连串可以载入史册的荣誉。面对奇迹和荣誉,语文报人却从未故步自封,画地为牢,因为在语文报人眼里,未来的成功,才是更大的成功!
  罗马尼亚有一句谚语: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在未来的岁月里,随着改革开放掀起新一轮高潮,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突飞猛进,文化产业也将迎来大转型、大繁荣;对于《语文报》来说,既有千载难逢的机遇,又有不可预知的挑战。市场的最高竞争是品牌的竞争,今后,语文报人将继续高擎"大语文"旗帜,为促进语文教育改革和语文出版业的科学发展,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青少年精神家园的建设,再展宏图,再创辉煌,让《语文报》这枚黄金铸就的品牌,放射出永恒的光辉!
16#
发表于 2010-10-28 16:12:45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报》小学系列
低幼版
   
  左起:乔建丽(编辑)、张丽平(编辑)、董碧云(首席编辑)吴殿魁(主编)、梁朱杏(编辑)、张江华(编辑)
三四年级版
左起:王东(编辑)、房晓雯(编辑)、王睿(副主编)、王瑾蓉(编务)
五六年级版
左起:闫银夫(主编)、王四平(编辑)、王静芳(编辑)、闫慧(编辑)
17#
发表于 2010-10-28 16:13:17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报》初中系列
初一版
  左起:李德捷(编辑)、宋晓媛(编辑)、刘应伦(副主编)、任彦钧(主编)、万春(编辑)、李少华(编辑)
初二版
  前排左起:李文君(编辑)、任彦钧(主编)、贾文浒(副主编)、梁耀辉(编辑)
  后排左起:段云斐(编辑)、刘霞(编辑)、陈树廷(编辑)、赵云飞(编辑)、吕晓阳(编务)、侯丽丽(编辑)
中考版
左起:王海燕(编辑)、吕培铭(编辑)、王琦(主编)、刘婷(编务)、武永亮(编辑)康雪蓉(编辑)
18#
发表于 2010-10-28 16:13:48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报》高中系列
高一版
高二版
  前排左起:岳勇华(编辑)、牛天德(副主编)、崔俊虎(编辑)、韩宇波(主编)、刘琦(编辑)、常淑英(编辑)
  后排左起:薄非(编辑)、申丹莉(编辑)、白俊杰(编辑)、冯浩(编辑)、秦毅(编辑)、许新春(编辑)、刘佳(编辑)
高考版
  左起:武素平(编辑)张剑峰(编辑)、荆建强(主编)、苏惠英(编辑)、张书霞(编辑)、陈晓丽(编辑)、许聪艳(编务)
19#
发表于 2010-10-28 16:14:2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报》教师版系列
教师版小学
教师版初中
教师版高中
  左起:李剑情(编务)、赵丽霞(编辑)、张志刚(编辑)、李虹宾(主编)、苏圣武(编辑)、王峰(编辑)
20#
发表于 2010-10-28 16:14:56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报》新创系列
书法版
左起:张江华(编辑)、吴殿魁(主编)、梁朱杏(编辑)、张婧婧(编务)
青春阅读版
  左起:赵昊翔(编辑)、路静文(执行主编)、蔡智敏(编委会主任)、任彦钧(编委会副主任)、范莹(编辑)
大学人文版
前排:蔡智敏(编委会主任)
后排左起:李小叶(编辑)、乔丽(编辑)、任彦钧(执行主编)、李爱东(副主编)、成向阳(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8:07 , Processed in 0.0779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